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丨曹操 魏武帝丨曹操
深恭敛退,可否允我偏安?
关注数: 367 粉丝数: 333 发帖数: 6,005 关注贴吧数: 36
“刮骨疗毒”的真相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上述这段文字是记载《三国志.关羽传》正文的,这便是有名的“刮骨疗毒”事件。“刮骨疗毒”是关羽的神勇光辉事迹,《三国演义》更是让一代名医华佗为关羽操刀治疗:“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以此来赞美歌颂治疗者与被治疗者。 但是仔细推敲,此事虽有历史记载,但尚有疑点。关公固然不惧痛楚,但是凭个人意志能否克制痛感,做到“言笑自若”呢?刮骨疗毒,给肉体带来多么大的创伤啊,那痛感该多么强烈啊!整个过程,关公可是承受着非同一般的痛感,居然还能饮酒言笑,是很难用生理学来解释的。后世亦有一些“刮骨疗毒”的事件,如《北史》和《宋史》分别记载大将长孙子彦和张琼负伤后也都曾做过类似治疗,而且都是流血数升,但仍神色自若。这些记载都是违背医学常识。根据《简明中医辞典》推算,东汉时的一升相当于今天的一百九十八点一毫升。数升鲜血,就算是三升,也将近600毫升了。一个正常人体内的鲜血大约是4000毫升到5000毫升。一个人,忍受着非同一般的痛感,失去超过体内十分之一的血液,还能与关羽一样“言笑自若”,这已经不是英雄,而是神了。 据《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所载,当年刘伯承元帅曾经因为眼睛问题,做过类似的治疗。1916年3月20日,刘伯承讨伐袁护国攻打丰都城,不幸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进行了战时紧急治疗后,他后来转入重庆一所德国医院进行有效治疗。在进行手术时,刘伯承为了保持清晰的头脑,拒绝用麻药。这次“刮骨疗毒”前后做了三个多小时。刘伯承强忍了过来,但是没有关公那样轻松愉快,他当时的情况据书中所写是:“一声不亢,只见他手臂上冒出了很多汗水,脸上青筋暴起,起来越用力地抓住手术台的垫单,崭新的垫单竟被他抓破了”。这样的记载,才符合医学常识,真实可信。 可是,《三国志》正文上明明有关羽刮骨疗毒“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的记载。陈寿写《三国志》据说是经过筛选的,不可信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写在史书上的,也就不可能编造了关羽刮骨疗毒的细节。 那么,如何解释“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的记载呢?史家们只负责记载,不负责判断。史家公布的是事件,至于此事实情如何,史家则没有太大的判断力和权力。 历史的记载显示,这是关羽一次“个人行为艺术秀”。刮骨疗毒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在进行手术,整个过程鲜血淋漓、触目惊心,实在不是宴客的时机。而且在手术进行时宴客,简直是奇闻。酒乃活血串气之物,刮骨疗毒最需要止血凝血,饮酒无疑是背道而驰,在手术期间饮酒,是不适宜的。无论怎样的“庸医”,也会知道一点起码的常识。因此断定关羽是在众人面前“作秀”,这是唯一可以解释“刮骨疗毒”中用医学常识解决不了的地方。 关羽宴请诸将,让大家观摩他那“神勇”和“淡定”,然后由诸将将此事传扬出去。也许这就是陈寿知道整个细节详情的原因。说不定刘备和诸葛亮、张飞他们,也是事情的策划者。关羽的“神勇”名动当时,刘备集团就为关羽打出了“神勇牌”,制造声势。这样宣传炒作一番,关羽就更加了得了! 由此观之,曹公杀华佗并无错,华佗的确有为关羽报仇的嫌疑。
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一、荆州地理位置等概述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大体位置在今河南南部、湖北、湖南以及两广北部,处于长江中游水网之中,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带,渔业、农业比较发达。周时属楚地,避秦昭王子楚名讳,秦称楚地为荆,秦时置荆州,下置郡县。《晋书》、《三国演义》里都有荆襄九郡一说,《三国志》里相关资料提及不多。根据“秦分天下八十一郡,汉有增置”,及“汉置十二刺史部及司隶”和“定百越、交趾,置交州”等史料来分析,荆州地区设有九郡是合理的。按照这种说法,我根据一些史料和地理资料分析,这九郡应该是:南郡(江陵)、江夏、襄阳、上庸(一说西城)、长沙、桂阳、零宁、武陵和宛。 南郡(下称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在长江以北汉水以南,位于三峡峡口以东,江夏以西。处于江汉平原水网中,是平原地形。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首都郢,在楚国的经营下,经过两汉,在三国时期形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业城市。 江夏即今湖北武昌和鄂州一带,位于长江以南,江北隔江相对的是夏口港,上游有赤壁、陆口,下游有柴桑、九江。处于江汉平原水网中,是平原地形。长江在洞庭湖、鄱阳湖之间形成了一个向北突起的河套,江夏位于河套顶部。江夏是两汉时迅速兴起的商业城市,而且上镇岳阳,下镇湖口的地理位置也让其成为兵家必征之地。 襄阳即今湖北省襄樊市,位于汉水上游岸边,武当山以东,和樊城互成犄角,是中原通往荆南必经之路上的重要隘口。楚时筑襄阳城,经过两汉时代和刘表的经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城市。襄阳东西都是山区,在汉水岸边仅有的小块平地上筑了襄阳和樊城,易守难攻。 长沙即今湖南省长沙市附近(一说当时治所在岳阳),桂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附近,零宁即今湖南省郴州市附近。三郡依次在一条直线上向南排开,北临洞庭,南到南岭,其治所内有南北流向的湘江以及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将江南平原分为东西两块。 武陵位于今湖南湘西的山中,上庸位于今湖北鄂西北的山中,其二城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界的山系外围,地形地势与益州边境各郡县浑然一体。宛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是许昌等中原城市的南面门户。
算无遗策 始得善终------细说程昱 算无遗策 始得善终------细说程昱 灿烂海滩 他是一位算无遗策的谋士,晚年却被人诬告谋反;他是一位屡立战功的将军,最后却主动交出兵权。在汉末三国时期那风云起伏、变幻莫测的岁月里,他也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就是本文将要介绍的主人公---程昱。 早年片段 程昱(141---220),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人,原名程立,身高八尺三寸(约1.9米),“美须髯”(1),属兖州豪族。 黄巾起义之时,东阿县丞王度响应黄巾,放火烧毁仓库,造成东阿的严重混乱。县令吓得翻墙逃走,县吏和城中的百姓都逃到了城东的渠丘山上。程昱派人返回城中探察,发现王度已经撤出县城,在城西五、六里的地方驻扎。他便同县中的豪族薛房等人商量:“王度占领县城而不敢据守,说明他的实力并不可怕,只是想掠夺一些财物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县令,利用东阿县城城高墙厚,又多粮食的有利条件,共同坚守,击败王度必定指日可待。”但是官吏和百姓们都担心城里不安全而拒绝返回。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程昱立刻想出了一条妙计:秘密派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帜,特意让官吏和百姓们看到,并谎称王度的兵士前来攻击。程昱这一计策果然奏效。官吏和百姓随即一起下山进城,不久便找到县令一起守城。后来王度再度攻城时,程昱率官吏和百姓将其击败,东阿由此得以保全。程昱人生的第一次谋划也以胜利而告终,由此,程昱的名气也迅速得到了提高。兖州刺史刘岱征召程昱为州吏,被程昱拒绝。 献帝初平年间,随着汉末局势的进一步混乱,兖州已经成为各大割据势力争夺的焦点。当时最大的两股势力----袁绍集团和公孙瓒集团都想染指兖州:袁绍的妻子就住在兖州,公孙瓒在兖州也有驻军。而时任兖州刺史得刘岱想在夹缝中求生存,采用的是两头都不得罪的政策,“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但是好景不长,不久两大集团发生冲突,双方都想把兖州纳入自己的阵营,都在威逼刘岱。刘岱此时已经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别驾王彧提醒刘岱说:“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刘岱便召见程昱,请程昱为他出谋划策。程昱建议刘岱应该站在袁绍一边,并准确的得出“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的正确结论。于是,刘岱选择了袁绍而拒绝了公孙瓒。果然不久公孙瓒就被袁绍所破。刘岱为此表奏程昱为骑都尉,而程昱借口有病再次拒绝。 如何看待程昱两次拒绝刘岱的两次召辟呢?虽然我们从史料中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但是从汉末三国时期曾广泛出现的“臣亦择君”的现象推断,傅开镜先生的分析或许代表了程昱的心态:“一部分有志之士对眼前的一方之主不满意,隐居或寓居一方,等待明主的出现,而再求闻达”(2)。不过很快,程昱心目中的明主便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