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华 景华
关注数: 8 粉丝数: 74 发帖数: 1,085 关注贴吧数: 2
[某景]致全体新初三同学 刚刚又看了《新初三年级家长致那老师的公开信》,我突然有些异样的感觉,不明白为什么初二将升初三的家长同志们居然首先就想到了提出所谓不公平的问题。 经历了初三,我可以很负责的向新初三同学们说:真正到了初三,无论老师怎么变,你自己才是取得成绩的根本。我不知道那位家长是否注意到了这一点。 其实在初三,所谓的普通班学生比所谓的实验班学生更占优势。以本届初三学生举例:在我们这一届初三中,所谓的普通班老师对学生真的是狠夯基础知识,相比之下,连所谓的实验班的老师们都说实验班的基础知识没有其他班稳定。 我个人的愿望,是希望新初三的同学们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与老师好好配合,为附中争光。但我却看到一个非常令我痛心的论调:“老师好,可以走捷径”。 我不知道有这样观点的同学、家长有多少。但我相信,老师们看到您们的这种观点,多半会心寒。首先,附中的老师大家应该绝对相信。初三之后,老师和同学完全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如果对老师都不绝对相信,那初三这一仗在所难免会变得异常艰难;其次,假设我们没有遇到好老师,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自己争取。有人说“金子”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没有得到合理的资源,就会变成沙子。但是,我们都知道,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如果它变成了沙子,那它只能是假黄金。 我没有丝毫要和新初三的同学过不去的意思。我只想说:希望你们能自己做好,自己学好,与老师一起努力,为附中争光。我希望你们能够快乐的度过初三,能和同学们都搞好关心,能在初三生活中尽量让自己心情保持愉快,这样才能更好的走过初三这一年。 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最后祝新初三同学们:初三好运! 原初三(6)班 高远
[某景]预测决赛结果。 很简单,Italy获胜。首先,我们来看看Italy的进攻:被认为是防守反击的老祖宗的意大利,在本届世界杯上展现了不凡的攻击力,不仅边后卫助攻的传统得以延续,中场的调度也体现出了水平。Totti几乎是完全听从Pirlo的调度。前锋线上,多尼和吉拉蒂诺都不是贪功的人,使得前锋搭配融洽。然后是France的进攻:应该采取攻势足球的法国,如今该打单前锋,运动战的机会明显减少了。打巴西靠的是定位球。但如果当时巴西的后卫不那么懒惰,Henry恐怕难以进球。现在后防换成了Italy的混凝土式防线,法国估计难有建树了。再看Italy的防守:混凝土式防守,不必多说。France的防守:可能是法国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维埃拉和马克莱莱的后腰线与图拉姆领衔的后卫线,实在是很强悍。接着是阵形:法国的4-2-3-1已经证实失败。意大利的4-4-2上有很深的造诣,变化繁多,使人难以捉摸。所以阵法上意大利又胜一筹。教练:多梅内克固执而错误频繁。里皮的能力在对德国一战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见教练上意大利又胜一筹。内部:意大利虽然身处电话门事件,但内部的信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法国队内部初见团结,或许也有一拼。历史:2000年法国2-1逆转意大利被认为是足球史上第二大逆转。然而,法国队的人员几乎与当年无异,进球功臣特雷泽盖更是被钉在了板凳上。维尔托德也已老化。法国整体实力下降。而意大利方面,后防保持了混凝土的威力,中前场几乎全是新鲜血液。加之里皮比特拉帕托尼的激情与胆略,意大利的整体实力应该是上升。当年Henry没能打破Toldo的大门,如今也很难打破Buffon的大门。综上,某景认为,世界杯决赛,意大利取胜势在必得。
[某景]旧事重提——英葡之战之景氏阵法解析。 其实我是一个忠实的英格兰球迷。但这场比赛我只看了半场。我没想到埃里克森居然用了4-1-4-1的阵形。我对葡萄牙的4-2-3-1多少有点研究,所以看了半场,我觉得英格兰难逃一败。有人把英格兰的失败归结于伤病+红牌,其实就阵形来看,英格兰也有点失败。 4-2-3-1作为03年以来第一流行阵法,它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这不仅体现在我曾经说过的“守势阵地阵形”,更体现在中场中路的密集。然而,对于4-1-4-1来说,英格兰的前卫线(G4和L8+B7+C11的那一条线)的防守功效并不明显,他们要是防守,就要狂奔几十米。然而,中场屏障哈格里夫斯,我们看到他一个人面对着Figo和C.R两个人的攻击。经常能够看到他与Figo或是CR单挑的局面。这一点上,英格兰已经处于劣势。如果不是保莱塔的能力有限、英格兰的后卫能力极强,恐怕在B7受伤之前,埃里克森的球队就已经失球了。 再说英格兰队的进攻。英格兰也派出了单前锋。但别忘了,单箭头非常容易被盯死,然而就是这样,依然不间断的向鲁尼长传,鲁尼的作用应该是吸引防守,给前卫们创造机会,但马尼切带着一群后卫,彻底封死了Rooney,以至于L8和G4的攻击力都仅限于一些不是机会的机会。这个角度来说,葡萄牙防守成功。 但英格兰也并非没有赢球机会。英格兰的右边路的Gary Neville和David Beckham的搭档从92开始,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的变化之无穷,超越了任何右边路的攻击组合。如果埃里克森坚持右边路,英格兰还是可以进球的。可惜B7受伤,G2后来也下场了。英格兰便彻底失去了机会。 以上系景华一家之说。仅供参考且请勿转载。
[某景]景氏分析之巴西对法国。 这场比赛之前,我已经预测到法国能赢,而且赢得并不漂亮。 首先,就双方阵形来说,巴西是4-3-2-1,法国是4-2-3-1。简单的说,双方在中场中路都是重兵集结,巴西防御更为稳固,法国也是防守为主。但我们可以看到,Henry的单前锋还是不能起到组织进攻或是运动战中攻城拔寨的能力。这一点从小组赛就很明显。面对巴西的后防线,Henry仍只能利用定位球破门。 说说法国的攻击:法国的单箭头Henry在运动战中几乎被锁死,除了被胡斯铲断的机会之外,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机会了。可见Henry的单前锋战术依旧是失败的。几个前卫没有给Henry好的助攻应该是主要原因。 至于巴西的进攻:基本上可以认为从中路到左路再到右路都有压上。但罗纳尔迪尼奥的带球过多可能是攻击不成的主要原因。 那为什么法国进球了呢?法国的单前锋实在是失败的阵法,但定位球中,巴西人的懒惰和法国人的灵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Henry轻松破门。 巴西为什么不进球呢?一个是维埃拉和马克莱莱的中场锁死的巴西的中场,加上图拉姆的防守,以及4-2-3-1本身的防御性及对快攻的限制使巴西没有了机会。顺便提一句,巴西的单箭头Ronaldo没能从98年对巴特兹的痛苦对决的阴影中走出可能也是巴西前场机会不多的原因之一。 综上,法国的获胜纯属几个明星球员的超常发挥及巴西人的懒惰。多梅内克的阵法还是失败的。巴西的阵法也值得商榷。
这篇满分60又能得多少? 舍弃 题记:舍得舍得,不舍怎能得? “舍”与“得”之间,我们经常需要好好衡量一番。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几千年前,孟子便提出了舍与得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可以二者兼得,那是最妙。那么,不可兼得之时,也不要强求。一切尽力而为,顺其自然,许也能得到自己要的。 人们常说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但舍弃一些必须舍弃的东西,却是为了挣得更大的成功。在这里,放弃与舍弃是不同的。不放弃,代表着一种性格,坚毅、不屈;舍弃,代表着一种头脑,智慧、果断。但我们不能对任何事物都任意舍弃,那就与轻言放弃无异了。我们要舍弃那些应当被舍弃的,那些影响我们前进的东西。 对于我们,可以尝试舍弃那些自己不擅长的,而争取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取得成功。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经热衷于生物实验室和大学演讲堂。但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实际上有很好的写科幻小说的天赋。于是,他客观的审视自己,他认为,自己不一定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但自己写科幻小说的天赋确实无可比拟的。于是,他舍弃了自己无限喜爱的实验室与课堂,回到家中潜心写作,终于留下了600多本科幻小说,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他的“舍”,舍得明智,舍得精彩,舍得果断;他的“舍”,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是全世界科幻小说迷的幸福。他因为这一“舍”,得来了无限的快乐,无限的幸福,无限的掌声,无限的尊敬。智慧的“舍”,正如阿西莫夫。 或许,当阿西莫夫舍弃实验室时,他心中的痛苦会超越我们的想象。但他舍弃了自己不最擅长的,却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上取得了无限成就。 阿西莫夫的例子可能离我们稍远一些。就中考而言,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数学考试的最后几题能让他们心如刀绞般得痛,让他们考试之后泪流满面地难过。此时,“舍”与“得”的话题重现。在考试中,对大多数成绩中等、难以答出最后两题的同学,我们不如干脆舍去其中让我们痛苦的17分,让其他的103分稳稳到手,然后再去看看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得”的小地方。这样,分数稳保优秀,内心也不必被那最后两题煎熬得如此痛苦。正是:舍得舍得,不舍怎能得? 话便说到此了。舍,要舍得智慧,舍得果断,舍得内心无悔,舍得前途光明,才叫真“舍”。真舍,才是智者为了将来的“得”而做出的聪明的牺牲。否则,不过是什么都放弃的小辈而已。
这篇文章满分60能得多少? 舍弃 你说不用挣扎,但我却想对你说:如果抉择,让你更快乐,我,会放手给你自由,绝不强求。因为你,你不再爱我。 小时侯,熟悉的脸孔,懵懵懂懂,阵阵微风吹起跌荡的千秋。勾勾小指头,说我们不会错过,点点滴滴留在心中。灰蒙蒙的天空,早已看不到那彩虹。我想拨开乌云牵你的手,但手渐渐冷却的指缝,却抓不住回忆的沙流。 过期那个春,仿佛精采的慢格重播,记得你说从来没有这样感动。我们都哭了,哭得象小孩子一样。我知道,我的快乐,我的难过,都有你陪着我,是你陪着我。年少轻狂,难免冲动,难免犯错,却总有你安慰我。没有你,我走不过。记得你说真爱是不需要承诺,不需要理由,爱过就深刻。爱能爱多久,幸福的味道就多浓,相信我。酸酸甜甜溶在心中。请你记得,这最美的一刻! 过期那个夏,我们忘了那承诺--要一起开心,熬着到最后。你的感动变了,沉淀了,有点痛。你给我太美的回忆,只怪我不懂得珍惜,终于再没机会说我爱你。终于明白了,最爱我的----是你。但如今想你想你想你变成奢侈的梦境。Sorry,是我忘了你的感受,让你陪着寂寞生活。都怪我忽略了温柔,让时间疏远了你我,到如今,才惩罚我失去了你。就算已于事无补,我还是想让你快乐。就算漫天树叶都坠落,我也要抱住你脆弱的天空。 过期的那个秋,我看着你和我的爱落空,怎么变的如此愚昧?将过去累积的幸福都推碎。也许我一直都不懂,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一种寄托。如果选择放弃了承诺,你不再听,不再接受。我该拿什么勇气对你说:我还爱你。我看见你,紧紧锁着眉头,连句话也不肯说。在想什么?想什么?!我也紧紧抱着你,像颗石头,伤心的石头,却无怨无忧。我想给你一个甜蜜的梦,你却哭着求着我,要我放弃这美梦。看你变得如此沉重,心也跟着在喊痛。心一片一片地剥落,像失去信仰般的好脆弱。 过期那个冬,你总是看着我,笑着点着头,但背着我,什么都不肯说。我比你还折磨!看着你的背影发抖。难道是我给得太过沉重?在求我放手?我是真的要的不多,怎么连牵个手都变成是奢求?想抱你却被你狠狠挣开手,但我还傻傻地,不敢喊痛。因为是我,是我让你伤痛太多。若时间真的能倒回,你离去的那一夜,也许就不会绝望地流泪。你说不用挣扎,但我却想对你说:如果抉择,让你更快乐,我,会放手给你自由,绝不强求。因为你,你不再爱我。 如今,我离开我的痛。在想你的时候,就让自己化作微风,抚摸你被秋伤的脸孔。 我想你每一秒钟,都挂着你的笑容。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在没有你的角落,找一个给你甜蜜的梦。只求你快乐。只要你快乐。我会给你自由。只有让你坦然接受我给你的自由,不让你有丝毫的为难和歉疚,这才是我真正给你的爱。因为有一种爱,叫舍弃。
一篇议论文,满分60,大家说多少分? 舍弃 题记:舍得舍得,不舍怎能得? “舍”与“得”之间,我们经常需要好好衡量一番。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几千年前,孟子便提出了舍与得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可以二者兼得,那是最妙。那么,不可兼得之时,也不要强求。一切尽力而为,顺其自然,许也能得到自己要的。 人们常说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但舍弃一些必须舍弃的东西,却是为了挣得更大的成功。在这里,放弃与舍弃是不同的。不放弃,代表着一种性格,坚毅、不屈;舍弃,代表着一种头脑,智慧、果断。但我们不能对任何事物都任意舍弃,那就与轻言放弃无异了。我们要舍弃那些应当被舍弃的,那些影响我们前进的东西。 对于我们,可以尝试舍弃那些自己不擅长的,而争取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取得成功。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经热衷于生物实验室和大学演讲堂。但他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实际上有很好的写科幻小说的天赋。于是,他客观的审视自己,他认为,自己不一定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但自己写科幻小说的天赋确实无可比拟的。于是,他舍弃了自己无限喜爱的实验室与课堂,回到家中潜心写作,终于留下了600多本科幻小说,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幻小说家。他的“舍”,舍得明智,舍得精彩,舍得果断;他的“舍”,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是全世界科幻小说迷的幸福。他因为这一“舍”,得来了无限的快乐,无限的幸福,无限的掌声,无限的尊敬。智慧的“舍”,正如阿西莫夫。 或许,当阿西莫夫舍弃实验室时,他心中的痛苦会超越我们的想象。但他舍弃了自己不最擅长的,却在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上取得了无限成就。 阿西莫夫的例子可能离我们稍远一些。就中考而言,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数学考试的最后几题能让他们心如刀绞般得痛,让他们考试之后泪流满面地难过。此时,“舍”与“得”的话题重现。在考试中,对大多数成绩中等、难以答出最后两题的同学,我们不如干脆舍去其中让我们痛苦的17分,让其他的103分稳稳到手,然后再去看看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得”的小地方。这样,分数稳保优秀,内心也不必被那最后两题煎熬得如此痛苦。正是:舍得舍得,不舍怎能得? 话便说到此了。舍,要舍得智慧,舍得果断,舍得内心无悔,舍得前途光明,才叫真“舍”。真舍,才是智者为了将来的“得”而做出的聪明的牺牲。否则,不过是什么都放弃的小辈而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