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燕不成夏 a一燕不成夏
关注数: 62 粉丝数: 73 发帖数: 3,125 关注贴吧数: 29
≈110822≈【【一舞一江山——虞姬与霸王】 “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去,且散愁心。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虞姬站在荒郊,仰头看天上明月。许是冥冥中有预示,今夜之后天下将定。那夜有出人意料的好月色,带着最后的缠绵,如水,如沙,如前尘,似旧影,铺天盖地,罩定人不可动弹。 她神色皎洁,不见一丝波动。 人的一生里,总归有这样的瞬息,兜头见月华如水,霎时间心明如镜,将自己交付于天地间,有我无我,有他无他。机缘到的,立时绝尘缘,抽身而去,机缘不到的,也有个片刻清醒,看自己前所未有的清醒。 我难以断言那夜虞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悟到什么,只听她叹:“云敛清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此时她与熟睡的项羽之间已有了天上人间的惆怅。 这声叹之后,就听得身后众将士如波如浪地哀叹:“苦哇 ” 楚歌幽魂一样,不知不觉逼近面前,在耳边叹唱:“家中撇得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沙场壮士轻生死,十年征战几人回!” 歌声凄切,野火一样四野蔓延,又如暗箭袭来,箭箭刺骨椎心,杀人不见血。她避在一旁听兵士们议论: “这必是刘邦得了楚地了,招的兵丁都是咱们的乡亲,所以唱出来的歌声跟咱们家乡的腔调一个味儿,你们说是不是啊?” “你们想啊,自从困在垓下,咱们大王爷天天盼着楚军来救,如今刘邦已得楚地,后援是断绝啦,就剩这八千子弟兵丁,是日有损伤,再加上个个思乡,他哪还能有抵抗的力量,这,岂不是入了危险之境喽!” “那可怎么办哦?” “依我看,咱们还是散了回家吧!” 流烟纷纷散去。那一夜,不只是虞姬别霸王,八千子弟亦别霸王。 在那个露冷霜寒的夜里,楚歌一起,吹散了江东八千子弟兵。只一缕乡愁,就勒断了楚军的意志,断送了霸王的江山。 乡愁是一剂温甜的药,对症者医得人心,畏药者反坏了人命。韩信用兵奇巧,他吃准了恋家是楚人的通病,不惟项羽一人。所以一招出,就击中了他们的死穴,让江东子弟一夕之间溃如流水。 项羽纵有拔山之力,亦难挽回众人归心似箭 他怪不得军心涣散。因为就连纵横天下的霸王自己,内心最害怕的也是无家可归。他曾经说,若不能衣锦荣归,便如同锦衣夜行一般。 既然自己和他们一样恋家,一样思乡,哪又能拿什么去要求别人不要害怕? 不!他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害怕了,还有选择的余地,或逃或战,或走或降;唯有他,不可以害怕,亦没有权利害怕。 这世间唯有王者是不能选择的。退,就是败。谁叫他是项羽,谁叫他成了霸王? 霸王自有霸王的义气,乌江岸边,他可笑看生死:“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江东子弟于他而言,不是死了可以再招募的战士,而是同乡兄弟。他们好比那一起结伴离乡闯荡的少年,他是当中领队的一个,在离家时,对自己,对留守家园的父老,就有一个朗朗的承诺在。他做到时,便大家一起同欢同乐。一旦他做不到,大家都死了,他也以死相酬,绝不苟活。 只可惜,霸王只将江东子弟视为兄弟,心胸却未能再宽一分,视天下子民为一家骨肉,他逐鹿的脚步也因此止在这一步。 虞姬进帐去,项羽正好听到楚歌惊醒过来,面有惊色,虞姬劝他安坐。眼前大难临头,他们反不似是在兵荒马乱的战场,身边分分钟有人殒亡,却似在自家的厅堂,闲听落花,流光照眼。得此良夜,耿耿无眠。 此情此景,霸王竟没有怒发冲冠 真正的大别到来,就有这样的天地俱寂。 虞姬置酒,取了他的剑作舞。项羽看着她,敲案缓歌。 我常沉迷于他歌以寄慨时的幻灭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110822≈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崇与绿珠 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崇与绿珠晋武帝夺了曹魏的天下,建西晋政权后大肆分封司马氏诸侯,最终引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巨富石崇就生活在这纷扰的年代,他曾任荆州刺史,卸任后,其财宝富可敌国。他在洛阳城郊金谷渊中,耗巨资修建了一座金谷园。园中珍宝无数、美妾如云,最得石崇喜爱的就数歌妓绿珠了,她是石崇出使交趾时以十斛明珠聘得的,在众多姬妾之中独得宠爱。  石崇巨富,却不懂得收敛锋芒,每日以财富炫耀于世,与皇亲国戚竞奢比富,正所谓树大招风。当时晋武帝也是一位纵情声色的君王,后宫有五千佳丽,没多久晋武帝就一病不起,他死后,由他的白痴儿子即位,就是晋惠帝。赵王司马伦为宰相,这个宰相当了些日子后就自立为帝。他昔日的旧属便都成了当朝的红人,其中有一个叫孙秀的,孙秀慕绿珠久已,他到金谷园作客时,希望石崇能将绿珠送给他,石崇选了数十名美女让他挑选,他却非要绿珠不可,石崇大怒,本来孙秀在他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个东西,让他挑选美女已是很大的面子,他居然得寸进尺!石崇立即令人送客,孙秀怀恨而去。   当时石崇与潘岳想让汝南王司马允想击垮司马伦,不料在刀兵相见之时司马允中了司马伦与孙秀的计策,死于军中。而大军立即把金谷园为得水泄不通,石崇知大势已去,对绿竹说:“我因你获罪,奈何?”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说罢纵身跃下栏杆,石崇急忙去拦她,却只扯下一块裙角,绿珠坠楼而亡。石崇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才悟出了财足害身的道理,无奈悔之晚矣
【唐七公子】妈和老婆先救谁的始作俑者是曹丕?! 妈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前段时间,安徽肥东县小伙郭某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选择是先救老婆。有人说他做的不对,因为妈妈养育了你,是给了你生命的人,应该先救妈妈,也有人说,当时的情况,他与妻子的距离最近,应该先救老婆。尽管各有各的道理,但依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这个问题无需争论,争到老死都不会有最佳答案,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换个角度,让不同的人群作出自己的选择: 一、儿子和儿媳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二、婆婆和老公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许多人一直纠结,这个让人头痛的难题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怎么如此无聊?是的,这个题目就是在无聊的时候提出来,出题的不是凡人,而是一个帝王级的人物——魏文帝曹丕。 《三国志》援引《邴原别传》的一段记载说,曹丕做五官将的时候,天下士人慕曹丕之名云集麾下,曹操担心儿子不走正道,派邴原担任曹丕的长史,这邴原是个清高耿直的人,也很有威望,曹操任用邴原主要用意是辅佐和匡正曹丕。 一次,曹丕大宴宾客,来宾有一百多人,邴原自然也在其中,席间喝的高兴,曹丕忽然来了兴趣,非要出一道题目让来宾选择,以助酒兴。众人举目以待,曹丕说:“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国君与父亲都有病,救药只有一粒,是救君呢?还是救父呢?题目一出,众说纷纭,朝堂内唧唧喳喳什么样的选择都有,唯独邴原一人不予理会。曹丕见他只顾喝酒根本不附和自己,于是拍拍桌子,大家安静下来,曹丕询问说,邴长史如何选择呢?哪知邴原勃然而起大声说道:“父也。”义正严词之状令曹丕正色。 曹丕在无聊的时候出了一道无聊的题目,本以为可以助兴,结果弄得不欢而散,他也没有想到,后人在他的创意上换了一种提法,令无数人纠结不已,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的前人和后世之中竟然都遇到过这样的现实问题,而且前人和后世所给出的答案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版本。
【唐七公子】宿舍关系什么的 最烦人了= = 烦死了 = = 真想出去住算了= = 宿舍里有两个女的天天吵死了 牛皮都快吹爆了 整天吹嘘自己家多牛x 我们其他人有多俗气 = = 真心无语了 = = 你看不起我们 干脆别搭理我们算了 还天天让我们答道 天天让我们带饭 天天让我们打水(宿舍在六楼 累的要死) 其实一个宿舍的 帮点小忙 本也没什么 可她们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算什么?! 烦人,本来一个宿舍四个高凳 我们住上铺的一人一个 爬床的时候好爬 结果我的还没放几天那 就被我床下边的那女的拿去放水杯了 好吧,那是公家的 她拿去咱也没什么好说的 可我自己买的小板凳放那 怎么还是老是被拿走?!拿走就算了 用完不知道放回原处啊?!那么大的人了 不知道”物归原主“啊?! 你说你把板凳拿走 至少该把床上的梯子给我空出来啊,奶奶的 梯子那还被她挂的满满的全是衣服 昨天夜里下床 一脚踩空 差点没栽死 = = 最烦我床下边的了 自私自利的要死,还自我感觉良好 “清高”的要命。明明是自己做错事儿了 还赖到别人身上 宿舍里的那点小事 非折腾到导师那里去 都大学了,还整的跟学前班一样。她就觉得自己是班长 家庭条件又好 所以高人一等,自己懒的要死 天天赖到宿舍睡觉 什么事儿都推给别的班委干,别人帮她干了 还老嫌别人干的不好 动不动就说:“你们这些班委是怎么回事儿?!再干不好 我就把你们统统撤了!” 每次听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特想笑 她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