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
方形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
发帖数: 505
关注贴吧数: 9
方光华 方光华 湖南益阳人,1993年于西北大学后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 撰写有《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论》的博士论文,纳入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刘师培评传》,1996年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与撰写《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和《中国历史15讲》(张岂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国历史》六卷本之《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来源:http://www.0737cn.com/)
自力村村落群...稻花荷香散串珠 http://e.jmnews.com.cn 2008-6-27 9:35:26 江门日报 评论
刚健而宛丽的画风---方楚雄 陈传席 许宏泉2007年06月25日16:45 来源:人民网方楚雄曾经对采访者说:我们这一代画家无法回避市场的现实.就像前一代画家无法回避主题创作为政治服务一样。作为一个画家,我还不如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事实。方楚雄正是以这样坦然平静的心态在面对市场大潮的来临,所以他的创作显得格外从容。他的作品除了描绘自然中的可爱的生灵外.而大多数则充满着乡土气息。这种极其生活化的体裁,事实上已经并非单单是迎合市场和欣赏者的口味。因为艺术创作无论动机如呵,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创作者自律的心态,就不会被动机所奴役,乃至成为市场或政治的奴隶。相反,这种坦然面对市场,面对大众审美需求的心态更有助于我们创作时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以一种敬业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的创作,而这种敬业的精神已被很多人迷失。方楚雄的作品充满着南国生活的情调,他采取工笔与小写意,使得他的作品严谨而又鲜活。就工笔而言、他没有刻意制作的匠气,就写意而言,他又没有一味的霸悍、一味追求痛快淋漓的草率。他将工写的结合,也在寻求恬静优美的视觉效果。加上他的画面中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以在岭南画派中也算一种别样的面貌。他既不像前一辈岭南画家高剑父、高其峰这一代人在极力的追求色彩形象的逼真,又丝毫没有貌似东洋水彩画风的半中半西的形式。而是在海派小写意与传统工笔画之间寻找着更贴近生活更优美的形式。也不像文人画所追求的逸笔草草 或简练的境界,而是以其繁花茂草的茂密的构图在表达生活的蓬勃生机,这可能与傅统文人画所追求的萧瑟荒寒的情趣大不相同。正因如比,才显示出一个当代画家对艺术对生活对文化特有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是画家的个性。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苛求画家按照传统审美的习惯进行创作、也没有必要按以往的约定俗成的审美规范来要求当代任何一个画家的创作行为。 (责任编辑:鲁婧)
中国华夏书画院高级院士-----方尧明 方尧明男,一九四八年生,浙江慈溪人,毕业于华东师大,学士学位。为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艺术系兼职付教授,中国华夏书画院高级院士,江苏扬州八怪书画研究院兴达书画院名誉院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少时承翁思洵老师启蒙临池,随后为海上名家徐伯清、张大千弟子刘侃生老师入室弟子。勤奋苦学,广学博取,功及各体,所作清雅,情韵多变。书作多次入选上海、日本、韩国及各地书展,广泛发表于海内外专业刊物。一九九0年获上海市自学成才奖,作品获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所评金奖,并被评为银奖艺术家。作品又为宋庆龄陵园和各地艺术研究院、大学、报社、名胜碑林等广泛收藏。书论二十余万字,发表于《书法研究》、《书与画》等书刊、杂志,并为香港、上海、河南等海内外多家杂志专文介绍。编者出版有《名句佳联集字字帖》、《褚遂良<倪宽赞>临写法》、校戡《何兆基种竹日记》等多本。作品与人名事迹载入有《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词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十余部
方连庆--- 第一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方连庆,男,1936年12月27日生,安徽省豪州市人。1962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本科毕业,196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曾任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系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关系史兼及中国外交战略。主要学术成果有:(1)主编:《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研究项目,曾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第一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3)第一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同其配套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卷)》和《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将陆续出版
中国跨世纪华佗医药工程高级研究员---方涛 方 涛 1954年出生,四川人,主治医师,四川古蔺县龙山镇卫生院院长。古南医学会龙山分会负责人,人大代表;四川省卫生协会会员;中国跨世纪华佗医药工程高级研究员等。1974毕业于宜宾卫校,1976年参加地区外妇科进修班一年,1977年在县医院进修一年,1979年在省人医进修外妇科一年,1980年至1981年在县医院外科上班,1982年至于1985年元月担任龙院副院长,1988年至今担任龙山卫生院院长。1990年元月至1993年元月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云、贵、州三省医院管理班在华西医科大学毕业。1988年主持医院工作后,就以“六优一满意”作为办院的宗旨,使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得到大的提高。长期坚持业务学习自订各类杂志20多种,书写各类论文(业务和管理的)共20多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多次参加全国论文大会发言。多年来同其他临床同志一起战斗在第一线,应得报酬少拿和不拿,把卫生院建成了一座园林式医院,1993年被评为国家一等乙级医院,年年被市、县、镇评为先进集体。20几年始终坚持拒收红包,严禁行贿受贿,在药品购销中回扣让利一律充公,年年被省、市、县评为先查个人。
94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方 省 方 省 1973年出生,广西横县人,壮族,广西横县新疆镇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医师。曾兼任《农村医药报》通讯员、《南宁青年报》特约记者,现为南宁地区中医学会会员。1992年毕业于广西青山医药学校。擅长于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哮喘病等。曾在国内13家医学杂志上发表15篇论文,其中《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140例临床观察》在《全国基层医学论文集》上发表,并于1994年10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基层医学研讨会上宣读,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雷公藤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40例临床观察》一文发表于1996年《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并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会议。
中医学科学术带头人--方嘉 方 嘉 1940年出生,广东东范人,副主任中医师,东莞市寮步医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东莞分会副理事长。出生于医不世家,从小受医药熏陶,早年在药店工作及自习医学,1962年随其父习医,1963年经省中医学徒考核出师。从事农村中医工作30余年,擅长内、妇、儿科,运用活血去瘀、攻下等法治疗危重病有较丰富的临床心得。写有《生脉散会向桂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98例》、《运用云南白药合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2例》等报导发表于省、中央级期刊、书刊,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业绩突出,获省政府颁发中医荣誉证书,被评为中医学科学术带头人,连续三届区人大代表。曾被《中国名医名术大典》收载入典。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晓红 方晓红, 女,35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8年出生1990年武汉大学理学学士1993年北京大学硕士1996年北京大学博士1997-1998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1998-2000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及生物/纳米技术交叉研究中心博士后2000-2001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生物技术中心研究助理2001年4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12月- 中科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析,发展在单分子和单细胞水平上的高灵敏度的生物医学分析新方法,应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对生物分子进行表征,操纵和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研制用于DNA、蛋白质实时检测的新型荧光探针,单分子光学成像和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较高水平的成绩。在JACS,Anal. Chem.,和Angewandte Chemi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 2001年入选中科院 “百人计划”, 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主任医师 ----方晓红 方晓红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妇科主任 科室:妇科 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 擅长妇科肿瘤的诊断、治疗,尤其是宫颈癌的早期诊断。1983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妇科专业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晓红
盘锦市二院循环内科护士长---方晓红 方晓红 盘锦市二院循环内科护士长。她从事护理工作20多年来,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历年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是护理队伍中一位非常出色的护理工作者。
团桥桕墅方 方氏故居 方氏故居: 团桥桕墅方的方氏家族,在近现代的宁波商帮中占有相当显赫的地位,名誉全国。作为方液仙、方椒伯两位商界前辈,是方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桕墅方村原建有豪华大宅十余幢,但规模最大、构筑最为精堪的大宅要算老方家、义庄和新方家三幢豪宅。但可惜从60年代以来,陆续被当地驻军拆除改造,目前面貌全非。当前比较完整的留有方七房和余庆堂两幢。这两幢房屋均为方液仙、方椒伯祖传共有的遗产,应作为昔日方氏商帮家族代表性的建筑。方七房有七架高平屋五间两弄,后埭偏平屋五间,四周有围墙,自成院落,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今为方氏后裔居住,旅外方氏子姓来故乡探亲,常来此家住宿,成为旅外方氏后裔在故乡的落脚点。余庆堂,原为方氏积谷仓,为慈善事业的公共用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有高平屋七间,前后两进,四周围墙,自成院落。现为居民居住,结构完好,无大损坏,在方家村中现存的古建筑中,较有气势的一幢。
油画家--------方少华 方少华,男,1962年10月出生,湖 北省沙市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任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 获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7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湖北省银牌奖、第1届东亚运动会特别荣誉奖。作品曾参加第6届全国美展、第7 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展、第2届中国油画展、90年代艺术双年展、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首届油画学术邀请展、中国青年油画展等。国际 重要展览有:德国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展、新加坡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展、奥地利维也纳中国现代艺术展、丹麦哥本哈根夏洛 登伯格展览馆中国当代艺术展、波兰华沙扎切塔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展、日本东京美术馆中国油画展、美国加利福尼亚红木市展览馆中国 油画第1回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亚洲国际艺术博览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英交接仪式之中国两岸三地现代艺术展等。作品、传略及艺术工 作状况被收录《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国油画简史》、《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油画》、《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CHINA》、《世界华人美术家年鉴》、《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现代艺术》、《中国当代油画》、《世界名人录》等。 作品被美国、德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博物馆、艺术机构、画廊私人收藏。
南宋英雄---方蒙 方蒙(约1190—1260),字子功,方翊周九世孙,钱库双排方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进士。历官新城县令、嘉州(在今浙江嘉兴)判、房山总督兵马政事等。一生正直刚正。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争权夺利,他曾十次上书,进谏抗金抵元,消灭胡虏。并推荐名贤,劝君远离小人。国难当头,大敌当前,他宁愿战死沙场,守志报国。宝佑间,元军大举入侵,他扼守房山关要隘,被敌军重重包围,孤军无援,全军将士战至矢尽粮绝,拒不投降。他写下“忠心不二,以死报国”的墓志。不久他战死沙场。理宗赵昀闻之,怜悯其忠心报国,精神可嘉,派使臣予以表彰。
明代忠臣---方子深 方子深,原名渊,号果庵,白沙方良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由同乡左佥都御史王宗远推荐,官礼部郎中。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他时,方呈上《时政八疏》及《救时急务十四事》,太祖看了非常高兴,予以采纳并赐给他金银绸帛,进兼为鸿胪寺卿。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派遣宦官核实征税,太监瞿密等勾结外藩,王权受贿,方得知此事,出于对朝廷的忠心,连上三疏,请求严加处理。接着,他又列举汉代末年宦官曹节,唐代宦官杨复恭窃权误国的故事,使太祖有所感悟,太监瞿密等人都受到处分。当时,有人为方担忧,说宦官可恶,但不好得罪,怕有后患,方却坦然说:“做臣子的该死于忠,做儿子的该死于孝,害怕自己送命讨好权奸,奢求富贵的行为,我难道也这样做?”后来,方子深果然被宦官借故弹劾,下狱处死。方死后,忠臣方孝孺写了《果庵传》,为其鸣冤,后得以昭雪。
方琼主持奥运火炬手特别节目视频 http://tieba.baidu.com/f?kz=319520407
三洞 - 作者:方凤 方凤简介 方 凤 方凤(1241—1322),一名景山,字韶卿,浦江后郑村人。幼年勤奋好学,稍长以诗文为世所重。南宋末年任福建容州文学。宋亡后绝意仕进,归隐家中,自号岩南老人。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遗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俯仰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国之痛,溢于言表。与流寓浦江的诗人吴思齐、谢翱(福建长溪人,曾为文天祥咨事参军,天祥抗元被执遇害后,到浦江依方凤)相友善,吟咏唱和,以寄托故国之思。参与故宋遗民组成的月泉吟社,为评卷人,在当时文坛有相当影响。一生博览群书,尤精于《诗经》,深通毛、郑二家之言。对当时雕琢词藻、堆砌典故、纤弱艰涩的文风不满,强调为文要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认为“文章必真实中正方可传”,诗多眷念宗邦而作,音调凄凉,寄慨遥深。元代著名文学家黄溍、柳贯、吴莱皆出其门下。著作有《野服考》、《正人心书》(未完稿),诗文集《存雅堂稿》多散佚,后人张燧辑为《存雅堂遗稿》。 【作者:方凤】【年代:宋朝\代】【诗文】:金华北山三洞天,垂髫欲往今华颠。春风吹衣雨洗屐,瘦筇忽拄苍山烟。山高地平走幽涧,根终石上森楠梗。步从飞桥瞰石洞,崖色阅世知几年。风痕雾迹化异物,龙首昂左尾右旋。就中暗穴如蟆颐,急水泻碧鸣娲弦。逆流束炬照徙涉,肩背擦石行拳挛。水穷路夷内景得,以炬交烛穷幽玄。细纹蹙波涌浪拦,皓彩凝雪飞霜鲜。大为狮子虎犀旬,琐碎亦复蜂屯然。蜿蜒双蟠角尾具,一一玉爪拿苍坚。穹龟负甲色深墨,长蛇白质相萦缠。钟能钟声鼓能鼓,不假枞笔和谁悬。直棂斜槛藏湢室,短畦长町移原田。青云白霓五色霞,笑画败絮留丹铅。中途经过最深省,伏身低眺洞口泉。空明一红线隔远见,秋蟾浴海光婵娟。左岩袈衣颇横亘,叠摺众皱垂蹁跹。自余神怪不可枯,似凿非凿镌非镌。出登山腰叩中洞,外视石井闻潺潺。入深踏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水帘可俯心为悼,到此十九归言遄。嗜奇不惮历磊砢,足以目故差轻便。翻身却望水帘处,银河天落悬吾前。常情疑复下百尺,积水定作神龙渊。石乾径辟却易进,玉笋拔地修而圆。宜为渊处乃为屋,亦可摩藓题新篇。同游怪我久未出,笑谓岂欲井底眠。林幽风起日已晚,犹睨高洞山之巅。薪蒸可买樵我导,不远数里仍攀缘。傍从石壁入深坼,如铁户限琼为榜。俨然海相挂珠络,熟视始信非夸传。左为朝真正面入,便想笙鹤遨群仙。云霞波涛仙衣裳,奇诡岂必下洞专。歘然修梁架岩起,左右苍白龙形全。望中极底胜漆黑,双扉隐隐启半边。天光一道烛扉内,知此明罅从何穿。溜深壁峭不可往,安得插羽如飞鸢。嗟余兹游尚牵俗,身所骤历辞难宣。但思乞水学坡老,洗眼看字消余年。
僧人画家---方崖 (公元14世纪中)〔元〕僧人,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元末至正年间张士诚据吴中,避居宜兴。善画古木竹石,师法文同、苏轼,笔力挺劲,潇洒清逸,功力深厚。《六研斋三笔》谓其:“墨竹淅沥,默坐对之如有声。”倪瓒、虞集甚为赞赏而契重之。传世作品有《竹石图》轴,纸本,墨笔,纵115.1厘米,横36.6厘米,作者无款印,上有元末明初书法家马治(字孝常,江苏宜兴人,元末与周砥避乱隐居西涧,明洪武初,官内丘知县、建昌府同知,善诗及书法)于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三日所题诗跋,前录虞集寄题听秋轩五言长诗:“瑟瑟空外音,兀兀林下定。伊人本无作,独坐欣已暝……”诗后记述十五年前(元末,1368年)方崖自吴门归此时马治也在宜兴一段轶事。听秋轩是方崖在灵居寺之居室,马治曾步韵虞集诗,可见此为方崖传世之真迹。此画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册。
方 回 方 回 方回(公元1227—1307年) 宋末元初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万里,一字团甫,号虚谷,一号阳山人。甫宋景定进士,媚于权相贾似道,似道败,又反而弹劫之。累官知严州、元军至,举城迎降。入元为建德路总管。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著作有《续古今考》、《文选颜鲍谢方诗评》、《桐江续集》,分类编选唐宋两代律诗为《赢奎律髓》,流传于世,甚有影响
大山深处的方家....徽州灵山村 灵山 世界上也许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热爱和寄情山水。山水一直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支柱,它是中国文化的安乐窝,也是中国文化的救心丸。在中国文化看来,人与山水是可以共融的,山水不仅能消解人世烦恼,还有助于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在这方面,徽州人不仅是这种传统思想的信奉者,也是这种理想的身体力行者。 丰乐河上游的灵山村,就是一个顺山势建立起来的村落。这样的村落,在徽州,同样具有典型性。从地理位置上说,当年的灵山是很偏僻的,它居于徽州北部的大山深处,交通非常不便。1000多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山巅之上,方姓人氏建立了自己的家园。灵山村坐落在灵金山与丰山二山相连处,村庄沿丰乐河两岸建造,
央视花旦方琼将主持《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庆典晚会》 央视奥运频道《你就是火炬手》特别节目,将于本周六(2月2日)播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庆典晚会》。据悉,晚会由央视花旦方琼、朱迅、奥运频道“一哥”沙桐三人共同主持,周华健、羽泉、莫慧兰等诸多文体明星将到场助阵登台的10位境外传递火炬手。............ http://ent.beelink.com.cn/20080128/2474622.shtml
方可----当代青年书法家
方 晓 春 先 生 方晓春 字振道,号秋仿,艺名南山居士.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蔡甸区书画摄影协会常务理事. 方晓春先生,1956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原汉阳县)侏儒街横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村,上中学起才开始显露艺术天赋 ,特别是对书法美术情有独钟.这对于一位出生贫寒、地处偏僻的穷山村的学生讲,有如此爱好的确很不容易.如何展示其才,只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自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初中练到了高中,久而久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画技艺长进很快.1976年他到消泗港咀小学当了民办教师,他除了上课外,仍笔耕不辍.但他总觉得还欠缺着些什么的,在他从教几经辗转(即:从港嘴民办老师到公办老师,由老师升任为校长,从港嘴调任于横龙中心小学)中,于是他开始寻找既不误教学、又能提高书法技艺、还能节省学费的求学之道.1986年方晓春自费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先后拜师于著名的书画家刘文谌、徐本一、阮玉卿等老师,使他的才艺大进.从此开始步入书画艺坛,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市书法大赛,同时撰写书法论文,其知名度也开始升高.先后为长江日报、文化报、湖北日报、中国人事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医药报、人民教育杂志等近二十个报刊杂志提写了不同栏目的刊题. 外地人只知道他是武汉书法界的一位高手,汉阳一中书法专职教师。方晓春爱书法,长进技艺是不受地域、条件及环境限制的,现在身为横龙小学校长的方晓春,仍坚守着三尺讲台,上班拿粉笔,下班拿毛笔,十多年坚持不懈的苦练书画基本功,遍临百家帖,吸取百家长.真是人生岁月没留痕,而方晓春先生的墨迹流向了远方,飞出了大洋......近三百件书法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画报¨等十多个报刊发表.一部分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专集和被¨武汉美术馆¨、¨广州美术馆¨、¨中国敦煌博物馆¨等部门收藏.2003年他的¨书法教学中心审美教育¨论文在¨人民日报¨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书法学习与鉴赏中德育潜在功能之我见¨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央教科所评选为二等奖.从1990年起至今,方晓春有8件书法作品和论文先后被国家及省级教育部门评比获奖. 方晓春先生的书法,除了正、隶、篆功深外,尤为擅长草书,特别是狂草,好比是¨笔如行云飞流直下¨,给人一种气势磅礴,¨金蛇狂舞¨般的美的感受.1993年,武汉市农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就将他的三件书法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大分、大阪、东京三市市长.十多年来,他有三十多件书法作品成为了知音故里的艺术使者,先后被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友人
名人辈出望族中 (方继虎作品介绍) 方继虎 榆罔炎帝子雷公,方姓始祖均一同。源起河南发五洲,名人辈出望族中。
大方家各地祠堂 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后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发祥堂:浙江,淳安世恩堂:河南方氏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孝恩堂:桂林方氏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后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后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后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后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崇本祠: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 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敦睦堂:桂林方氏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 池等地。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后街。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方介堪作品介绍 <<九秋图>>
[宋代]蛟峰先生 方逢辰 ◆方逢辰方逢辰,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生于宋于宗嘉定十四年(1221),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991)。宋理宗淳佑十年(1250)庚戌科状元。方逢辰少年时,手不释卷,读书常通宵达旦,因而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对程朱理学尤为推崇,其文章多为乡里奉为范本。淳佑十年(1250),殿试夺魁,理宗赐名“逢辰”。方逢辰中状元后,授为承事郎,签书乎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佑元年(1253),入为秘书省正字。二年,迁校书郎,因上疏指斥时政,言辞过激,致使龙颜不悦,遂告病辞职。四年,诏拜著作佐郎,未及上任,即遭弹劾被罢免。以后,又因正直敢言,忤怒权相贾似道,屡遭弹劾排挤。度宗即位,方逢辰曾为司封郎官,兼国史修撰,实录院检讨,值舍人院,累官至兵部侍郎。咸淳七年(1271),又诏拜吏部、礼部尚书,方逢辰辞而不就。借父洒病逝服丧之机,退出官场,居家聚徒讲学,时人称其为“蛟峰先生”。方逢辰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不避权贵。宋朝灭亡,元朝曾请其出山为官,被方逢辰严辞拒绝。后来,方逢辰病逝于家,享年七十一岁。著有《蛟峰文集》、《尚书释传》、《学庸注释》、《易外传》、《孝经解》等。据传:方逢辰右脚跛、左眼瞎,其先祖为客家人。
方以智之女方御 方御,桐城人,方以智之女,李极臣室。极臣明末以外戚应袭武清侯爵,值国变,家道中落,御安命偕隐,不以菀枯属意。著有《旦鸣阁稿》,《龙眠风雅》著录。������ 登楼��帘卷高楼天似水,西窗独向斜阳倚。��却怜春色自年年,目断家山心万里。������ 舟中有感��江天风云昼凄凄,浪打孤舟独去迟。��解道萍踪杳无定,相逢早怕别离时。����木槿:方御家学渊源极深,父方以智,母潘翟,祖姑方维仪均是一时之诗学大家,在这样的诗书传家之氛围中长大,自然耳闻目睹之日夜熏陶......
方维仪的诗 旅夜闻寇蟋蟀吟秋户,凉风起暮山。衰年逢世乱,故国几时还。盗贼侵南甸,军书下北关。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镮。死 别 离昔闻生别离,不闻死别离。无论生与死,我独身当之。北风吹枯桑,日夜为我悲。上视沧浪天,下无黄口儿。人生不如死,父母泣相持。黄鸟各东西,秋草亦参差。予生何所为,予死何所为。白日有如此,我心当自知。 伤 怀长年依父母,中怀多感伤。奄忽发将变,空室独彷徨。此生何蹇劣,事事安可详。十七丧其夫,十八孤女殇。旧居在东郭,新柳暗河梁。萧条下霜雪,台阁起荒凉。人世何不齐,天命何不常。孤身当自慰,且免摧肝肠。鹪鹩栖一枝,故巢安可忘。《出塞》辞家万里戍,关路隔风烟。赋重无余饷,边荒不种田。小兵知有死,贪吏尚求钱。倚赖君王福,何时唱凯还。旅夜闻寇【作者:方维仪】【年代:清】蟋蟀吟秋户,凉风起暮山。衰年逢世乱,故国几时还。 盗贼侵南甸,军书下北关。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镮。
方形 来顶快乐老太婆的贴-----"方形" 线是平和的.角是锐利的 请你把要发表的帖子放进方形的小屋..
方维仪(1585—1668) 罗汉图 方维仪(1585—1668) 明末清初女诗人, 画家。字仲贤。桐城人.同邑姚孙棨妻。少年寡居,与嫂共同教养其侄方以智。她精研文史,亦工诗、善画。著有《清棻集》,又编历代女子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维仪的人物画创作在女性画家的笔下较为丰富,既有仕女画,又有宗教人物画、还有反映男性社会生活方面的作品。这其中表现救苦救难教义的佛像画最多,妇女们既已坠入尘寰中的苦境,自然向往解脱痛苦。方维仪便因命运坎坷多难,导致她毕生以虔诚之心绘制带有救苦救难教义的观音、罗汉像,以求精神上的寄托。 款 识:皖桐姚门方氏维仪熏沐写、时年七十有三。印文:清芬阁(朱文)、名于曰仲氏兮字余曰维仪(白文) 鉴藏印:三羊斋藏金石书画(朱文)、荆门王氏珍藏(白文)、秦汉金钩玉印主人(朱文)、万承都印(白文)、南昌万氏珍藏(白文)、蒙泉书屋考藏金石书画之章(朱文)、
方干诗词赏析 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 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 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 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 他时梦到亦难判。 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峭”深邃的意境。 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他站在寺院的上方,好象在召唤后来的游人: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兴致勃勃,意气飞扬。“来来”、“先上”,语言通俗,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 接着,诗人撷取了四个最具美感的镜头——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艺术地再现了报恩寺上方的无限风光。 先写岩上瀑布的动态:“岩溜喷空晴似雨”。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喷空”,状水势之大,飞泻之急,遣词有力,把岩溜写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秾丽,给人们多少神思异想。 接着写林萝的静态:“林萝碍日夏多寒”。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哪里还有什么盛夏的炎威,溽暑的烦恼! 再写众山的远姿:“众山迢递皆相叠”。步出林荫,纵目了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这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图,令人游目骋怀,开拓心胸。只有居高临下,放眼天边,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俱活,气势磅礴。 然后写山道的由近而远:“一路高低不记盘”。登临高处,回顾来时走过的山间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曲折回环。“却顾所来径”,又引起多少的遐想。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一句回首总括了山路的艰险,景色的苍茫渺远。 最后,诗人深情地写道:“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真有些留恋难舍。“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 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那情是触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 (徐竹心)
唐代诗人方干 方 干 方干(809—888年),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从小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县芦茨乡)。唐宝历中,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以诗拜谒钱塘太守姚合。初次见面,因其容貌丑陋,姚合看不起他,待读过方干诗稿后,为其才华所动,于是满心欢喜,一连款待数日。开成年间,常与寓居桐江的喻凫为友,并与同里人李频唱和,诗来歌往,关系甚笃。大中年间,流寓会稽鉴湖。咸通年间,浙东廉访使王龟慕名邀请,一经交谈,觉得方干不仅才华出众,且为人耿直,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终因朝廷腐败,忌贤妒能,不被起用。后人赞叹他“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方干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方干门人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现代新儒家----方东美 方东美(1899-1977),原名王旬,字东美,曾用笔我东英,后以字行世,安微桐城人。中国现代哲学家,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方东美自幼受到中国传统学问的熏陶。1913年入桐城中学,1917年入南京金陵大学攻读哲学,曾任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赴美留学,先入威斯康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学至俄亥州立大学一年研究黑格尔哲学,又回威斯康辛大学,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聘为武昌高等师范大学教授,以后历任东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大学等校教授。 1948年去台湾,先后任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教授。六十年代历任美国南达科他大学、密苏里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方东美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为学术主旨,始终能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流派,并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之学。他曾自我评价,从家庭传统来说他是一个儒家,从气质上说他是一个道家,从宗教启示上说他是一个佛教徒,从教养上说他是西方的。他把原始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原始道家、大乘佛学、新儒学(宋明理学)看作中国哲学的四大传统,不同意仅仅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也不同意宋儒强调的儒家"道统论"。这与一般认为的现代新儒家有很大区别,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不能把方东美列入"现代新儒家"之中。方东美认为现代世界因高度物质化而丧失了宗教精神和哲学智慧,主张落实儒家的人生价值,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从而达到拯救现代人类的目的。方东美一直努力以儒家思想为本,融汇中西哲学,有人把他的哲学称为"文化哲学"。方东美在文学上也颇有才气,尤工于诗,其弟子曾汇编过他的诗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