蓝影火 蓝影火
关注数: 60 粉丝数: 61 发帖数: 79,111 关注贴吧数: 57
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zt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烦恼,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最亲密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      情绪本来就是一种飘浮不定的感受,随时都在改变,而当我们因为自己的委屈而伤害了别人,反而会加重自己和别人的不良情绪,而造成恶性循环。所以,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让我们主动给自己一个微笑,给别人一个微笑,让世界多一微笑的因子!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在意得失,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   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开辟出另一番安详。所以看完之后,当你要和男女朋友、家人吵架时,要记得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喔!    
死人 超级讨厌写论文 好憎写论文 呜呀!!我整个假期不是论文,就是工作纸,为什麽不能做我爱做的事?? 人。 我超憎你!你这个大话精!你这个为自己脸子不断老屈人的死黑面婆! 我真的超级讨厌你! 改改改?改你的屁!你呢世都改不到! 对呀!!你以后就奉守“我呢世都咁面目可憎丶卑鄙无耻,改唔到啦”的信仰做人!继续面目可憎!卑鄙无耻! 你的长相真的超讨厌!未见过d人对眼好似你咁贴!! 死变态!!你又样衰,品性又恶劣!!!! 你唔屎又低声下气道歉!假的!!通通是假的!!! 我跟你划清界线后,你除了继续爱脸子外还做了什么呀?? 个d指甲油,明明是你替我挑完d颜色后下一秒就突然说不要买,致癌! 你点同佢讲呀???你话你是过几天见到一份相关报章,然后跟我说那是致癌! 你对佢说BID野唔好,但几天前是你要Join我Bid野,是你好羡慕我BID来的袋,说下次要买! 你根本,从来都容许自己伤害人,不容许别人说自己!你补习,半个钟先得几粒字,你竟然说我伤害了你?我呸!! 你觉得自己好伟大,由此至终都留在她身边???但你的嘴巴臭过屎坑!!谁有人在好朋友失恋期间,笑佢“弃妇”!你痴线!你神经有病!! 由识你以来,到底你讲过几多真野???????又有几多是为你的脸子虚构出黎?????? 你抵死,被人骂8婆。 我真是好憎你
需要一个人 文/流沙 需要一个人 在浴室里洗澡,忘记拿干毛巾。如以前,我会大声对妻子说:“哎,帮我拿一下干毛巾。”现在,妻子不在家,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穿着湿裤从卫生间出来到卧室去翻干爽的毛巾。   有一部电影,已忘了片名。一个孩子在卫生间洗澡,突然间水浇到了脸上,睁不开眼,他扶着墙壁,大叫:“妈妈,毛巾。”   继而,男孩子呆在那里。他无声的哭了。   他的母亲不久前刚刚去世。以前,他就是这样习惯性的唤妈妈的。   我们需要一个人,一个很亲密能够在浴室里为你递上毛巾、衣裤的人。你小的时候是父母,长大了是你的爱人。   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是最幸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   有次乘公交车去省城,卖票的是一位瘦瘦的女孩,她的脸色显得十分疲惫。   卖完了票,她无精打采的坐在椅上,突然取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说着说着,女孩委屈极了:“你来不来看我,现在一点多了,我连午餐也没有吃。”   女孩声音很响,而且带着哭腔。   我在想,女孩是在和谁说话呢,是父母吗?是朋友吗?车子开了十几分钟,一个男孩在前面招手。女孩“腾”的站起,对司机说:“停一下,让他上车。”   一个男孩气喘吁吁的。他走到女孩身边,轻声说:“怎么了,发那么大的火。”   女孩白了他一眼,不说话。   俩人说话显然有些顾忌,声音压得低低的,快到省城时,我听到女孩“咯咯”地笑了。   我们需要一个人,在自己心神疲惫的时候随叫随到,任凭自己发泄情绪而不会生气。   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很多。一辈子只能遇上一位,或者终老也不会遇上。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 /摘自《读者》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 上帝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他把每一个人都当作一本书。厚的,还是薄的?通俗的、经典的,还是无聊的?书是自己写的。对人生的理解、对家庭的理解、对爱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每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孔的后面,都有着一段段的传奇经历、一段段的曲折故事、一段段的心路历程。每个人都在用生命撰写着自己的那本书,无论高贵或低贱、富有或贫穷、幸福或痛苦,就算只有自己一个读者,也值得每天抽出些时间来书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网络作家南航在《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细胞是丛书,离退休的是闲书,良师诤友是参考书,那些以刺青、文身、彩绘为时髦的年轻男女是图画书。如果你身高体胖,那是大开本;如果你小巧玲珑,那是袖珍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让坏人成为禁书,让好人成为畅销书。让我们用心研墨写自己,因为我们的印数只有一册,因此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些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上帝不眨眼地读,爱不释手;有些人的故事平淡无奇,但他懂得用优美的句子来装饰,上帝倒也愿意瞧上两眼;有的人把自己的一本书,记成了一本流水帐,记成了一本枯燥的万年历,上帝翻着翻着,没了兴致,随手就将它丢到一边。 这个世界,有贵族也有平民,有宫殿也有贫民窟,有美人也有残障者。有些人不停的抱怨上帝不公,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命途多舛、龙游浅滩、虎落平阳、良马难觅伯乐……其实这些抱怨上帝充而不闻,帝只是个愿意看书的老头儿,他阅读着尘世的每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书写得精彩了,才能得到他的眷顾.
友情  文/陶国章 友情是指两个或以上的朋友之间所存在着的情,彼此间以此维系,互相支持。友情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占重要的部分。人的一生会经历及感受不同的情。年幼时,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初尝亲情的滋味。成年后,会在生活圈子中寻觅意中人,经历恋爱,感受爱情带来的悲与喜。由小孩过渡到成人之间的时间,友情迅速发展,朋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古今中外的学者,似乎都察觉到友情的重要性,因此对友情提出了不少理论。   亚里士多德对友谊的分析相当深刻,他提出了三种友谊。   第一种是以功利为基础的友谊。彼此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某些好处,所以才结交为朋友。这类友谊某程度上相当脆弱,要是大家不能在对方身上再得到任何利益,彼此间的友谊亦会消逝。   第二种是以快乐为基础的友谊。彼此在一起的时候,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快乐。大家可能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目标。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分享兴趣,互相支持。这类友谊在青年人的生活中最为普遍,因为在学校裏,大家身处的环境都差不多,容易产生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当大家一同嬉戏的时候,便会觉得快乐。   第三种友谊是以品性为基础,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完美的友谊。他认为唯有道德善良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彼此间因高尚的品德修养而互相吸引。「友谊是善人的友谊,在美德方面是相似的,彼此以善为目标,他们其自身也是善的。」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提倡五伦之说,其最后一伦为朋友。唐君毅先生在《与青年谈中国文化》中说:「真正朋友之关系,可为一纯粹之精神上人格上,超乎一切私心与利害之关系。中国古人对於朋友之道,重在彼此互信。朋友之间相规以善,故彼此可和而不同。」  友情是和而不同,这点很深刻。即使再深厚的友情都会保持着一段距离。这一特性是友情专有的,爱情或亲情都倾向将人的关系拉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爱情中,人有强烈的独占感,企图将爱人私有化,并有排他的意识。因此,在恋爱中,常常会有嫉妒的情况出现。而在家庭中,由於和家人一同生活,彼此间很容易产生磨擦。大至到哪裏旅行,小至谁先用洗手间,都可以争吵一轮。而且人往往对着自己的家人便会较易发脾气,说话的语气亦较差。这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近所致。   距离感就是和而不同,朋友间多以客气的说话来沟通,彼此尊重,但又不会像陌生人般生疏。面对着朋友,我们懂得细心聆听,在分享的过程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将痛苦的分量减少。
花落菩提/转 杯茶无语 缘末留香最爱芳香何处  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情花,烂漫叶,轰轰烈烈,扬扬洒洒垂落人间,漫逐流水戏舞软风,醉酒红尘莫如此境微雨燕双飞, 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喜欢在花落的季节, 享受孤芳自赏的美也喜欢, 在极度的喧嚣中独自微笑独自平静花落是憾, 落花是美淡淡的书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这是一个关于落花和菩提的世界吗?花自飘零情自流一种思量两份忧愁又有什麽呢?本无一物,却沾染了满身的尘埃!眼看花瓣在秋风飞那姿态美的让人心碎往日的繁华就这样凋零就这样消逝只留下残花,余香菩提暗坐菩提暗坐看人间花开花落看人间春夏秋冬……只在一个回眸 便凝住了流云或许, 本无起, 亦无灭可佛还是幻化了这一切以至, 牵起一干人等, 去轮回佛也动心么, 不然, 怎有起灭佛有心么, 本应一袭青衫了却恩怨,奈何古佛悠远,青灯易幻,来世间, 收起心缘,红尘三千, 救我与苦海。梦自手边穿梭而过偶尔定格想起苦守的日子箫声清远 焚雪落寞一生的冷暖都随花朵飘落很多年前有人曾说过遥远的地方有过一条梦河流淌着幸福盛开着欢乐向往梦河引退幻想的人 终生漂泊而我醒来空空的张掌上落叶凄美过一次奈何桥,喝一碗孟婆汤,生生死死又何妨。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清澈,净无污秽。愿,只能是愿,身在红尘中,几多身不由己,几多无奈感慨。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五百年后 虚菩提得闻是经 佛曰如是如是佛畅然 虚菩提释然空空者自诩空空 芸芸者飘如云云云云 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纭纭 乐游园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空闻如斯又决别清清浊浊 佛泪满面空闻经典 昨日真情现木鱼清灯 怎晓愁如许钟声又响 众生参禅也许花开并非唯一的向往花落并非所有的感伤坠入尘世 阅读沧桑多少个梦似月光的飘渺 飞出心灵的围栏于朦胧间流浪多少个梦栖落水草间 滚落成露珠粲然一笑放飞心中的怅惘由此飘零 凋落与生俱来 无须忧伤唯于花开之日让绽放的热烈不能斑斓每一天才是心底最疼痛的凄凉似来自天籁的箫音牵动着每一根神经却永远无法珍藏我是无法成佛的,哪怕是坐化在菩提树下。因为那满树的落花,满世的繁华,幽幽千年,是我心底的孽障。我宁愿用尽此生,为那些尘世的硝烟尘雾,潸然泪下,为菩提落花,为世间繁华
大风歌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抢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缍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老师整我,我整老师 一天, 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 老师愤愤地说:“只叫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 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 老师又愤愤地说:“那我晚上呢?” 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晚上也好!” 老师点点头说道:“这样才行,现在重新喊一遍!” 学生们一齐喊:“老师早上好,下午好,晚上也好!” 老师说道:“坐下!今天我们要复习反义词,我们这样练习,我说一句,你们大声说出反义词。现在开始。” 老师:“今天天气很好。” 学生:“今天天气很坏。” 老师:“到处阳光明媚。” 学生:“到处阴云密布。” 老师:“马路上人山人海。” 学生:“马路上空无一人。” 老师:“年轻。” 学生:“年老。” 老师:“站立。” 学生:“躺倒” 老师:“有个年轻人站立在路上。” 学生:“有个年老人躺倒在路上。” 老师:“我捡到一元钱。” 学生:“我丢了一元钱。” 老师:“我捡到一元钱,交给老师。” 学生:“我丢了一元钱,去偷老师。” 老师:“错误,不能这样说!” 学生:“正确,应该这样说!” 老师:“错误。” 学生:“正确。” 老师:“这不行,这是违法行为!” 学生:“这可以,这是合法行为!” 老师:“我说错误。” 学生:“我们说正确。” 老师:“听老师的,老师说的才是正确!” 学生:“听我们的,老师说的都是错误!” 老师:“你们愚蠢。” 学生:“我们聪明。” 老师:“停止!” 学生:“继续!” 老师:“你们现在停止!别说了!” 学生:“我们现在继续!还要说!” 老师:“你们这些蠢猪,我说停止!” 学生:“我们都是天才,我们说继续!” 老师:“你们听老师的!” 学生:“老师听我们的!” 老师:“学生都得听老师的!” 学生:“老师都得听学生的!” 老师:“现在你们停止练习!” 学生:“现在我们继续练习!” 老师:“你们没完没了了吗?” 学生:“我们有始有终的呀!” 老师:“那你们就停止!蠢猪!” 学生:“那我们该继续!天才! END
心灯 心窗 心锁 心路  文/来源网络   [心灯] 点一盏心灯,在你迷惘的夜里。看得清的是脚下的方寸之地,看不尽的是深邃的苍穹。心灯是一盏长明灯,只要心还在,灯就不会灭。凝望夜空,曾经的怨悔化为感激,曾经的苦痛化为动力。别忘了,手里还有一盏灯呢,要不在漫长孤独的旅程中,如何前进?灯光亮处,看见大道在前方,脚步一下子变得踏实了。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会擦亮手中的这盏灯,生活的希望便又回到身边。有了这盏灯啊,我的心永远不会迷失,永远都有回家的方向。一句名言:不要因害怕阴影而把心灵的灯吹灭了。 这是一个全球渐暖而人心渐冷的时代,这是一个人心陷溺,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是一个像贫血一样匮乏爱的世界。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生活在忧愁苦难之中,他(她)们迫切需要我们付出一颗纯净温柔的爱心,去照亮他(她)们昏暗潮湿的心房,为他(她)们点上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 [心窗] 如果说“叩心门”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话,那么“开心窗”可以说是一种主动的接近。我们知道,窗户打开的房子,视野会开阔和广大,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很美的风景。而窗户打开的心灵,就会看到一个充满阳光的有情世界。 在人群中,我们有时感觉到很劳累、凄清和孤独。我们绝大多数人让自己的窗口整天洞开着,一任外界斑驳的万象和嘈杂的声音袭击我们、浸染我们,使我们陷入悲哀和烦恼的境地。嘈闹的声音令人心烦意乱。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折磨自己呢?难道你就不想把你的窗户关闭起来吗?当你独自面对自己,你或许觉得空虚、寂寞,你是害怕这种孤独吗? 一天之中,因为它们,我们多少次迷失本性从而陷入散乱之中?我们必须非常谨慎小心地保护我们的命运和安详的心态。这并不是说要我们把所有的窗户都关上,因为在我们称作"外面"的世界中同时还存在着很多奇迹。把我们的窗户向这些奇迹敞开。用心灵之光一一观照它们。让清静在我们心中灿烂升起,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许多危害。小溪会显得愈发清澈,音乐会变得更加悦耳,艺术家的灵魂在影片中会变得更加历历在目。 是啊,其实很多时候外面的喧嚣吵到自己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它关起来呢,自己给自己一个宁静的空间,不是什么都好了么! [心锁]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气力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人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一篇不错的随笔,说明了人与人相识相结的道理。心锁,其实就是锁心,被锁的心只有心的钥匙才能打开。 一把心锁又有几把钥匙可以开呢? 也许只有关怀是不够的吧!心锁打开的条件是心心相应,就好比世上有好多钥匙,能打开一把锁的能有几把呢?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上没有万能钥匙。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但是一把锁可以配很多钥匙,只要你想。一把锁可以配很多钥匙,只要你想,此句有理;这句也适合朋友,你(锁)可以拥有很多朋友(钥匙),只要你能珍惜或有缘。有许多锁的钥匙早已不知去向。有好多人的心难有钥匙开。虽说天下有情人多的是,可千古绝唱终未尽呵。心锁打开的条件是心心相应,就好比世上有好多钥匙,能打开一把锁的能有几把呢? 若心心相应的钥匙都丢了,那就成了死心锁了。 也许有情人难成眷属,就是丢失了自己的钥匙,是月老把一根系有红绳的心缘钥匙给放忘了地方。不是月老把一根系有红绳的心缘钥匙给放忘了地方而是放错了地方。 [心路] 生活在当今社会,心灵的宁静的确不易得。在理论上,人人虽说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我们的心永远会被外在的力量所左右着,未尝获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因而也就失去了回归自我的心路。 人活在世上总会到社会上做些什么,如果说这是出门,那么回家便是回到每个人的自我,回到每个人的内心生活。一个人倘若没有外在的生活,没有内的心生活,那他最多只算活得热闹或者忙碌,决不可能活得充实、实在。 自我是一个中心,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他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也就是自己的心路。心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路。时时记起回归的心路,你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嚣中沉沦。我又想起了老话“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宁静心。”能记住心路的人不知有几?这就是我们经常迷心,又经常觅心。“自我是一个中心,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他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也就是自己的心路”,可作座佑铭。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