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er Atler
关注数: 183 粉丝数: 1,697 发帖数: 31,252 关注贴吧数: 116
藏汉族的血缘关系这么近,却跟我们不对付,真不应该 所谓汉藏同源,有两层含义。语言存在发生学联系;父系祖先部分同源。 一,汉语和藏语存在发生学关系,基础词汇中有近半数同源,共同构成汉藏语系。下图引用自维基,为目前学界较公认的汉藏语系分布图。二、在父系遗传上,汉藏语系存在强烈的“基因推动文化”的倾向,语系与Y染色体单倍群分布存在正相关。具体论证过程,可以看论文《Genetic Structure of Qiangic Populations Residing in the Western Sichuan Corridor》,对统计学没兴趣的,可以直接看下面的结论。 在2-4万年前,一个带有高频O3-M122单倍群(包括O3a1c-002611,O3a2c1*-M134, O3a2c1a-M117以及其他O3支系)的族群达到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并形成了氐羌族群。在新石器时代,氐羌族群经历了强烈的人口扩张。氐羌中的带有高频O3a2c1*-M134和O3a2c1a-M117的一支,也就是现在所称呼的原始藏缅族群,很可能也经由藏彝走廊经大规模西迁到达现今的青海省而后南迁至喜马拉雅山区,并非常可能经由川西走廊南下到云南和广西等地,而后和那里的D-M174混合形成了藏缅族群。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从O3a2c1*-M134的STR网络图上判断,其很可能在上述与O3a2c1a-M117一起南迁到西藏之前就已经在西藏了。氐羌的另外一支,带有高频O3a1c-002611的人群在5-6千年前向东迁徙到中部大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并逐渐与当地的土著(很可能是单倍群C和D的人群)融合。其后,黄河中上游带有高频O3a2c1*-M134和O3a2c1a-M117的氐羌人群形成了现今熟知的炎黄部落,而向东迁徙的带有高频O3a1c-002611的人群演变成了东夷部落。
谁能相信《大话西游》当年是部烂片?时间长了自然变经典 在大陆地区,《大话西游》在南方地区的票房情况稍优于北方,但却没有预想中火爆,在北京,《大话西游》被当作发行失败的典型,1996年2月,《月光宝盒》还是作为寒假影片推出,三个月后《大圣娶亲》登场,可是两部票房都只在对万左右,甚至不少场次的观众是以个位数计算,有些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国产影片替换掉《大话西游》,以免更多损失。当时同期放映的《风云》票房为370万,还有后势强劲的《挑战者》。   据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的资深专家高军回忆,在引进这部片子时,各个电影公司的经理就不看好这部影片,觉得‘十吵太闹”,所以一直拖到2月才推出,作为不被看好的电影,自然在北京也没有作过多宣传,只是在一些报纸电视作了一些常规宣传,也正是为此,《大话西游》在资料馆的记录少之又少,我们甚至很少听说哪个‘大话迷”是在电影院经历《大话西游》第一次的。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冷淡,不乏中途退场者,在沈阳,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但是与同期上演的电影相比,票房仍算黯淡,同期的《摇啊瑶,摇到外婆桥》票房接近6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为600万,《红番区》达到800万,最高记录当属《狮子工人》高达1000万元。在河北省,电影公司只要了《月光宝盒》没要《大圣娶亲》。因为他们不看好这部影片,说是“太闹”,特别是《月光宝盒》“特别没劲”,河北省电影公司买了《月光宝盒》4个拷贝(同月上映的《孔繁森》是问个拷贝、稍后放映的周星驰的另外一部影片《大内密探零零发》是10个拷贝)。《月光宝盒》在整个河北省的大小影院的票房成绩是20多万元,成绩只是在普通影片中属中上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