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中学 泽林中学
泽林中学
关注数: 5 粉丝数: 70 发帖数: 1,243 关注贴吧数: 56
鄂州高中城区录取分数线和各区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 附件1:2014年中考各校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划线方案学校名称各校录取资格线市一中562市三中551市五中556市九中542实验中学566吴都中学566花园学校559石山中学566 附件2:2014年中考各区普高录取控制线划线方案区普高录取资格线中心城区284鄂城区303华容区276梁子湖区288葛店开发区354鄂州开发区292 转载自鄂州招生考试信息网: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4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制定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划线方案如下: 1、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面向中心城区招生的录取实行一校一线(见附件1);面向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开发区和鄂州开发区招生的录取分数线由各区自行拟定划线方案,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向本区公布。 2、普通高中招生最低录取资格线按普职比实行一区一线(见附件2) 。 3、鄂州高中择校生和其他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根据考生志愿、招生计划、招生范围,由高分到低分,平行志愿投档,依次录取,额满为止,各校最后一名被录取学生的成绩就形成该校的实际录取分数线。 4、全市中职学校招生按志愿录取不划录取控制线。 附件1:《2014年中考各校鄂州高中指令性计划划线方案》 附件2:《2014年中考各区普高录取控制线划线方案》 二0一四年七月八日
关于中考分数线(吐槽) 我可以骂人吗? 区某领导权威发布:我知道的像泽林中学鄂高线是561、花湖550、黄山561等,其它的我记不住。人老了记性差了 长港好像是530 碧石与汀祖的线都是534 今年区教育局施行所有鄂高指标分到学校,每个学校的鄂高指标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分到泽林中学36个指标,管你考的好还是差,管你学生优秀不优秀,分你36个指标,考得再高也只有36个人可以上,反倒是那些考得差的学校,再差也有指标。果然,泽林中学中枪了,考得很好,全区第一,550分49人,545分53人,这还不包括已考上素质班和黄高,华师的伢,结果被分了指标,泽林中学36个指标,第36名的伢的分561分即为泽林中学同高线,而一些差学校(年年差的学校)因分指标,反倒530分就能上鄂高,中间居然有30分的差距,要知道泽林中学530分的有73人,最终形成了泽中560的的录不了,差校的530的反然能上,公平在哪里,这不是对考的好的学校的打压?对考得好的打压?伢们付出的努力,时间,汗水,就这样白废了??? 有理由相信,这明显是针对泽林中学,是对辛勤的泽中老师,努力的泽中学子的否定!!! 长此以往,就没必要考好,没必要争第一名,都去抢倒数得了!?!! 泽中各分数线: 鄂高561 二中480 泽高从高分录到低分录满,最后一名同学的分就是泽高分数线 泽高最低控制线303 半夜手机打字,累了,吐槽只代表个人观点 最后问一句:区教育局,说你什么好呢???
中考备战之考场攻略 中考备战之考场攻略 一、考前复习与准备: 1、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与休息: 在考前一天或考试期间的复习方式应以“通览”为主,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过长,不要攻读偏难怪题型,不要盲目押题、猜题。这样只会劳神费力而如大海捞针,得不偿失。更不要为考间的复习定任务指标。只需把待考科目的重点内容、名篇警句、公式定理等稍作浏览,避免临场失忆。 休息要有规律,起床和平时一样,午睡一个小时左右。前天晚上不宜晚睡不宜过早睡觉,总之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一时难以入睡,也不必惊慌,用温热水泡脚,反复深呼吸缓解神经紧张。 2、准备考试包: 中考所用的2B铅笔、0.5mm黑色签字笔、橡皮、垫纸、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手绢或纸巾、清凉油等,都应归纳在一起,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确保无一遗漏。 3、熟悉考场: 考生一定要注意自己准考证上的考点和考场。提前一天到所在的考点看考场并注意:①计算从居住宾馆到考点骑车或步行所需要的时间(按一般速度),要把“红灯”考虑进去;②到考点后要看好自己所在考场的具体位臵、厕所位臵、洗手池位臵、和学校集合地点。这样可以避免误走考点和因找不到考场而慌乱、紧张。 二、考场应试 1、准备: ①携带的水杯应注意放在地上,曾有考生因为喝水时不小心弄湿卷子而带来很大的麻烦。 ②拿到试卷一定要通览全卷,浏览一下试卷科目、页数、一共多少个大题。有无缺损、污渍,印刷模糊,发现上述情况一定要及时报告监考老师,要求更换。 ③正确书写考场、考号、姓名,一定书写在密封线以内。 2、应试机智 A解一道题时中途难住怎么办?有时,看似容易的题目,解到中途却被难住了,这时,应断然丢开,赶快改做其它题目,最后有多余时间再解决它。 B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办?有的题目并不难,甚至平时做过,但就是回想不出来。这就是临场失忆,可从与它有关联的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或性质相似、形状相同的事物,或有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的事物开始回想。实在想不出来,果断丢开。或许在解其他题的过程中触及相关知识而恍然大悟。 C当二者选一拿不定主意时怎么办?一般而言,最先想起来的是正确答案。记住了的某件事总是一下子浮现在脑海,紧接着出现有脑海里的东西牵强附会的可能性比较大。 D遇到全然不懂的问题怎么办?要镇定不乱,战略上藐视它。如果其它题目都做好了就向它发起总攻。任何难题都不会超出所学知识的范围,首先想这道题跟学过的哪一类题有关?思考一下,这一内容大致在教科书的哪些章节?已知哪些条件?由这些条件可想到什么?再反过来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这样思考、推理往往会“柳暗花明”。有些试题貌似很难,其实平时已学过,只是改变了原来的形式,若能深入分析,其“庐山真面目”终会出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