漭河人 漭河人
关注数: 46 粉丝数: 71 发帖数: 5,032 关注贴吧数: 8
特种片----TP《徐悲鸿作品选》 TP《徐悲鸿作品选》特种邮资明信片12月拟发行(图)2015-11-15 10:28:02 来源:中国集邮门户网 浏览:4657次2015年是徐悲鸿诞生一百二十周年,集邮门户网讯中国邮政12月中旬拟发行[url]http://《徐悲鸿作品选》特种邮资明信片(TP)[/url]一套4枚,内容分别为:《群马》《愚公移山图》《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这是TP片中断多年后再次续发。   其中群马:取材于1940年印度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愚公移山图:1941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创作《愚公移山》。此前数月间,徐悲鸿深入喜马拉雅山区,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山路,作诗咏怀,并作草稿30余幅。11月,他完成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后,又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   田横五百壮士:1928年开始,悲鸿除了去南京中大教课外,全力创作取材于《史记》田横故事的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也回忆:“父作此画时,正是日寇入侵,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父亲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作品1928年开始创作,1930年完成。   负伤之狮:1938年的新年,中国的抗战形势愈加紧张。1月上旬,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与挚友吴蕴瑞流寓重庆,谈论国难民情之时,徐悲鸿情有所触,奋笔挥毫,顷刻便写就了一幅寄寓着无限深意的激情之作——《负伤之狮》。
互寄几套《黄梅戏》首日封!!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7月6日发行《黄梅戏》特种邮票1套3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4-14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3-1)T 天仙配 80分 (3-2)T 女驸马 1.20元 (3-3)T 打猪草 1.20元 邮票规格:33×44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16枚 整张规格:165×210毫米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张 旺 责任编辑:董 研 印 制 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互寄要求: 1、首日寄发,如果首日寄不成的请不要确认! 2、我地没有纪念戳,纯日戳销票,尽量自己动手销戳,保证戳清;贵地有纪念 戳的话,可 用纪念戳销票,没有就用日戳销票。 3、封用B6封,贴套票,补资1元挂号互寄。因本人喜欢小封,请 用B6封,如果没有B6封, 用DL封也可!(挂号贴票要布局合理,天地分明。最 近收到一些互寄的首日封,在贴票上 根本就不认真,票票相叠,把票也贴到边 缘,根本就不考虑贴票的合理美观,如此不认真 就不请要确认互寄) 4、地址手写,不求像书法家的字,只要认真就行!把书写的地址和盖戳的位置 留出来,不 然盖的戳和地址就会重叠影响美观。 5、封内要垫纸片防折,封舌折内即可! 6、真诚互寄,请互寄的邮友确认后告知详细地址!(如有其他要求可协商)
互寄5月18日《唐卡》首日自然封-----有兴趣的请看贴! 中国邮政定于2014年5月18日发行《唐卡》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4-10 图序图名面值 (4-1)T 释迦牟尼佛1.20元 (4-2)T无量寿佛1.20元 (4-3)T绿度母1.20元 (4-4)T白度母1.20元 小型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6元 邮票规格:36×60毫米 齿孔度数:13.5×13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16枚 版式二8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174×270毫米 版式二190×150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66×108毫米 小型张外形规格:110×156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度 版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邮票设计者:刘钊方军 小型张设计者:王虎鸣 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芝 印制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关于互寄5月18日《唐卡》的一些说明: 1、首日寄发,如果首日寄不成的请不要确认! 2、我地没有纪念戳,纯日戳销票,尽量自己动手销戳,保证戳清;用日戳销票,贵地有纪 念 戳的话,纪念戳销票或盖旁边 。 3、封用B6封或DL封,平寄4枚,套票补资0.6元符资挂号。(需要哪一种请跟帖告知)!因 本人喜欢小封,请 用B6封,如果没有B6封,用DL封也可!(挂号贴票要布局合理,天地分 明。最 近收到一些互寄的首日封,在贴票上根本就不认真,票票相叠,把票也贴到边 缘, 根本就不考虑贴票的合理美观,如此不认真就不请要确认互寄) 4、地址手写,不求像书法家的字,只要认真就行!把书写的地址和盖戳的位置 留出来,不 然盖的戳和地址就会重叠影响美观。 5、封内要垫纸片防折,封舌折内即可! (说明:因型张没有,本次只互寄票) 6、真诚互寄,请互寄的邮友确认后告知详细地址!免得造成误会!(如有其他要求可协商) 截止时间:5月18日!
诚征互寄5月10日《鸿雁传书》首日自然封邮友! 《鸿雁传书》特种邮票 志 号:2014-9 (1—1)T鸿雁传书 1.20元 全套枚数:1枚 全套面值:1.20元 发行日期:2014年5月10日 邮票规格:50 x30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16枚 整张规格:240×150毫米 版 别:胶雕套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计者:范曾 雕刻者:尹晓飞 责任编辑:温文雅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互寄5月10日《鸿雁传书》的一些说明: 1、首日寄发,如果首日寄不成的请不要确认! 2、我地没有纪念戳,纯日戳销票,尽量自己动手销戳,保证戳清;贵地有纪念 戳的话,可用纪念戳销票,没有就用日戳销票。 3、封用B6封,贴套票,平寄挂号请说明、挂号补资3元。因本人喜欢小封,请 用B6封,如果没有B6封,用DL封也可!(挂号贴票要布局合理,天地分明。最 近收到一些互寄的首日封,在贴票上根本就不认真,票票相叠,把票也贴到边 缘,根本就不考虑贴票的合理美观,如此不认真就不请要确认互寄) 4、地址手写,不求像书法家的字,只要认真就行!把书写的地址和盖戳的位置 留出来,不然盖的戳和地址就会重叠影响美观。 5、封内要垫纸片防折,封舌折内即可! 6、真诚互寄,请互寄的邮友确认后告知详细地址!(如有其他要求可协商) 我给邮友寄出的封见图(因封图多不一定是本此发的图):
制作新邮实寄封的10个建议 《中国集邮报》(总1772期)第四版刊登了廖炳创老师的一篇文章,指出来邮友互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集邮爱好者的重视并加以规范。现转帖廖老师原文,与大家共享。希望对邮友们有所帮助。 制作新邮实寄封的10个建议 廖炳创 总是听集邮界的前辈讲,集实寄封才是集邮的最高境界,特别是今天,收集新邮实寄封比集新邮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意义,但笔者在与邮友互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很多问题,于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制作、收集新邮实寄封的邮友提出10点小建议,以避免更多的人走弯路。 (1)要符资。由于首日封常常是贴整套邮票,很多邮友不注意邮资问题,超资情况特别严重,比如亚洲沙滩运动会的首日封上邮票面值为3.6元,这时就应该贴上0.2元(本埠)或者0.6元(外埠)寄挂号信,而不能直接当平信邮寄。要是仍高于挂号信邮资,可在封内夹带东西,当超重处理。另外,补资应使用普票,以免喧宾夺主。 (2)预留盖戳空间。一般纪念封或首日封设计得都比较紧凑,空白空间较少,需要补资时,部分邮友不注意贴票位置,导致日戳盖在图案或地址上,从而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投递,因此,贴票时应仔细考虑,为日戳留下空间,必要时也可以贴票后先盖戳再写地址。 (3)书写要工整。字可以不漂亮,毕竟不是书法家,但用不用心写却一眼就可以看出,切勿贪图快而写得很潦草,甚至涂改,无论如何,工整的字迹都会令人愉悦。另外,以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为宜,尽量不用圆珠笔甚至铅笔。 (4)信息应完整。有的邮友为了省时间,不写寄件人的信息,严格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实寄封,至少,都应该写上某某市某某邮局然后签名写上邮编。 (5)尽量手写。部分邮友可能寄封较多,嫌书写地址麻烦,直接将地址打印出来贴上,个人始终觉得贴上的姓名地址如同路边乱贴的小广告,看着碍眼。要是实在不想手写,也可以设置好模版直接将有关信息打印在信封上,不过,模版一定要设置合理,否则可能打印出来位置不对,显得不伦不类。 (6)切不可用空封。信封一般都比较软,在邮寄过程中易产生折痕,影响美观。因此,封内最好放入几张纸垫着,比如首日封里可以放入几张新邮预报,要是有时间,尽量把纸折到比封略小,刚好能装下为宜,这样能较好地保护信封。 (7)封舌不必贴上。封内若无重要东西,只需将封舌折上即可,不必贴上。否则,收信人势必要割开或剪开信封,影响封的完整与美观。 (8)纪念戳与日戳。部分邮友直接用制作精美的纪念戳销资,而不盖上邮政日戳,其实,纪念戳多是批量使用,多个邮局同时使用,若无邮政日戳,则无法反映寄出邮局的信息,因此,应在纪念戳旁加盖日戳,当然,日戳不必盖在邮票上。 (9)亲手递交给邮局工作人员盖戳。现在好多地方邮局对盖戳监督不力,筒取的信日戳经常盖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失去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亲手交给邮局工作人员盖戳,若说明是集邮品,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帮忙的。 (10)落地戳必不可少。作为一封完整的实寄封,落地戳必不可少,不过现在缺盖落地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收到封后,一定要检查有没有落地戳,若没有,应当马上去所在邮局补盖。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个人经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别人的经验与建议只是指导性的,收集实寄封更多的还是靠个人的实践与摸索,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