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书童 墨羽书童
交朋友,不仅仅局限于工作
关注数: 13 粉丝数: 18 发帖数: 725 关注贴吧数: 150
教师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青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教师 教师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青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品格的完美,而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是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榜样,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道德高尚与否,关系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国家未来,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 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教育不发达,学校尚未出现,教育是伴随生产和生活过程进行的。担任教育工作的长者的职责就是言传身教地向他们传授种植、捕鱼、狩猎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由于人们当时定居在村庄里,教育开始变为广泛地教授知识,如在宗教仪式、舞蹈和部落的一般文化活动中向青少年传授各种知识,包括讲解本部落或本氏族的历史、英雄故事及各种传统和风俗习惯等。可见,当时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的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的师德意识。所以,这一时期是师德的萌芽时期。在中国,早在奴隶制时期就建立了官学,但比较简陋,而且具有“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性质。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生产关系急剧变化,各种学派应运而生,各派学者纷纷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私学由此兴起。在私学形成的过程中.专职教师开始出现,这时教师职业道德才真正产生。 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化繁荣时期,在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游说之士,他们形成一个知识分子阶层,人数众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这些人中首推孔丘、墨翟、孟轲、苟况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在开办自由讲座、创办私学等教学活动中,对师德理论进行了论述。 孔丘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招收学生办私学,在师德教育中建立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在道德教育态度上.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等,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是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个进步。孔丘在这方面还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强调教师要博学多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反省,“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