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打狂语 年轻人不打狂语
关注数: 33 粉丝数: 50 发帖数: 419 关注贴吧数: 5
养花心情 时至深秋,家中后院的桂花也逐渐散尽了往日的芬芳和醉人的香味,那一丛,一丛的桂花在一阵阵秋风的吹拂下,慢慢的落了,只剩下绿色的叶子,灰色的茎。回想前几日,橙红色的,橙黄色的,金黄色的,白色的花开得多么热闹,而低矮的三心草也豪不逊色,黄色的,红色的,也开得有一比高下之意。如今,曾经热闹的后院渐渐安宁。其实也更不必沮丧这一片繁华的尽逝,在着一片肥沃的土壤之中已经孕育了更多的希望,只需要自己精心期待来年的再一次怒放。 可回转至前院,景象有又不同。前院的菊花含苞待放。一簇簇的花苞挨挨济济,每一朵花苞都露出了花色,黄色的黄的明艳,那大红的红的深沉。仿佛在为深秋的落叶归根的壮举在唱一曲赞歌,又好像为冬天的大幕拉开唱响第一首序曲。深秋,也因为这些菊花的点缀而变的充盈,丰满起来。 依我自己的习惯,每日清晨早起,便回走到花丛旁边,先深深吸一口花的清香,而后让这清香充满我的肺腑。秋天,后院那几盆桂花是我每日必去的地方,现在桂花开过了,前院的菊花丛又是我常去的地方。以我这爱花之人,每日能以花为伴,觉得生活也如花般灿烂。 记得在春天,桂花刚发新芽,我便为它松土,施肥,浇水,以期待它今年开的茂盛。只要用心的去守候,秋天就回还你一个满院的馨香。 有了培育,就有了收获,有了收获,就有了收获的喜悦:养了花不光是为了美化家居环境,也让自己有了美和诗意的享受,看到桂花渐渐成长到了有蝶恋花的风姿,看到菊花想起了陶渊明的悠然与洒脱,有时借着夜晚轻柔的月色,不禁想清吟浅唱一番,有如此的兴致,不禁要感谢这花香的情意。 想起老舍先生的养花经历,再与自己光养懒花的心境相比,老舍先生收获了那一场风风雨雨的花的生命历程,有劳累,有欢笑,有紧张,有懊悔。而自己呢,只是以最平常的心去满足自己爱花的情意,有种,有收,无苦无累,让花开得美丽热闹,让心情愉悦,开朗。
耐冬花是青岛市的市花。市民居住的院落里也常见老耐冬树。每年冬未春初,火红的耐冬花便迎寒风而绽放。 历史上市区的八大关、金口路、鱼山路、太平路等路段几乎家家户户栽植耐冬,至今仍有不少近百年树龄的植株遗存。近几年来,市区香港路、南京路等路段,居民小区的绿化带及市民的家庭院落里也栽上了一些耐冬,形成四季有花有绿的美丽生态街景。青岛植物园内1979年开始修建的“耐冬坡”更是枝繁叶茂,近年来建立的青岛耐冬园规模及种质资源都是空前的,都增添了市花的荣耀。崂山耐冬名扬天下 有关崂山的著作中多载有耐冬,现在长门岩岛上娘娘庙附近的一株根径75厘米、高4米、冠幅直径4.5米,据说树龄800年,是青岛地区耐冬中的老寿星。长门岩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相传在隋唐时期就有繁茂的群株生长,据记载,历史上耐冬曾覆盖大半个海岛,1986年调查有549丛野生耐冬,可产耐冬种子500余斤,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惟有这里兼有耐冬、耐春两个品种,分别在深冬、早春开花,群体花期长达半年多。 距离海岸五公里的大管岛,1959年有野生耐冬250丛,约400株。此外,历史上小官岛、马耳岛、狮子岛、兔子岛、驴岛、千里岩等近十个岛(岩)上都有野生耐冬的自然分布。崂山的一些寺庙道观也有耐冬,明末黄宗昌所著《崂山志》说,崂山太清宫三清殿前那株高约6米、胸径近60厘米、树龄约600年的耐冬,是明朝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来的。清代蒲松龄将这株耐冬化为花仙“绛雪”,写进《聊斋志异·香玉》,自此崂山耐冬名扬天下。上世纪60年代前崂山头的岩缝间有五六株耐冬,后来只在海拔100米处的岩穴上存留两株。耐冬又名山茶、曼陀罗、玉茗等,属山茶科,山茶的园艺品种很多,崂山耐冬只是其中得一种而已。崂山野生耐冬在崂山近海岛屿长门岩、千里岛、大管岛及太清宫的八仙墩均有自然分布,在各个寺庙及沿海村庄庭园也多有人工栽培种植。 1988年3月8日,青岛市十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确定耐冬为青岛市市花,山茶花不仅因为其有名的观赏性,更因为崂山太清宫中的“绛雪”,北方的气候本来不适应山茶花的花期,偏偏崂山是个例外,这也算是大自然对“海上名山第一”崂山的格外垂青吧。绛雪出自蒲松龄先生笔下《聊斋志异》,树高6米,胸径57cm,系明代永乐年间道人张三丰从海岛移栽于庭院,至今已600年了,可惜这株“绛雪”已于2004年走完生命最后的一程,香消玉殒。
桂花香 一层秋雨一层凉,一进大门,空灵清凉的秋风一瞬之间拂了衣冷,摇了叶落,更是携了一阵阵桂的清香飘然而至,夹道两边,一排排的桂花树和一树树修竹风影下婆娑。桂花树上满缀着密实的金黄花蕊,空气里处处浸润着甜甜的袭人芳香,教人忘了这秋的轻寒,若不是这香,你无法找着这小花,正是"阵阵西风好,碎剪黄金教恁小,都着叶儿遮了。"听人说,香气浓郁的花,一般是“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清浓两兼,它清洌幽芬,浓香远逸。使人天香生净想,摘了一树桂花,放在掌心,耳旁L的声音响起:“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将这花凑近跟前,使尽全力去闻时,是不是反而闻不着一点香味儿?” 于是将掌心脆弱而渺小的小黄蕊凑到鼻前,深呼吸,果然,好象反而无香,想是离得太尽了,香到浓时香转薄吧。暗叹桂花虽不以艳丽色彩取胜,不以娇妍风姿迷人,却因“天香云外飘”得到世人独钟。怪不得古人云,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正是金秋,走在自家的狭小院子中,萦满身的,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香。任你是怎样一个迟钝的,后知后觉的、没有情趣的,又或者是工作繁忙的朋友客人,只要你走在这狭小的院子中,你就不能不被这阵阵袭人的香气吸引,你就不能不做到用力地,大口地呼吸,让花香由鼻而入,直沁心脾。除非,你没有嗅觉。 八月桂花香。 桂花正开得旺盛。这桂花的香,不似梅的“暗香浮动”,也不似莲的“香气益清”,它热烈,芬芳,是一个正热恋的女子,吐露着最浓烈的情思。这花的香,只有一个词可以恰当地形容——馥郁。我的感觉,香气,也是甜的。 宋代女词人朱淑贞有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又如宋代另一诗人杨万里咏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此外还有不少。
桂花与桂花酒的来历 有了桂花,便能酿制桂花酒。人们对桂花酒特别感兴趣,祝酒时常饮桂花酒,诗人们常咏桂花酒。大家可知人间的桂花与桂花酒,从何而来? 传说古时候两英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酒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汉子,看样子是个乞丐。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个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仙酒嫂子为难了,常言说,"寡妇门而是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干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一白发老人,挑着一担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日,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上那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这瘫汉子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 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荣光。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便他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