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红裙子 yoyo红裙子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3,764 关注贴吧数: 11
转 价值与道德  第十章价 值 与 道 德 第一节价值的本质 价值问题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哪些东西是有用的、有意义的、是好的、合理的、应当的等等,也就是是否有用,是否有意义,好坏,益害,善恶,美丑等。价值是怎么产生的?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到目前为止,对价值是什么即价值本质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回答或三种倾向。第一是客观主义观点。客观主义把价值当作客体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第二是主观主义观点。主观主义把价值当作主体本身的某种需要、旨趣本身,断定价值不是对象的属性,而是存在于主体身上,或是主体的创造。第三是关系主义观点。认为价值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从人与对象,人与行为之间的某种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换言之,价值不是我们的单独创造,也不是对象或行为的单独属性,价值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是主观的。我们倾向于第三种观点。价值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范畴,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范畴,也不是一个仅仅同主体或仅仅同客体相联系的属性范畴。形成价值关系的双方,称为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有不同层次,如个体,群体,民族,社会,以至人类等等。价值客体可以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社会现象,包括艺术,道德,宗教等等。价值是作为主客体之间一种相互关系而存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关系的中心与归宿是主体。价值虽然部分地体现在客体那一方面,但价值意义是人赋予的,所以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是人的主体性。  因此,价值,最一般的涵义在于,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由此形成“有用”,“有价值”,“好坏”,“善恶”,“益害”等等价值评价,“是”者,即属于有价值或正价值,“否”者即属于无价值或负价值,此外,也许还有处于两者之间的中性价值。 第二节价值与事实与价值相对的领域,称为“非价值”。传统上是用“事实”或“存在”来与“价值”相对应,或者用“是什么”与“应如何”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还有用“科学”,“知识”,“真理”,“本体”等等与价值相对。流行最广的是“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按这种说法,事实不是价值,价值是非事实的领域。这种观念主要来自实证主义。在它那里,事实是指科学事实,因而“事实”有“真假”问题。价值则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属性和状态,因此它不是客体本身的事实。   将价值与事实区分开来是重要的。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可用真实陈述或命题来描述的实际事件或事态。表达事实的陈述叫事实陈述,与价值陈述或价值判断相区别。这两种功能描述功能和评价功能是不相同的。另外,事实可辨真假,价值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真假来衡量,或者说,价值判断更难判定真假。  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在伦理学中,“ 是”与“应当”不同,从“是”中推不出“应当”的结论,如果有人试图从纯事实前提(所谓“是”陈述)推出评价性结论(所谓“应当”陈述),他应该向我们解释清楚,这个推演是如何能够实现的,从“是”到“应当”要有论证和说明的过渡。   价值讨论中最可能引起争论的领域之一,是有关相对主义的问题,或者说,是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问题。相对主义主张没有任何绝对的价值,所有价值都是相对于时间,地点,个人和环境而言的。适用于所有文化和人民的价值是不存在的。价值观也许有文化差异,个人的价值观也会有差异,我们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价值具有相对性,允许价值多元性的存在。但我们也不得不在某处对相对主义加以限制。更多的价值趋于持久和永恒,如果不是绝对的话。更深刻的人类价值具有一元性,对人类具有普适性。  第三节 伦理相对主义和伦理个人主义                                     伦理的伦,是指同伙、伙伴,由此产生出人伦这个词。理是指条理、理由、道理、法则。
转 伊西多尔·伊苏发起的所谓“字母派” 字母二题1.字母之环《创世纪》中并没有提到语言的发明,这似乎成了第七天以后的事情。但在创世的一周,语言的威力始终伴随着上帝的创造。正如开卷的那句名言: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世界从一开始就依附于语言,我们甚至可以说不是上帝而是语言创造了世界。博尔赫斯在一篇谈书的文章中提到,大约公元6世纪左右在叙利亚或巴勒斯坦出版过一本叫《Sefer Yetsirah》的书,这本书描述的正是耶和华如何通过基数词1-10和希伯莱字母表中的22个字母创造了天地万物。如此看来上帝是个十进位制的信奉者,并且只说希伯莱语。这当然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那么字母或数字的发明又该归功于谁呢?文字的源头充满了迷径,向为学界视若畏途,没有现成可携带的旅行地图和地名索引,即便把一切零零碎碎的资料都收集到手,仍不免四顾茫然,掷笔长叹。从文字的源头上溯字母的源头,则更有可能陷入迷径中的迷径。最省力也最绝望的办法莫如将之归于神功,非俗人所能解,或杜撰一个仓颉之类半人半神(“证据”之一是说他天生四只眼睛,而这又显非项羽李煜之类后辈重瞳子所敢追摹)。迥绝孤标的意大利人维科认为追溯文字起源的困难其实大半是学者们自找的,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将文字的起源和语言的起源隔裂开来。神说,并非因为有了文字神才说,也不是因为神说才有了文字。神说要有光,神是以光在说,以光与暗分离的事实在说,也就是天说、地说、雷霆在说。神之说,也就是“神写下的文字”,也包括“老虎身上的文字”,“一座高山,可能就是神的话,不然就是一条河,”(博尔赫斯:《神写下的文字》)最初的人类相信电光箭弩和雷声轰鸣都是天神向人们所作的一种姿势和记号,这种记号就是实物文字,也就是被所谓“神的字母”,它们存在于有声字母发明之前。一切民族都经历了这样一种由神的象形文字朝人的象形文字的过渡。最初的文字是指形象,形状,实体,也就是维吉尔在《牧歌集》里所说的“一切事物中都充满着天帝约夫”。后来柏拉图把约夫理解为渗透和充塞到一切事物中去的以太(ether)。(维科:《新科学》[379])马克斯·缪勒在考察人类早期的神话中也发现并证实了这一点。“在早期的语言里,自然就是自然,一个纯粹的形容词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缪勒由此将语言的形成分为三个时期,即词的形成期、方言期、神话期。埃及人相信世界在他们之前已经历过三个时代,即神,英雄和人的时代,维科认为对应于这三个时代,同样存在着三种语言、三种字母,——顺便说一句,“三”是维科难以割舍的数字情结,这当然需要辟专文来讨论——第一种是象形语言,用神的字母;第二种是符号(象征)语言,用英雄的字母;第三种是书写的语言,用人民约定俗成的字母。最初的文字哑口无言,它原是在心中默想的某种姿势或具体事物,凭形象和象征说话,所以最初的字母是选中的物。希罗多德《史记》中曾提及在亚细亚北部,西徐亚国王伊丹屠苏斯(Idanthyrsus)曾用表示一只青蛙,一只田鼠,一只鸟,一柄犁和一把弓等五种实物的词(对这些词各自表达的意思的详细说明参见《新科学》[435])来回答要向他宣战的波斯大帝大流士。法兰西北部有一种叫做辟卡底的rebus(一种红花草)的象形语言,顾名思义也一定像在日耳曼一样,是运用具体事物的语言,也就是西徐亚国王所用的那种象形的语言。塔西陀在描写北欧当地风俗时曾提到古代日耳曼人并不知道文字的秘密(literarum secreta),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怎样写下他们的象形文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士瓦本国王弗雷德利克时代。直到哈布斯堡国王鲁道夫时代,才开始用日耳曼俗字体来写政府文件。就连大不列颠北部最远的地方苏格兰在古代也用象形文字书写,更毋论那些以使用象形文字著称的国家。无可否认,按照维科的观点,所有的象形文字都具有某种“神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所谓“神的字母”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八卦卦象,不能与已形成了稳固成熟的语言形态的现代汉语象形文字混为一谈。如考古工作者最近发现的,属于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的绝大多数器物及其上面的刻画符号、图形文字和单字,都是同一统卦的卦象,从而证明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晚期就已产生,也使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的记载得到旁证。
转贴 周国平评80后:青春不等于文学 周国平评80后:青春不等于文学 -------------------------------------------------------------------------------- www.sc.xinhuanet.com 2004-12-09 17:03:53 时下流行青春文学。韩寒和郭敬明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畅销奇迹,新概念作文大赛顿时成为耀眼的品牌,小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各地破土而出。 青春拥有许多权利,文学梦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不得不说,青春与文学是两回事。文学对年龄中立,它不问是青春还是金秋,只问是不是文学。在文学的国度里,青春、美女、海归都没有特权,而人们常常在这一点上发生误会。问你会不会拉提琴,如果你回答也许会,但还没有试过,谁都知道你是在开玩笑。然而,问你会不会写作,如果你作同样的回答,你自己和听的人就都会觉得你是严肃的。指出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就此议论道:任何人都能听出一个没有学过提琴的人拉出的音有多难听,但要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须有相当的鉴别力。 我读过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总的感觉是空洞、虚假而雷同。有两类青春模式。一是时尚,背景中少不了咖啡厅、酒吧、摇滚,内容大抵是臆想的爱情,从朦胧恋、闪电恋、单恋、失恋到多角恋、畸恋,由于其描写的苍白和不真实,读者不难发现,这一切恋归根到底只是自恋而已。另一是装酷,夸张地显示叛逆姿态,或者刻意地编造惊世骇俗情节。文字则漫无节制,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没有实质的情调,没有内涵的想像,对虚构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话,对文学的彻底误解。所有这些东西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因为作者们虽然拥有青春,也仍然只是普通人罢了。也是托尔斯泰说的:在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惟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所以,我是带着先入之见翻开这部青春文学的选编的。然而,开篇李傻傻的自白让我眼睛一亮。“写作首先是一个动词,其次才是一个名词。”这句话使我相信,他没有误解文学,他知道文学存在于创造的过程中,而不是一枚证明身份的标签,或一张可望中奖的彩票。他决心写自己作为普通人的生活,感叹道:“这本来是一片广阔天地,但是现在成了新天地。”有了这个共识,我就有勇气往下读了,高兴地发现了一些合乎我的文学概念的作品,比如张悦然的《吉诺的跳马》,李傻傻的《到楼观台》,楚玳的《我的刀子》,袁帅的《西门庆》,施奇平的《穴鸟》,钱好的《对面》。我只是举例,当然还有别的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青春模式化的东西。我喜欢的作品,共同之处是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片土壤上面,奇思、异想、幽默、荒诞才不是纸做的假花。对于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文字功夫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锤炼的。因此,我主张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自己确实体验到的东西,不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一定的程度,就能从容对付大的题材了。 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文学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二者皆由仍然活在传统中的大师构成。对于今天从事写作的人,人们通过其作品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他是受过大师的熏陶,还是对传统全然无知无畏。如果你真喜欢文学,而不只是赶一赶时髦,我建议你记住海明威的话。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了青春文学,而我相信,真正能成大器的必是那些跳出了这个范畴的人,他们不以别的青春写手为对手,而是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走在自己的写作之路上。(周国平)  《新概念.文学青春书系》   张悦然等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出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墨痕
转贴 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 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 仰海峰 从历史角度看,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讨论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宁、葛兰西、卢卡奇讨论的垄断(组织化)资本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发展而导致的后组织化资本主义(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时期。如何批判地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也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回应。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构成当代社会批判的重要前提,在什么意义上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些重要思想家与马克思相差很远甚至根本对立,是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中必须加以清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批判、20世纪60年代法国情境主义(situationism)者居伊·德波对景观社会的批判、后马克思思潮代表让·鲍德里亚对符号社会的批判为例,具体探讨这些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批判的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商品对社会的全面统治过程,并从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统治一切的奥秘。德波指出,随着工业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特别是当代大众传媒的兴起,商品社会开始转变为景观社会,这使人们在商品的形象展示中认同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制。鲍德里亚则指出,当代社会的奥秘在于电子媒介的兴起使一切都变成了符号,符号的区分逻辑生产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如果说德波的思路还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架中,那么鲍德里亚通过符号社会批判,反对的正是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一、马克思与商品社会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社会的兴起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直接满足需要,即使存在交换,也只是剩余物品的交换。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颠倒了。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交换价值、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以致商品交换形式成为社会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与过去相比,商品生产不再是在某个特殊的领域展开,而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活动采取怎样的个人表现形式,也不管这种活动的产品具有怎样的特征,活动和这种活动的产品都是交换价值……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成为每一单个人的生存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3页)。马克思对商品社会的分析体现为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商品社会的物化及其辩证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商品交换的普遍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他们本身来说是异己的、无关的东西,表现为一种物。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3-104页)相对传统社会而言,这种物的依赖关系促进了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由于个人的这种自我确证与认同存在于对商品的依赖关系中,这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全面物化,构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历史基础。第二,抽象统治一切。商品普遍交换的前提在于价值统治一切,而价值的基础是劳动一般,这是劳动创造一切价值的时代的自我抽象。因而物的依赖关系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89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但是抽象或观念,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理论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11页)抽象成为统治,这是马克思时代工业化大生产的结果,但又回转为这个社会的前提。第三,这种物的依赖关系不是发生于交换领域,而是发生于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产生这种物的依赖关系又不在于生产力,而在于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所以,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才能扬弃以物为中介的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新社会。
转 关于电影:日常版影像生存 关于电影:日常版影像生存 作者:胡不适   图像了的世界  图像时代·影像文化 被图像了的世界  为专业的文化研究视觉研究,还是从都市日常生活的普通经验来说,“影像”两个字都越来越引人注目起来了。对于一个现代人,你其实并不需要为他细细讲解何谓影,何谓像,或者它与图像、景象、谱像或视像到底有何相同或差异;这里,我们大可信任自然语言的力量,以及技术的强大影响力,“影像”两个字会颇自然地将你引向技术出品的感觉对象客体:摄影与电影——两者本可谓一物:电影(motion picture)即是动的(motion)的图像(picture)。而一般而言,在较为学术的场合,在做出综合性的或较为抽象地把握时,大家更多地使用“图像”一词。  影像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感知系统,效力强大,足以将最大多数的人民大众吸纳到它的影响范围中来。它营造出一个影像的世界,至今已经极为丰富、自主,营造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本身。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任何人否认如下事实,影像文化,包括摄影、电影、电视与电子虚拟技术等在内,这一文化形态已上升为一种强力的主导性新型文化形态,这一文化形态改变了人们对统艺术的看法,并逐渐地塑造着人们的感觉方式,进而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形态。这自然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经说,图像俘虏了我们,我们无以逃脱,因为它置身于我们的语言之中,并且语言也似乎不断地向我们重复着它。可以说,一个没有任何哲学修养的影像青年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维氏此语的大义,他不需要知道维氏的图像说是什么,单单个人的观影经验已经绰绰有余。我们进入了一个影像文化的时代,生活在一个影像社会之中。  就哲学而言,谈图像问题的当然并非维特根斯坦一个。说到高屋建瓴地把握自非德国大哲海德格尔莫属。在他的名文《世界的图像时代》中,海氏指出:  世界图像……不是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变成了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毋宁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  为什么世界可以被人类现在把握为世界图像呢?照海氏思想来说,答案无疑是两个字,技术。不单是脑电图心电图,就连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本身也可以被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变成了图像。海氏以为,这样的一个被技术规划的世界乃是我们的命运。由此而言,现代人类正是活在这图像时代的汪洋大海之中,或游或止,却不可逃避。  我们已经明确,无论是世界成为一个图像,还是影像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背后的最大因素都是高度发展的技术。因为现代技术的高度发达与不可阻挠,有关影像生存的谈论就注定具备了一丝无奈:我们受制于依托技术而来的文化现实,我们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被预先规划。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海德格尔倡言一种“泰然任之”的态度,并称“大危险处有大拯救”;因此,我们考量最具备技术性含量的影像制品——电影及其与现代人生活的关联,正是在考察现代人自身的生存境遇,是对生活中可能性的思考与追寻。  影像生存链 人对图像的占有  电影: 小写艺术,大众文化  电影自诞生初期,就与大众结下了不解之缘。稍微看一下电影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实:有两种主要的关于电影的观点,一种认为电影不是艺术;另一种人认为电影是艺术,并拼命地寻找证据,说明电影只是一种披着新颖外衣的古典艺术的新版本。瓦尔特·本雅明指出,他们都犯下了同样的错误,忽略了技术的力量。大规模的复制技术必然要呼唤大众,必然要催生与这复制技术相当的可供大众欣赏参与的新型艺术形式。大众才是温床,哺育着新型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形式。那时太多人没有理解,电影这种“文化”有朝一日会大行其道呢。上世纪20年代的理论家迪阿梅尔对电影的看法是:
(转贴) 名片设计技法 名片设计技法   早在人类有史以来,造型美术便应用于"纪录"上,不但为"纪录"而作,且兼备了"公告的效果";中国的云岗石窟、敦煌壁画,埃及的金字塔,度希腊罗马的神殿建筑都是统治者为了展现他的权势和地位,或宣扬宗教信仰的遗迹.事实上,在买卖行为尚未发达的以物易物时代,并不需要广告的宣传;因为在文字发明以前,传达或思想的媒介,全靠原始的图画表现于石壁或穴洞中.以现代的设计观念来看,古代的穴窟壁画是单纯的"告示"、"公告"或者说"纪录"行为,夜市最原始的平面广告设计.  有了文字之后,图画与文字的告示,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见传达上.中国以书法字体表现店招;古希腊罗马时代,酒店门口常常挂有常春藤的标志;都是最早有普遍的广告设计.直到中世纪时,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力带动了商业兴起;印刷术余造纸术的相继发明,开启了近代广告设计的形态与初创规模.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结构的一日数变,产业工业化及机械生产使商业买卖范围更广泛,流通更迅速;对于业者或消费大众的广告也日渐扩大,应用于造型美术打平面设计也迈向多角化发展."名片"设计便是其中之一.  这里要谈的内容就是,属于视觉传达的名片设计;名片是"绘画性"兼具"设计型"的视觉媒体,过去的名片设计大多以简单扼要为主,现在所使用的名片,比以往则有趣多了,字体表现、色块表现、图案表现、色彩表现、装饰表现,甚至是排版的变化,是名片不再是一张简单有没有生气的纸片;它变成人与人初次见面时,加深印象的一种媒介.探讨美的形式  什么是设计?通俗一点来说,好比送出一张名片,一方面要使对方认识我们,二方面名片又要美观大方;基本上实用又美观名片的诞生,便是设计;可是,设计的动机又为何呢?当然是为了需要,做生意需要,联络需要,这种现象就好比人类需要光,二发明了蜡烛、电灯一般,因此,设计又可用发明来解释,若从发明的角度来看设计时 ,则设计家既是科学家,绞尽自己的脑力,若非是为了创造人类的文明.所以,如果先建立这般关于设计完整又健全的观念之后,再来从事商业设计,将可以透过商业设计中的种种手段,创造一个精致且健康的文化.  "美"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尤其是对非学院派来说,往往陷于无从思考的困境.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多数人的选择是相似时,那就是"名片"本身设计达到了某种"美"的形式.关于美的形式的讨论,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康德,黑格尔等人都有很著名的研究,加上近代心理美学学者们,经过各种分析检讨,把美的形式整理成了七大项.不过我们也必须了解,形式是固定的,在不同的时代里,关于美的形式的解释应该有所不同. 1.律动:以文字的骇异,或集合图形的构成来表现律动的方法,并不太容易,不过依据造型的方法分析,一般可分为 反复及渐变两种,这两中方法与规则,或不规则现象,交互使用时,则可发展成无限的图形, 2.对称:能传达有秩序 安定 静态 庄重与威严的心理感觉;例如,左右或上下相等的造型,我们称之为实质的对称;左右或上下并非完全相等,但在视觉上也能产生对称的感觉时,成为感觉的对称. 3.对比: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例如直线和曲线,长和短,粗和细,明和暗,黑和白,大和小,锐和钝等,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并互相强调出对方的特征,衬托产生对比美. 4.平衡:把两种以上的构成要素,均匀的予以配置而达到安定的状态便叫做平衡.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静态的感觉;而不正常的平衡则呈现不安定,动态的感觉,但却有丰富的情感,比较有变化.一般造型的平衡,实质色彩,明暗,大小,质感等感觉的平衡. 5.比例:在比例当中,被谈论最多的就是黄金比例;希腊美术大多采用1:1.618来求得秩序的变化美.长度比,对角线比,两分比,三分比等,都是具有规律的比. 6.调和:两种构成要素同时存在时,若特性过于强烈或相差太远,便会产生对比现象;若两者能达成一致,并且不排斥时,便到了调和的状态.例如黑白两色产生对比,单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就是一种调和,所以调和又可以用中庸来解释.
<转贴>哥哥生前在访问中提到CC的内容(from童影) 访谈内容—— 董志成:哇,终于被我发现了.刚刚在外边的真的是张国荣哎,张国荣为什么会来台湾呢,他又为了什么目的来台湾呢,而且张国荣也是董笨妹最崇拜的一个偶像.他演过好多电影哦,像是宁采臣啊,倩女幽魂啊,还有最近的白发魔女.他唱过的歌你听过没有,停止转动哦baby.所以我真的好喜欢他的歌,好喜欢他的电影.我要靠我的本事去靠近他,然后呢,去问他几个问题.(悄悄跟在leslie后面) 董志成:对不起,各位记者叔叔记者阿姨,我是董笨妹,我要请张国荣哥哥签个名.张国荣哥哥,可不可以问你三个问题就好.我觉得你真的好神秘哦.第一点就是说呢,你看,我终于找到一个长的跟我不一样,可是我们头发是一样的哦,你看,我们头发是一样的. 张国荣:(笑),你坐,你坐. 董志成:刚才你好象说,你留这个头发是因为法国现在最流行,对不对 张国荣:没有,是人家说的,我没有…… 董志成:(打断张国荣)那是人家学你的咯 张国荣:不,不要这么说,可能是志(张国荣发"zi"的音)同道合吧 董志成:哦,我还以为是自投罗网,原来是志同道合 张国荣:(笑) 董志成:张国荣我想请问你哦,你演过这么多电影,像什么霸王别姬啊,白发魔女啊,阿飞正传啊,这么多这么多角色,有没有什么角色是你一直想演的,可是你还没有去演 张国荣:我要演一个变态的杀手 董志成:(做倒地的样子) 张国荣:尤其是对这种(摸董志成的头发)头发怪怪的人要要……哼哼 董志成:你说我头发怪怪,可是你也是留这种头发 张国荣:(笑)我知道,我没有你这个(用手比额前的刘海) 董志成:那可是,我是..这是学校老师规定的 张国荣:是吗,什么学校 董志成:这个..连环炮小学 张国荣:(笑),连环炮 董志成:那你最想演的就是变态杀手咯 张国荣:对,还有就是一部很好的文艺片.我已经有很久没有演文艺片了,就是现代的,不是说古装的 董志成:现代的.还有就是你一直说你要退休啊,可是你都还没有退休 张国荣:唱歌我已经退了 董志成:已经没有再唱歌了 张国荣:没有 董志成:那好可惜哦 张国荣:本来我是想给你一个机会,怎么你还不唱呢 董志成:呵呵,(唱) 停止转动哦baby, 张国荣:哈哈(笑) 董志成:我不能再唱了,再唱这边都没有人了 张国荣:(笑)嗓子很不错,很亮 董志成:真的吗,哈哈.还有个问题就是说,张国荣哥哥,就是说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唱歌,还有刚刚他们说你会当导演,那还有什么事情以后可能是你连电影都不拍的时候,你会想做的事情 张国荣:我要做的事情……我现在还没想哎,要想这么多吗 董志成:哦,还没想 张国荣:没有没有,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拍电影的话,我先会休息一段时间,真的要认真的想一下自己要做什么 董志成:然后结婚 张国荣:恩,不一定 董志成:为什么偶像好象都……好象 张国荣:偶像就难结婚吗? 董志成:好象对结婚这两个字很困难 张国荣:不一定啊,我觉得周润发也是我的偶像,他现在结婚了 董志成:那你呢,你有没有女朋友,有没有理想的心目中的对象 张国荣:(笑)我什么朋友都有 董志成:那像我们这样的,这种长相有没有希望? 张国荣:恩,就是…… 董志成:我还小,我还会再发育,我还会再变化,可能我以后长大,人家都说,人家都说我以后长大会跟林青霞一样漂亮 张国荣:(盯着董看)恩,我知道林青霞她没有整过容,所以我不能介绍她什么大布给你 董志成:哦林青霞是没有整容,那你能不能介绍几位整容的给我们认识一下 张国荣:我……看……你应该要去整一下容 董志成:呵呵(做倒地的样子) 张国荣:(笑) 董志成:那你还没有讲你比较欣赏女孩子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条件 张国荣:恩,张曼玉还不错.很自然,我喜欢比较自然的女生. 董志成:哦,比较自然的,那我就替你…… 张国荣:叶童也很不错 董志成:叶童 张国荣:不过她现在发胖了,我觉得她可以减肥了,呵呵.(看看董志成)所以你也胖了,你也要减肥,你该胖的地方不胖,怎么搞的 董志成:(捏捏自己的肚子)可是我们中国人说小时侯胖不是胖啊 张国荣:(笑)哦,你就是babyfat,哈哈 董志成:哈哈 董志成:张国荣哥哥,我觉得你本人哦(深情的看着leslie),会比电影上面来的,来的…… 张国荣:(接董志成的话) 清秀 董志成:(点头)对,清秀.张国荣哥哥,今天真的很高兴能见到你,谢谢你 张国荣:好,谢谢,谢谢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