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编筐 老人编筐
关注数: 1 粉丝数: 9 发帖数: 3,726 关注贴吧数: 4
贴出跟你发言无关的史料并不能为你的脑补内容增添可信度。 头一次挂人,应当事人要求为之。当事人坚称“刘备求曹丕伐吴”,但是被“曹丕态度恶劣拒绝”。在我反复质疑他把刘备派人吊唁脑补成伐吴后,自己贴上了刘备派人吊唁曹操的原文并试图搅浑水篡改之前的对话,被打脸后继续玩滚刀肉。 不止一次碰见这种嘴硬打滚的现象了,无脑喷关羽、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喷子;无脑吹孙权战略眼光的吴粉;无脑喷吕蒙能力的蜀粉……建议网络魔怔人在以“看过史料”标榜自己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尊重史料。被贴出原文就不承认记载;谈到逻辑就自设伪前提/用单一必要不充分条件直接推导结果,得出错误推论;错译文章甚至会说出“古汉语词典是现代书目,不能翻译三国时期的史料”这样的发言,这种人我建议先调整心态、补习义务教育再来讨论,你们跟其他人不一样,先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读史料上。 记错史料或者认知有误也很正常,本来讨论中被别人说服就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我自己也数度被人纠正错误,刘备的“从田楷”更可能输给了臧洪而非袁谭、刘备和张郃的军事能力对比、陶谦杀曹父的动机、罗宪大破吴兵时是否还是汉臣……这些都是我在网上讨论(罗宪甚至是争论)时补的课。我不太能理解,面子比事实重要,嘴硬比讨论管用,那还读什么书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