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yx5126 ecoyx5126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7,164 关注贴吧数: 21
从和这位“HALO大神”聊天谈谈我国航发研究过程 几天前在吧里开始和halo开始辩论以来,本来回去后用电脑发在halo的帖子下打下脸,但是担心又像前几天那样被删掉,所以这里专门开一贴,聊聊我国航发。本来想随便写一点,但写着写着就停不下来了,这几天又忙,所以忙里偷闲码了两天的字。 从哪开始呢?就从前几天开始辩论的这张图开始吧:这是前几年中航在电视上出现的一张宣传图,很明显标注的是中航各类航发的研制阶段时间表,这几年聊的WS15是哪一款呢?很明显,应该是这一款: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新型XXX发动机研制”的挂飞实验根据下面的时间标注显示是在2016年呀!明显和小将说的2001号歼20屁股上插WS15的时间点不对,怎么办呢?于是halo说: 第一行第二个“新型XXX发动机研制”不是WS15,第3行“第X代军用战机发动机”才是WS15,那个2016年可靠性评估就是试生产了。对,他认为红框内的这个才是WS15:很可惜HALO对航发研制流程的不了解,否则的话他就知道他有多打自己的脸了。这里先让大家注意一下,民航发动机的复杂性丝毫不下于军发,且结构类似,所以研发流程也几乎是一样的,作为研发阶段对比,第三行“CJ1000”和“第X代军用”在2013、2014、2015年的研制阶段是一样的:因此,了解“CJ1000”现在进行到哪一步就能大致猜到这款“第X代军用战机发动机”现在的研发阶段,从而判断出这到底是不是WS15。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是预研阶段:这个阶段在进行完这两个步骤后:就会转入到验证机研制工作,然后进入验证机测试,但是千万不要以为验证机测试离设计定型不远,实际上差得十万八千里。验证机测试除了核心机、压气机需要特别下功夫外,其它的零部件完全是为了验证航发采用的新技术在整机条件下的适用性,各项新技术、新系统是否能运作,是否能协调运作。只有通过大量的测试证明哪些技术能用、哪些技术不能用,能用的新技术如何协调进入系统集成,才能进入下一步,转入到立项的、正规的工程型号研制。用正规的话来说就是: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航发验证机”和后面的工程型号只有半毛钱关系。 接下来继续看CJ1000:我用我看过的一篇CJ1000资料来按照时间阶段依次解读一下(这里直接截图): 2013年理论模型(理论技术的验证机):2014年试验验证(验证技术与商业的适航性):2015年形成方法体系(研发步骤的体系):很明显,至少在2015年,CJ1000还处在验证机技术论证的预研阶段,那么工程型号研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里工信部网站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现在很明显了,和CJ1000处于同一研发阶段的“第X代军用战机发动机”不可能是WS15,否则等工程型号研制完成后,WS15起码得2025年才能设计定型,服役在20屁股上起码得2028年。不!这是halo接受不了的,他只能接受歼20在01号机就插上了来自他另一个次元的WS15!于是halo给那个“理论模型”时间段安上了自己的解释:“理论模型”是设计定型阶段数据采集和修正,需要整机的,也就是高空台。。。看见没有,halo已经提前让CJ1000进入到设计定型阶段了,其实我国还有一项秘密武器应该就是halo的嘴。 当然,halo也可以这样解读,“CJ1000”的“理论模型”不是“第X代军用战机发动机”的“理论模型”, “CJ1000”的“实验验证”不是“第X代军用战机发动机”的“实验验证”, “CJ1000”的“形成方法体系”不是“第X代军用战机发动机”的“方法体系”。总之,小将的想象永远无法揣测。 接下来看看剩下的,可以简单的用一个排除法,既然第3行的那两不是WS15,第2行“现役重点型号发动机”也不可能是WS15(这不是废话吗?13年WS15服役了吗?)第一行第一个“我国未来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也不可能是WS15。因为按照时间点来算的话,如果2016年还在进行预研中“核心机验证”环节的话,那小将得等到2030年后才能看见该航发的定型,至少2035年才能看见这款航发插在20的屁股上,别说halo,这连我都接受不了。 所以唯一符合WS15的研发时间阶段的只有这一款“新型XXX发动机研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