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泰燮 骆阳血
关注数: 600 粉丝数: 701 发帖数: 43,515 关注贴吧数: 69
一首诗评草稿 土花指青苔,开篇点明背景,秋天来了,草木摇落,苔藓暗滋。这是清秋,不是秋老虎,也不是涨满秋水的湿秋。它是干而衰飒的。秋天的月亮格外明亮,高远,硕大,当他升起来的时候,在冷光照耀之下,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的思妇的心里能不升腾起一缕冷光吗?远方的良人在今夜又在干什么啊?或许他他此时也正在听着蛩声,对着月光,照影无眠。思妇的目光转回现实,她似乎听得见促织翻越瓦舍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凄凉的鸣叫声穿过画屏,连画屏都连带着变得冰冷了。此句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出了夜的静谧与凄清。然描写蟋蟀行动之句似乎有些牵强。 于是笔锋一转,已经分不清写的是人还是促织,因为怎样浓烈的对生的向往和对死生无常的怨恨,才能使我们常常的,如同今夜一样的,通宵不寐。常字深厚,不可更易。 下一句继续铺陈短生之迅疾。不赘言。于是,在结尾处发出了呐喊:谁能似天地,万古莽青青!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终究是无情的,以万物皆为刍狗,故万古莽青青。而人,终究是有情的何况是对月怀远,听蛩思夫的女子,她们的情细腻得磅礴,幽远得凄楚。和天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仿佛可以窥见,一名女子在月光下,渐渐凋零了容颜。 从艺术角度上欣赏,本诗甚有可取之处,从扣题上看,并不是很紧密。尤其是从思远转入对劳生有限,浮世无常的哀叹并不妥当。结尾意蕴深厚,有高古遗风。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