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我在 心无我在
关注数: 4 粉丝数: 3 发帖数: 479 关注贴吧数: 3
《寺院楹联集锦》 寺院楹联集锦  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成都文殊院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林则徐题成都文殊院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方鹤斋题成都文殊院   竟能与羲卦麟经并垂宇宙   应不让元亭石室高峙岷峨   ——四川新都宝光寺   自知性僻难谐俗   且喜身闲不属人   ——何绍基题四川新都宝光寺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何元普题四川新都宝光寺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赵藩题四川新都宝光寺   以清静果证因护持斯万   现广长舌说法声震大千   --康熙题承德溥仁寺   镇留岚气闲庭贮   时落钟声下界闻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传大千法宝   阐第一宗风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半满真言参不漏   色空妙谛证无遮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对物共春台幽风入咏   愿人登福地王会成图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兰乾云护三摩峙   朔漠风同万里绥   --乾隆题承德安远庙   龙象护诸天毫相瞻时妙严普觉   漠瀛会初地**转处安乐常臻   --乾隆题承德普乐寺   三摩印证喻恒河人天皆大欢喜   七宝庄严现香界广轮遍诸吉祥   --乾隆题承德普乐寺   总持初地**资福胜因延上塞   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群藩   --乾隆题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水镜喻西来妙观如是   月轮悟南指合相云何   --乾隆题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   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   --乾隆题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发心为众生缘深入善权菩萨果   现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   --承德殊像寺   初地总持超梵乘   恒沙普演护祥轮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宝阁护香云静资礼梵   灵峰呈寿相妙悦安禅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更有香风吹左右   似闻了义示原因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   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   --印光法师题三教堂   宗镜圆照,万善同归,本教义而续慧命;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振大机以警愚顽。   --印光法师题永明塔院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而万德圆彰,究竟亲证夫实相;   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心、生大舍心,心心印心而一尘不立,彻底显现乎佛心。   --印光法师题法堂   海气侵阶晴亦雨   潮声著树晚多风   ——福建晋江石佛岩寺   心到虔时佛有眼   运当亨处石能言   ——陈望坡题福建晋江石佛岩寺   五百年前,我辈是同堂罗汉   三千界里,问谁能安坐须弥   ——江西南昌圆通寺   莲社独寻千载后   松柏犹吞六朝前   ——江西庐山东林寺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曾花   ——郭东贤题江西庐山东林寺   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   ——唐蜗寄题江西九江能仁寺   殿宇还雄,宝相金容仍赫赫   馨香赖久,石钟湖水共悠悠   ——江西湖口报慈寺   当门等个人来,望穿眼孔   此地能同我坐,练定性梧   ——张相空题江西赣州光孝寺   直指见心,慈云塔观如来,金粟眼前,七宝庄严参佛相   回头是岸,甘露泉有大士,白莲座后,一瓶清净悟禅机   ——吴鸿昌题江西赣州光孝寺   天外楼台山外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苏东坡题江西吉水龙济寺   云中藏古寺   山外尽劳人
清朝八文正 汤斌(1627~1687) ,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刘统勋(1698-1773)字延清,另字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卒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年75岁,谥文正,乾隆帝临其丧,见其“室无长物,寒气袭人”,为之大恸。回至乾清门,对诸臣流涕道:“朕失一股肱!”不久又道:“统勋乃不愧为真宰相!”可见对其倚重与尊宠。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直隶大兴人。乾隆年进士,授仁宗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给帑银二千五百两治丧,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予谥“文正”。上亲临奠三爵。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尚书文埴子。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杜愕子),清山东滨州人(今滨城镇南街杜家),道光进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七月九日,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64岁。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 曾国藩( 1811 ~ 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 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直隶高阳人。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以病乞假,旋卒,年七十八岁。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谥文正,寿州(今寿县)人,1827年4月7日(清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生。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