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行者 天道行者
关注数: 251 粉丝数: 65 发帖数: 1,410 关注贴吧数: 38
高中学好化学的方法 高中学好化学的方法     笔者自以为化学学的不错,所以就斗胆写了此篇文章,说一下我的学习心德。下面是具体方法: ① 首先当然是基础了,对所有的化学概念要清楚,最好要会背,还要能深刻理解,不明白的当然是问老师同学了。 ② 基础会了,那就该好好地巩固了。多做题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了,可是如何做题呢?该做些什么样的题?嘿嘿,接着听我说。先做些概念性的题,就是一些比较简单,与概念联系很密切的题,这样对掌握概念有很的帮助的呦!!觉得自己基础不错了,那就可以找些稍微复杂些的题了(注:此处的复杂并非难题,而指的是综合知识点比较多的题),这些题对知识点间的联系很好,多做这些题会提高概念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基本功更为扎实。如果这种题你也不在话下的话,那就该换些难题了,难题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重要的是你对你做的每一道题都能深刻的理解,要把题吃透了,要不然你做再多的提也没用。 ③ 最后一点,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了,就是要多复习。至于如何复习呢?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就是没事的时候多把化学书拿出来看看就行了。     以上就是笔者学化学的经验,特地写出来让需要的朋友们看看,我不怕被人笑,对我的方法有什么意见就提出了。
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 授课时间:二00六年春季学期课 程 普通化学 教 研 室 工程化学 专 业 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园林层 次 本 科 主讲教师 杨治伟 选用教材 普通化学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主 编: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课程性质必修周次第1~9 周,周4学时第1~12周,周4学时备 注章节名称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 ) 教 学时 数8教学目标前几章应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概念讨论了物质间进行反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宏观上显示了各种物质性质的差异。为了深入了解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必须进一步在微观上考虑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包括:电子与原子核如何组成原子;原子如何组成分子;分子如何组成物质。由于物质结构的近代理论涉及到深奥的量子力学和晶体学,本章只介绍一些最重要的概念和理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规律和分布及其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共价键的本质及其与分子构型的联系,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等;还结合原子和分子结构,分别简单介绍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本章学习的主要要求可分为以下几点:(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s、p、d轨道波函数及电子云的空间 分布情况;(2)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按s、p、d、ds、f分区的情况;联系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了解元素某些性质递变的情况;(3) 了解化学键的本质及共价键键长、键角等概念;(4)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的要求,能用该理论说明一些分子的空间构型;(5) 了解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及对物理性质的影响;(6) 了解原子光谱和分子振动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教学任务分析 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2)s、p、d轨道波函数及电子云的空间分布; (3)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课时分配(8学时)1.原子结构理论的近代概念(2 学时)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原子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及四个量子数2.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分布和周期系(2 学时)3.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3 学时) 化学键,共价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与氢键4.晶体结构(1学时)教学手段1.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2.多媒体教学手段参考资料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 《普通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傅献彩 主编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主要内容 §5-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核外电子的排布等诸方面的改变,其原子核却无变化。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我们已知,光不仅有微粒的性质,而且有波动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原子中的电子是一种有确定体积(d=10-15m)和质量(9 ִ 011×10-31̣kg)的粒子。这一点无须证明。电子运动是否也象光子一样,表现出波动的性质呢?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通过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运动时确实具有波动性。后来人们相继发现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均能产生衍射现象,同样具有波动性。所以,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们波动性与微粒性通过如下式子联系起来:动量p = mv = h/λ ,能量E = hvm、v是微粒的质量与速度,属于微粒性质。h是普朗克常量,数值为6.626╳10-34J.Sλ、v是波长与频率,属于波的性质。二、几率、几率密度与电子云.原子中的电子高速运动,它的运动无确定的轨道,但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机会在原子核外的分布还是有规律的。核外空间某些区域电子出现的几率较大,而一些区域则出现的几率较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电子云则是用密度不同的小黑点来表示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即几率密度的相对大小,黑点较密处,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大,黑点较稀处,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小。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授课时间:二00六年春季学期课 程 普通化学 教 研 室 工程化学 专 业 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园林层 次 本 科 主讲教师 杨治伟 选用教材 普通化学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主 编: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课程性质必修周次第1~9 周,周4学时第1~12周,周4学时备 注章节名称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 ) 教 学时 数6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熵、熵变和绝对熵的概念,了解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变△rGθm(T)的近似计算(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能用其判定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 理解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及其与△rGθm(T)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3.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概念;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 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了解元反应与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5. 了解链反应与光反应的一般概念;6. 了解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等综合性大气污染现象及其控制。了解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的概念。教学任务分析重点:(1)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r )的近似计算,能应用 rGm或( r )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 (2)标准平衡常数( )的意义及与( r )的关系,以及有关计算。 (3)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初步计算。难点:(1)用 rGm或( r )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 (2)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时分布:( 6学时)1.( 2 学时 )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 2 学时 )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3.( 2学时 ) 化学反应速率 4.( 自学 ) 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教学手段1.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2.多媒体教学手段参考资料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 《普通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傅献彩 主编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主要内容一.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1、.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1)反应的焓变一定条件下不需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叫自发过程。自发过程的逆过程是非自发的,实验发现,所有放热过程都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非自发的,所以焓变的符号不能作为判定反应自发性的一般标准。(2)混乱度和熵熵是体系混乱度的量度,混乱度越大,体系熵值越大。一定状态下,体系的熵是定值。这就是说,熵是状态函数,用符号S表示,S=klnΏ(k为波尔兹曼常数,Ώ为混乱度),它具有广度性质,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0K时,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0。以此为标准,可以计算任何纯物质在其他温度下的熵值,称为规定熵。即某物质在T温度下的规定熵ST等于该物质从0K升至TK时过程的熵变,即 ΔS = ST-S0= ST规定熵未对物质的量作规定,不同量的同一物质的规定熵必不相同。但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在标准态下的规定熵必是定值,称为标准摩尔熵,单位:J•mol-1•K–1 ,以Sθm.T 表示,若T = 298.15K,则记为Smθ298.15或Smθ。注意:在298.15K时,标准摩尔熵Smθ可在附录中查得,于是便可计算反应在标准态下的熵变即标准摩尔熵变ΔrSmθ,它等于产物的标准摩尔熵之总和减去反应物标准摩尔熵之总和即 对于反应 aA+bB = dD+eE 其 ΔrSmθ= [d SmθD+eSmθE]-[aSmθA+b SmθB]例、计算反应 C2H5OH(l)+3O2(g) = 2CO2(g)+3H2O(l) 的ΔSmθ 。解:ΔrSmθ= 2SmθCO2(g)+3Smθ H2O(l)-[Smθ CH4(g)+3Smθ O2(g)]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