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低调 老人低调
---我吻过你的脸
关注数: 215 粉丝数: 2,434 发帖数: 23,168 关注贴吧数: 50
不造谣言,不传谣言 “文明”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断在追随的宝贵财富,它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缺失文明。如今是信息资源丰富的新时代,而网络是其中的重要标志,所以“网络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受过网络糟粕的影响,一些不良的,虚假的信息,或是这样那样的网络糟粕,以不同的形态迷惑着我们的视线或是思维。让人们痛恨不已。很多青少年缺乏判断能力,自制能力,受网络糟粕的迷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青少年因此荒废学业,有些青少年因此心理扭曲,崇尚暴力,打架斗殴,违法犯罪。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让人心痛不已。 网络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给我们带来了便捷化,广泛化的传播途径,也带来了谎言,欺骗,暴力,恐怖,色情等网络糟粕。所以对于网络,我们更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会文明上网,文明发言,不要让我们的网络成为犯罪者的工具,不要让我们的网络环境满是污浊。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谣言这个糟粕,它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网络谣言不容易分辨其真假,那么对于网络谣言,我们又该如何?从抢盐谣言,到艾滋病谣言,再到非典谣言。一个又一个的网络谣言在网民中,人群中传播转发,造成人们的惶恐焦虑。在地震谣言传播时,甚至因为“避难”,造成了伤亡。让人痛恨不已。这样的网络糟粕很可怕,虽然事后,谣言制造者,和部分传播者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它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可谓是覆水难收了。 我们不仅要文明上网,文明发言,理性发言。还要承担起网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传播者。对于不明真假的信息时,更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坚决斩断网络谣言传播链条,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同时发现网络谣言应积极举报。 网络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人人都应该学会爱惜,它同时给了我们一个抒发自己感受的,可以发言的平台,那么我们不更该用文明的方式去发言吗?不更应该用文明的方式去上网吗?全体网民应该坚持文明上网,秉持社会责任,加强自我约束,抵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阜宁“全国牛歌展演”唱响中国农民“好声音” 遥远记忆中的俚腔俚调,如今登上了大雅之堂。5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牵头组织的全国牛歌展演在阜宁举行,全国20个省市的代表队精彩献唱。参加评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感慨地说:“牛歌真真切切原生态,唱响了中国农民‘好声音’。”   牛歌,苏北地区称为“打哩哩”,是农人们和牛沟通的曲调。牛歌没有明确的歌词和旋律,类似于号子,但委婉、悠扬,还有点沧桑,道出了劳作的辛苦,也表达了对牛的尊重和抚慰。多少年来,牛歌一直口耳相传。随着农机化的普及以及老一辈农民的离去,牛歌已近乎失传。为了抢救这一特色文化,阜宁从2009年起组织牛歌大赛,逐步走向全市、全省、全国。这次全国牛歌展演,有广西、贵州、内蒙古、台湾等地近4000名牛歌手报名,组委会从中筛选了30个优秀节目参加决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仅5岁,有专业歌手,但大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牛是我们的好帮手。我从19岁开始养牛、用牛,现在不需要牛耕作啦,但对牛的感情还在。”罗桥镇张赵村81岁的“老牛把式”赵怀锦说。在比赛现场,他和另外五位老人头戴草帽,手持牛鞭,组合唱牛歌。别看这些老人都七八十岁,有的还是拄着拐杖上台的,但那一声声自然的吆喝荡气回肠,直入心田,赢得了阵阵掌声。今年34岁的朝克一身蒙古人的装束,他用马头琴演绎了草原牛歌,万牛奔腾,气壮山河。来自台湾的陈重庆今年70岁,祖籍阜宁沟墩。他介绍,在台湾,人们把牛当亲人般对待,亲昵地称牛为“犁牛兄”,还建有牛的养老院。“台湾也有牛歌,两岸同根同祖,对牛的感情也一脉相通。”陈重庆说,“从牛歌里,能听出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听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感恩。这样的牛歌,让我们在外的阜宁人倍感亲切。”   经过评选,贵州的《噶别福》获特等奖,江苏的《耕者乐》、江西的《客家春耕》获原生态组一等奖,安徽的《铜陵牛歌》、内蒙古的《长调牛歌》获艺术组一等奖,阜宁的《四季牛歌》获特别奖,台湾代表队和阜宁牛歌协会获特别荣誉奖。 著名相声演员牛群是牛歌展演的主评委,他用“感人、动人、震撼人”来形容自己的感受。“特别是那些唱牛歌的老人,他们甚至不像演员,但在我心目中,他们就是明星,因为他们打动了我们。我们接受的、喜欢的、追求的、享受的,正是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实的东西。”牛群说。 据介绍,阜宁已将牛歌编入当地小学音乐教材,“阜宁牛歌”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参评群星奖。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