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临浯店 长安汽车临浯店
关注数: 32 粉丝数: 53 发帖数: 4,576 关注贴吧数: 4
报道“校长开房”的记者被开了您怎么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因报道海南万宁小学女生被校长带去开房一事,《南岛晚报》记者杨琼文被辞退。如很多人预料的那样,记者被辞退并非报社的意思,南岛晚报方面证实,“有关部门找了报社领导”。在“校长开房”东窗事发后,据说万宁有关部门人员即指责他不该报道,“无论如何也要把你从南岛晚报搞走”。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官方有足够的方法让“扒粪者”付出代价,尽管他们自己或许也知道,这图的只是一时之快,并不能改变客观事实及由此导致的舆论评价,相反,对个人的报复只会引发舆论的反扑。但这种针对个人的打击报复仍然屡试不爽,乃至成为地方“挽回颜面”的必然作为。   对于记者而言,因为这种另类的缘故而被辞退,恰恰反证其所为之价值。杨琼文在其微博中提到,“是以一位中国人的良知和记者的职业道德去采写该稿”,不知主张搞走这位记者的那些官员对“校长”之所为做何感想,既然记者的报道是客观事实,他们是出于何种动机搞走记者?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报道给地方抹黑,认为媒介的传播优势导致民众对其判断产生偏差,甚至因此产生刻板印象。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其实与事实存在较大偏差。此次“校长开房”事件爆出后,少数媒体的过度解读,以及如思考海南地方教育这样的引申发挥,都受到了批评。人们更期待,这样一个事件能够迅速得到妥善公正的解决,地方能够就此予以反思,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现象。自始至终,舆论批评总体都是围绕现象而非浅薄地针对地域展开。   即便是对地方形象造成了影响,也不足以成为打击报复记者的理由。地方的此番作为,只会促使舆论再次发难,主张对记者实施打击报复的官员们,会在事件问责乃至今后涤荡学校风气中有何作为?记者的遭遇只会加剧民众对万宁地方官场生态的阴暗想象。   拒绝乃至敌视舆论监督是种可怕的信号,遗憾的是,这样的现象不止出现在万宁,官方明目张胆地对记者实施打击报复已是司空见惯,而诸如媒体记者因采访而被官员扣留,乃至采访过程被打这样的意外遭遇也极为常见。记者的辛酸充斥当代新闻史,这个行业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一定程度上,记者的价值是通过其工作风险来体现的,他们在新闻纸上诉说开放社会的理想,文字背后的良知与正义想象充满诱惑,但每个人又不得不为此担惊受怕。   有消息称,已有媒体对杨琼文伸出橄榄枝,一个有勇气有能力的记者无须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被辞退这样的经历,只是个人职场经历的特殊体验。鲍勃·迪伦说过一句话:“被禁止永远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对于杨琼文而言,被辞退无疑也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
《”驴”是怎么死的》 “驴”是怎么死的?这段写得太好了。 驴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驴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驴,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对羊说:“驴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对鸡说:“驴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驴是不是好一点儿。”   鸡对猪说:“驴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主人对驴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驴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 “ 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驴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可怜,一头勤劳而实在的驴,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莫跟旁人抱怨,免得怎么死的都不懂! ------------不要轻易相信隔耳的传言,除非你当面证实,否则你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观感:谨言慎行。 我觉得这段话太好了,也许平时我们就是那头任劳任怨的驴,身边传是非的人太多了,我们就有了可悲的下场!
“静观其变”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 菩萨: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 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 ? 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 ,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流浪汉默默离开了寺庙……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结果会更好。 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 一一静观其变,是一种能力!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