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a1eEW
-
关注数: 25
粉丝数: 298
发帖数: 25,493
关注贴吧数: 16
悲惨的体育成绩 看到近几年的体育成绩,惨不忍睹啊。
明清的差别在于大方向和小措施 网上讨论明清的很多,但是大部分以偏概全。 其实本质是明朝主体民族是最大民族,政策大方向也是中华文明。但是具体施政措施错误极多,皇族占据了大量资源,勋贵大部分拿钱不出力,党争严重,太监阉党横行,对待文人很差。 清朝恰恰相反,主体民族是少数的满人,为了供养满族制定了很多不合理的政策,做成大方向错误。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反而比较清楚,施政措施也是比较稳妥,对皇族勋贵有一定限制,抑制党争,不许太监干政,武将也一直有和文人相匹配甚至超过的地位,能团结其他势力。
中国的科研 中国的科研,真心来说不错了。 总体来说,比不上美国。 但是近几年,没有人来抢这个世界第二的名头了。 从发表文章和专利来看,妥妥世界第二。 美国是在大多数学科是世界水平。 要说在各个学科都能跟得上世界水平,这个也就是中国能达到了。
中国足球和汽车业是洋务失败的典型 看有人讨论国防工业是怎么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一步步被摧毁的。 其实这种洋务运动也在中国汽车业出现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套路。买办的横行,现在人们还是认为国外的汽车品牌好,其实都是共和国长子们生产的却把大量的利润拱手让人,当然上层会得力,比辛苦自产的情况拿的更多。 另外的典型就是男足了,不停的请外国人,或者花大钱买现成的球员,很少人想着培养自己人。结果越来越差。
崇祯时代的太监们 现在网络上有一堆明粉和太监粉,纷纷扬扬说,就是崇祯不信任太监,东厂和锦衣卫,所以才导致灭亡。 现在来梳理一下崇祯时代的太监们。 看看太监们都作了什么?
川普的贸易战是好事 大家最近对贸易战颇多怨言。 但是,想想奥巴马,TPP加上亚太再平衡,经济外交军事三管齐下的压力,还是长期战略压力。 还是好多了。 能够谈判的共和党右翼,都相对白左好多了。 别忘了,一战二战时期都是民主党。战后民主党开仗也比共和党多。
网站还在,可是ishadowsocks不行了 是不是ishadowsocks不行了,整个被禁了? 看来技术更新比网民快呀。
中国受降仪式上的诡异一幕:为何如此厚待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庄严举行。 对于仪式的安排,最初中国方面为避免威胁感,拟采取酒桌方式。 由于美军方面的干预,才改为长方桌对立方式,用加宽的方式避免可能存在的“威胁”。图:南京受降仪式现场,中方的桌宽约是日方的3倍
中国受降仪式上的诡异一幕:为何如此厚待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庄严举行。 对于仪式的安排,最初中国方面为避免威胁感,拟采取酒桌方式。由于美军方面的干预,才改为长方桌对立方式,用加宽的方式避免可能存在的“威胁”。图:南京受降仪式现场,中方的桌宽约是日方的3倍
看了芳华和风筝,看阉割和自我阉割的重要性 原版的电影和电视剧,和放映版的差不少。 总局审查前,导演都是老油条了,肯定做了自己剪辑,但是还是过不了。 看来,还是审查的刮二茬比较狠。 不过,这两部明显都是主旋律,怎么就这么难?
看了芳华和风筝,看阉割和自我阉割的重要性 原版的电影和电视剧,和放映版的差不少。 总局审查前,导演都是老油条了,肯定做了自己剪辑,但是还是过不了。 看来,还是审查的刮二茬比较狠。 不过,这两部明显都是主旋律,怎么就这么难?
看了芳华和风筝,看阉割和自我阉割的重要性 原版的电影和电视剧,和放映版的差不少。 总局审查前,导演都是老油条了,肯定做了自己剪辑,但是还是过不了。 看来,还是审查的刮二茬比较狠。 不过,这两部明显都是主旋律,怎么就这么难?
历史上出道即巅峰,且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员。 历史上的运动员有很多,有的大气晚成,有的少年得志,有的昙花一现。 不过有一类牛人,出道即巅峰,且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是真正的天王巨星。 目前想到是贝利,58年少年入国家队一战成名,而后一直处于巅峰,从未被超越。
电影电视和话剧 有句话说得好: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 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 话剧才是演员的艺术。
世界主要国家汽车产量和拥有量 2016 世界主要国家汽车产量 — World 94,976,569 1 China 28,118,794 2 United States 12,198,137 3 Japan 9,204,590 4 Germany 6,062,562 5 India 4,488,965 6 South Korea 4,228,509 7 Mexico 3,597,462 8 Spain 2,885,922 9 Canada 2,370,271 10 Brazil 2,156,356
芳华 转载:电影《芳华》与小说的8个不同 与小说相比,电影改编了很多。文字与影像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限于种种现实考虑,呈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首先要说的是,电影拍得很好,值得一看。 对比一下电影与小说,可以列出很多不同之处,先挨个列一下: 触摸事件,电影中出现的毛衣似乎是白色的呀 1、基调不同:小说以“触摸事件”为核心,来反思当时环境对人性的压抑,以及事件发生后刘峰和四个女兵不同的命运走向,电影则更多表现出对集体主义生活中的女兵、男兵群体的浪漫想象,对集体主义的怀恋情绪过于浓郁。小说重点在反思集体主义生活对个体的伤害,对情感的压抑。电影中男兵、女兵生活化的场景表现,像一个两小无猜的大观园,其中隐含的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对立减少了,尤其是小说营造的禁欲主义的气氛没有了。 2、主角变化:电影是以何小萍(小说中叫何小曼)和刘峰两个人的故事为主线的,一开头是刘峰把新兵何小萍接到团队,情节发展也是以二人为核心,最后以二人互相依靠的镜头结束。而小说中的主角是男兵刘峰和四个女兵,即何小曼、郝淑雯、林丁丁和萧穗子,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各自不同的命运,共同构成了不同色彩的“芳华”,都是故事的主角。电影对四个人最后命运走向交代也比较匆忙。 3、林丁丁性格、命运的改变:在小说中,林丁丁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她最大的梦想是嫁给一个部队高官子弟。林丁丁经常生病,但还坚持正常演出,老是得到嘉奖,得到“轻伤不下火线”之类的夸奖。她是“触摸事件”的当事人,正因为她的一声大叫,改变了刘峰后半生的命运(电影中的她没有大叫,而是被路过的两个男兵撞上了)。她是一个花瓶式的人物,她最大的梦想是嫁给军队高官做儿媳。最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在大家庭里并不受待见,结婚又离婚。之后,她跟随一人到国外开了餐馆,当了老板娘。再往后,又离婚回国,给别人看房子为生。在电影中,她嫁给了澳洲的一个富商,身材从苗条变成臃肿,最后也没有再跟其他人发生交集,这跟小说相比弱化了很多。当然,因为在电影中,她成为次要角色,可能是导演觉得没必要着墨太多的缘故。 4、萧穗子命运改变:萧穗子是小说中的叙述者“我”。萧穗子与部队男兵偷偷摸摸地谈恋爱,她给他写了大量书信,却连手都没敢拉。这时另一个女兵——郝淑雯出现了,萧穗子居然敢谈恋爱,萧穗子居然敢跟那个男兵谈恋爱,萧穗子谈恋爱本来是自己的事,却在郝淑雯心里激起强烈的嫉妒之情。在郝淑雯的怂恿下,男兵将萧穗子写给他的情书全部上交领导,领导看后大为震怒,对萧穗子展开批判,给她定性是“用资产阶级情调引诱和腐蚀革命同志加战友”。小说开始时,萧穗子正在接受批判。而在电影中,萧穗子从被孤立的人变成从众的人,在她身上发生的激烈故事没有了,她的形象也变得单纯简单了。 5、郝淑雯命运改变:在小说中,郝淑雯怂恿男兵揭发萧穗子,性格里无疑有些扭曲的地方。郝淑雯的父亲是部队高层,她自带一种出身高贵感,也因此很容易有嫉妒心理,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的。她对萧穗子的嫉妒不要紧,关键是把嫉妒转变成了恨,转变成了行动,她是直接将萧穗子的男朋友抢了过来,抢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直接拉手亲吻拥抱上床,这男兵怎能禁得起诱惑,又怎能忍受通了半年信连手都没拉的恋爱?这男兵果然只是郝淑雯利用的工具,郝淑雯很快就把他甩掉,“她正是从他的倒戈看到他的无耻和残忍,彻底对他寒了心”。郝淑雯最后嫁了一个二流子,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二流子赚了钱成了商人,郝淑雯成了富婆,但二人感情并不好。在电影中,郝淑雯形象变得不太负面,从萧穗子手中抢男友抢的很“自然”,主要是她在得知男兵也是高干子弟后跟他发生恋爱的,并非出于对萧穗子的妒忌心理。故事后面,郝淑雯跟男兵结婚生子,并没有抛弃男兵再嫁的故事。 6、何小萍故事改变:在小说中,何小曼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父亲是文化人。他们当时很穷,父亲赊账给她买了油条,之后就上吊自杀了。何小曼跟着母亲改嫁,嫁给一个厅长,但在新的家庭里备受歧视,内心极度自卑。写了5份请战书上战场,她背着一个伤员背了十几里地,成了英雄,到处做报告,但她承受不了突如其来的荣誉,到最后只会机械地重复说几句话,她最后精神分裂。影片中,何小萍的父亲被劳改,没来得及落实政策就逝世了。小说中,何小曼头发浓密从来不摘帽子,带着一股臭味,别人都以为她是瘌痢头,郝淑雯等出于恶作剧心理,把她帽子给摘下来,这个情节电影里没有。小说中,何小曼嫁了人,丈夫也在战争中去世;而且对她成为模范人物后的描写非常出彩,她精神失常后喃喃地不断复述“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情节让人非常痛心,电影中一带而过,省略了。 7、刘峰命运的改变:电影黄轩扮演的刘峰很阳光,很帅气,而在小说中,刘峰是一个个子有点矮,才艺上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人,文工团中的男兵对他不乏揶揄之情,电影中他则与男兵相处融洽。电影中对“触摸事件”的处理感觉有点浅,好像刘峰是听了邓丽君的歌之后才去触摸林丁丁的,而且言语中似乎是想触摸萧穗子的,有点随意(有不同理解)。这就把小说中那种禁欲主义环境下人的紧张、压抑,而情感又特别炽烈的描写淡化了。在小说中,他负伤后一心求死,他爬过的道路留下鲜血,蚂蚁蜂拥而上,救护员是跟随蚂蚁的踪迹发现了他。刘峰后来的命运电影没有交代,他在海南是卖盗版书的,还跟一个发廊女同居,他带着她走上正常人的生活,虽然发廊女最后还是离开了。刘峰最后得了癌症,流落到北京,何小曼跟他一起走过了最后的日子。小说中有个情节特别感人,萧穗子去看望他时,他用单手把苹果固定在一个钉子上,给她削好——这个情节特别适合用镜头表现,可惜电影没有交代他的最后时光。不管在小说中还是电影中,刘峰确实是一个好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8、叙述方式不同:小说《芳华》中,男兵女兵之间的微妙情感,以及严重冲突,构成了全书故事的主体。作者的叙述方式很独特,每个人的故事并不是集中在某个段落讲完的,而是通过叙述人“我”和其他人的视角在不同地方分别讲述,读者只能根据这些类似碎片化的情节,在大脑中拼凑起每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种拼接的过程,也是挑战读者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跟文字相比,电影的叙述语言明显受限,虽然保留了萧穗子“我”的画外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全能视角的叙述方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