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以前 很以前
关注数: 8 粉丝数: 32 发帖数: 9,859 关注贴吧数: 16
忍无可忍----(转)科学解释张靓颖为何要唱英文歌 一首歌用什么语言重要吗?    语言是什么,是信息的简单归纳,  比如,我说“请给我那个苹果”,  那个苹果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如果用分子式去表述这个苹果,不知道要用多少纸。  所以语言只是一种简单归纳和抽象,并不能传达完整信息。    而音乐是什么,7个音符无穷排列组合,是一种极其精确的东西。  理论上音乐可以传达完整信息。    我们知道人的蛋白质都是由4个碱基对的排列组合来构建。  推根溯源,所有物质无非是几种有限粒子的排列组合。  或者更简单地说,万物都是由阴和阳,0和1两种相对的粒子构成。    人的情绪本身是一种粒子的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如果要精确传达这种过程,  语言要比音乐麻烦得多,比如传达“快乐”这个情绪,  “快乐”这个单词无法反应人的情绪的复杂的过程,  也就是单单这两个字无法精确传递完整的情绪过程,  如果用几页纸去描述这个情绪的过程,首先是仍然难以精确传递完整信息,其次是麻烦。  而此时用几个音符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复制这种情绪的粒子重新排列组合的过程。  当然这种粒子是那个层面的粒子,原子?分子?蛋白质?不知道,  或者,现代科学还没有能力去解释。  但理论上讲,音乐的确可以复制某种层面上的粒子的排列组合过程。    所以音乐会比诗歌有更大的市场。  语言无法传达完整信息的特性,使得它在歌曲中永远扮演次要的角色。  “音乐无国界”而不是“诗词无国界”。    所以我们很多人喜欢英文歌的时候,并不能完整理解歌词也无法紧要。  喜欢就是喜欢,因为音乐引起了共鸣。  如果单单是没有旋律的歌词,听者是无法理解作者的情绪,  而加上了旋律的歌词就能使听者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去理解作者的情绪。    至于为什么要唱英文歌,那并不是对中文歌有偏见,而是英文歌目前优秀的歌曲比中文歌多得多。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大陆缺乏环境,大陆的媒体高度垄断,主要为政治服务,原创音乐缺乏好的环境,  其次港台以模仿欧美为主.目前占据主流的流派R&B,Hip-Hop,Adult Alternative,Country,Pop  是200年发展的结果  ,而大陆只有20年不到的原创发展历史,  港台也最多多个10多年,优秀作品要少得多。 作者: 我喜欢挑战自己
偶又来这里混----当然要---帖这个 张靓颖 张靓颖是一个奇怪的歌者,网络上她的人气虽说不及另外两人,却也属佼佼者的行列。但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她,无论台上台下,她都清冷淡漠,夸奖并不能增添她的笑容,正如诋毁也催不下她的眼泪。她就是她,无论是花开花落还是云卷云舒,她都不在意,陪伴她的只有自己的歌声,寂寞的、高傲的、坚定的。你摧残不了她的风骨,原因很简单:张靓颖只想唱歌,她为的,只是她的心。 但是,张靓颖并非无情。你知道“情到浓处情转薄”吗?她只是不屑把自己心底里的热与爱呈现给无聊看客罢了。对于张靓颖这样的女子,如果我们自己不是足够优秀,那么,就远远的看着,并祝福和支持她吧。这个女子,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也知道,自己该争取和该放弃的是什么。 她如此顽强,她如此尖锐;她如此高傲,她如此谦卑。 矛盾的张靓颖。 张靓颖——白色西洋薇。花语:“深刻,沉默,冥想”。 西洋薇羊齿类花朵中最美丽的一种,而且是隐花植物类的罕见品种——正如张靓颖出类拔萃、不同凡俗的优秀;这种花同样具有守身如玉的高洁品质,正因为如此,中世纪的修道院常常选择西洋薇来点缀至高无上的祭坛。 而张靓颖,她是白色西洋薇。她静静的俯视着,洞悉一切,虽然她沉默寡言。
天天天吧缅怀帖-----永远的 CHEN YI FEI~ 陈逸飞 《浔阳遗韵》 陈逸飞 《浔阳遗韵》 1991年 在中国传统上,艺术品的价值向来都是由美术史意义决定的,但在改革开放后,这个标准被一个现实 所改变,那就是艺术品的价格。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中,当代油画家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陈逸飞作品在以后的拍卖中又屡次刷新了这个纪录。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神话,这个神话已经以最大的覆盖面在公众那里得到认同,而这个神话对刚刚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的冲击,已经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明白地体现出来。 陈逸飞简历陈逸飞(1946-)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张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