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统计 学点统计
关注数: 10 粉丝数: 133 发帖数: 7,130 关注贴吧数: 30
【欣心相印】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看(转载) (欣羽有多少喜欢斗地主的?最近刚开始玩,觉的挺有意思,尤其喜欢配合好的。昨天在那个吧里看到一篇神文,觉得很有意思,转过来看看。) 如果把西游记倒过来看,其实更精彩。 如来派师徒四人带上八部天书和小白龙去东土大唐传教,在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妖怪,打来打去发现他们都是有后台的,无论怎么作恶都不受惩罚,八戒和沙僧觉得太黑暗了,无奈一个躲进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悟空坚持正义一路斩妖除魔护送师傅东去传教。 结果天庭对悟空实在忍无可忍就和如来达成协议——我们可以保证唐三藏平安到长安,不过你得把孙悟空这个刺儿头给办了,如来同意了,在一翻阴谋之下,白龙重伤坠入山涧,悟空败了,被压在了五指山下,而唐三藏却抛弃了孙悟空,孤身来到长安,在长安传完教,被封为御弟,享受完荣华富贵,寿终正寝。 就这样过了五百年,悟空终于从五指山下逃了出来,一声不吭,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天庭被逼无奈许诺让猪八戒化为人身,封为天蓬元帅 ,沙和尚封为卷帘大将,只要他们能够杀掉孙悟空。 最后的最后,因为兄弟相残而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寻找菩提祖师解惑,然后他封印了修为,如意金箍棒扔进了东海化作定海神针,回到花果山,陪着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在花果山的山顶化作了一块石头…… 这才是真正的社会。
【原创】内地流行乐坛之《笑傲江湖》 (文章最早写在去年第一期《中国好声音》之后,发在了国外一个留学生聚集的论坛,属于旧文了。最近偶尔看到有人提议明年的“导师”人选,有人在争论谁应该入选,就想到了这篇文章,贴过来博大家一乐。) 最近没有好声音了,胡乱灌一瓢水。其实也早想写了,最近又看了shyoung (yaya)转的马甲无聊的几篇帖子,也受了点启发,就加把劲胡诌玩了。大家看过也就一笑了之。 用金庸这篇小说的名字,主要是借用《笑傲江湖》里面的几个门派和掌门人,来形容一下中国内地流行乐坛的一些重量级歌手,肯定不是全部,但这几个应该还是有些代表性的(也受了这次好声音的影响)。先说明一下,《笑傲》里面的几个 bug级别的人物需要排除,东方不败,风清扬,令狐冲。 先从“正统”门派说起,也就是少林武当和五岳剑派。 少林,刘欢。少林的一大特点就是resources(武功秘籍)实在太多,什么易筋经达摩功的一大堆,背后的支持非常强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少林主持刘欢自己的原创武功不多,这个也可以理解,有那么多人给我写歌,我就只要好好发展自己的内功就行了。所以刘欢唱功一流,但自己的原创歌曲不多。 (补充一点:刘欢本人创作能力毋庸置疑,比如这次给《甄嬛传》词曲还是很给力的。) 武当,那英。如果少林是阳,那么武当就是阴。所以给了刘欢少林住持,那么那英大姐就当江湖另一大门派武当的主持。那英和笑傲里面的冲虚道长也有点相像,都是口无遮拦,直来直去,也很自负,当然有时也显的有些无脑。不过武功也是顶尖(唱功一流),和少林主持刘欢相似,由于有很多人给她写歌(武当秘籍),自己的原创不多。 好了,说完了少林武当,下面该讲五岳剑派了,这个其实是《笑傲》里面的一大主流(另一个是魔教)。 嵩山派,汪峰。这个门派主要代表了内地摇滚,经过了崔健,黑豹,唐朝等等顶尖高手的锤炼,嵩山派发展成了五大门派里面第一大门派。近期的代表人物就是汪峰,早期崔黑唐等的摇滚还是偏硬(和国外比已经算软摇滚了),汪峰更进一步把pop music和这种摇滚揉合在一起,创造了属于汪峰自己的摇滚音乐。这个就像左冷禅,本人绝顶聪明,把嵩山派流传下来的武功继续发扬光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拳法。把汪峰比做左冷禅主要是说嵩山派掌门是五岳剑派里面的翘楚,就像汪峰唱功一样。还有一点,内地摇滚某些地方就像《笑傲》里面的嵩山派一样,比较aggressive,早期的时候曾经不可一世(不是坏的形容词),“看不起”其他各种流行音乐,而且大有一统乐坛的架势。想想当年崔黑唐的时候,那个时候谈音乐不谈摇滚,就像你是音乐盲一样。 衡山派,许巍。就像衡山派掌门莫大一样,许巍相对于其他歌手来说还是很低调的,虽然也是一身的唱功。而且许巍的曲风也有点像莫大的武功,比较哀婉凄凉,比较厌世(世俗的“世”);像莫大常年拿一把二胡,许巍从来都是吉他不离手。(摇滚我给了汪峰,其实许巍的歌曲也是一个分支,有时候我也听的糊涂,还是觉得许巍应该另成一派。) 恒山派,毛阿敏田震陈明等。和衡山派许巍类似,也是与世无争,安心唱自己的歌。我也知道她们的曲风不一样,田震偏向摇滚吧(许巍给田震写过一些歌,难怪衡山恒山这么近),毛和那英有些类似,陈明曾经红极一时,歌曲轻快上口,有点城市小资的味道。 华山派,高晓松。高晓松是音乐世家出身,早期从校园歌曲开始,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后来又出去“深造”,拿了不少titles回来,这个就像华人岳掌门,武功虽然不是绝顶,但江湖名声很好。我对高的深造加了引号,因为自从高“深造”回来后,就没怎么再写出好听的歌曲了(当然也可能是我对这个时期的高了解的不多)。这些年高倒是利用他的名声,不停的参加选秀节目的评委,而且越来越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就像华山掌门后期修炼的“辟邪剑法”(比如绵羊音?)。 青城派,杨坤。和余沧海相似,本事都是有一些的;但和其他几个门派相比稍逊,不过就像青城派掌门,杨的口气也很大,经常训这个,骂那个。 比如少林比武的时候,余沧海虽说武功在正魔两派掌门里面最弱,但“声音”很大。由于也是一派掌门,杨坤还是有一些拿的出手的作品的(不然这次好声音也不能找他去),这个就像笑傲里面余沧海的催心掌,杨坤最得意的作品就是那首《无所谓》。相对来说,其他作品差强人意。 好了,讲过了上面的“正统”门派(还有很多,就举了这几个,大部分也和好声音有关),下面就该讲被他们称作“魔教”的这个门派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很杂的门派,也是《笑傲》里面的另一大主线。 魔教,刀郎。草根音乐的代表,也可以说新世纪(2000年以后)的草根音乐就是从刀郎开始的(这个不管他本人喜不喜欢)。左右二使是凤凰传奇和庞龙,下面各种人物参差不齐,共同特点都是出身草根,歌曲地气很足(所谓的接地气),所以通常流传度也很高(因为中国“音乐民工”很多?),现在大部分所谓的“神曲”都出自魔教众人。而且“魔教”音乐通常都是从网络里面最先流行,然后再进入各种其他媒体和“正统”音乐圈子,这个就是某些人诟病的“农村包围城市”。而且可能就是因为没有经过上面的“正统”认证,一直以来不怎么被少林武当五岳剑派的掌门们待见。比如刀郎,就像魔教的任我行,出道后受到的“待遇”也就像《笑傲》里面魔教在正统门派眼里面的“待遇”,被他们视为洪水猛兽,什么没有“音乐性”,不懂得“音乐美”,“成功非常偶然”,不一而足。相对来说,衡山派许巍的评价颇为客观,这里是许巍评价当年刚走红的刀郎,“他的歌的确不错,虽然现在有很多对他批评的声音,但我想他能被大家喜欢就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一些原创歌手”。 接着讲“魔教教主”刀郎。就像《笑傲》里面的魔教,刀郎也是是从西域起家。最开始是在内地歌厅里面打工(这个很多“正统”掌门们都干过),后来远遁西域十年(新疆十年),刀郎终于练成绝世武功“吸星大法”(光采新疆各地音乐,加以提炼吸收)。一出江湖,就震惊武林。后来不堪媒体骚扰,自己闭关数年(笑傲里面任我行是被人“闭关”了)。从去年携徒弟云朵又重出江湖,虽然不能说是“来势汹汹”,但一场一场演唱会的成功还是表明刀郎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刀郎的歌曲和任我行的武功还有一点也相似,就是“简单直接,但非常管用”(这个好像也是《笑傲》里面任我行和少林掌门方证比武的时候,左冷禅对任我行拳法的评价,“似拙实巧......;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刀郎歌曲也是一样,看似简单上口,但要唱好非常不容易。 这次就胡诌到这里,不当之处还请版上的音乐大拿们多多拍砖。写这些是碰巧最近又温习了《笑傲》,觉得里面的门派和中国内地流行乐坛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且“毛病”也很相似,就是“正教”和“魔教”互相攻击(当然在内地乐坛,“正教”掌握音乐话语权,攻击更多是one-way traffic)。从俺们听歌的来说,谁的音乐好听就听谁的(我刀郎许巍汪峰的歌听的最多,早期崔健黑豹,还有港台不少原创音乐人的歌曲),流行乐坛多些曲风其实是好事,不要这方骂那方音乐“俗”,那方说这方音乐“假清高”。毕竟大家都不是美声交响歌剧,属于“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这类大众食谱,一些爱吃青菜的非要说爱吃萝卜的没营养,感觉没什么必要,而且偏食太多也容易营养不良。
关于重拍经典的一个误区。 就以《红楼梦》为例,我本人是87版红楼的粉丝,也大爱晓旭,不认为短期(就给个最短的:50年)内能有人超过晓旭的黛玉,但我还是支持严重认真的重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中国的名著是一件好事,尤 其是在这个网络时代。现在年轻人一天到晚捧个电脑上网,认真看书看名著的越来越少了,拍成电视剧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不同渠道接触名著。 但现在的重拍里面有一个误区,好像重拍的人(无论导演还是演员)必要通过抨击以前的经典来给自己“正名”,而且没拍的时候就要超过这个,超过那个的。在我看来,这都是没知识,缺乏素养的表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最主要的是这几个老版(水浒除外)都抓住了各自名著的魂,一些细枝末节或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可能不是尽善尽美,但这些只是皮毛的东西。而如今的一些翻拍,尽是纠缠在这些地方,什么老版“特技不行”,“演技不行”,结果拍出来一看,这些 老版有的问题它们也没克服多少,而且,也是最主要的是它们把这个魂给“弄”丢了。 顺便说一说国外的情况,这方面必须承认,国外还是要成熟(mature)和职业(professional)的多(毕竟它们的影视发展了这么多年了),它们也搞翻拍,但不像国内这样,没拍之前先把原来的经典一阵“猛拍”(当然它们的翻拍也没这么频繁)。 在我看来,到了一定时间(多长要根据多经典来定)可能是需要翻拍一下,但要给予老版足够的尊重,要多看看人家当初是怎么抓住“魂”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看看能不能用现在的手段拍的更适合现在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观众)。
认为陈晓旭“不够美”是怎么来的。 就我所看到的,除了陈晓旭自谦(《梦里三年》里面有句话“尽管我的面孔不那么光彩照人”),主要的就是87导演组开始觉的晓旭不够美,而重点是认为晓旭的鼻子太高,还有人建议让晓旭去做手术整容(参见《宝黛话红楼》),结果晓旭一听医生介绍吓跑了。现在看来多亏没去做,晓旭的鼻子差不多是87红楼群芳里面最好看的一个了。看来这个审美是会变化的,当年不认为高鼻梁美,现在反过来了,很多女孩子去整容把鼻子弄高。 其实晓旭的五官非常精致,脸型,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下巴,都长的很精致,很耐看。唯一有点缺点的就是牙齿,这个亚洲(或者华人?)女性比较普遍,大家可以去看看另一个经典-演黄蓉的翁美玲,就比较明显了。这个也是当时受条件限制,现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矫正牙齿了(美国非常普遍)。 所以,这个晓旭还“不够美”更多的是因为她演的是黛玉,上至导演,下至观众都是拿百倍的放大镜,而且是对照着书一字一句来“挑剔”的。还有,时代不一样,审美里面的某些东西也不一样,我们现在认为晓旭最好看的高鼻子当年竟然是主要的“诟病”对象。 除了面容(我觉得能在当年的红楼群芳里排前5),其他几个方面,身材,手,头发,皮肤,还有最主要的气质,晓旭都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排名。当年黛玉竞争者之一的安雯长的也很美,但没有这个“弱柳扶风”的身材(虽说安雯身材也很好了);另一个黛玉竞争者张蕾(后演秦可卿)我觉的各个方面比晓旭都要稍差一点(年龄也偏大)。多亏当时选了晓旭演黛玉,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挑剔”而不衰。 下面贴一张“林妹妹”和“宝姐姐”系外的合照(还有一个打酱油的不知道是谁,民俗专家?)。“宝姐姐”是公认的大美女(偶也很稀饭),但“林妹妹”也不差,这个鼻子下巴非常精致。
林妹妹性格里面有一点很可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红楼梦里面和众位姐妹互相调侃最多的竟然是黛玉,而且过后就好了,这种性格的人现实生活里面其实很好相处(宝钗湘云探春类型的人也好相处)。 下面就是一些我能想到的例子,欢迎玉石们补充。 黛玉和宝钗: 在给惜春买画画的材料那集,黛玉笑话宝钗把自己出嫁的嫁妆都列在单子上了;而在宝玉凤丫头大病初愈后,宝钗笑话如来忙的要来关心林姑娘的终身大事。 黛玉和湘云:黛玉笑话湘云“二哥哥”“爱哥哥”不分;湘云反过来笑话保佑黛玉找个咬舌的林姐夫。 黛玉和凤姐:黛玉嘲笑凤姐吃了点茶就使唤人,凤姐反过来用谐音说黛玉既然吃了茶,为什么不给贾家做媳妇(也从侧面表明了贾母的态度)。 黛玉和探春:黛玉取笑探春取名“焦下客”,探春用“潇湘妃子”哭林姐夫来“反击”。 黛玉和妙玉:(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黛玉宝钗宝玉在栊翠庵吃茶的时候妙玉嘲笑黛玉尝不出雨水和露水。 黛玉和李纨:携蝗大嚼图一节,黛玉说李纨不认真教大家针线道理,反惹的大家大玩大笑(当然黛玉这是倒打一耙的“刁话”);李纨取笑将来给黛玉找一个厉害婆婆,再找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看看黛玉还刁不刁了。 黛玉和惜春:惜春告假的时候取笑惜春偷懒,惜春没用语言“反击”,不过行动上好像有所“表示”。 黛玉和迎春:暂时没发现。
林妹妹和大家都能互开玩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红楼梦里面和众位姐妹互相调侃最多的竟然是黛玉,而且过后就好了,这个性格的人现实生活里面其实很好处。 下面就是一些我能想到的例子,欢迎香芋们补充。 黛玉和宝钗: 在给惜春买画画的材料那集,黛玉笑话宝钗把自己出嫁的嫁妆都列在单子上了;而在宝玉凤丫头大病初愈后,宝钗笑话如来忙的要来关心林姑娘的终身大事。 黛玉和湘云:黛玉笑话湘云“二哥哥”“爱哥哥”不分;湘云反过来笑话保佑黛玉找个咬舌的林姐夫。 黛玉和凤姐:黛玉嘲笑凤姐吃了点茶就使唤人,凤姐反过来用谐音说黛玉既然吃了茶,为什么不给贾家做媳妇(也从侧面表明了贾母的态度)。 黛玉和探春:黛玉取笑探春取名“焦下客”,探春用“潇湘妃子”哭林姐夫来“反击”。 黛玉和妙玉:(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黛玉宝钗宝玉在栊翠庵吃茶的时候妙玉嘲笑黛玉尝不出雨水和露水。 黛玉和李纨:携蝗大嚼图一节,黛玉说李纨不认真教大家针线道理,反惹的大家大玩大笑(当然黛玉这是倒打一耙的“刁话”);李纨取笑将来给黛玉找一个厉害婆婆,再找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看看黛玉还刁不刁了。 黛玉和惜春:惜春告假的时候取笑惜春偷懒,惜春没用语言“反击”,不过行动上好像有所“表示”。 黛玉和迎春:暂时没发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