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兹杜巴 必杀士
关注数: 81 粉丝数: 574 发帖数: 53,928 关注贴吧数: 30
最近有了个“反混沌”的想法 请大家指教 南怀瑾说“不使惹尘埃”是渐修,“何处惹尘埃”是顿悟。我不以为然。用日常的例子来看,地板时间长不擦必定会落灰,但落灰本身是自然现象,是因为人的意志,才会不希望有灰尘。所以说,有灰尘就是混沌,没有灰尘就是反混沌。这样来看,二人说法完全背道而驰。前者强调主观意志,后者完全放弃主观意志。 怎么理解混沌?《庄子》有个例子,世界中间有人叫做“浑沌”,招待来往的两人,倏和忽,这个两个人给浑沌开了七个孔,让浑沌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感受到,于是浑沌就死了。什么叫“浑沌死”?不是真的有一个人被谋杀了,而是比喻,讲的是被五感感受到的事物就不再是混沌了,没有被感受到就是混沌。 被感受到就不是混沌,没被感受到就是混沌。但也不一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是混沌,因为没有影响人的思维。就算看见了、听见了,但没有去改变,仍是混沌,因为没有加入主观意志。去改变了,但中途放弃了,或者中途遗忘了主观想法,混沌状态就恢复,因为人已经失去了对这个事物的控制。 不知道该做什么,随便做点事,玩个手机游戏,就是混沌。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休闲的时候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就是反混沌。两者有什么区别?一个是随便搞搞的,一个是加入了主观意志。换个角度来说。游戏随便玩玩,就是混沌。电竞要出成绩,就是反混沌。 过一天算一天是混沌,好好上班工作是反混沌。好好上班工作是反混沌了对吧,因为加入了主观意志。但是,随便找个什么工作,每月拿个千把块钱工资,这仍然是混沌。精心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谨慎选择行业,这才是反混沌。所以说,究竟是混沌还是反混沌,要看加入的主观意志的多少。 看书随便看看,是混沌。知道什么书重要,只看重要的书,是反混沌。现在已经一堆重要的书放在眼前了,随便拿一本就看是混沌,仔细甄别每本书的区别,预先制定学习计划,稳步阅读,这是反混沌。加入的主观意志的程度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混沌和反混沌状态。 两千七百年前老聃说,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这个天之道就是混沌,人之道就是反混沌。天之道,大自然的道理必定是这样,水往低处流。人之道,是人往高处走。所以说,老聃是不是劝你奋进啊?不是!而是给你展示出两条道路。天之道是“何处惹尘埃”,人之道是“不使惹尘埃”,自己选。 所以说啊,有些人活了一辈子都很没出息,但实际上他们走的是天之道,是何处惹尘埃,是混沌。而又有一些人,走的是人之道,是不使惹尘埃,是反混沌,所以能功成名就。为什么你赚钱没有马云多呢?马云走的是人之道,而普通人走的是天之道。所以说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二者走的道路不同。什么是君子?地位高的就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地位低的就是小人。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