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沂蒙 明月照沂蒙
关注数: 20 粉丝数: 34 发帖数: 2,655 关注贴吧数: 62
那些抱怨新版MX518的进来,打消你的一切疑问! 新版MX518发布一段时间了,看着吧里始终一些不太明白的。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1:很多发应线太细了,说是没有诚意。我感觉这一条纯粹是找事了,能保证信号的传输的情况下,不应该就是越细越好吗?本来是个优点的怎么就成了缺点呢?难道像老款G1 MX518一样粗的上吊线,或者是G502超硬超粗才有诚意? 2:壳子太薄了,这个也是见仁见智了,薄了重量就下来了,不过没有防滑涂层这个确实是显得太廉价了,不过我感觉比老款那个粘手的类肤还是好一些的 3:滚轮没手感!注意我主要说这个,以前光栅滚轮只有微软和罗技再搞,现在基本都放弃了,还有个卓威也用光栅。卓威都反应滚轮垃圾的一B,我也没用过,今天暂不说。微软IE3.0也是光栅。但是他和罗技的光栅还是很大区别的。罗技的两侧各有一个弹簧顶着,左边那个弹簧起到支撑与调节手感的作用,右边那个单纯起支撑作用。微软的没有任何弹簧,靠摩擦左侧支柱产生刻度感,巨大的缺点就是时间长了,容易卡键,所有微软很快淘汰了。而罗技的几乎是目前最完美的最成熟的光栅滚轮了,罗技光栅滚轮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感可以调节!!!!但是很多的人压根不知道如何调节,一味的骂。如果你嫌重就拿掉右侧的弹簧,你会发现手感太轻了,尤其是下压的时候,只有单纯的条形微动的咔咔声,(非常适合CAD!!!)而且微动又有超多种,你用钳子调节左侧弹簧你会发现刻度感立马变了,当然找到你喜欢的刻度感要一次次的调节!这就是光栅滚轮的魅力!无数的刻度感,以前超多的微动可以选择,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手感,这是机械编码完全无法媲美的。左侧弹簧,右侧弹簧,下面的微动。三个方面可以调节! 4:两侧微动太硬,这个也不是缺点,我这里简单提一下吧,换微动太简单了,有些人不会拆微动,只要买个吸锡器很容易就能拆下来,这里要注意的就是很多厂家的焊点不易融化,你只需要在焊点上滴点焊锡,你会发现焊点立马融化了,剩下的就不用我教了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