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文 眼镜文
关注数: 26 粉丝数: 93 发帖数: 2,498 关注贴吧数: 3
喜欢平定紫砂的联系一起传承 喜欢平定紫砂的联系 收藏家重拾民国平定紫砂烧技 作者:本报记者 王丽娟 来源: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03-04 “我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烧紫砂是偶然发现的,为了不使技艺流失,决定恢复烧制。”昨日,微信圈里一位阳泉的收藏爱好者,秀了秀用民国时期的烧紫砂技艺烧出的十八罗汉。 今年37岁的张文泽是一名民间收藏家,从事收藏已有15个年头。2012年初,他开始寻找相关资料恢复平定紫砂烧制。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多次试验,成功恢复了炉钧釉烧制技艺。 发现失传技艺 “七八年前,一次购买收藏品时,发现了一件挂釉紫砂壶,觉得是件好东西就收藏了起来。”张文泽说。 随着不断研究,张文泽发现了炉钧釉瓷器烧制的技艺。“炉钧釉瓷器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创烧的一种低温釉瓷器。制作时先在高温下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颜色釉,再经低温炉火二次烘烤而成。炉钧釉瓷器最大的特色,是釉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而这种效果最初形成也是出乎意料的。”张文泽说起技艺的渊源。 而平定砂器在乾隆时,就已闻名京师。1915年,平定紫砂改良大获成功,带动了当地的紫砂业发展,民国时进入鼎盛时期。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停滞。 “在烧制过程中,温度高的为瓷,温度低的为陶,紫砂介于两者之间。”张文泽说。 2011年,张文泽开始寻历史的遗迹,并探计烧制专家。 南下宜兴学习 2012年初,张文泽找到了烧制炉钧釉的旧窑地址和平定紫砂技艺的传承人张宝珠。 两位紫砂爱好者,为了深入学习紫砂技艺互相学习,张文泽还拜张宝珠为师,学习平定紫砂壶烧制工艺。其间,两人又认识了平定当地人刘强,他对紫砂也情有独钟。 近代宜兴陶业的杰出代表之一吴云根,曾在平定县任技师三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木炭釉炉窑试验成二次烧成的炉钧釉紫砂陶,取得相当不错的“仿钧釉”效果。 三人一起探讨挖掘,并到宜兴学习当地制壶工艺。三人在宜兴一住就是一年。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恢复性地烧出了平定紫砂壶和笔筒,并融入了宜兴现在的制壶工艺,成功恢复了炉钧釉烧制技艺。”张文泽说,希望平定紫砂可以再现繁荣。 目前,此项技艺已被平定县确定为第四批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得到保护和挖掘。
"阳泉收藏家重拾民国平定紫砂烧制技艺"更新时间:2014-03-11 更新时间:2014-03-11 来源:山西青年报 浏览次数: 65 “我非常喜欢传统文化,烧紫砂是偶然发现的,为了不使技艺流失,决定恢复烧制。”昨日,微信圈里一位阳泉的收藏爱好者,秀了秀用民国时期的烧紫砂技艺烧出的十八罗汉。 今年37岁的张文泽是一名民间收藏家,从事收藏已有15个年头。2012年初,他开始寻找相关资料恢复平定紫砂烧制。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多次试验,成功恢复了炉钧釉烧制技艺。 发现失传技艺 “七八年前,一次购买收藏品时,发现了一件挂釉紫砂壶,觉得是件好东西就收藏了起来。”张文泽说。 随着不断研究,张文泽发现了炉钧釉瓷器烧制的技艺。“炉钧釉瓷器是清雍正时期,景德镇创烧的一种低温釉瓷器。制作时先在高温下烧成素胎,然后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颜色釉,再经低温炉火二次烘烤而成。炉钧釉瓷器最大的特色,是釉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垂流效果,而这种效果最初形成也是出乎意料的。”张文泽说起技艺的渊源。 而平定砂器在乾隆时,就已闻名京师。1915年,平定紫砂改良大获成功,带动了当地的紫砂业发展,民国时进入鼎盛时期。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停滞。 “在烧制过程中,温度高的为瓷,温度低的为陶,紫砂介于两者之间。”张文泽说。 2011年,张文泽开始寻历史的遗迹,并探计烧制专家。 南下宜兴学习 2012年初,张文泽找到了烧制炉钧釉的旧窑地址和平定紫砂技艺的传承人张宝珠。 两位紫砂爱好者,为了深入学习紫砂技艺互相学习,张文泽还拜张宝珠为师,学习平定紫砂壶烧制工艺。其间,两人又认识了平定当地人刘强,他对紫砂也情有独钟。 近代宜兴陶业的杰出代表之一吴云根,曾在平定县任技师三年,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木炭釉炉窑试验成二次烧成的炉钧釉紫砂陶,取得相当不错的“仿钧釉”效果。 三人一起探讨挖掘,并到宜兴学习当地制壶工艺。三人在宜兴一住就是一年。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恢复性地烧出了平定紫砂壶和笔筒,并融入了宜兴现在的制壶工艺,成功恢复了炉钧釉烧制技艺。”张文泽说,希望平定紫砂可以再现繁荣。
“仿生与刻绘---平定陶的精彩 ”--铁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yinxiangtang%2Fitem%2Fe386f62937cac1c1a4275a6d&urlrefer=9364398384346ee50207ba19481150e1 在民国初年,山西也有过一段紫砂器生产的历史,它的制作地就在出产亮晶晶砂锅的平定。 平定偏隅太行腹地,却是山西陶瓷生产的绝胜之处。宋时仿定窑白瓷之作被人称为“土定”,宋元时的黑釉剔花瓷器则不逊正宗的磁州窑器,而平定砂锅烹食则以其原色、原质、原味三不变,为晋人耳熟能详。平定的砂器约在秦汉之际就有生产,这主要得益于平定是我国陶瓷原料的一个天然宝库。 辛亥革命之后,当时的山西省长阎锡山踌躇满志,革旧布新,推行实业救国兴省,大肆开办山西近代工业。1915年,当江苏宜兴利永陶器公司程寿珍技师创作的紫砂壶获得巴拿马头奖而在国内引起轰动时,头脑精明的阎锡山很快想到了有丰富砂陶原料的平定。他亲自出面与江苏省省长商量,邀请宜兴的紫砂艺人到平定指导兴办紫砂陶工厂。由于阎的多次盛邀,江苏方面指定宜兴利永陶器公司派出吴云根、杨阿时和李宝珍三位技师,到平定办起了平定平民陶瓷工厂。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平民陶瓷厂生产出了一批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紫砂制品,如茶壶、茶叶罐、香熏、笔筒、笔洗、赏瓶、帽筒、花盆、大罐等。砂色以赫石红和米黄为主,还有紫砂加蓝釉、白釉等。大部分器物上都刻字题铭,诗文佳句、山水花鸟相映成趣,文气十足。而仿根雕工艺为其一大特色。常见的底款为篆书“平定陶业公司”、“平定县平民工厂出品”、“平定陶器特产”等。这些紫砂器质地细腻致密,色泽古雅可人,刻工深峻犀利,画意简远洒脱,器形端雅实用。所仿根雕制品更是以假乱真,惹人怜爱,与传统的北方粗瓷大相径庭而媲美宜兴紫砂,一时为人所重。 这三名技师在平定工作约三年左右,不仅传授紫砂陶器的成型烧造技术,为平定培养了一批制陶技术人员,而且平定也为其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用当地的炉窑陶土烧制成功类似宜兴紫砂的平定陶器,无疑为山西陶业的进步崭立功劳。那年,阎锡山曾得到过一把吴云根制作的千年老僧壶,对此赞不绝口。不仅召见了吴云根,而且亲自作陪请吴吃饭。这当然是对吴云根为山西紫砂器生产所付心智的一种褒奖,不承想,“文革”中竟成了吴的一桩罪证:与阎锡山吃饭,就是与反动派的亲密表现。于是吴云根饱受摧残,死于非命。 去平定的三位技师,日后回宜兴技艺大进,终成大师,现其所遗作品为藏壶者追捧,且价格不菲。除此三人外,宜兴还有几名技师曾短期赴平定进行过指导。 紫砂做壶最适宜泡茶,主要因为其紫砂泥料矿中含石英、云母、黏土、赤铁矿等元素。这些矿物质在烧制过程中能生成双重气孔结构。这种气孔结构既保证紫砂壶不渗水,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既可隔热又具保温作用。且表面愈经摩挲,透明度愈好,使用年代愈久,表面肌里愈加丰富,因而是茶道中的绝佳之器。平定紫砂器与宜兴紫砂相较,颜色不算丰富,含铁量较高,经1200摄氏度烧成后,胎质坚细,颗粒分布均匀,色以古铜为主,叩之有金属之声。也许是它的吸水率不如宜兴紫砂,抑或山西人当时的饮茶之风不盛,因而,平定紫砂器种类繁多,却并不以茶壶为最,而常见陈流之器如前述帽筒、花瓶、笔筒等。其装饰技法有印花、贴花、浮雕、泥绘、雕塑剔刻等,造型与图案极富山西地域特色,富贵与文气并行。 遗憾的是,平定紫砂器仅在民国初年兴盛不长便昙花一现了。如今,延续宜兴紫砂传统风格的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器、潮州朱泥壶还存身于市,独是平定紫砂了无踪影。====(本人于2013年复烧成功,现在出来不少作品,希望和大家交流学习,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