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烟雨 烟雨微微透帐纱
中年不惑
关注数: 29 粉丝数: 23 发帖数: 1,566 关注贴吧数: 4
从#乐坛杜鹃#说开去 #乐坛杜鹃#几天过去了,事情越来越清楚。 张碧晨就是《年轮》唯一原唱。 那个什么网红说错什么了, 几年前的话被人恶意翻出批判。 今天张碧晨还是唯一原唱。 不管乐坛杜鹃小动作多少? 这个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改变不了的。 到今天只是看清一个人的人品, 汪的处事原则应该是一个极端自私利己的人。 所以在与汪合作相处中受其影响伤害烦恼绝对不止张碧晨一个人,只是有没有扯下脸面罢了! 另外汪因其性格导致手段比较下作生活中自私的人只会考虑自己,不会顾虑他人极端自私的人往往会把自己利益最大化,哪怕其中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与以上的人相处会比较痛苦, 如果是伴侣要么忍着让着要么分, 如果是合作伙伴,为了共同前景能忍则忍 能让则让,否则天天矛盾不断,计较不断, 一般柄着吃亏是福自我调节。 忍不住就刚,刚到底。 一般你一硬他就软, 因为自私的人往往没有底线和原则。 能多贪便宜往最大的贪,你一强硬他马上退,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缠上来侵蚀别人利益。 自私的人往往没有原则底线,所以也是不守信誉。 应对方式:适当忍让,维护大局。踩线过了,及时反击。 因为不守信誉,所以今天说好了过一段时间他又会踩上来,所以以上反击动作需要重复进行。 总体来说与这类人合作起来比较累, 能敬而远之更好。 如果不辛这种人是伴侣,只能祝愿后半生幸福了。 从#乐坛杜鹃#说到这里,跑题了。 一个路人的感慨罢了,事业上也碰到这样的, 他心也不算坏,就是自私,合作中喜欢侵犯别人的利益边界,交往起来比较累,利益也会受损。 其实也没跑题, #乐坛杜鹃#汪某龙估计也就是这类人。 能敬而远之,就敬而远之吧!
华晨宇能被人黑那太好了! 说明这个社会的审美主流价值观还是正常的。 说明芸芸大众的审美价值观还是占据主流的审美與论的。 说明在中国资本力量还是被圈在笼子里为人民服务的。 反之,就恐怖了,明明芸芸大众欣赏不了的,成了永远的神。 芸芸大众是没有发言权的,包括娱乐圈本身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资本才是永远的王。 看看棒子国在资本禁锢下,那些被已经抑郁自杀和还没被抑郁自杀的可怜人儿。 看看阿霉利卡,管你是谁(包括登子)你敢反对鱿鱼,轻则"消失",重则消失。 所以,有人黑华晨宇我很欣慰,很高兴。 接着说:华晨宇为什么被黑? 1.因为长黑虽然不算正红也是能博流量赚小钱钱的。 眼球经济的今天,长黑不红也是流量啊,连网红都知道,何况资本。没人黑谁知道他是球啊!他的团队是知道密决的。 2."自知之明"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个成语故事,华晨宇有时间可以看一下。而对他的粉丝,在这个词条里举例引用的毛主席一段话也有些恰当。运用示例《毛主席选集》:“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大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 3.华语乐坛不需要谁来拯救? 别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也别把华语乐坛想的太卑微。只想告诉你四个字"文化自信"。 4.华晨宇粉圈的邪教洗脑,处处树敌,拉高踩低,缺少应有的互相尊重。 辱人者人必辱之,年纪越大越发现中国古语的价值。
我心中的江南(二):我要为扬州站台! 我为什么要为扬州站台? 我是一个浙江人,经过一年多在江南吧的厮混,其实更多是学习,对江南的历史脉络也渐渐清晰。我的江南观也渐渐成型,也发现我与许多浙江吧友的江南观其实都类似。狭隘、排他从来不是浙江人的性格。浙江最大的特点就是商人多,做生意人多。做生意人最讲究的就是:和气生财,与人为善,懂得包容。 其实没有一个浙江人会反对扬州的江南文化属性,很多时候扬州甚至是江南的符号之一,和苏杭一样具有代表性。之所以有人反对(当然不是全部是一部分),毕竟他在江北啊!说江北是江南,总有一些转不过来的地方。 昨天我与一个吧友聊了扬州,我说:其实我对江南知道的不多,最初的印象是苏杭,其次就是扬州了。最喜欢扬州的一句诗就是:十年一觉扬州梦。因为我想过过那种醉生梦死的日子,岂不美哉! 今天强烈的希望为扬州站台!不是因为扬州需要江南。是因为江南需要扬州。需要扬州的那铮铮傲骨。今日在贴吧浏览见吧友提到扬州、南京、镇江吴语区版图的缺口一文中提到扬州,莫名想到一个令人胆寒又敬畏的词语,于是又重新搜索那个词条,重温那段历史。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重温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挑起满汉矛盾,现在我们同时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只是如果我们民族再一次走向低谷,面临危难需要这样一种无畏生死的精神支撑。不仅江南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的注入,中华民族同样需要。江南不是只有柔弱,还有他的厉勇和不屈的精神,比如那些拿起刀枪抗击倭寇、守卫北疆的义乌农民,比如那些被清军围城,悍不畏死的扬州将领和百姓: 清军攻破扬州城,史可法指挥着城内残余的守军继续与清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但此时明显已经大势已去,城内残余的守军很快被清军分割包围,然后逐一被歼灭。史可法在城楼之上自刎未遂被清军俘获,被押送至多铎面前。面对多铎的再次诱降,史可法只是毅然决然的拒绝道:“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为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说完这番话,史可法从容赴死! 接下来如史可法一般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人还有很多,请大家记住下面这些人的名字: 扬州知府任民育,眼见清兵攻入城中,回到府衙之内换上大明官服静静的坐在大堂之上,被随后涌入的清军乱刀砍死; 军中将领吴尔壎砍下自己的一根手指交给友人,令其带回老家安葬,自己则是投井而亡; 扬州副总兵马应魁,在自己的后背上写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在于清军的巷战中死于乱刀之下; 此外,史可法的19名幕僚在听闻史可法就义之后,集体自刎身亡…… 扬州十日期间,扬州百姓,同仇敌忾御敌。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奔上城头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兵士巡城,连妇女老小都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 退职武将樊大纲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守城队伍。其母为了免除儿子的牵挂,竟一头撞死在石碑上。 城被攻破后,市民们或同清兵巷战而死,或自杀身亡。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 诸生高孝瓒,在衣襟上书:“首阳志,睢阳气,不二其心,古今一致”,在学宫自缢;医生陈天拔、画家陆榆,船民刘某、徐某,均不屈死;妇女指氏拒辱自杀者不计其数。 这就是扬州。 江南需要扬州。
我心中的江南(一):你要一个怎样的江南? 今日逛吧,见吧友说:江南园林,明看苏州,清看扬州,民国看无锡。并且发了很多美图。兴之所至,便断断续续跟了几贴,发现这就是我心中的江南了。于是将我的跟帖汇集如下,呈现一个我心中想要的江南! 这样各自宣传不是挺好!园林这块确实江苏强,特别是苏南苏州等地的园林,浙江以山水见长。黑来黑去有什么意思,特别是相互谩骂的,更是令人鄙视!给楼主点个小赞,江南要有特色(特色随时代的变迁也会发展),江南也要足够包容(不包容,不融合吸收终将会被历史所抛弃)。 说起江南特色:园林是之,山水是之,青石小巷是之,小桥流水是之,古典民居是之,静谧山村也是之,市井繁华是之,耕读传家也是之,鱼米之乡是之,手工业发达也是之,民风淳朴是之,商贾豪奢也是之。这些都是历史留给外人心中的印迹,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美好,富裕的印象。 江南的包容和坚持:江南历来都包容的,五湖四海皆宾朋得以商业发达,士农工商同发展方以农业发达、手工业发达、商业发达,江南财赋半天下,江南状元半天下。没有对教育的坚持,没有思想的开放和对于先进事物的包容是做不到的。 今天的江南不应该只是躺在历史的遗迹上,仅仅在古屋旧瓦、小径石桥这些历史的尸体上涂涂抹抹,以证江南身份。先不论有几分真假,如果因此而保守裹足不前,那么五十年后,一百年后,这些真正的江南也只会沦为被陈列,被游客踩踏、品论的历史的尸体罢了。现在的江南不仅要有这些小桥流水的遗迹,还要是先进制造业的基地,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先锋。不是鱼米之乡少了,不是小桥流水少了,是江南在发展了,在蜕变,在另一次华丽的重生。 现在印象中的江南是婉约的,就像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子。江南也可以有东三省的爽朗,齐鲁大地的豪迈,我们欢迎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全国各地之人,为江南的婉约再添一些热血豪迈。我们也可以借借鉴一些历史,那些历史上江南曾经的厉勇。包容和坚持的并举的江南才是一个好的江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