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兔 青青兔
关注数: 42 粉丝数: 41 发帖数: 2,089 关注贴吧数: 34
喜欢倾诉,希望倾诉成为家的朋友请都进来看看 以下所说纯属个人想法,希望大家能让这个家更温暖起来 听倾诉有两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有过很过很多的看法,这个贴吧也快成立有两年了,说真话,对它很有感情,每天必看,心里很关注它.我现在所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咱们的贴吧为什么就起不来呢?很多朋友连贴吧的地址都不清楚!群号是多少都不清楚! 记得贴吧刚成立的时候,所想到的问题就是这个贴吧如何成长起来,如何成为大家心里的归宿.成立群的时候,担心的是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朋友知道群号,如何能让群里的朋友多起来. 一个贴吧如何能够很好的成长起来,需要很多朋友的努力,需要主持人这个重心的支持,需要很多很多用心的人. 或许是我这个吧主当的不称职吧,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没有用心的去管理,没有用心的去回帖.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节目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发的帖子,倾诉如同一个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呵护,需要更多更多人的帮助,更需要她的母亲的爱护,任由她自己成长的话,那是很慢很慢的 身为她的亲戚朋友们,问问自己,做到了些什么? 这个帖子里有些话或许说的过分,但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想一下,每天说节目好,非常喜欢节目,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的支持倾诉! 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每天用你10分钟的时间来关怀这个成长的孩子.关心这个家.谢谢大家了!
缘分是找到包容你的人 (有没有恋爱的都进来看看,对你有用)转 不管你是已婚或未婚, 有男朋友或没男朋友,有女朋友或没女朋友, 读了,或许,会让自己更快乐... 这年头婚姻越来越难维持了,以前是七年才有一痒,而现在婚姻能撑过二年就要感谢前辈子的修德,如果能五年不变,大概就算是有缘了。 许多以离婚收场的怨偶,不是怪自己「遇人不淑、识人不清」,再不就是「个性不合」,或「这不是我要的婚姻」,而无法继续生活。 的确,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姻与恋爱最大的不同,就是「恋爱看的是对方的优点」,而「婚姻却是要包容对方的缺点」。 所以,在没看清楚对方的缺点之前就步上礼堂,到头来才怪是「个性不合」,恐怕自己也得负很大的责任。 所以在决定要不要嫁给(娶)他之前,应该先问自己:我爱的是他哪一个部份?这个部份是他的全部吗? 同样地,在决定要不要离婚之前,也应该先问自己:我讨厌的是他哪一个部份?而这个部份是他的全部吗? 如果认为自己是因为「眼睛被牛屎黏到」,才嫁(娶)错人的人,在选择结束婚姻之前,更要加倍反省,自己会不会又看错了? 可惜的是,似乎人们很少能从经验中学习,总认为自己当下都是对的,能自觉反思的人太少了。 其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相信也没有一个人是故意不完美的。 生长自不同环境的二个人,无论心灵如何契合,都难免会有冲突。 与其说缘份是遇到一个能让自己欣赏与被欣赏优点的人,倒不如说是缘份是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愿意包容与被包容缺点的人。 恋爱,或许是一个寻觅与配对的过程,但婚姻却是一个学习与调适的过程。 以恋爱的心来看婚姻,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失望,我认为这样的人是还不适合结婚的,否则必然会将自己的痛苦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婚姻观念呢? 这没有一套标准答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别人适用的,自己未必适用。 不过我们也可以试着归纳几个共通点,来让自己对婚姻不致于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婚姻不是你用来改变对方的工具。 许多人总认为结婚之后,他就会为我改掉坏习惯、更包容我,或是安定下来、不再三心二意。 孰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他会为你改变一下子,过不了多久又会回到本来面目。 所以别说:「为什么他不再是当初为我改变的样子,是不是他不再爱我了」,而要自问:「我是否还维持让他改变的动力」? 婚姻是二人结缘的开始,也表示二人在许诺的那一刻是愿意将心门之钥交给对方的。 但如果二人就此以为不必做任何努力,就可让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那实在是在做梦。 有这样想法的人,恐怕下一个男(女)人也不会更好。(婚姻须要经营,任何事业可以失败重来,婚姻却没有这种特质!) 所以当你说「他不适合我」的时候,请先问「我做了什么努力让他适合我?」 当你说「他不再爱我」的时候,请先问「我做了什么努力让他继续爱我」 当你说「他让我无法忍受」的时候,请先问「当他做出让我无法忍受的事时,我是否曾让他知道我的感受?」 结婚就像是到银行开账户一样,一开始会先存一笔款进去,表示对彼此的承诺。 日后若遇到争吵或抱怨,就像是从账户从提出款项;而如果有些感动或喜悦,就像是存款进去。 一个好的婚姻,它的账户应该有提有存、而且余额是越来越多,反之如果账户只提不存,一旦余额低于开户基数,就随时有被结清的可能。 大部份会走到离婚之路的人,都是因为缺乏危机意识,没有时常去Check余额与定期存款。 要维系一个好的婚姻并不是不可能的,但关键不在于你是否够幸运能遇到一个不会有问题的伴侣,而是你是否能在相处中学习沟通与成长,化危机为转机。 所谓的「沟通」,不是要你说服对方要顺从你的想法,而是要了解对方的想法,并找出异同之处,求同存异。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