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自得了 悠悠自得了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5 发帖数: 17,095 关注贴吧数: 11
服用抗精神病药会有哪些副作用,这篇文章全部告诉你汐炜医 服用抗精神病药会有哪些副作用,这篇文章全部告诉你  汐炜医生 9小时前·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优质心理领域创作者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精神科药物都有所顾忌,认为这些药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要远远大于治疗作用。写这篇文章,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以及应对措施做了一些总结,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家属看到,同时也希望给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带来一些帮助。 一,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 症状包括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可表现出四肢僵硬,肌张力增高,有些个体嘴巴张得很大不能闭合,双眼上翻,这时很多家属乃至初入精神科的年轻医生面临此场景容易自乱阵脚,束手无策。其实,这种属于精神科用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发生在开始用药的1周内或药物加量时,若及时给与处置,往往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便能缓解,但要注意饮食上需要避免噎食,在缓解之前,饮食上应该以半流质为主。需要提及的是,约50%的患者在用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以氟哌啶醇最为多见)的第1周内易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 ②震颤。 ③类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等。常出现在治疗的前几周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是可逆的。仍然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发生率高于第二代药物。其中氟哌啶醇发生率高达55%,奥氮平平均发生率为2.6%。 ④静坐不能:患者可表现坐卧不宁,在房间内徘徊不停,常出现在治疗的前3个月,约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整体的50%。 ⑤迟发性运动障碍:多发生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数月或数年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平均发生率约为24%-30%,约有0.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迟发性运动障碍。具体表现: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的刻板动作,以下面部肌肉最常受累,表现为吸吮、舔舌、咀嚼、噘嘴,有时不自主的伸舌头,严重者构音不清、吞咽困难。躯体(尤其躯体远端)肌肉受累表现为反复的屈曲与伸展。  发生EPS的机制主要因为药物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的多巴胺D2受体。主要见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帕利哌酮、齐拉西酮也可引起EPS,喹硫平、奥氮平则出现较少,氯氮平几乎不引起EPS,这是因为后三者都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尤其氯氮平,更是具有快速解离的特点,其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后很快便又解离开来,所以,氯氮平也是诸多抗精神病药物中几乎不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典范。 治疗 对于急性肌张力障碍和类帕金森综合征,可通过减少药量以及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胆碱、安坦等)缓解; 对于静坐不能者,仍然可以通过减量,或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来缓解; 对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治疗上,首先应该更换一种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能性小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首推氯氮平,其次,可合并应用丁苯那嗪、维生素E和B6等治疗,最后,要切忌,注意不能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以免使症状恶化。 二,代谢综合征(MS) 症状包括 这是指患者因为服用抗精神病药导致的食欲增加,然后是体重增加,继而出现的肥胖以及血脂、血糖代谢紊乱,最终形成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第二代抗精神药物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容易引起代谢综合征,追其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用受体更广泛(尤其其能阻断组胺H1受体及抗胆碱能M受体),所以,在这些药物中,以氯氮平和奥氮平发生率最高,据统计,超过50%的患者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后出现糖代谢异常,其中以女性居多,对比之下,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代谢方面影响最小,目前业内专家认为,小剂量的阿立哌唑反而有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  治疗 定期监测体重、血糖、血脂,观察动态变化; 对于体重增加大于基础体重7%时,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锻炼来改善; 当体重增加大于10%时,则应该考虑换用其他低风险的抗精神病药物; 合并用药,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是合并二甲双胍(600-1000mg/日),可分两次,在餐后半小时内服用。 三,内分泌系统紊乱 症状包括 这里更多的指的是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表现泌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及性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引起心血管疾病及乳腺癌的发生。  以利培酮、帕利哌酮、氨磺必利最为多见,其次是鲁拉西酮、奥氮平、齐拉西酮,氯氮平阿立哌唑及喹硫平影响较小。  治疗 换用另一种影响小的药物; 对于闭经女性,可通过激素替代建立人工月经周期; 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有研究证明:67%的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1000mg/日)治疗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并且同时改善了胰岛素抵抗问题。此处,我们可以总结:二甲双胍既能改善代谢综合征,又能减轻高催乳素血症,算是精神科医生的得力帮手。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建议用药前最好与内分泌科联合会诊,在指导下用药。 四,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具体表现 ①体位性低血压:主要与药物作用于a肾上腺素受体有关,常见有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以及低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和氯丙嗪较多见,其次是阿立哌唑,常出现在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处理办法:让患者休息、平卧,采取头低位,同时监测血压,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相比之下,奥氮平、齐拉西酮少见。 ②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对于窦性的心动过速,我们只需要对症降心率就可以了,主要应该注意心动过缓,尤其是Q-Tc间期延长。抗精神病药物可减慢心脏复极,引起心动过缓、Q-Tc间期延长,于是就有发生猝死的风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注射用氟哌啶醇可引起轻度Q-Tc间期延长,美国FDA在2007年曾警惕使用氟哌啶醇注射剂推荐在使用氟哌啶醇注射剂时应该检测心电图的变化。除此,低效价的如氯丙嗪、硫利达嗪引起心电图异常与剂量呈依赖关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以齐拉西酮和舍吲哚影响最大。有相关研究发现:在使用齐拉西酮的患者中,约有12.3%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0-60毫秒。 氯氮平可延长Q-Tc间期,服用氯氮平患者,约1/4000-1/3000会发生晕厥,伴有呼吸抑制或心脏停搏。老年及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精神病患者是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即使用中等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猝死危险也相对较大。 哪些是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一般说来,服药前即存在Q-Tc间期延长、女性患者、心电图异常、高剂量抗精神病药,这些都是危险的预警信号,当Q-Tc间期超过470-500毫秒时,有心源性晕厥风险,猝死率很高。  处置 服药前了解详细病史,当患者存在显著心动过缓、长Q-Tc间期、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者应使用心血管风险低的药物,同时应监测心电图,并且避免与其他能够延长Q-Tc间期的药物合用。 五,镇静作用 症状包括 多在使用药物的早期出现,表现为睡眠过多,白天困倦,疲乏,这也是导致很多病人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镇静作用的发生率超过10%,与药物作用于组胺H1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有关,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以氯丙嗪最为多见,第二代中以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最为明显,其次是利培酮、帕利哌酮,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少见。  处置 用药前充分沟通,告知其相关风险,避免服药期间驾驶或者从事高空作业; 患者可能会随着服药的延长而耐受该不良反应; 严重者可将药物改为睡前服用,从而避免白天的宿醉反应,又能辅助睡眠,仍不能耐受者可考虑换用其他药物。 六,流涎 症状包括 也就是流口水,这是氯氮平治疗最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的患者出现流涎,在睡眠时最为明显,要注意有引起窒息风险。  处置 因氯氮平不增加唾液量,而是减少吞咽,所以,在睡眠时,应该嘱患者侧卧位,便于口水流出,防止吸入气管;不建议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因其本身副作用较大),可少量用可乐定贴剂(0.1 mg或0.2mg,每周一次),可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七,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症状包括 外周抗胆碱能具体表现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中枢抗胆碱能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言语零乱、出汗、震颤和认知功能受损,后者多见于老年人。低效价的如氯丙嗪、硫利达嗪,第二代如氯氮平多见,奥氮平也存在相关风险。  处置 对于便秘者,多喝水,多增加膳食纤维素,可对症导泄等,伴有脑器质性病变和躯体疾病患者,应立即减量或停药,并对症治疗,同时注意避免联合使用其他强抗胆碱能药物。 八,肝功能损害 早期氯丙嗪有引起胆汁  的报道,更常见的是无黄疸性肝功能异常,一过性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多能自行恢复。低效价抗精神病药及氯氮平、奥氮平、舒必利、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等。轻者可观察,可合并保肝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九,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体温调节的影响) 多见于氯氮平使用者,且多见于前3周,部分患者出现良性发热,最多持续治疗第10天左右,可能与其引起粒细胞减少有关。 十,恶性综合征(NMS) 具体机制不详,几乎可发生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中。 具体表现为 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 高热(可达41-42℃) 意识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必表现为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转氨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病程持续数小时至1周,严重者死于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约20%-30%。  危险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骤增或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紧张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者。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均有相关个案报道,其中,氯氮平常出现高热、心血管病变、谵妄、多汗、磷酸激酶升高,要注意鉴别,尤其当氯氮平与锂盐合用时,有出现NMS风险。 处理 一旦确诊为NMS,应立即停药; 第一时间进行支持治疗,如补液、降温、预防感染、抗痉挛、吸氧等; 大剂量的胞磷胆碱钠,可增加多巴胺活性,也可用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5mg,每4小时一次); 有报道ECT有效。 必要时转院。 十一,诱发癫痫发作  a,氯氮平诱发癫痫最多见,并且与使用剂量呈相关性:300mg/日,一年的累计发生率为1%-2%,300-600 mg/日,一年的累计发生率为3%-4%,600-900 mg/日,一年的累计发生率为5% b,奥氮平发生率为0.9% c,喹硫平发生率为0.8% d,齐拉西酮0.4%-0.5% e,阿立哌唑为0.4%,利培酮为0.3% f,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氯丙嗪风险最高,氟哌啶醇风险最少。 合并使用抗癫痫药的患者需调整精神药物剂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要根据药物代谢大相互作用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十二,血液系统改变 抗精神病药物可诱发血液系统改变如粒细胞缺乏,氯氮平较多见,发生率约为其他药物的10倍,尤其注意当氯氮平和卡马西平合用,更容易出现粒细胞缺乏。 接受氯丙嗪的氯氮平治疗的患者中,偶尔可见有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红细胞增多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以及非常罕见的血小板减少。 常发生在治疗的6-18周,会随着治疗年限的延长而概率减少,但粒细胞缺乏的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女性患者多见。 十三,猝死  这里指的是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导致的死亡。患者生前未查出致死性躯体疾病,突然发生死亡,死后尸检无可解释的死因,有报告认为此种猝死可能为阿斯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生率约为0.5%,具体机制可能为药物损坏细胞膜的泵,导致细胞内外的钾离失衡,导致心肌的应激性升高,所以才会产生的异位、自律性的增加,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如室颤、心室扑动)。 临床表现为晕厥、抽搐、发绀、心跳呼吸停止。 处置 以预防为主,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和家族史,详细的体检和心电图检查,治疗中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开始,缓慢增量,对于高危人群(年长者、肥胖者、有心脏病史者),应谨慎用药,发生时应及时的心肺复苏。 十四,其
网友写的《逍遥赋》大家品一品悲时景之不驻兮,慨春光之倏流。生 网友写的《逍遥赋》大家品一品 悲时景之不驻兮,慨春光之倏流。生何始於俗世兮?死何遂乎冥幽?世纷纷以逐名兮,趣紫殿而相求。岂余心之所谑兮,亦坎壈而归休。惟日月之逾迈兮,何身束而形囚?抱清琴与旨酒兮,览青山及碧流。北瞻魏阙,南眺荒丘。京畿黍满,旷野尸浮。见流俗之迫阨兮,故驾言以出游。 七曜隐而晦暗兮,道蒙笼而崎岖。释冠服而辞凡境兮,捐尘劳以陟天途。嗟此间之众异兮,嗔此景之世殊。方别区宇,遽遇仙夫。瑶芳簪袖,珠带萦襦。翠华兮貂冕,青雾兮玉躯。席云相坐,以事问余:“伊下宇之何乐兮,非此地之清寥。闻彼王之宫殿兮,有素女之琴箫。玉肌如花露,纤腰若柳条。回舞青云驻,歌罢春雪消。愿合欢於一旦,长侍君於终朝。世情皆若此,如何不逍遥?” 余对曰:“夫志者之处世兮,非名誉而何谋?虽百年之长情兮,亦欢寡而愁悠。岂东逝之江水兮,并天地而长流?红颜不久驻,青鬓屡经秋。世事如春梦,何以得自由?岂比夫身居碧落之巅,迹浮穹天之上。骖彩凤以凌波兮,控白鹄而渡浪。瞬息万里,转旋千丈。九域仙游,四海云荡。与日月而长守兮,绝尘埃以永望?” 仙夫笑曰:“惟逍遥之正道兮,实神游於物外。无俗务之纷扰兮,非尘氛之能碍。是故不生则不灭,无欲则无害。” 已矣哉! 嗟秋梦之易晓兮,感人生之多痴。长困心於世务兮,曾颖悟於何时?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