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澈今生_月光 惜澈今生_月光
关注数: 5 粉丝数: 4 发帖数: 16,836 关注贴吧数: 1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子路第十三 子路第十三『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2』仲弓为李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而已矣!”『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屋∶“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0』子曰∶“苟有用我者,U+671E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媵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13』子曰∶“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先进第十一 先进第十一『1』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2』子曰∶“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无所不说。”『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皆弟之言。”『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7』李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0』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2』李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3』闵子侍侧,U+8ABEU+8ABE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棺釉弧谩阜蛉*不言,言必有中。”『15』子曰∶“由之瑟,奚为於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7』李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U+55AD。子曰∶“回也奇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19』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於室!”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20』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1』子畏於匡,颜渊後。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22』李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23』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24』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U+6B4E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後。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乡党第十 乡党第十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然;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如也,与与如也。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後,檐如也。 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 足□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如也。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如有循。 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必表而出之。 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朝服而朝。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 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於阼阶。 问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於君; 君祭,先饭。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入大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於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 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泰伯第八 泰伯第八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⒎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盗比於我老彭。”『⒎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⒎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⒎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⒎5』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⒎6』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⒎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⒎8』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⒎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⒎10』子於是哭,则不歌。『⒎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⒎12』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⒎13』子之所慎:齐,战,疾。『⒎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⒎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⒎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⒎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⒎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⒎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⒎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⒎21』子不语怪,力,乱,神。『⒎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⒎23』子曰:“天生德於予,恒颓其如予何?”『⒎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⒎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⒎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⒎27』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⒎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⒎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⒎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⒎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⒎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⒎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⒎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⒎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祁’”子曰:“丘之祷久矣。”『⒎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⒎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⒎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⒋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⒋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⒋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⒋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尽有之矣,我未见也。”『⒋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⒋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⒋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⒋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⒋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⒋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⒋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⒋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⒋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⒋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⒋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⒋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⒋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⒋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⒋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⒋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⒋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⒋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⒊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⒊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⒊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⒊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⒊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⒊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⒊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⒊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⒊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⒊11』或问(衣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⒊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寿也。”『⒊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⒊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⒊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⒊17』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⒊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⒊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⒊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⒊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⒊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⒊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⒊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⒊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为政第二 为政第二『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⒉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⒉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⒉12』子曰:“君子不器。”『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⒉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⒉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⒉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⒉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⒉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⒉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⒉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⒉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yue4),其何以行之哉?”『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给澈讲论语之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古诗词集锦之《丽人行》 《丽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匎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还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年)春天(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十一月为右丞相),旨在讥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乱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这一切作者没有直接点出来,而是通过场面描写和情节叙述,让读者清楚地意识到,这正是艺术上成功之处。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开头到“称身”是第一层次,泛写上巳日曲江边游春丽人之多,以及她们意态的娴雅,体态的优美,服饰的华丽。此诗本刺杨家兄妹,开头反从一般丽人写起,实际上丽人的服饰“金雀”、“麒麟”,已暗示非一般丽人所能服,这是诗家含蓄的作法。从“就中”到“要津”为第二层次。笔锋一转,点出虢国夫人与秦国夫人(也包括韩国夫人),因上文已盛言丽人的体貌服饰,所以这层就着重写饮食车马的豪华,以及明皇宠赐的优厚,趋炎附势者的众多。从“后来”至末句为第三层次,写杨国忠威势煊赫,炙手可热,并暗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的淫乱行为,末句用反跌法结出“丞相”的骄横,含意深远。
§惜澈今生§**冲顶**[070704]古诗词集锦之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唐王朝国运日衰,藩镇割据,兵祸迭起,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