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 方形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 发帖数: 505 关注贴吧数: 9
刚健而宛丽的画风---方楚雄 陈传席 许宏泉2007年06月25日16:45 来源:人民网方楚雄曾经对采访者说:我们这一代画家无法回避市场的现实.就像前一代画家无法回避主题创作为政治服务一样。作为一个画家,我还不如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事实。方楚雄正是以这样坦然平静的心态在面对市场大潮的来临,所以他的创作显得格外从容。他的作品除了描绘自然中的可爱的生灵外.而大多数则充满着乡土气息。这种极其生活化的体裁,事实上已经并非单单是迎合市场和欣赏者的口味。因为艺术创作无论动机如呵,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创作者自律的心态,就不会被动机所奴役,乃至成为市场或政治的奴隶。相反,这种坦然面对市场,面对大众审美需求的心态更有助于我们创作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以一种敬业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创作,而这种敬业的精神已被很多人迷失。方楚雄的作品充满着南国生活的情调,他采取工笔与小写意,使得他的作品严谨而又鲜活。就工笔而言、他没有刻意制作的匠气,就写意而言,他又没有一味的霸悍、一味追求痛快淋漓的草率。他将工写的结合,也在寻求恬静优美的视觉效果。加上他的画面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以在岭南画派中也算一种别样的面貌。他既不像前一辈岭南画家高剑父、高其峰这一代人在极力的追求色彩形象的逼真,又丝毫没有貌似东洋水彩画风的半中半西的形式。而是在海派小写意与传统工笔画之间寻找着更贴近生活更优美的形式。也不像文人画所追求的逸笔草草 或简练的境界,而是以其繁花茂草的茂密的构图在表达生活的蓬勃生机,这可能与傅统文人画所追求的萧瑟荒寒的情趣大不相同。正因如比,才显示出一个当代画家对艺术对生活对文化特有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是画家的个性。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苛求画家按照传统审美的习惯进行创作、也没有必要按以往的约定俗成的审美规范来要求当代任何一个画家的创作行为。 (责任编辑:鲁婧)
油画家--------方少华 方少华,男,1962年10月出生,湖 北省沙市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 获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7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湖北省银牌奖、第1届东亚运动会特别荣誉奖。作品曾参加第6届全国美展、第7 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展、第2届中国油画展、90年代艺术双年展、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首届油画学术邀请展、中国青年油画展等。国际 重要展览有:德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展、新加坡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中国现代艺术展、丹麦哥本哈根夏洛 登伯格展览馆中国当代艺术展、波兰华沙扎切塔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展、日本东京美术馆中国油画展、美国加利福尼亚红木市展览馆中国 油画第1回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亚洲国际艺术博览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英交接仪式之中国两岸三地现代艺术展等。作品、传略及艺术工 作状况被收录《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国油画简史》、《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油画》、《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CHINA》、《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现代艺术》、《中国当代油画》、《世界名人录》等。 作品被美国、德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博物馆、艺术机构、画廊私人收藏。
三洞 - 作者:方凤 方凤简介 方 凤  方凤(1241—1322),一名景山,字韶卿,浦江后郑村人。幼年勤奋好学,稍长以诗文为世所重。南宋末年任福建容州文学。宋亡后绝意仕进,归隐家中,自号岩南老人。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遗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俯仰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国之痛,溢于言表。与流寓浦江的诗人吴思齐、谢翱(福建长溪人,曾为文天祥咨事参军,天祥抗元被执遇害后,到浦江依方凤)相友善,吟咏唱和,以寄托故国之思。参与故宋遗民组成的月泉吟社,为评卷人,在当时文坛有相当影响。一生博览群书,尤精于《诗经》,深通毛、郑二家之言。对当时雕琢词藻、堆砌典故、纤弱艰涩的文风不满,强调为文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认为“文章必真实中正方可传”,诗多眷念宗邦而作,音调凄凉,寄慨遥深。元代著名文学家黄溍、柳贯、吴莱皆出其门下。著作有《野服考》、《正人心书》(未完稿),诗文集《存雅堂稿》多散佚,后人张燧辑为《存雅堂遗稿》。 【作者:方凤】【年代:宋朝\代】【诗文】:金华北山三洞天,垂髫欲往今华颠。春风吹衣雨洗屐,瘦筇忽拄苍山烟。山高地平走幽涧,根终石上森楠梗。步从飞桥瞰石洞,崖色阅世知几年。风痕雾迹化异物,龙首昂左尾右旋。就中暗穴如蟆颐,急水泻碧鸣娲弦。逆流束炬照徙涉,肩背擦石行拳挛。水穷路夷内景得,以炬交烛穷幽玄。细纹蹙波涌浪拦,皓彩凝雪飞霜鲜。大为狮子虎犀旬,琐碎亦复蜂屯然。蜿蜒双蟠角尾具,一一玉爪拿苍坚。穹龟负甲色深墨,长蛇白质相萦缠。钟能钟声鼓能鼓,不假枞笔和谁悬。直棂斜槛藏湢室,短畦长町移原田。青云白霓五色霞,笑画败絮留丹铅。中途经过最深省,伏身低眺洞口泉。空明一红线隔远见,秋蟾浴海光婵娟。左岩袈衣颇横亘,叠摺众皱垂蹁跹。自余神怪不可枯,似凿非凿镌非镌。出登山腰叩中洞,外视石井闻潺潺。入深踏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水帘可俯心为悼,到此十九归言遄。嗜奇不惮历磊砢,足以目故差轻便。翻身却望水帘处,银河天落悬吾前。常情疑复下百尺,积水定作神龙渊。石乾径辟却易进,玉笋拔地修而圆。宜为渊处乃为屋,亦可摩藓题新篇。同游怪我久未出,笑谓岂欲井底眠。林幽风起日已晚,犹睨高洞山之巅。薪蒸可买樵我导,不远数里仍攀缘。傍从石壁入深坼,如铁户限琼为榜。俨然海相挂珠络,熟视始信非夸传。左为朝真正面入,便想笙鹤遨群仙。云霞波涛仙衣裳,奇诡岂必下洞专。歘然修梁架岩起,左右苍白龙形全。望中极底胜漆黑,双扉隐隐启半边。天光一道烛扉内,知此明罅从何穿。溜深壁峭不可往,安得插羽如飞鸢。嗟余兹游尚牵俗,身所骤历辞难宣。但思乞水学坡老,洗眼看字消余年。
方 晓 春 先 生 方晓春 字振道,号秋仿,艺名南山居士.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蔡甸区书画摄影协会常务理事. 方晓春先生,1956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原汉阳县)侏儒街横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村,上中学起才开始显露艺术天赋 ,特别是对书法美术情有独钟.这对于一位出生贫寒、地处偏僻的穷山村的学生讲,有如此爱好的确很不容易.如何展示其才,只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自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初中练到了高中,久而久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画技艺长进很快.1976年他到消泗港咀小学当了民办教师,他除了上课外,仍笔耕不辍.但他总觉得还欠缺着些什么的,在他从教几经辗转(即:从港嘴民办老师到公办老师,由老师升任为校长,从港嘴调任于横龙中心小学)中,于是他开始寻找既不误教学、又能提高书法技艺、还能节省学费的求学之道.1986年方晓春自费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先后拜师于著名的书画家刘文谌、徐本一、阮玉卿等老师,使他的才艺大进.从此开始步入书画艺坛,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市书法大赛,同时撰写书法论文,其知名度也开始升高.先后为长江日报、文化报、湖北日报、中国人事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医药报、人民教育杂志等近二十个报刊杂志提写了不同栏目的刊题. 外地人只知道他是武汉书法界的一位高手,汉阳一中书法专职教师。方晓春爱书法,长进技艺是不受地域、条件及环境限制的,现在身为横龙小学校长的方晓春,仍坚守着三尺讲台,上班拿粉笔,下班拿毛笔,十多年坚持不懈的苦练书画基本功,遍临百家帖,吸取百家长.真是人生岁月没留痕,而方晓春先生的墨迹流向了远方,飞出了大洋......近三百件书法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画报¨等十多个报刊发表.一部分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专集和被¨武汉美术馆¨、¨广州美术馆¨、¨中国敦煌博物馆¨等部门收藏.2003年他的¨书法教学中心审美教育¨论文在¨人民日报¨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书法学习与鉴赏中德育潜在功能之我见¨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央教科所评选为二等奖.从1990年起至今,方晓春有8件书法作品和论文先后被国家及省级教育部门评比获奖. 方晓春先生的书法,除了正、隶、篆功深外,尤为擅长草书,特别是狂草,好比是¨笔如行云飞流直下¨,给人一种气势磅礴,¨金蛇狂舞¨般的美的感受.1993年,武汉市农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就将他的三件书法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大分、大阪、东京三市市长.十多年来,他有三十多件书法作品成为了知音故里的艺术使者,先后被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友人
大方家各地祠堂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后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发祥堂:浙江,淳安世恩堂:河南方氏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孝恩堂:桂林方氏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后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后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后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后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崇本祠: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 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敦睦堂:桂林方氏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 池等地。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后街。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宋代]蛟峰先生 方逢辰 ◆方逢辰方逢辰,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生于宋于宗嘉定十四年(1221),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991)。宋理宗淳佑十年(1250)庚戌科状元。方逢辰少年时,手不释卷,读书常通宵达旦,因而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对程朱理学尤为推崇,其文章多为乡里奉为范本。淳佑十年(1250),殿试夺魁,理宗赐名“逢辰”。方逢辰中状元后,授为承事郎,签书乎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佑元年(1253),入为秘书省正字。二年,迁校书郎,因上疏指斥时政,言辞过激,致使龙颜不悦,遂告病辞职。四年,诏拜著作佐郎,未及上任,即遭弹劾被罢免。以后,又因正直敢言,忤怒权相贾似道,屡遭弹劾排挤。度宗即位,方逢辰曾为司封郎官,兼国史修撰,实录院检讨,值舍人院,累官至兵部侍郎。咸淳七年(1271),又诏拜吏部、礼部尚书,方逢辰辞而不就。借父洒病逝服丧之机,退出官场,居家聚徒讲学,时人称其为“蛟峰先生”。方逢辰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不避权贵。宋朝灭亡,元朝曾请其出山为官,被方逢辰严辞拒绝。后来,方逢辰病逝于家,享年七十一岁。著有《蛟峰文集》、《尚书释传》、《学庸注释》、《易外传》、《孝经解》等。据传:方逢辰右脚跛、左眼瞎,其先祖为客家人。
方干诗词赏析 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 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 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 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 他时梦到亦难判。  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峭”深邃的意境。  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他站在寺院的上方,好象在召唤后来的游人: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兴致勃勃,意气飞扬。“来来”、“先上”,语言通俗,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  接着,诗人撷取了四个最具美感的镜头——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艺术地再现了报恩寺上方的无限风光。  先写岩上瀑布的动态:“岩溜喷空晴似雨”。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喷空”,状水势之大,飞泻之急,遣词有力,把岩溜写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秾丽,给人们多少神思异想。  接着写林萝的静态:“林萝碍日夏多寒”。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哪里还有什么盛夏的炎威,溽暑的烦恼!  再写众山的远姿:“众山迢递皆相叠”。步出林荫,纵目了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这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图,令人游目骋怀,开拓心胸。只有居高临下,放眼天边,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俱活,气势磅礴。  然后写山道的由近而远:“一路高低不记盘”。登临高处,回顾来时走过的山间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曲折回环。“却顾所来径”,又引起多少的遐想。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一句回首总括了山路的艰险,景色的苍茫渺远。  最后,诗人深情地写道:“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真有些留恋难舍。“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  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那情是触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  (徐竹心)
现代新儒家----方东美 方东美(1899-1977),原名王旬,字东美,曾用笔我东英,后以字行世,安微桐城人。中国现代哲学家,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方东美自幼受到中国传统学问的熏陶。1913年入桐城中学,1917年入南京金陵大学攻读哲学,曾任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赴美留学,先入威斯康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学至俄亥州立大学一年研究黑格尔哲学,又回威斯康辛大学,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聘为武昌高等师范大学教授,以后历任东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大学等校教授。  1948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六十年代历任美国南达科他大学、密苏里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方东美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始终能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他曾自我评价,从家庭传统来说他是一个儒家,从气质上说他是一个道家,从宗教启示上说他是一个佛教徒,从教养上说他是西方的。他把原始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原始道家、大乘佛学、新儒学(宋明理学)看作中国哲学的四大传统,不同意仅仅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也不同意宋儒强调的儒家"道统论"。这与一般认为的现代新儒家有很大区别,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不能把方东美列入"现代新儒家"之中。方东美认为现代世界因高度物质化而丧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学智慧,主张落实儒家的人生价值,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达到拯救现代人类的目的。方东美一直努力以儒家思想为本,融汇中西哲学,有人把他的哲学称为"文化哲学"。方东美在文学上也颇有才气,尤工于诗,其弟子曾汇编过他的诗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