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情结 鹿邑情结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531 关注贴吧数: 5
鹿邑:1100万元奖励先进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31日讯 周口日报报道:“奖励一类先进乡张店乡现金60万元,奖励书记现金5万元、乡长现金5万元……”在近日鹿邑县召开的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该县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一、二、三类乡镇、县直单位及其负责人分别给予重奖,奖励总金额达1100余万元。 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去年年初,鹿邑县委、县政府将明道宫创建4A级旅游景区等33件实事和国能生物发电建设工程等28项工程进行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全县22个乡镇和100多个县直单位。接到任务后,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便拉开了一场“争先评优”战,尽快使一个个项目得以落实。1月中旬,鹿邑县目标管理办公室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2007年度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县重点工作督查中心对33件实事和28项重点工程进行了认真考评。通过考评,划分出一、二、三类乡镇和一、二、三类县直单位。鹿邑县委、县政府决定拿出1100余万元,对完成任务的张店乡等22个乡镇和财政局等95个县直单位及单位负责人进行奖励。 鹿邑县政府一位负责人说,县财政专门拨出专款重奖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先进乡镇、县直单位及其负责人,在鹿邑县尚属首次。这充分说明鹿邑县委、县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心与勇气。
鹿邑试量狗肉 试量狗肉是鹿邑的风味特产,正宗产地在鹿邑县城西25公里试量集。试量狗肉以其悠久的历史、纯正的味道以及补血益气、驱寒温中等药理作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试量狗肉发端于西汉末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传说刘秀义军兵败河北,南逃至鹿邑县试量集郎庄,只剩单身一人,而王莽大兵穷追不舍,情形十分危急。村头老君庙里,太上老君显灵设法相救,遂化作白头老翁,套牛马犁地。让刘秀伏身藏于牛马之间的地镝沟内,待王莽的闻龙犬追到,老翁一鞭将其击毙。王莽大兵赶到,老君大智若愚,骗走了军兵,刘秀转危为安。老君又于村内一崔姓人家借来一口锅,把闻龙犬剥皮煮熟,让刘秀充饥,老翁则悠然而失。刘秀走进村头老君庙殿口,见太上老君端坐殿内,银须拂胸,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与刚才所遇老翁极其相似,顿悟自己为太上老君所救,遂磕头拜谢不已。崔家等到红日西沉,不见老翁送归饭锅,便到村东观望。离锅老远,就闻见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到了近前,见一锅狗肉汤尚热。捞起一尝,与寻常狗肉大异,味道特别鲜美,遂大声招呼远处劳作之人同来品尝,大家同声赞美。有人建议,这锅汤子不要倒掉,以后再杀狗煮制。通过实验,果然十分理想。自此,试量狗肉誉满天下。据说,现在试量狗肉制作时用的还是当年拿锅老汤呢。试量狗肉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它不但打入了各大城市的宾馆酒楼,而且还跨出了传统经营方式,被制成各种形式的罐头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中外名优产品。
老子是人类历史上最纯粹的唯物主义者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经典,书虽只五千言,注解却何止千万,不同之见又何止千万,以下只是本人一家之见。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与老子 说老子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当然不是凭空想象,因为老子应当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早发现者,如若不信请看下面一段: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出生在天地之前。无声啊,无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远存在。不停地循环运行,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到无边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遥远,遥远可返回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因此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把这一段翻译成外文给国外的天文学家看,他们一定会认为这说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这道在天地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是什么样的?它是空,是无,它非空亦非无,内无一物却包含万物,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宇宙大爆炸的原点,或叫起点,实际上它连个点都不是,它什么也不是,没有时间,既是一瞬也是永恒,它也没有空间,既是无限亦是虚空;质量无限大却也无限小,现在的天文学家能详细说明大爆炸后百分之一秒甚至更少的时间内的情况,但仅限于大爆炸后,在此之前的却无法说清,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说清,老子也说不清,他只能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所谓的“先天地生”指的不是出生而是存在,道不曾出生也不曾消亡,它可以是任何东西也可以什么都不是,只是自然的存在。 ]严格来说,道教很难说是一种宗教,因为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主神,一个上帝或其他什么能主宰一切的神存在,都说这个神创造了世界,并按自己的样子造了人,典型的是基督教的上帝和中国的女娲,但老子不这么认为,老子认为是道创造了自然万物,这个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然规律,人不过是自然万物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并非道有意要创造人,人只是自然的一种巧合, 老子本不想说 老子看懂了道,明白了天道,也看透了世道,他却不想说,就算他想说也没有人能听得懂,历史上记载他曾和孔子有过一些交往,但孔子也听不懂他的理论,以孔子的聪明也觉得老子的境界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地步,孔子是老子同一时代人中最聪明的一个了,他尚且听不懂,更何况别人了。 老子也不敢说,听不懂没什么,听不懂就如同孔子一样坦然承认并不是错,但听不懂乱解释就容易误事甚至害人了,老子最怕的就是这个,于是他骑着青牛飘然而去,既然没有人能听懂,咱不说就得了,可惜他却碰到了尹喜子。 这尹喜子是函谷关的守关人,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一类的小官,这家伙一见老子就觉得不对劲,这老头居然骑了一头青牛,这青牛可是了不起的东西,是一种比熊猫还稀有,现在已经灭绝了的珍稀动物,反正自从老子走后再没有人见过这个品种的牛,于是尹喜以走私珍稀野生动物罪拘留了老子,逼迫老子留下买路财,没钱就拿别的抵债,老子被逼无奈,为摆脱纠缠求得清静,只得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方得脱身。 老子虽然写了《道德经》,但他开宗明义便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先把丑话说在前边,这“道”是什么?如果可以说,就不是道了,道是用语言无法说清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名”又是什么?万物本无名,无论你给他起什么名字,都不是它的本名,都不是它的本意。这里的“名”既是名字,也是名词和术语,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很多新名词和术语,这些“名”指的是什么老子明白,但由于其本无名,可为了能说的稍微清楚些,老子只好现给它们起个名,至于能不能正确理解,就看你的悟性了,老子同时也作了很多比喻来说明什么是道,可惜能看懂的人还是太少,误解还是太多,后世对《道德经》的注解其实就是在做没完没了的名词解释工作,只是越解释越乱,最终把《道德经》解释成了求仙炼丹捉鬼驱妖的东西,看来老子真不该说什么,别说五千言,就是五千万言也解释不清。
弘扬老子文化 光大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能够衍续下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文明体。它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独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一是因为它能够包容众多不同的文化体,并使之与已有的文化体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正所谓中国人常讲的“能容乃大”。二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文明基源。而这种原生文明基源的坚固与否,直接决定着建立于其上的文明体的是否稳定。世界文明史上的许多古代文明体,就是因为产生这种文明体的基源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最终导致了该文明体的中断或终结。如: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玛雅文化,等等。历史上的中国,不论统治权发生怎样的转移,滋生中华文明的滋生基源从来没有遭到根本性的破坏。所以,中华文明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   毫无疑问,中华文明的滋生基源是多元的,并且是不断变化、重新组合的,形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文化就是滋生中华文明的主要基源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老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500多年来,国人几乎没有中断过对老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至少从东汉王朝的皇帝(汉桓帝)刘志时起,各代封建王朝已经开始以官方的身份正式祭祀老子了。史载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在《后汉书·祭祀志》记载,“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公元166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银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范晔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这表明了汉朝中央政府对老子文化的重视。唐朝更是尊老子为远祖,封尊号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下诏将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的诞辰日定为玄元节。唐武宗继位后,又下诏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并确定为全社会的法定假日。以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虽然对老子的尊崇度时有增减,但总体而言,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这种行为。当然,这些对老子文化的继承和宣扬,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需要,但这种行为本身从思想层面上不仅起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起到了坚实中华文明基础、保持中华文明衍续、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   我们今天再次提出弘扬老子文化,绝不仅仅是对传统老子文化的简单继承或宣扬,更不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纪念模式的简单继承,而是本于扬弃传统文化的精神来进行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常讲的“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目前,在国内外形成了一股研究老子文化的热潮,国内出现了一些专门讲授传统文化的民间机构,一些高校也已将道家、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正式列入教学日程。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就特别倡导大学生对《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在他的极力倡导下,从1995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就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有关《道德经》的全校公开选修课,学生选修十分踊跃,以至人满为患。作为老子故乡的鹿邑人,更有责任努力做好弘扬老子文化、光大中华文明的工作。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县委、县政府决定于2005年11月中旬举办“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中旬举办“纪念老子诞辰2577年大会”,及2007年举办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等活动。这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决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扩大我们鹿邑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我们鹿邑经济大发展的绝好途径。正如中共鹿邑县委书记刘金志同志《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实施老子文化带动战略是加快鹿邑发展的正确选择,是让鹿邑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鹿邑的最好捷径。”我们今天进行的这个系列讲座,就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个系列讲座的目的,就是要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让鹿邑人民更多地了解诞生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伟大人物——老子。我们还计划编纂一系列的普及读物,从中小学生抓起,让全体鹿邑人民都能正确地认识老子的思想,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把握老子的学说,不仅要让全体鹿邑人因身为老子故乡人而自豪,还要让全体鹿邑人以身作则,营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老子文化氛围,塑造出老子故里的崭新形象,以不愧为老子故乡人。
弘扬老子文化 光大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能够衍续下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文明体。它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独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一是因为它能够包容众多不同的文化体,并使之与已有的文化体有机地结合成一体,正所谓中国人常讲的“能容乃大”。二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原生文明基源。而这种原生文明基源的坚固与否,直接决定着建立于其上的文明体的是否稳定。世界文明史上的许多古代文明体,就是因为产生这种文明体的基源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最终导致了该文明体的中断或终结。如: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玛雅文化,等等。历史上的中国,不论统治权发生怎样的转移,滋生中华文明的滋生基源从来没有遭到根本性的破坏。所以,中华文明得以持续不断的发展。   毫无疑问,中华文明的滋生基源是多元的,并且是不断变化、重新组合的,形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文化就是滋生中华文明的主要基源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老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500多年来,国人几乎没有中断过对老子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至少从东汉王朝的皇帝(汉桓帝)刘志时起,各代封建王朝已经开始以官方的身份正式祭祀老子了。史载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在《后汉书·祭祀志》记载,“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公元166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银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范晔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这表明了汉朝中央政府对老子文化的重视。唐朝更是尊老子为远祖,封尊号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下诏将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的诞辰日定为玄元节。唐武宗继位后,又下诏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并确定为全社会的法定假日。以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虽然对老子的尊崇度时有增减,但总体而言,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了这种行为。当然,这些对老子文化的继承和宣扬,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需要,但这种行为本身从思想层面上不仅起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也起到了坚实中华文明基础、保持中华文明衍续、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   我们今天再次提出弘扬老子文化,绝不仅仅是对传统老子文化的简单继承或宣扬,更不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纪念模式的简单继承,而是本于扬弃传统文化的精神来进行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常讲的“去其糟粕,吸取精华”。目前,在国内外形成了一股研究老子文化的热潮,国内出现了一些专门讲授传统文化的民间机构,一些高校也已将道家、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正式列入教学日程。如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就特别倡导大学生对《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在他的极力倡导下,从1995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就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有关《道德经》的全校公开选修课,学生选修十分踊跃,以至人满为患。作为老子故乡的鹿邑人,更有责任努力做好弘扬老子文化、光大中华文明的工作。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县委、县政府决定于2005年11月中旬举办“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中旬举办“纪念老子诞辰2577年大会”,及2007年举办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等活动。这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决策。因为它带来的不仅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扩大我们鹿邑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我们鹿邑经济大发展的绝好途径。正如中共鹿邑县委书记刘金志同志《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实施老子文化带动战略是加快鹿邑发展的正确选择,是让鹿邑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鹿邑的最好捷径。”我们今天进行的这个系列讲座,就是这一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个系列讲座的目的,就是要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让鹿邑人民更多地了解诞生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伟大人物——老子。我们还计划编纂一系列的普及读物,从中小学生抓起,让全体鹿邑人民都能正确地认识老子的思想,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把握老子的学说,不仅要让全体鹿邑人因身为老子故乡人而自豪,还要让全体鹿邑人以身作则,营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老子文化氛围,塑造出老子故里的崭新形象,以不愧为老子故乡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