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你给的痛 搁浅你给的痛
关注数: 40 粉丝数: 101 发帖数: 15,259 关注贴吧数: 16
寻找逝去的年味 又是爆竹辞旧岁,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大年二十九,大地没有披上洁白的衣裳,没有飘飘洒洒的雪花给今年的龙年春节增添节日的气氛。远远望去,树木凋零,花草败谢。当传来零星飘渺的鞭炮声,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感觉才终于激发出来———过年了。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我们国人心中是神圣隆重的,这几年来的改革开放引进来的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西方节日,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秋、七夕、端午等传统节日,春节也被削弱,可见它在远离我们。这是一个大团圆、大欢乐、大幸福的节日,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有很深很深的龙的脉搏,可是我们却找不到那份久违的年味了! 不知何故,今年春节,我到更留念我童年的那种年味了。其实这样的意念由来已久,总是觉得年年过年,可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只是今年觉得特别的弱而已,甚至觉得过年不再属于我们的了。 记得自己小时候,物质条件当然远不如今天,穿上一件新棉衣,有一双新棉鞋就满足了。最大的乐趣不仅是这些压岁钱,而是和大人一同办年货,吃年货,共同享受那种为过年而忙碌的过程中的滋味,以及在辛苦劳碌当中带来的一种现在无法寻找的非常纯洁近似于原生态的快乐。冰天雪地里洗衣服,凿开厚厚的冰层取水淘米洗菜,手冻得通红,还有点疼,脸上还是喜气洋洋的,再累,心里还十分地开心。大人高兴,小孩高兴,家家都高兴。那时我们最喜欢的一是和大人一同蒸馒头。刚出来的馒头白花花的、热气腾腾的,好香。我们小孩大事做不了,就拾馒头,给馒头点红,边拾边点边吃。每出一笼都要尝一个,大人也不说,孩子平时吃的少,一年就这么一次,蒸这么多的馒头本来就是给孩子吃的。因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早吃到晚,一饱口福,一直到肚子里全是馒头实在不想吃了为止。另一个是磨豆腐,也香,特别是刚出来的豆腐,那个味道到今天也忘不了。先是帮大人推磨,舀豆浆,然后烧火熬豆浆,常常是跑前跑后,忙得蓬头垢面、满头大汗、小脸红扑扑的,但闻到厨房里热气腾腾的雾气中弥漫出一种香味,就什么都满足了。不就是为能吃上一口热豆腐吗?看到大人点卤,压浆,白色的豆浆慢慢凝固成白嫩嫩的豆腐,大人就拿一个小碗,放点酱油、葱花,条件好的放点麻油,拾一两块在碗里捣碎,搅拌,吃起来比什么都香,这算是给我们孩子一天劳动的报酬。那时这个报酬比什么都好。 到了正月里拜年也是很有趣的。天刚亮,大人就叫起床了,早早起来梳洗打扮,穿上新衣服,自己跑去大伯 叔叔家拜年去了 实际就是要红包去的。这是我们孩子去拜年的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乐趣,根本不像现在孩子的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结束了,然后静等聚在一起领钱! 过年还有的乐趣是能尽情地玩,大人也不管。放鞭炮是我喜欢的节目之一,不是像现在一起放,而是把鞭炮一个个拆下来装在口袋里,点燃一支香烟,拿在手里,一个个去慢慢放,可以抛在空中炸,可以扔到远处炸,可以放在玻璃瓶里炸,可以扔到水里炸,等等,一句话,尽情尽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过年吗,图的就是一个乐。往往不到5天新衣服就脏了,大人看到了难免要说几句的,因为那个时候做一件新衣服不容易,于是后来就给我们做护套,既好看,也可以尽情玩而不被大人责怪了。 多少年过去了,这些都是回忆了。看看现在过的年,反倒觉得过年就是大吃大喝一顿,礼尚往来。多的是酒杯交错,少的是一种乐趣,一种骨子里的乐趣,有时候反倒把过年看着是一种负担。童年的那种乐趣,年味再也没有了,所以,倒有一种出去过年的打算。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其它地区那种浓浓的风土人情味,热火朝天的民俗表演,我总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年,味道十足的年。过年吗,应该有自己本地区的满足特色,文化传统,使得像个节日的样子,你看巴西的狂欢节,西方的圣诞节,多浓,多有味。看看我们身边,就是吃喝二字,要么就是打麻将,孩子上网游戏,什么都没有,相比之下我们这里冷清了许多,年味淡了许多,往后几年或许更没有味了,春节也就像平时的星期日,就是多了点鞭炮声而已。 人生能有几度春,人生能有多少乐。不知何时我们能过上真正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韵味十足的年。
首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