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生15♬ 悠远的记忆999
记忆它总是慢慢的累积在我心中无法抹去。
关注数: 53 粉丝数: 89 发帖数: 4,018 关注贴吧数: 17
【济南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长27.2%】 【济南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长27.2%】8月17日,来自济南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7月济南市实现进出口1289.7亿元,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27.2%,较全省外贸增速高8.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0.8亿元,增长27.1%;进口518.9亿元,增长27.4%。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占主导地位。1-7月,济南市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079.1亿元,增长18.4%,占进出口总值的83.7%;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51.8亿元,增长185.4%,占11.8%。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接近六成。1-7月,济南市民营企业进出口769.8亿元,增长20.6%,占59.7%;国有企业进出口306.1亿元,增长81.4%,占23.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2.9亿元,增长4%,占16.5%。 机电产品、钢材、塑料制品等出口大幅增长。1-7月,济南市出口机电产品448.5亿元,增长33.2%;出口农产品34.2亿元,下降5.6%,合计占出口总值的62.6%。其中,出口汽车95.6亿元,增长17.3%;出口机床30.9亿元,增长29.8%;出口蔬菜及食用菌14.3亿元,下降22.3%;出口瓜果及坚果5.9亿元,下降0.4%。 农产品、铜材等进口增幅较大。1-7月,济南市进口机电产品279.8亿元,增长48.9%,占进口总值的53.9%。其中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122.9亿元,增长55.3%;进口电子元件72亿元,增长59%;进口集成电路45.4亿元,增长9.7%。同期,进口农产品62.5亿元,增长40.7%;进口铁矿砂87.7亿元,下降23.6%;进口铜材10.8亿元,增长103.9%。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长27.2%】 【济南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长27.2%】8月17日,来自济南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7月济南市实现进出口1289.7亿元,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27.2%,较全省外贸增速高8.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0.8亿元,增长27.1%;进口518.9亿元,增长27.4%。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占主导地位。1-7月,济南市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079.1亿元,增长18.4%,占进出口总值的83.7%;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51.8亿元,增长185.4%,占11.8%。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接近六成。1-7月,济南市民营企业进出口769.8亿元,增长20.6%,占59.7%;国有企业进出口306.1亿元,增长81.4%,占23.7%;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2.9亿元,增长4%,占16.5%。 机电产品、钢材、塑料制品等出口大幅增长。1-7月,济南市出口机电产品448.5亿元,增长33.2%;出口农产品34.2亿元,下降5.6%,合计占出口总值的62.6%。其中,出口汽车95.6亿元,增长17.3%;出口机床30.9亿元,增长29.8%;出口蔬菜及食用菌14.3亿元,下降22.3%;出口瓜果及坚果5.9亿元,下降0.4%。 农产品、铜材等进口增幅较大。1-7月,济南市进口机电产品279.8亿元,增长48.9%,占进口总值的53.9%。其中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122.9亿元,增长55.3%;进口电子元件72亿元,增长59%;进口集成电路45.4亿元,增长9.7%。同期,进口农产品62.5亿元,增长40.7%;进口铁矿砂87.7亿元,下降23.6%;进口铜材10.8亿元,增长103.9%。来源:济南日报
章丘上半年GDP指标差距巨大 章丘上半年GDP指标差距巨大,工业经济不景气,财税形势异常严峻,服务业发展缓慢 泉城时播   7月24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数字机关建设等工作。 图片   会议听取了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下一步工作建议情况汇报。 会议强调,一、要认清形势、聚焦问题,必须进一步找差距、析原因、加压力。今年以来,我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投指标实现转正;政策红利释放,消费活力快速回复;抢抓房地产放开限购机遇,房地产市场回暖升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上半年全区GDP指标差距巨大,工业经济不景气,财税形势异常严峻,服务业发展缓慢,工作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底线工作不够牢固。要找准差距,析透原因;刀刃向内,深挖潜力,坚定抓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对上进行积极对接,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找差距,振奋精神,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保障下半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抓服务强工业。要壮士断腕,推动转型,加快推进铸锻企业转型升级;要招大引强,做优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瞄准先进制造业,聚焦六大产业链,发挥工作专班作用,系统性研究,加快推动链条企业互促良性发展;要强化服务,做强主体,聚力“抓大”不放松、“育小”不放松、“培优”不放松,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着力抓项目稳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经济任何时候都必须要牵好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要着力抓项目稳投资,持续用力推进项目,全力攻坚解决难题,强化包装谋划项目,扩大优势改善结构。要着力抓落地稳外贸外资。稳外贸工作上,稳住基本盘,扩充新企业,解决关键点,拓展新路径。稳外资工作上,源头拓展外资渠道,挖潜现有外资企业,发挥平台公司优势,健全对接服务机制。着力抓协同增财税。紧盯重点大税源,开拓崭新税源,发展总部税源,持续抓好综合治税。着力抓突破强招引。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策划活动浓氛围,加强招商宣传;聚焦重点抓落地,盯紧盯牢已签约项目,尽快推动落地;统筹协调聚合力,行程全员抓招商、全力促招商的合力。着力抓创新促消费。强化消费政策激励,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培育扶持商贸龙头,推动做大做强;丰富线下消费活动,扩大线上消费规模,打造综合化的消费新体验。 三、强化统筹,抓细抓实,进一步夯实责任保底线。时刻抓牢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全面保障社会稳定,持续推进积案化解;严密部署防汛抢险,扎实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力夯实民生保障,聚焦抓好为民办22件实事。四、压实责任,完善机制,进一步凝聚稳经济强大合力。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强化督查,抓好纳统入库,做好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应统尽统;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强化考核奖惩。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担当尽责,加压奋进,抓紧抓牢抓实各项工作,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成效,确保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来源:章丘区政府办)
章丘经济形势严峻 章丘上半年GDP指标差距巨大,工业经济不景气,财税形势异常严峻,服务业发展缓慢 泉城时播 2022-07-24 19:52 发表于江苏   7月24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数字机关建设等工作。 图片   会议听取了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下一步工作建议情况汇报。 会议强调,一、要认清形势、聚焦问题,必须进一步找差距、析原因、加压力。今年以来,我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投指标实现转正;政策红利释放,消费活力快速回复;抢抓房地产放开限购机遇,房地产市场回暖升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上半年全区GDP指标差距巨大,工业经济不景气,财税形势异常严峻,服务业发展缓慢,工作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底线工作不够牢固。要找准差距,析透原因;刀刃向内,深挖潜力,坚定抓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对上进行积极对接,多从主观上找原因、找差距,振奋精神,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保障下半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着力抓服务强工业。要壮士断腕,推动转型,加快推进铸锻企业转型升级;要招大引强,做优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瞄准先进制造业,聚焦六大产业链,发挥工作专班作用,系统性研究,加快推动链条企业互促良性发展;要强化服务,做强主体,聚力“抓大”不放松、“育小”不放松、“培优”不放松,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瞪羚企业。着力抓项目稳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经济任何时候都必须要牵好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要着力抓项目稳投资,持续用力推进项目,全力攻坚解决难题,强化包装谋划项目,扩大优势改善结构。要着力抓落地稳外贸外资。稳外贸工作上,稳住基本盘,扩充新企业,解决关键点,拓展新路径。稳外资工作上,源头拓展外资渠道,挖潜现有外资企业,发挥平台公司优势,健全对接服务机制。着力抓协同增财税。紧盯重点大税源,开拓崭新税源,发展总部税源,持续抓好综合治税。着力抓突破强招引。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策划活动浓氛围,加强招商宣传;聚焦重点抓落地,盯紧盯牢已签约项目,尽快推动落地;统筹协调聚合力,行程全员抓招商、全力促招商的合力。着力抓创新促消费。强化消费政策激励,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培育扶持商贸龙头,推动做大做强;丰富线下消费活动,扩大线上消费规模,打造综合化的消费新体验。 三、强化统筹,抓细抓实,进一步夯实责任保底线。时刻抓牢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全面保障社会稳定,持续推进积案化解;严密部署防汛抢险,扎实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力夯实民生保障,聚焦抓好为民办22件实事。四、压实责任,完善机制,进一步凝聚稳经济强大合力。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强化督查,抓好纳统入库,做好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应统尽统;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强化考核奖惩。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站位,担当尽责,加压奋进,抓紧抓牢抓实各项工作,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成效,确保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来源:章丘区政府办)
(转载)济南: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56.1亿元 济南: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56.1亿元,同比增长9.6%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2-7-18 14:03 · 来自山东 ·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官方账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公布今年6月份济南市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6月份本外币贷款增加148.7亿元。6月末,济南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879.6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1566.4亿元,同比少增42亿元。分币种看,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518.8亿元,同比少增101.3亿元,外币贷款较年初减少0.5亿美元,同比多减0.2亿美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88.1亿元,同比少增213.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较年初增加1336.4亿元,同比多增134.2亿元。   6月份本外币存款增加659.6亿元。6月末,济南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56.1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1919.1亿元,同比少增142.7亿元。分币种看,人民币存款较年初增加1889.6亿元,同比少增194亿元,外币存款较年初增加1.2亿元,同比多增4亿元美元。分部门看,住户存款较年初增加902.9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较年初增加403.3亿元,同比少增223.6亿元,广义政府存款较年初增加464.1亿元,同比少增53.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较年初增加119.3亿元,同比多增8.1亿元。
济南: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56.1亿元。 济南: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56.1亿元,同比增长9.6%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2-7-18 14:03 · 来自山东 ·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官方账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公布今年6月份济南市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6月份本外币贷款增加148.7亿元。6月末,济南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879.6亿元,同比增长11.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1566.4亿元,同比少增42亿元。分币种看,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518.8亿元,同比少增101.3亿元,外币贷款较年初减少0.5亿美元,同比多减0.2亿美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88.1亿元,同比少增213.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较年初增加1336.4亿元,同比多增134.2亿元。   6月份本外币存款增加659.6亿元。6月末,济南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56.1亿元,同比增长9.6%,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1919.1亿元,同比少增142.7亿元。分币种看,人民币存款较年初增加1889.6亿元,同比少增194亿元,外币存款较年初增加1.2亿元,同比多增4亿元美元。分部门看,住户存款较年初增加902.9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较年初增加403.3亿元,同比少增223.6亿元,广义政府存款较年初增加464.1亿元,同比少增53.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较年初增加119.3亿元,同比多增8.1亿元。
(转载)财政部:5月财政收入继续下降 财政部:5月财政收入继续下降 中国证券报 2022-6-16 17:30 · 来自广东 赵白执南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赵白执南)财政部6月16日公布数据显示,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2.9%,按自然口径计算同比下降10.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5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7%,降幅与4月份基本相当,按自然口径下降32.5%。 业内人士分析,5月财政收入继续下降,主要是受4月份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下降以及缓税减税因素影响。另外,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土地增值税、契税等房地产相关税收下降较多。 从税收收入看,1-5月国内增值税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0.6%,除受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等相关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影响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延续实施等因素也拉低了增值税增幅。企业所得税增长4%,其中,煤炭、原油等行业利润增长带动相关企业所得税较快增长。个人所得税增长8.3%,其中,工资薪金所得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6.8%,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6.5%等因素带动。出口退税比上年同期多退1704亿元,增长25%,有力促进出口平稳发展。 从财政支出看,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5.9%。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济南前5个月外贸增长近四成】 【济南前5个月外贸增长近四成】6月13日,从济南海关获悉,今年前5个月,济南市外贸进出口87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9.3%,货值和增速均列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494.8亿元,增长41.7%;进口380.7亿元,增长36.2%。5月份当月,济南市进出口187.2亿元,增长34.3%;其中出口115.4亿元,增长43.8%;进口71.8亿元,增长21.4%。 前5个月,济南市对东盟、拉丁美洲、欧盟(不含英国)、美国、非洲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分别进出口190.6亿元、93.6亿元、84.8亿元、64.3亿元、62.2亿元,分别增长66.4%、39.2%、13.8%、23.2%、25%。另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07.7亿元,增长44.5%;对RCEP国家进出口326.5亿元,增长42.3%。 在主要进出口商品方面,前5个月济南市出口机电产品295.4亿元,增长44.9%;出口纺织服装23亿元,增长31.4%;出口钢材29.5亿元,增长22.3%;出口医药品14.1亿元,增长19%。同期,济南市进口机电产品207.7亿元,增长78.5%;进口农产品45.5亿元,增长34.1%;进口纸浆及纸制品12.9亿元,增长9%;进口煤炭6.5亿元,增长29.7倍。 今年以来,泉城海关不断提升监管通关服务效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对各产业链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实施“一链一策”,精准细化海关支持产业链发展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济南市外经贸秩序,为辖区中小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政策红利,服务广大外贸企业减负增效,为济南市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保驾护航。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前5个月外贸增长近四成】 【济南前5个月外贸增长近四成】6月13日,从济南海关获悉,今年前5个月,济南市外贸进出口87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9.3%,货值和增速均列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494.8亿元,增长41.7%;进口380.7亿元,增长36.2%。5月份当月,济南市进出口187.2亿元,增长34.3%;其中出口115.4亿元,增长43.8%;进口71.8亿元,增长21.4%。 前5个月,济南市对东盟、拉丁美洲、欧盟(不含英国)、美国、非洲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分别进出口190.6亿元、93.6亿元、84.8亿元、64.3亿元、62.2亿元,分别增长66.4%、39.2%、13.8%、23.2%、25%。另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07.7亿元,增长44.5%;对RCEP国家进出口326.5亿元,增长42.3%。 在主要进出口商品方面,前5个月济南市出口机电产品295.4亿元,增长44.9%;出口纺织服装23亿元,增长31.4%;出口钢材29.5亿元,增长22.3%;出口医药品14.1亿元,增长19%。同期,济南市进口机电产品207.7亿元,增长78.5%;进口农产品45.5亿元,增长34.1%;进口纸浆及纸制品12.9亿元,增长9%;进口煤炭6.5亿元,增长29.7倍。 今年以来,泉城海关不断提升监管通关服务效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对各产业链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实施“一链一策”,精准细化海关支持产业链发展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济南市外经贸秩序,为辖区中小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政策红利,服务广大外贸企业减负增效,为济南市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保驾护航。来源:济南日报
转载:济南发布重要通告:疫情防控期间,这12种行为涉嫌违法违规 济南发布重要通告:疫情防控期间,这12种行为涉嫌违法违规 省公安厅宣传处 山东公安 2022-05-03 10:42 5月3日0时起,济南解除部分区域临时管控措施。解除范围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高新区 4 月26 日以来划定的临时管控区,不包括高新区孙村片区(含巨野河),历城区王舍人片区、彩石片区、华山片区、唐冶片区。通知如下: 关于解除部分区域临时管控措施的通知 各区县领导小组(指挥部):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专家组研判,市委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对部分区域解除临时管控措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解除时间   5月3日0时起。   二、解除范围   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高新区 4 月 26 日以来划定的临时管控区,不包括高新区孙村片区(含巨野河),历城区王舍人片区、彩石片区、华山片区、唐冶片区。   三、解除程序   由区领导小组(指挥部)通知相关街道,街道向居民发布解除临时管控通知,社区抓好落实。   四、有关要求   (一)街道社区要按照市里下发的统一口径,张贴《关于解除临时管控措施的通知》,并向居民做好相关宣传解释工作。(二)临时管控区解除后,要继续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引导市民群众自觉落实、遵守各项防疫管理要求,减少聚集流动、做好个人防护。(三)临时管控区解除后,要按照市委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好核酸检测工作。封控区、管控区的管理和解除,要继续严格按照市委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三区”划定和封控管控无缝衔接工作的通知》《关于有序恢复我市“3.29”涉 疫情相关人员正常生活秩序的通知》《关于严格落实“三区”降 级解封工作的补充通知》等通知要求执行。   济南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2 年 5 月 2 日
同比增长5.8%,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 同比增长5.8%,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 大众网 大众网 2个小时前 · 大众网官方账号 关注 2022年以来,济南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了解到,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同比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4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6元,同比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19:1下降至2.1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68元,同比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1.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638元,同比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1.3%;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20元,同比增长6.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3.7%。 文章图片1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促进经营净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044元,同比增长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70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865元,同比增长5.6%。 财产净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46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594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02元,同比增长4.9%。得益于济南市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房屋租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居民房屋等资产租金收入稳中有升;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土地资产的增值得到保障。 转移净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118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823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570元,同比增长5.6%。伴随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救济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爱济南记者:范金平 通讯员:李弘康)
同比增长5.8%,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 同比增长5.8%,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 大众网 大众网 2个小时前 · 大众网官方账号 关注 2022年以来,济南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了解到,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同比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4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6元,同比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19:1下降至2.1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68元,同比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1.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638元,同比增长4.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1.3%;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20元,同比增长6.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3.7%。 文章图片1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促进经营净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044元,同比增长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70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865元,同比增长5.6%。 财产净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846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594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02元,同比增长4.9%。得益于济南市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房屋租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居民房屋等资产租金收入稳中有升;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断完善,土地资产的增值得到保障。 转移净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济南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118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823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570元,同比增长5.6%。伴随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救济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爱济南记者:范金平 通讯员:李弘康)
解读: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较为平缓 解读: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较为平缓 来源: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作者:高少松 点击数:32 日期:2022-04-24 字号:[ 大 中 小 ] 一季度,市委、市政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坚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了较为平稳的态势。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8亿元,同比增长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0.6亿元,同比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2亿元,同比增长2.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63.0亿元,同比增长2.3%;餐饮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2.8%。 网上零售热度不减。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不断向线上拓展以及实体商家“触网”增多,网上零售热度不减,全市网上零售额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70.2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6.2%,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政策的提振以及技术提升带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促使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市新能源汽车也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92.8%;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5.0%,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稳定。3月,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居民对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吃类等商品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6.0亿元,同比增长14.0%,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5.4%,分别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0.1和0.5个百分点。 石油及制品类增势良好。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带动下,全市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速较好。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3.3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0.0%,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
解读: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较为平缓 解读: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较为平缓 来源: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作者:高少松 点击数:32 日期:2022-04-24 字号:[ 大 中 小 ] 一季度,市委、市政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坚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了较为平稳的态势。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8亿元,同比增长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0.6亿元,同比增长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7.2亿元,同比增长2.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63.0亿元,同比增长2.3%;餐饮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2.8%。 网上零售热度不减。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不断向线上拓展以及实体商家“触网”增多,网上零售热度不减,全市网上零售额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70.2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6.2%,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相关政策的提振以及技术提升带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促使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市新能源汽车也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21.5亿元,同比增长192.8%;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5.0%,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4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必需品保持稳定。3月,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居民对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吃类等商品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6.0亿元,同比增长14.0%,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3.8%和15.4%,分别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0.1和0.5个百分点。 石油及制品类增势良好。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带动下,全市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速较好。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3.3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0.0%,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3个百分点。
济南上半年各区县经济情况 济南整体名义增速14.77% 天桥名义23.9%、 高新名义22.32%、 历城名义17.51%、 章丘名义16.45%、 平阴名义16.41% 先行区名义15.2% 原莱芜市名义13.44%、 商河名义13.33%、 市中名义11.98%、 槐荫名义11.29%、 历下名义8.99%、 长清名义8.72%、 济阳名义8.58%、 南部山区名义4%。 天桥区值得鼓掌,上半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均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高新区一直稳健且迅速的增长,三十年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历城区表现也很好,近些年发展很快。章丘与平阴,一直属于自立自强型的,尤其是平阴在先天自然条件不利的前提下,能取得当下的发展已实属不易。先行区增速虽没拖全市后腿,但是这个速度实在很不理想。莱芜与期望的相差挺大,上半年经济形势对莱芜产业结构又十分有利,除了经济数字挤水或调整,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名义增速会低于全市整体水平。商河经济底子薄弱,但是近些年一直在发展追敢,不过上半年这个速度,只能说一般。市中、历下、槐荫、长清,都属于主要靠第三产业发展的区。长清似乎没有发展方向,在经济基础太小的情况下,不发展拿手的第二产业可不行呀!槐荫这么多年来,城市建设也是天翻地覆。借着高铁新城,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希望未来借着医科大学及医学产业,经济发展能更加迅速。市中感觉这几年,经济发展日益平庸。总体上没有特色,也少有亮点。历下区长期以来,不仅仅是济南的一张名片,更是济南人心目中的骄傲。但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非常不理想。是拖累济南上半年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同时继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济阳增速这么低,说实话还是很意外的。济阳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食品产业。并且与许多台湾企业,有很深入的合作。但是经济发展,也不能太依赖某个产业呀。希望济阳借着济南北跨的契机,加速与起步区对接融合吧。
济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济南日报 2021.06.16 06:24 阅读次数:7356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普查工作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920243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3]的81125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89919人,增长13.44%,年平均增长率为1.27%。   二、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4] 3084766户,集体户230288户,家庭户人口为8283070人,集体户人口为91936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3人减少0.2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612797人,占50.13%;女性人口为4589635人,占49.87%。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04下降到100.5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12643人,占16.44%;15—59岁人口为5852677人,占63.6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37112人,占19.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94977人,占14.07%。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6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情况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8630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5491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60334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1358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8052人上升为25931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645人下降为1581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778人下降为2890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0669人下降为18621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5]由10.10年提高至10.97年。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3033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77091人,文盲率[6]由3.79%下降为2.50%,下降1.29个百分点。   六、城乡[7]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760007人,占73.4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42425人,占26.5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98280人,乡村人口减少608361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07个百分点。   七、流动人口[8]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9]为3297338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10]为1462538人,流动人口为1834800人。   八、地区分布   16个区县(功能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区县有2个,分别是历城区、章丘区;在7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区县有4个,分别是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和莱芜区;在50万人至70万人之间的区县有3个,分别是槐荫区、长清区和商河县;在3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区县(功能区)有3个,分别是济阳区、平阴县和济南高新区;少于30万人的区县(功能区)有4个,分别是钢城区、莱芜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南部山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包含原莱芜市数据。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6]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7]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8]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9]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济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济南日报 2021.06.16 06:24 阅读次数:7344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普查工作者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920243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3]的811251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89919人,增长13.44%,年平均增长率为1.27%。   二、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4] 3084766户,集体户230288户,家庭户人口为8283070人,集体户人口为91936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3人减少0.24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612797人,占50.13%;女性人口为4589635人,占49.87%。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04下降到100.50。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12643人,占16.44%;15—59岁人口为5852677人,占63.60%;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37112人,占19.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94977人,占14.07%。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76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情况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8630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45491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60334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1358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8052人上升为25931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6645人下降为1581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778人下降为2890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0669人下降为18621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5]由10.10年提高至10.97年。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3033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77091人,文盲率[6]由3.79%下降为2.50%,下降1.29个百分点。   六、城乡[7]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760007人,占73.4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42425人,占26.5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698280人,乡村人口减少608361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07个百分点。   七、流动人口[8]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9]为3297338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10]为1462538人,流动人口为1834800人。   八、地区分布   16个区县(功能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区县有2个,分别是历城区、章丘区;在7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区县有4个,分别是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和莱芜区;在50万人至70万人之间的区县有3个,分别是槐荫区、长清区和商河县;在3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区县(功能区)有3个,分别是济阳区、平阴县和济南高新区;少于30万人的区县(功能区)有4个,分别是钢城区、莱芜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南部山区。   注释: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包含原莱芜市数据。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6]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7]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8]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9]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10]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 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 04-17 11:00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4月17日电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7日发布《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 全文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统计资料不完整或者存在明显错误的,应当由统计调查对象依法予以补充或者改正”,《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第十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数据订正制度”、第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数据比对校核与补报制度”等规定,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逝者负责的原则,为确保全市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准确,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成立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组,组织市卫健、疾控、公安、民政、司法、统计等部门,线上对武汉市疫情防控大数据信息系统、市殡葬信息系统、市医政医管新冠肺炎信息系统、市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病例进行线上比对、去重、补全,线下按照全覆盖、无遗漏要求,对所有涉疫地点数据进行全采集,包括发热门诊、医院、方舱、隔离点、涉疫社区,以及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管辖的监所、养老机构等特殊场所,对所有病例个人信息全采集,通过医疗机构、街道社区、基层派出所、患者所在单位及家属,逐人排查核对,截至4月16日24时,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订正为50333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确诊病例的死亡数订正为3869例。 出现以上数据差异的原因:一是疫情早期病人激增,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收治能力严重不足,有些患者没有入院治疗,在家中病亡。二是在救治高峰期,医院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忙于救治,客观上存在迟报、漏报和误报现象。三是由于收治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快速增加,既有部属、省属、市属和区属医院,也有企业、民营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少数医疗机构未能及时与大疫情网对接、报送信息。四是有些死亡病例信息登记不全,存在重报、误报情况。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每一个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是家庭之殇,更是城市铭心之痛。在此,我们谨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逝者家属致以诚挚慰问,向不幸罹难的同胞和牺牲的医务人员致以深切哀悼!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0年4月17日
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总量在位列山东第一 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总量在位列山东第一 大众日报 14小时前 · 大众日报官方账号 4月14日下午,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题汇报会议召开。据介绍,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27924家,覆盖研发、生产、服务和商贸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总量在山东省排名第一。济南拥有医学类高校17所,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学科28个,药物临床试验基地30个,35家三级医院、7344处医疗机构,资源丰富。基于生物医药产业关键环节和关键点的研究分析,结合济南实际,将从抗肿瘤药物等方向进行重点突破。 下一步,济南要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深入研究,明确发展方向,加大与相关区县联动发展;要认真梳理全市产业资源,根据产业发展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加大与科研院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促进产业研医联合体形成;要细分产业发展领域,在细分领域上打造“一垂到底”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要加大机制体制创新,鼓励优秀专业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形成人才集聚效应;要加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要重点打造国家级检测大平台,保障各项要素供给,全力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健 报道)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