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凡农夫🐼 洼里变
关注数: 58 粉丝数: 16 发帖数: 618 关注贴吧数: 11
南大港爱心衣物交换【6.17周六】 爱心衣物交换【6.17周六】-简单爱公益 组织:“简单爱”公益社群 时间: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上午8:00 地点:爱亲母婴(南大港兴港路,建设银行北侧) 需要志愿者:3-6人,整理衣物,将交换后剩余衣物,送黄骅渤海魂专业公益组织 志愿者要求: 1.活动期间提前去现场做准备工作; 2.定时顶南大港贴吧中本活动倡议贴。 如有成员愿意承担上述任务中某项工作,请提前联系。 活动注意事项: 1、志愿者穿戴整洁; 2、活动过程中请注意言行举止,遵守活动现场纪律; 3、注意记录签到和签离。 招商: 1、冠名:500元/次,指定宣传内容便民论坛置顶至活动结束,公益整合内容置顶至活动结束,公益整合内容30个联盟社群推送多次,公益整合内容+指定宣传内容公众号回顾推送一次。 2、参与:100元/次,公益整合内容置顶至活动结束,公益整合内容30个联盟社群推送多次,公益整合内容+指定宣传内容公众号回顾推送一次。 款项作为活动经费,剩余款项全部作为公益善款,简单爱公益专属版块,每天账务公开。 商家报名截至:2016.06.16晚10点。 【“简单爱“公益社群简介】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人之初性,简单为真。 爱,是一种习惯,欢迎加入我们。 简单爱公益社群群主,昵称:瑞雪,微信:XUE1513178xx88,电话:15532857711。 【“简单爱生活”系列活动简介】 简单爱生活,是由“社群矩阵联盟(南大港站)”南大港互动街策划并组织的系列活动。 指导思想:当下就是最好的,享受简单生活。 做爱心的种子 激活更多的爱 简单生活,简单爱 问心无愧,喜自来 【“南大港互动街”简介】 说明: 1、南大港互动街建于2015年初,是最早的南大港微信群,人很多,南大港爱热闹的请进; 2、南大港邻里群为小区业主服务群,主要是物业通知邻里互助,只允许本小区人进入,严禁广告。 3、所有微信群旨在服务南大港人民,请遵守各群群规。 群太多太吵怎么办? 先进入各种小区社群,平时没有骚扰,只有重要通知和邻里互助;想热闹找朋友拉入公共社群,自由进出。 【“社群矩阵联盟”简介】 优质本地社群联盟(目前已联盟30个优质各地社群) 连接+互动=信任 渠道+内容=精准流量
企业管理与电脑的思考【原创】 企业管理与电脑的思考 用文字书写管理,就如同用语言描述爱情,总会接近但不会达到。惟有轰轰烈烈的投入其中,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最近重新温习计算机基本原理知识,发现企业管理与电脑结构很相似。整理了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企业人员配备 电脑硬件配置 如果说老板是CPU,那员工就是各个配件,单独的一个配件性能再强,如果整体配置不合理,电脑性能也不会高,甚至蓝屏死机,不兼容,电脑根本无法运转。 企业组织结构 基础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企业价值观 专业软件 一个电脑硬件性能再高,没有软件就是废物。就像我们企业,员工能力再强,组织结构再完美,没有明确的使命和目标,企业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一个企业要明确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也即“你这台电脑能干嘛”,你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人家买电脑干嘛? 买电脑是为了用的,比如我买电脑为了设计图纸,那就要安装CAD设计软件(企业价值观), CAD软件可以装到 windows系统上,也可以装到苹果IOS操作系统上,根据需要选择(企业组织结构) 为此要选一台配置相当的电脑(企业人员配备)。 然后就拿着配置单去攒电脑,装系统,按专业软件。这台电脑攒好以后,就可以使用并创造价值了。 我听过也学过很多的企业管理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有的课程讲员工激励与管理(攒电脑,选配置,这个课程便宜,几千块钱) 2.有的讲企业组织结构与建设(操作系统安装与优化,他们卖的是360软件,就是所谓的系统导入,很贵啊!!360是免费的,呵呵) 3.有的课程说老板要提高自我修养,达到三弦儿智慧(怎么不是二胡或单弦儿呢?那样好学一些。这些课程其实就是帮你认清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到做不到不是他的问题,怎么有人能做到呢?这个课程更贵,要了命的贵,不让你倾家荡产就行,这个跟江湖算命没啥区别,一般都杀肥狍子,所以就贵啊) 大家要系统的看待企业管理问题,就像你买电脑一样,别忘了你买电脑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配置多高,软件版本多新;做企业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老板个人的自我价值和员工的共同愿景,带领员工共同快乐工作,共同创富,而不是其他。 攒电脑要先选CPU,再相应的选其他配件,才能兼容配合; 硬件组装完毕,要安装操作系统,电脑才能进行基本工作; 装完系统,要安装需要的专业软件,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初级管理就是卖硬件 中级管理就是卖软件,用现成的软件 高级管理就是系统集成,开发软件 这里划分管理等级,并不是说管理有好坏高低之分。而是说管理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怎样才能知道管理是否与公司发展相配合呢(这才是老板最应该思考和干的事情)?要看反馈,比如中层管理频繁跳槽,客户对公司意见很大,企业业绩严重下滑,内部效率低下等客观情况的反馈,适时修正企业的管理。 提升管理:升级硬件或升级软件。 硬件:招纳高素质人才,空降兵,老板收缩为控制器,将运算器交给职业经理人。 软件:员工培训,流程优化,调整公司战略。
由蚂蚁搬家,看南大港经济      大雨滂沱,心情却很好。我喜欢雨天,大雨可以荡涤污秽,也让我的心宁静,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好好的睡个懒觉,呵呵。      其实,大雨也是有征兆的,记得前天下午,我从南大港宾馆后门的那条小路上走,发现密密麻麻的蚂蚁在搬家,它在告诉我,大雨要来了,它们的家园将被淹没了。所以如此大雨,便不觉得奇怪了。      其实南大港的经济不也如此吗?经济的萧条,最早感觉到的,不是南大港的领导,也不是什么所谓的专家,也不是大款,而是农民,是百姓,他们正如蚂蚁,只知道很简单的道理:工资一直涨,但挣的钱越来越不值钱,馒头快吃不起了。蚂蚁尚能搬家,但是我们的百姓该何去何从?……      凡事总有两面性,个人觉得这场南大港的经济暴风雨也还是好的,但愿她能荡涤人们的观念,但愿她能荡涤官场污秽,但愿她能还南大港一个透明公正的司法,但愿她能还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但愿。      雨下大了,还有风。      凡事做的再完美,也有风言风语,例如正在努力的南大港人民;凡事做的再龌龊,也有歌功颂德之声,例如南大港炼油厂事件。概因每个人对利益的理解层次不同而已,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但是人的评论总是向着自己的利益说的。而在众多声音中,当然权贵阶层的声音要大些,于是他们的声音就成了主流。      说这话,可能一些人觉得刺耳,也有些领导觉得委屈。但是请扪心自问,当一个经济发展纲要出台时,当一个个项目上马时,谁在考虑百姓的利益,谁在考虑南大港的环境,谁考虑过百年以后的南大港?      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人们做事也会身不由己。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便有了路;官场上也有清官,但是贪官多了,清也变浊了;没办法,大势所趋。忽然间,我就怜悯起这些人来,人在社会上混,都不易。      我不骚情了,牢骚解决不了问题。      我在思考,大雨过后将会怎样?      南大港原来是周边地区的楷模,到现在连税收都收不上来,到底是怎么了,到底谁错了?现在的南大港该怎么办?     
孙振耀退休感言【转】--很好的文章,希望对你的人生有帮助 孙振耀退休感言 :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给夏场长的一封信[原创,写于2002年] 今天整理电脑,找到年轻的时候写的一封信,现在再看还挺有意思.共享.夏场长:您好!很冒昧的给您写这封信,如果耽误您宝贵的工作时间,请原谅!作为南大港的一个普通公民,我想就南大港的现状和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浅陋之处请批评指正。一、过去的一年概述1)教育改革效果显著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感受到最大的改变就是教育界,这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这说明我们政府是有远见的。前几天看报,在天津《每日新报》发现一则消息:从2002年开始,进天津打工者最低也要是初中文凭,这说明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低素质者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产业都面临着升级和技术进步,客观上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而这都要依赖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教育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后盾。希望我们南大港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2)没有充分利用媒体据说我们政府的反腐整顿力度也是很大的,但是我不太了解这方面,所以也不敢枉加评论。只是希望对于政府的方针政策,多多通过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宣传,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让人民监督,让人民也真正为南大港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政府人民一条心,没有办不好的事。二、现状可以说,我们南大港过去的经济支柱是小炼油,这是一种违法、投机的暴富手段,慢慢的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侥幸、懒惰心理,形成了“只要胆子大就能发财”的畸形价值观。随着国家制度的完善,这种违法经营已经到了末路。南大港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最为致命的是,在这几年中人们形成的侥幸、懒惰的畸形的观念,却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造成现在几近崩溃的经济现状。更为可怕的是,一大批20多岁的小伙子们,就整天游游荡荡,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物极必反,南大港这经济几近崩溃的社会现状,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这混乱之中可能就孕育着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经济支柱。这是因为,人们到了这个时候,人们都慢慢冷静下来了,开始脚踏实地的寻找生活的出路,正所谓“适者生存”……这时候的南大港,就像一片刚刚经历了冰雹的麦田,那些歪苗、弱苗都被冻死、砸死了,真正的壮苗开始显露出实力,过不了多久,就会成熟的。经历过风雨的麦田现在更需要精心的呵护,他们再也经历不起折腾了。而我们政府就是那种田的农民,南大港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南大港由极盛走到极衰,我们又回到了原点,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现在一切都在从零开始,我们刚刚挪动了一小步,那就是教育的改革,这小小的一步,意义重大,必将对南大港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在大步前进之前,我认为有些问题值得注意:三、未来发展中注意的几点问题:1)政府应从“控制、管理”职能向“服务、引导”职能转变,树立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度。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角是围绕着市场的企业,特别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企业有着自己的生存原则,政府的过多干涉往往适得其反,国有企业的没落就是一个反面教材。这时候的政府就像《天下粮仓》的督粮官一样,而市场是皇帝、是战场,企业是英勇无比的战将,政府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作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认清市场的位置,那么所有的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不会成功的;如果这时候政府一意孤行,不尊重客观规律,他不仅失去的是经济利益,他更将失去在人民心目中的信誉度。而政府信誉度是人民心目中信誉的底线了,试想,政府都不让人民相信了,那人民该信谁呢?!那人民会做些什么?!!等政府醒悟过来,再想改变,他将付出几倍的努力。我们黄骅的信誉楼就是一个例子。他坚持了“信誉为本”的经营理念,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与目共睹;而大世界又是一个例子,他开始的时候是何等的风光!但是由于欺诈顾客、服务态度恶劣等等行为,而领导层又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所以没落了。虽然频繁更换经理,也没有起色,我们可以看到重新树立信誉度是多么的难!!这就像人,做了坏人容易,再想做好人是多么的难。
我科学家在纳米热电材料上获重大突破 在863计划纳米专项的资助下,由浙江大学赵新兵教授承担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采用水热方法,在100C以上的密封高压体系和100C以下的敞开体系中,分别合成了Bi2Te3纳米空心管(nanotubes)和纳米空心囊(nanocapsules),并在“第23届国际热电会议”(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oelectrics, 25-29 July 2004, Adelaide, Australia)上首先公开报道了这种新型Bi2Te3纳米结构。��热电材料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具有点阵结构空位的新型化合物(如Skutterudite和Clathrate类化合物),以及纳米低维材料(如一维纳米线阵列、超晶格薄膜等)。在这些低维纳米材料中,由于纳米管具有许多特殊的输运特性,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领域。初步实验研究发现,在传统Bi2Te3基热电材料中添加15%的含有Bi2Te3纳米管的粉末,可以使材料的性能提高20%左右,充分显示了Bi2Te3纳米管在提高热电材料性能方面的特殊作用。��论文《Novel thermoelectric Bi2Te3 nanotubes and nanocapsule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水热法合成新型热电Bi2Te3化合物纳米管和纳米囊)》在“第23届国际热电会议”上宣读后,立即引起国内外众多同行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的新途径,一个有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新方向。该论文因此获得大会颁发的唯一“最佳科学论文奖”。
我为什么学习[转贴 题目自加] 首先,问您三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学?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用?学了那些东西将来有多大用? 官方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回答应该是:学知识;长本事;打好基础,为将来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是吗?真的吗?其实,真正的、坦率的、实事求是的回答应该是:因为孩子太多,流窜到社会上会扰民,所以搓堆儿都扔学校里,好管;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用。顶多,只有10%有用。 各位老爸老妈别急,别以为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上学学习一点儿用没有。 举个例子:我拿来一盘红烧鲤鱼,问您三个问题:鱼鳃好吃吗?鱼鳍好吃吗?鱼尾好吃吗? 您肯定回答:不好吃。难道这就证明这条鲤鱼不好吃吗?显然荒谬。 其实,现在很多人也意识到了,在学校里学习的很多东西没什么太大意义。 别的不说,光说学习的内容吧。大部分内容真是没什么用,就是刁难人,纯粹欺负小孩儿。吭哧吭哧学了半天,就是到考试的时候能倒的都倒出来,过关完事儿。 要不,为什么高考后那么多学生烧书呢?我一点儿也不反对,那书烧了一点儿也不可惜。我没烧掉我的书,是因为想留下纪念。毕竟这辈子还没有哪些书被我"抚摸"过那么多遍,被弄得那么脏过! 那些东西可以称之为"没用"。那你该说了:"没用学它干吗?那不是纯粹浪费时间吗?" 哎,那你可错了,"没用"并不等于"浪费时间"! 我这里说的没用,是说很多知识本身,在将来的工作、事业中也许根本用不上,但现阶段,这些知识有别的用途,就是作为"工具"、"载体"。 上学学习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于吃进去多少知识,懂得了多少学问,而应该是懂得"怎样吃进"知识和"怎样懂得"知识。 老师上课教授,让学生自己看书、复习、做作业、考试。。。。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让孩子非得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让孩子亲自体会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是让孩子慢慢有"自学"的本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也是孩子将来最最受用终身的。 知识浩如烟海,要学习要了解的太多太多了。就算是神仙,也不可能万事通。既然永远有不知道的,永远有应该知道的,那么学习的能力就是最重要的。 在学校里所谓"打基础",其实指的就是打"学习的能力"的基础,而不是什么"知识的基础"。在学校里,努力提高这个能力,将来到社会上利用这个超强能力拼命吸收拼命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创造新价值。因此,老爸老妈对孩子的培养与引导应该强调能力而不是知识。 试想,有两个人,一个所知甚少,但学习能力特强,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甚快;一个人已懂得的知识不少,但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弱。您觉得哪个人更有实力更有潜力?从长远来讲,哪个更能领先一步? 这是个有关"初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答案当然是第一个人,因为他可以不断地学,不断地掌握,不断在超越。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学校里学的东西对将来没有太大用外"。因为那些东西只是用来作为教学工具的,是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它的用途主要是:让孩子体会"把一个陌生的东西,经过各个角度研究,变成一个熟悉的东西"的过程。 孩子多次体会这个过程,熟悉这个过程,以后再遇到需要了解掌握的新知识,就会知道怎样了解掌握它消化它,就会知道怎样不断地把新事物化为自己的已知。 这么说来,学校里的知识其实就是那么一种"东西"、一个"模型"、一个让人摆弄的"工具",你干吗非要求它有用呢?! 老爸老妈或孩子不用再抱怨说什么"学校里学的东西很没用"啦!何必这么想呢?本来就没用嘛!用你说!? 老爸老妈和孩子都应该对上学学习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白了学习的真正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那些一直站在"学习的误区"里拼命叫喊、拼命埋怨的老爸老妈和孩子该醒醒啦,别尽干比课本里的东西还没用的事儿。 清醒一点儿,看看我们"可受"的教育!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嘿,老爸老妈---一个清华女孩的心语》一书) 出处 http://siwei1266.blogchina.com/siwei1266/index.html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