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712136 791712136
关注数: 27 粉丝数: 61 发帖数: 1,940 关注贴吧数: 14
打油诗:骑行当阳大峡谷 国庆假期,我们一行十二人骑摩托绕神龙架一圈,途中穿过摩友称之为最美峡谷的当阳大峡谷,回来用一早上写了首打油诗记之。贴上来,是想为吧友提供线索,值得一游的美景供参考。 从巫山县城出发,乘船经小三峡抵达大昌古镇,再经刚刚翻新的旅游公路,到达小小三峡的上游平河乡风情小镇,便进入当阳大峡谷。当阳大峡谷路段总长约50公里,首段长20公里,沿平河大峡谷河床修建,直达当阳小镇,沿途从谷底仰望高崖翠壁,斧劈刀削,骑行幽谷狭道身轻气爽。第二段长约10公里,由当阳风情小镇盘旋而上到达当阳乡忍子坪,沿途峡谷田园风光,仿若世外桃源。第三段长约20公里,从忍子坪出发,挂壁公路穿越崇山峻岭,犹如崖壁栈道,直达神农架景区大九湖湿地公园,沿途可见群峰拥翠、山峦叠嶂的恢弘气象。观景平台沿途密布,是骑行最佳胜地。 国庆秋高假日长,轻骑一串走当阳, 当阳地属巫山北,神农架南巫溪旁, 绝美峡谷五十里,无限风光未名扬。 入口即见垂崖裂,长路恰似蛇入墙, 一线天光头顶泄,两开绝壁若门廊, 挂壁钟乳如洞府,洞顶裂塌漏日光。 入谷晓雾含细雨,凉风寒面湿衣裳, 雾收云卷近午后,穿谷仍觉透骨凉, 但见崖顶草木秀,裂壁断峰覆叶黄, 沟底石暗溪流缓,深潭幽瀑鱼底翔, 谷中长路盘龙扭,擦岩挂壁洞中藏, 轻骑七乘浩荡荡,宛若战马散绳缰: 身轻如燕峡中飞,纵情奔驰一度狂, 忽惊岩雀谷中乱,疑愕山鹰捕食忙, 耳边风啸绝世界,眼前美景怎堪伤, 沟底腾雾无多看,崖上落泉不容防, 落瀑回声谷底旋,裂瓮未开复倾墙。 停车前望峰高处,盘路曲径上翠梁。 翠梁顶上忍子坪, 百户农家散山岗, 黑瓦白墙院落洁,红柿满树菊花黄, 良地千倾旁屋侧,绝壁万仞悬上方, 唯恐语惊苍壁下,万劫不复沟下亡。 回看当阳谷底卧,鸡声炊气尽安详。 上梁即过鬼门关,两峰夹持一线天, 出关恐忧峰石落,石落即下万丈渊。 刀峰剑岭入天际,公路却在绝壁颠, 观景亭上俯身看,未近崖边骨酥寒。 峰移路转二十里,即近九湖渝鄂边。 九湖美景无需谈,五A景区游客满。 当九公路天下奇,天下峡谷不堪比, 若有闲暇重游此,定当慢行观仔细。
周末骑行108佛坪、周至、武功、杨陵 (这是一篇2月27.28的骑行日记,清明节三天,又走了这段路,不过这次骑行的更远,从眉县、太白、留坝、汉中回来的,一路景色很美,也就不记了。将此文放贴吧里,共吧友再走此路时参考) 沿108国道骑行至杨凌已是很早就有的计划,寒假一直等待好天气,年前和年后的几场雪却让我计划落空,从108国道经佛坪需翻越两千多米的秦岭,今年冬季特别的冷,最低气温低至零下13度(历年最低的),秦岭梁上恐怕是千里冰封万里无人了。我对着google地球一遍遍路演,细查每个路段地形地貌,特别是岔路转弯、桥梁隧道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准备妥当,就是不担心高山路面是否有积雪,一天能否到达,毕竟是第一次翻越秦岭骑这么远的路。 开学一周,工作上该忙的都忙完,查天气是个大晴天,气温6-21度,正适合出行。周五晚上十一点,我将第二天计划告诉家人,老婆说我疯了,女儿也是反对。一切收拾停当就十二点多了,睡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凌晨四点就醒了。 此行离目的地有二百三十公里,且是翻越海拔两千米的秦岭山路,一直担心天黑前走不到,故只得早早动身。 五点半闹钟准时响了,起床洗漱,煮早点,六点整下楼推车,车出小区大门外面还是是漆黑,街道只遇到几辆空空的出租车,稀疏的路灯还没睡醒样的,冷风只往袖口里贯,最要命的是忘带手套,不一会手指就生疼冻僵了。 7:30到达两河镇,35公里,用时一小时,在此买了双手套 过古堰 至饶峰,停下来活动下手指,唯见半边月亮还高管在南方的天上,试着用手机拍张小镇的照片,画面中一篇漆黑,七点多点到两河,见有个商店开着门,经询问刚好有手套卖,庆幸买了一双假皮子的戴上,顿时暖和多了。
推荐 一篇网友博文-------家乡记忆 很小的时候,村子一位叫俞伯的在外地工作,每年都回村子。俞伯因为很小就参加部队走了,他说,村子的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村头的那棵老榆树。我记得,每次俞伯回来都会在老榆树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抠了又抠,把抠下的榆树皮拿在手里摆弄很长时间。大约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村里人砍了这颗老榆树。那年夏天,俞伯回来发现那棵老榆树不见了。从此,俞伯再也没有回来过。老榆树,在平常人眼里,只是一棵没有多大用处的老树。可是,在俞伯的心里是一份儿时的记忆,一份寄托,一份思念。记忆没有了,寄托失去了,思乡的情结也就淡了。 今年春节回老家,发现村南边的那个青石桥没有了,取代的是水泥钢筋造的现代小桥。我多年记忆的青石板不见了,那是我儿时的梦幻,那是心里对乡村的寄托。看不见那个青石桥,一份失落感让我感到好茫然,对乡村的情感顿然失去了许多。如不是老母亲的牵挂,我也会对村子渐渐失去记忆,也许哪一天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每个离开家乡的游子,也许都有一个在别人眼里很不显眼的老物件,一座桥,一栋房,一口井,一棵树,抑或是一片荷塘,一根电线杆,会留存着心中无穷的梦幻,寄托着心中无尽的牵挂。家乡的感情,也许就是这些老物件的感情;家乡的记忆,也许就是这些儿时的记忆。
推荐一篇网友博文-----嫂娘 嫂 娘 文/梦寒 ­ 第一次去老公家,迎出门的人当中,有个年近五十,个子高挑、短发齐耳、皮肤白皙的女人。她一手接过我的包,一手拉着我进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干净利落的女人是老公的大嫂,而屋里拄着拐杖,半身不遂的老妇人才是我的婆婆。走进这个家门,才慢慢地了解到这个家庭里一些不为我知的故事。 一九五零年,婆婆的第二个孩子出世时就夭折了。为了安慰伤痛中的婆婆,公公抱回了一个出世几天的女婴,也是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儿媳,我们现在的大嫂。此后,婆婆又先后生了四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吃这顿没下顿,抚养六个孩子,可想而知,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大嫂没有读过书,年幼时就开始做家务、干农活、照顾弟妹,为这个家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二十岁那年,大嫂和大哥结了婚,分得两间土墙草顶的屋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获取微薄的收入。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世时,婆婆因为突发高血压,瘫在床上。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虽说分了家,可是做为长哥长嫂,他们仍要承担大家庭的责任。那时老公刚上初中,也面临着失学的危险。泼辣、好强的大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聪明的她农闲之余,又想着发家致富的生计。 开始大嫂跟着别人学贩米,从当地买,再挑到城里卖,米有一百多斤重,来回路程有三十多公里。一趟下来,嫂子的肩膀又肿又痛,可是五元左右的收入,在那时相当可观,倔强的嫂子硬是挺了过来。她热情真诚,米总比别人卖得快。过后又不忘为同伴吆喝、帮忙,很得人缘。后来嫂子又加入收废品的行列,天没亮就起床,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吩咐好家里人的事务,才出门而去。一天要走很远的路,那时做这生意的人少,收入也很可观。常常是夜幕降临,她才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勤劳善良的人,上天也会眷顾于他。在嫂子和公公的精心护理下,两年后,婆婆可以拄着棍行走了,嫂子家也最先在村里盖起了砖瓦房。老公也在哥嫂的资助下读完了大学。 当我走进这个家庭,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这个可亲可敬的女人。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回老家过年,吃住也都在大嫂家,兄弟姐妹聚到一起,热闹非凡。每天大嫂第一个起床,忙的不亦乐乎。等我们起床时,早餐已经摆上了桌子。我们要帮她做事,她总是百般推脱:“你们平日也忙,难得回来一趟,好好歇歇吧------”假期结束,我们要回去时,她又找来口袋和绳子,装上米、菜籽油、花生、面粉、粘糕之类的,给我们带回去。一道道细细地捆扎好,用扁担挑着送到马路上。叮嘱我们坐车时要留心,不要丢了东西。直到我们上了车,她才放心的离去。 后来单位效益不好,大嫂又为我们忧心,一次独个儿带着几十斤米去我们那儿,她不识字,就叫女儿把地名写在纸上,她站在路边,有车子过来,就拿出纸条和车前牌子上写的地名对照。原本准备在我家住上一晚,可是勤劳、忙碌惯了的她,午饭后又心急如焚起来,牵挂起婆婆和家里的农活。执意要回去。对挽留她的我说:“在家里就想来看看,到个场就安心了!”在和大嫂挥手道别的瞬间,我的鼻子酸酸的。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可更让我感动的是嫂子那份如同母亲一样牵念的情怀! 由于工作的原因,能够照顾公婆的只有大哥和大嫂,平日的衣食,小病的医治,都由他们操心。我们回家丢些钱,大嫂推辞不要,总是说:“你们上班拿不了多少钱,什么东西都要买,也不简单啊!”善良的她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因为年老体衰,婆婆七十八岁那年去世,第二年八十三岁的公公也跟着离世。最后的日子里,也是大哥大嫂送吃送喝、端屎端尿,直到临终的时候,才通知我们回去。为的是不影响我们的工作。这个没有读过书的女人,却有着一颗宽广的胸怀,从没有过一句抱怨! 今年大嫂有六十三岁,弟妹、儿女都各自为业,她也可以享享福了!可是闲不住的她,却要应聘去一家工厂食堂打杂。试用期后,比她年轻的妇女被辞退了,手脚勤快,开朗热情的她却被留了下来。写到这里,手机铃声响了,是大嫂,声音响亮有力:“孟含啊?中秋节回来吗?不要浪费钱买东西,家里什么都有。多带点衣服,在家里多住几天。走时,要把门窗关好------”听着她絮絮叨叨的话语,却似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流过。 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苦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她善良、豁达的品质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长嫂如母,母爱如山!”驻笔之时,情不自禁的在心里呼喊一声“嫂娘”!她——无愧于这个称呼!
安康 双龙镇一撇(游记) 今年八月初,在安康培训学习了好几天,一直大雨倾盆, 7日天气晴了,我的培训也完成了,难得下安康寻思着到哪儿跑跑,附近一些名气大、点点旅游景点都去过好多次了,决定到没去过的地方走走。吃罢中午饭,找了个电脑搜寻 “安康旅游 .岚皋旅游 ”更多的是赢湖 .南宫山,找到双龙溶洞也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简介,想必刚刚发现,不曾开发 ,便觉得直奔双龙镇,此时我连双龙镇是安康的还是属于岚皋的都不知道,只是在百度地图上找到大概位置在赢湖东南,心想时间还早,不到一点,坐车去,天黑前赶回来没问题,匆匆背起相机就离开旅社出发了,在找了两次来回车站之后,终于买了去双龙镇的汽车票,经打听,去双龙 59公里,车行 2个半小时,最晚回来班车 3点发车,也就是说 1点半的车更本返回不了,买了票上来车也就不管他了,既来之则安之。汽车在到南皋 207省道顺赢湖方向颠簸 2个小时后,拐进一条小岔河,岔河湾多沟险山高林密,土路坑坑洼洼,车行不久,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坝子像念珠样被小河穿着散在山间,梯田里的稻子郁郁葱葱,地里的玉米高挺整齐如哨兵握枪,激流的河水也安他自己应有的姿势左曲右突,农家大多新修了两层小楼,白色瓷砖贴墙,镶嵌在深绿色的森林竹边,在阳光下耀眼夺目,我索性拿出相机靠着车窗不时按动快门,因车颠簸厉害,好多农家小景拍的并不成功,只选取几张贴上来以表之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