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是辽源人 W是辽源人
关注数: 340 粉丝数: 243 发帖数: 90,264 关注贴吧数: 160
喝酒的成本,不值啊! 直接成本: 饮酒驾车:驾驶证记12分,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罚款2000元; 醉酒驾车:由交警部门约束至酒醒,处拘役。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处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因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禁驾。 附加成本: 诚信:目前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并且与人社部门、银行、保险等形成联动惩戒机制,会影响到个人的考核、升迁、录用、银行贷款等。 经济:因醉驾判刑或被用人单位辞退,难以获得经济补偿;引发事故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外不予理赔,需要自行承担赔偿费用。如果因此造成人员伤亡的,则面临的损失成本更高。 时间成本:一旦发生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记者手记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醉酒驾违法行为已入刑法”“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悬挂着的标语口号、张贴着的海报漫画、警车大喇嘛沿街的广而告之、手机短信提醒及朋友圈里热心现场实录直播酒驾查处的小视频等等相关酒驾的信息,如今已是铺天盖地。在交警部门及社会各界呼吁酒后驾驶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具有极大危害的同时,总有些人“以身试法”,毫无顾虑或心存侥幸地挑战交通违法行为的“底线”。 “他醉驾被查后失去了原有的好工作”“我的朋友酒后驾车肇事面临着高额赔偿和刑事处罚”“据说酒后开车,保险都不理赔”……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挂在嘴边的警示提醒,传递的不仅仅是法律的严惩,还有各种各样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驾驶员对规范驾车安全和他人出行安全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坚决抵制危险驾驶行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也为了对他人生命负责,在应酬后,选择乘坐出租车,或朋友车,或代驾等方式,难道不可以吗?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