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表💨 基地组织战士
请忽略我的昵称
关注数: 70 粉丝数: 269 发帖数: 1,075 关注贴吧数: 33
武史随笔---关于内外家说法的那些事 历经快一个月的查证与构思 终于打算将这一篇付诸文字了 . 当然就在宅伯着手整理资讯跟思路的时候 中国武术界又出现了一位号称出神入化的大宗师 被业余爱好者短时间内三度击倒的消息 . 造成又另一波针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批判舆论 宅伯虽对这些陈腔滥调毫无兴趣 但心绪仍不免被影响,影响稿子进度 看样子确实修为不足,性子确实得再修练修练 . 当然会花这么长的时间 除了本身有其他主业外 主要是要处理这样的题目 本身难度不小 宅伯不敢武断 所以必须在正文前跟大家说明一下 本文内容仅代表宅伯个人 凭借手边能取得的资讯 与过往史学经验汇整出来的一种说法 对于许多武界及史学界的前辈来说可能仍属粗浅之论 . 关于现在内家拳在武学中实质内涵为何? 跟现在的外家拳的内容到底有什么差别? 凭宅伯这种爱好者的功力,实在难以回答 . 仅以此文试图解释,在武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 「内家与外家」这种称呼的几个问题 内家与外家之分从哪里来的?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那个时代武人到底想表达什么?? 以及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 . 希望能提供一些跟我同样是爱好者 对武学史有兴趣或没有习武经验的朋友 在这个名词分类上的一些基础历史脉络参考 . 好,那就让宅伯来以宏观史学的角度 开始聊聊这个经典话题吧! ----------------正文开始-------------------- 「内家拳」与「外家拳」这两个名称,在中国武学发展史中,有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这点至今仍是如此,即便大多数人早已不了解这两个 名称真正的意义,但口耳相传加上武林名宿某些成就,以及电影的推 波助澜下,渐渐形成了今日以太极、八卦、形意做为「内家拳」的基 本框架,不论是比赛还是招生,「内家三拳」的口碑绝对是一大优势 。但在此同时,并未被纳入内家拳体系的其他武学门派,从未声称自 己是外家拳,这便产生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即「有内无外」的情况, 若内外家之分,如许多以和为贵的说法一般本无高低,仅是内容有别 的区分,那么内家与外家的称呼,理应跟「南拳」、「北拳」一样作 为一种常见的分类形式才是,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 这点在唐豪的《少林武当考》中,已有处理,宅伯就不赘述,其结论 为「能以技致用者,方是内家;其习技而不能致用者,便是外家。」 . 由这样的结论来看,其实就是我们现代用词中「内行」与「外行」的 意思,那其实很多内外功、由内练外、由外练内、筋骨皮精气神、以 柔克刚等等之类的说法,都可由此发现纯属穿凿附会之说,为了抬高 「内家拳」的层次而进行的说法。当然宅伯在这边也必须强调,唐豪 本身并不认为这些功法跟要求是错的,相反的,正因为这些东西「几 乎所有正常门派都有」(不正常的就不谈了),所以不太可能以此当作 分类基础。 . 那既然唐豪已经处理完了,那宅伯今天这篇是想帮大家历史著作导读 吗? . 当然不是了,即使唐豪是宅伯所尊敬的中国武学史的大前辈,并不代 表他的结论是没有瑕疵的。 . 在唐豪本人之后的另一部作品《太极拳与内家拳》中,虽然最后他考 证结果,提出「张三丰创太极拳纯属假托附会,可能是由陈王廷所创 」、「太极拳与内家拳当属两种不同拳种」的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本 身也许有瑕疵,但非本文重点就不多提),但他对于内家拳本身的存在 受限于资料不足,仅能接受黄百家在《内家拳谱》最后所言「当世广 陵散,再无传人」的说法,如果有看过这篇论文的看倌,会发现唐豪 最后的论述,是有点不确定的。 . 因为唐豪没办法解释,内家拳假设真的在清初闻名,何以后来各门各 派(不只太极八卦形意的相关传承系统)均在传功时告诉弟子,这是教 他「内家拳」。 . 毕竟那都是别人的知名商标了(即使后来失传),难道当年重门派家族 名声的武师,真可以为了行销业绩,向别人的名号低头吗?(现代可能 很多啦,但那个年代有名望的武师,真的跪得下去吗?)又如果真的盗 用了,会没纷争吗? . 当然今天并不是说宅伯神通广大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明资料,而是宅伯 在旁涉一些非武史的历史学领域的时候,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正好 也能证明内外家之分的起源。 . 汉代「士族」的「家学渊源」、魏晋时的「世家大族世袭门第」、宋 的「学派」。 . 可能有的看倌已经知道宅伯想讲什么了,还不知道的没关系,宅伯会 继续说下去。 . 就算不从这些这么正经的历史课本名词来观察,说穿了,大家不论是 从武侠小说还是电影,还是任何领域的「传艺」过程叙述中,都很熟 悉的事。 . 那就是所谓的「家族嫡传之学」,简称「家学」。 . 这边帮大家科普一下,今日大家所熟悉的门派,基本上都是在过去由 某几个家族家传的武艺,所以戚继光用来练兵抗倭寇的刀法被称为戚 家刀,太极曾经被称为「陈家拳」,杨露禅学会后为了教京城仕绅简 化改编出了「杨家拳」,今天看的见这种脉络的如「某家」散手、「 某氏」某拳、「某姓」短打、「某门」武学等等都是此类。(反而现在 大家熟悉的各门派名字,除少林武当这种出家修道宗门的古称外,大 多在清中晚期后才开始出现。) . 至于家学如何出现跟演变,大家可以参阅宅伯之前的「兵器化拳」系 列武史随笔,这边不多谈。 . 这个「家学」本身又跟内外家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稍微讲一下中国 人的家族观念了,中国人极度重视家族群体大家都知道,那到底是如 何重视?又怎么保护家族? . 自古以来,有姓有名的都是贵族或地方仕绅,这样的贵族或仕绅要嘛 开国时跟随开国皇帝建功立业被赐与贵族身分或因此改善家境,要嘛 是自行透过家族前几代经验累积,而逐渐形成在某个领域的极大优势 ,让家族逐渐壮大。那么这个「优势」的传承,也就是所谓的家门绝 学,非属于本家子弟不传,有的还会更严格的按照宗法习惯分成本家 或分家的人来进行差别传艺,以免分家的后代夺走本家的领导权。 . 大家现在往往会很常识的认为,中国人的陋习就是「传艺留一手」, 总之意思就是师父防着徒弟,避免被反咬一口时无法招架。但大家很 少注意到一件事,这「留一手」对于技艺传承是一种坏事,那些师父 真的就心甘情愿把一辈子功夫带进棺材吗?也许有的高人境界的确如 此,但家族绝艺就此失传,这有可能会连带着让家族没落,对于重视 家族的民族性来说,有多少人愿意冒这个险呢?那所以「留一手」是 为了什么? . 看一下宅伯前面关于家学传艺的叙述,应该已经有人有答案了 答案是:留一手,传家用。 . 师父留一手不教徒弟,这手就教给家族子弟,当徒弟今天不认分了想 反咬,家族后辈继承人就有法子保持优势跟处理那些外面收的徒弟。 . 看出来了吗,这就是所谓的家族秘传了,各种领域的技艺传承都是如 此,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学本质。你不是本家人,教你一下可以,教你 看家本领,有本事进我的家门(为家族作出贡献,或被认可,或被领养领进,或入赘)再说。 . 各种领域的家学传承都是如此了,武艺作为最具攻击性的武装手段, 自然不会是例外。 . 讲到这里,比较会联想的看倌会开始发现,把家族的观念带进来观察 ,「门户」、「堂室」、「内外」、「看家」的常见用词,在那个时 代意思的轮廓就出来了。 . 门当户对→我们两家族的门户是相称的。 侵门踏户→你一个外人入侵我们家族领域。 登堂入室→光明正大的踩进家门。 内忧外患→家族内堪忧,家族外又有威胁。 看家本领→拿来保护家族(包括维持优势、确保发展等抽象意思)的本 事 . 如果这几句成语(其实就是古代用来表示期待或情况的惯用语)本身所 隐含的家族隐喻观念有看懂,那么我们就可以回到「内外家」这个主 题上了。 . 也就是说,「内家与外家」最开始,真正的意思,其实是用来区分「 是否为本家取得传家资格之人」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家族的 重要性如此巨大,自然不会将家族绝艺随便传给外人,因此绝大多数 的真传或绝招,只传给家里人(如杨家在杨澄甫之前关起门来是练陈太 )。本家人,即是内家,可得家传者;非本家人,即为外家,不可传家 艺者。 . 顺带一提,为什么中国人重视「拜师」这件事?建议大家可以顺着本 篇的脉络思考,会发现「拜师」之所以非常隆重,是因为那是一个「 入家族之门」的仪式,未经此仪式的通常只是学生或学徒,经过拜师 仪式的(也就是师父领进家门之意),才能称为「入门弟子」(入室弟子 ),那个地位跟一般的徒弟是天差地远,基本可视为嫡传的家族中人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之语,因为你真 的进了他的家门习艺,他确实就是家族中,领养你的父亲。 . 好,那这时候又有人问了:那干嘛不只传家里人就好,何苦收外面的 徒弟或学徒呢? . 关键还是在:家族优势。 . 单就武学而论,要保持家族优势的方式,除了家学渊源之外,还得培 养出一批「能够听从家族领导的门生」,不论这些门生的作用是来掩 护、还是共同保卫乡里,还是单纯作为家族人手跟收入来源,或者是 借以与其他家族保持关系的方式。总之,家学单传的家族容易因为继 承人死亡或不成材而绝后,有一批外家学徒,也好保护这个得继承家 学的苗子,兼作继承人收入跟名声的保证。(这听起来很现实很不武侠 ,但却是事实,为了家族,中国传统思想的确会务实到一种机关算尽 的程度) . 谈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拨开层层穿凿附会、勉强解释的说法,看见 「内家与外家」真正的意义了,同时也解释了其中地位高低之别的原 因,坦白说,都跟拳种练法完全无关。 . 顺便解释一下,清初王征南传黄百家内家拳,后黄百家为考科举而未 能精进,王征南临终前将绝艺托付给他,也仅记下口述,并无心习练 ,王征南离世七年后,黄百家深感遗憾未能成艺,着《内家拳谱》将 所习内容笔记做汇整出版于世,并说内家拳成为了当世广陵散,再无 传人。此事均写于《内家拳谱》中,根据黄氏说法,王征南仅收他一 位徒弟,并实际上将真传尽数教给他了,只是为了拼科举他没练成。 唐豪采信此说的原因是,如果内家拳有其他传人(王征南那辈或其他师 兄弟收的徒弟)那黄百家绝不敢冒大不讳说本门武艺失传,也许今日我 们看没什么,在那个时代这可是家门之学败落的大事,乱讲话被同门 前辈或同辈得知,岂能轻饶?但宅伯也因此不采信内家拳作为单独拳 种的说法,原因正是「王征南仅收徒一人」。毕竟自家人又只有一位 徒弟,当时的王家拳艺教给黄百家,王征南无后,黄百家就是这家学 的继承人,既然如此自然没必要特别说是他们王家的家学(可能王征南 本人也是外家身分习得此艺,这已不可考),那自然就把黄百家当自己 人,称之为「内家拳」了,意思其实就是「我们家这一门武艺」,那 黄百家著书《内家拳谱》其实也是「我们这家武艺拳谱」的意思(后来 许多门派那些只在门派内流传的拳谱文献所称的内家拳,也都可这样 解释),观其拳谱内容,就是这门武艺的独到心得,讲到外家也多是说 「不懂其中精要处的那些拳家」之意,谈及内外家之处,用这个方式 解释全部都说得通。(当然这也只是宅伯个人的想法,提供大家参考) . 那你说这些外家门徒就真的学不到真传,或只能得到表面技艺吗?也 不见得,随着学生徒弟资质、悟性、努力程度,师父所能够教的内容 也会有所不同,假设不刻意欺骗或隐瞒徒弟的话,即使不教那些师父 准备传家的绝学,以现有的武学内容进行练习跟领悟,加上未来各自 的经验累积,这些学「外家拳」的徒弟很有可能形塑成自己的一套系 统武学,不论这成为一门新的家学,还是成为本门家学中的新内容, 那都是发扬光大,有德的师父乐见之事。例如民国初年武林百花齐放 ,大师辈出,撇开那些拳棍不谈,许多大师都非严格意义上的内家人 ,但都在作为外家徒弟的基础上替门派家族挣名声,功夫甚至练得比 师父本家人还要好的也所在多有,所以许多人听闻某门派或某家学渊 源而拜师求艺,实属正常之事。 . 以国与国之间的独家技术作为家学举例,我们当年的许多科技产业, 不也是派人到日本及美国学习而来的吗?今天产业发展未必输给当时 可能藏一手的日本人或美国人,这也是一种外家到最后与内家齐肩, 最终甚至超越内家的例子。 . 而且在那个年代,师父有功夫只秘传家人(或嫡传弟子)的事,实属常 识,所有学生徒弟都知道的。甚至一直到台湾解严前,有些门派或拳 种,是不教给非嫡系出身,或不具备某种身分(例如总统府侍卫队或某 特别军种军人)的徒弟的,可见这完全是大家都知道的现象。 . 只不过在此同时的「内家拳」已经发生了语意上完全不同意思的质变 了,所以大家完全没有将内家拳的称呼跟这一前两三个世纪的的常识 产生连结,那也因为是常识,所以当时留下的拳谱并不会特别进行名 词解释,也就越传越歪,终究变成今日这种,非得是太极八卦形意才 能被划归为内家拳,必须单独分组出来演武比赛的情况。 . 那么,「内家拳」一词,是为什么变成今日的状况呢?外家拳又何以 变成「少林系统」的代名词呢?(甚至在某个年代,少林系统还真的接 受这样的说法!)又为什么内家拳几乎都是北拳的事,练南拳的几乎没 什么反应呢? . 这又牵涉到一位民国初年的一位代表性武师,有着「虎头少保、天下 第一手」的孙禄堂了。相信他的事迹对于民初武术史有兴趣的人都耳 熟能详,宅伯这边就不再画蛇添足了。总之大家只要知道,民国初年 以他为首的一批代表性武术家(总之就名声都很响亮,都打败过一堆人 ,其中好几位坐镇一方的官办国术馆或成立特定国术组织,现在一堆 系统奉为祖师爷的那几位),透过拜师或换艺,将八卦、形艺、太极三 门武学,合于一家,成为孙禄堂这一门的家学(当然不只他一位这么做 ,但最有代表性的的确是他),是以从该时代开始,习练八卦形意太极 门人多以自身为内家拳(也就是这些大师本家门之学)为荣誉,久而久 之内家三拳的意思就这样成形了。当然为了呈现内家三拳与众不同之 处(当然作为个别系统来看,这三门系统都非常独具特色且完整),开 始将许多功法或风格或对敌策略作为内家拳的定义,就较属于后人附 会上去来解释的(毕竟最后也是呈现单系统特别优秀之处,而难以作为 通则区分与其他拳种内涵的差别)。 . 如果关于孙禄堂未能将通臂系统也纳入家门,而非常遗憾的传闻是真 的,那假设当时是成功纳入的,今日就会成为内家四拳了。 . 那为什么少林系统曾经有一段时期也认同自己是外家呢?主因是当时 清中叶以前内外家之称的意思,未有太过明显的偏离,所以对于「脱 离世俗家门」的「出家人」来说,称之为「外家拳」,很合理也很合 逻辑,没什么好不接受的。 . 宅伯在前面有略提一下,关于许多门派在内部自行流传的拳谱典籍, 都自称为内家拳,本意在该时代大体都是在跟门人或家人说「本家武 艺」的意思。但到民国初年以后这段时期,由于「内家拳」之称的意 义有了本质上的转变,所以许多门派为了行销或增强自信心,开始也 自称「其实我们也是内家拳」这种说法,而这个现象多发生在北拳, 被认为与少林及洪门高度相关的南拳系统反而几乎没有这种现象,以 当时的历史情境来看,这可能跟当时政府管理国术的机构大多是北拳 习练者有关,因此在舆论上就会主动或不自觉的将南拳边缘化。所以 一代宗师电影里所演的南北拳鸿沟,其实是真实存在的现象,这也造 成了南拳比北拳更早向海外传播(如蔡李佛、白鹤系统、咏春、洪拳等 都比北拳更早像南洋跟海外唐人街传播)的历史发展。 . 所以某种程度上,内外家称呼在意涵质变后,产生的内外家之争基本 都在北拳系统的圈子,南拳系统基本上都不关心这件事,或者说他们 即使关心,在中国国内权力地位上在那个时期明显不及北拳的那些系 统,所以也很难被重视意见(所以在海外或在闽粤自成体系),换言之 ,那个年代争相强调自己是内家拳的北拳系统,某种程度上也是藉由 这个「分类」来有意无意地强调比南方「只练筋骨皮、硬马硬桥、硬 气功」这些刻板印象的南拳系统优秀,这也是后来内外家之称意思改 变后衍生的一个现象。(时代发展至今,资讯很开放,我们都知道南拳 内涵也相当完整,一点也没有落后或不如北拳) . 当然,每一门武艺经历一段长时间的演变后,随着各自聚焦的重点不 同,就会持续发展跟特化出不同的内容,所以当有门派系统因为聚焦 在「内家拳」在民初以后的意涵,然后特化出专练内里、顺畅气血的 功法,以其他门派系统不及的习练比例进行修练,从而造就全然不同 于上个世纪的系统内容,也是非常正常的发展,撇开「内家拳」一词 意义上的改变问题,只要内容并未欺瞒,是真的对于现代人身心有所 帮助的,都是一件好事,宅伯无意批评这样的系统,毕竟时代早已不 同,需求就不相同,自然会有相应的系统来补足这样的需求。 . 宅伯本篇仅就武学史中「内家与外家」名称的本质与历史意义来进行 探讨与解释,多次提及王征南与黄百家的文本仅因「内家拳」一词在 现代最为人所知的引用处,即是黄宗曦所撰的〈王征南墓志铭〉当然 该文内容有诸多穿凿附会之说,造成后世许多学术引用的以讹传讹, 唐豪已考证过,宅伯就不在覆述。 . 本次武史随笔谈到这里,大家应该对于真正的「内家与外家」的意涵 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这样的称呼与中国式家学之间的关联,对于一 些我们在武术界常见的名词、规矩、仪式的来源也会有一些轮廓可以 想像其原因了。 . 当然宅伯本篇也仅是提出一些,从宏观历史角度上,可以观察与合理 推导出来的结论,过程中必然还是有些瑕疵或缺漏,需待后人考证或 验证的,本篇仅期许能提供一个更完整有脉络可循的视角来看待这个 在中国武学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却又如同海市蜃楼般无法触及的
从观察者效应看气功的作用原理 这里说的“气功”,是借用1980年代的流行概念,将各种因修行或自然产生的人体特异功能,笼统称之为“气功”。关于气功、特异功能之真伪、有无,一直存在争论;肯定气功功能存在的人,对其作用原理也难以给出令现代人信服的解释。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现代科学最前沿的量子领域,似乎蕴涵了对气功作用机理的合理解释。   现代物理发现,构成我们世界之万事万物的基本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属性特征。按说,这两种属性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同时既是此又是彼,而实际上,这种量子的叠加态也不能被直接测量(观察),否则,概率云将坍塌,收缩为确定的点或成为纯粹的波。   诡异的是,当观察者设计实验,试图验证基本粒子是否具有粒子属性时,粒子的波动属性就会完全消失,只表现出粒子的属性;反之,当观察者设计实验,试图验证粒子是否具有波动属性时,粒子的粒子属性又会完全消失,只表现出波动的属性。在这里,似乎观察者的意志决定了基本粒子的属性表现,这就是著名的“观察者效应”。量子史上有名的电子双缝实验、擦除实验、延迟选择实验等,都反复证明了这一效应的客观存在——微观世界就是有这么玄幻,似乎一切都在随心而动。   这就有点气功的意思了,现代科学的最前沿开始与人类最古老的自修理论及其现象发生某种关连。站在气功的角度,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观察者效应之所以发生,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一种物理规律,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力的参与,即人的意识的力量。   当观察者产生“要验证基本粒子的粒子(或波动)属性”这一意念时,以及当观察者通过实验设置获知(即意识到)基本粒子具有粒子(或波动)属性时,这种意念以及意识,似乎也具有某种能量,也是一种力,能够通过实验设置与基本粒子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改变乃至决定基本粒子的波粒性状。
我炼少林内劲一指禅站桩功的几个阶段 我炼少林内劲一指禅站桩功的几个阶段 1、疲劳关:初炼少林内劲一指禅站桩时炼了十余分钟就累了,但我不放弃我坚持了下来月余就少有累的感觉了。后来每次炼时就很轻松了。 2、气感感觉:炼有十几天的时候就有热凉等气感出现。开始时气感少后来全身都有气感出现那个热闹。 3、气冲病灶:炼有三个来月我原来动过手术的嘴内有了肿胀的感觉,有一个星期才恢复正常。 4、气感全无:炼有一年多身上的各种气感现象慢慢消失了,最后竟一点也没有了。 5、气化现相:炼有三年多时后出现的,先是手和头部后来是全身皆气化。后来就有全身气化的感觉了,现在每次炼时一两分钟就能进入气 化的状态。 6、气化之中现光明:近几年每次炼功是时有银白色亮光在体内出现。亮光出现时是在身有气化感觉时出现的,意识上感觉身体消失了,但 是意识上还能看见有亮光的出现。体内的亮光就象光透过一瓶水时,瓶里的水发出的光一样。有时全身变成水晶透明态,收功后睁开眼睛感 觉没有闭上眼睛亮. 修炼者在内光初现第一次看到自家面目时,往往异常兴奋,只顾观赏,却不知回光收能和返照炼能,结果内光得而复失,有些已出现性光 很久的修炼者,由于不得法,功境不能上进,甚至倒退,有的连显像功能都消失,十分可惜。
内劲、一指、禅的含义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指人体内部的潜能、能量、潜力。美国科学家H.A奥图指出:人体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他说:“一个十岁的男孩,正在看他父亲修理汽车。突然千斤顶滑倒了,父亲的手被压在车轮底下。男孩不顾一切地抬起了汽车,让父亲的手抽了出来”。“这是关于人类巨大潜能的一个真实例子,在通常情况下,那个男孩最多只能抬起1/10的汽车重量”。“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体能-智能-情绪反应等等,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人只发挥了1/10的潜能。” 冲锋号下的解放军能越过近一丈宽的壕沟,火灾时的妇女能搬动几百斤的箱子,都是在特定情况下发挥“潜能”的表现。 “一指”是内劲一指禅的最大特色,它至少代表了以下几种含义: 1.以一代十:一指代表了十个手指和十个足趾,有规律地扳动和按动。它是通经疏络的重要手段; 2.以指代针:用一指按摩或一指发气代替针穴治病,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3.一指独认:或称认指独一,就是不要见异思迁。你要选准了“内劲一指禅”功法,就应该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东练西练,结果一无所成,影响自身。 “禅”是“禅耶”的略称,即禅修、禅定、悟、明心、忘我、止虑等意。对“内劲一指禅”来说,“禅定”应是最合适地解释。练本功者必须在“禅定”上下功夫。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应是追求智慧。所谓智慧,有别于聪明和天才,乃是理智力、分析力、洞察力和领悟力的高度综合。 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固然是练习气功的直接和又重要的目的,而大智大慧,应是更高层次的目标。高明的气功师必定是智慧式的,而不是工匠式的、机械式的。 钱学森很赞赏“定能生慧”的观点,他最近提出的第四医学——超越医学,就是受了这一观点的启发。 “无上智慧,必有定发”。通过“禅定”来开发智慧,激发人体的潜能,是儒、道、佛三家气功以及印度瑜珈的共同点。 “内劲一指禅”,即“内劲”--“一指”--“禅”,它不仅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了长期练功,长期良性循环的关系。 更正一下,是禅那,不是“禅耶”,梵文读音好象是Chana,记不清了~请楼主指点~哈~ 原著如此,我只摘录,好象词典上注音:禅 [梵 dhyana],不识梵文更谈不上翻译读音,我是个外盲。 幻视、幻听是精神病的症状,不过对于练功夫人来说是必经阶段,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亡,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最好别理他们,就当什么都没有,越执着认为有,就会出偏差,后果会很严重。可以您观世音菩萨的心经来调心。幻象就会没有了。要练出定力,不管怎么都不理它们,这很重要啊! 幻视、幻听是精神病的症状,不过对于练功夫人来说是必经阶段,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亡,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最好别理他们,就当什么都没有,越执着认为有,就会出偏差,后果会很严重。可以念观世音菩萨的心经来调心。幻象就会没有了。要练出定力,不管怎么都不理它们,这很重要啊! 如果你是吸烟者,自己不会嗅到烟味,旁人会嗅到。假使你经常和吸烟者在一起,自己不吸,练功时,由于衣服上的烟味散发,你能嗅到。如果你从事中药行业或过去常服中药疗病,会闻到中药味。练此功到一定程度,内外气一直在交换着。也许你的鼻子功能较常人敏感。
我练一指禅功的体会 我自1999年秋季在师傅李飞的悉心指导下开始学习少林内劲一指禅功,至今已有多年了,由最初的热身法、马步站桩、扳指法循序渐进到高级功法盘坐,虽说不上功力深厚,但亦有所收获,能做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就如本月初,自己的妈妈到本区司前人民医院做了一个身体健身检查,医院草率断定为糖尿病,开大量严重患者所用的降血糖药,结果服后约一天半后,突然晕倒1小时,也是距我们下班前1小时,这时只有妈妈一人在家,当我们下班回家才发现母亲晕倒在厨房地上,情况非常严重,我马上叫俩人扶住母亲的肩,让她坐好,而自己沉住气镇定下来,气沉丹田,集中意念伸出右手距离母亲任脉及神阙穴约30CM发功守引并将寒浊气经神阙穴排出,在任脉补充真气。当发功时看见母亲的手脚随自己发功引导而抖动,我见到这样好了,母亲能接受我的真气,马上一方面叫人联系医院,而我不断地将真气输送到母亲的身上,保护住母亲,为她排浊气,补真气,通经脉,直到医院的车来了,送到医院。到了医院检查主诊医生有点叹息说有半边身中风严重,检验血糖结果也令吃惊,降到0.9,生命危险至极,医院一方面为母亲注入补充血糖的针水,而我继续用功为母亲驱逐寒气风,大约30分钟之后,母亲苏醒了,一切正常,全家人都高兴极了。假如我不在现场用功,只恐怕难以救治,兴幸保住了性命,也很可能会有中风后遗症。在抢救时主诊医生非常紧张而以有点失望的样子,幸运的是我能现场用功,守引,没有错过抢救时间,至使母亲苏醒后一切正常没有别的不良症状,主诊医生及护士们都感到高兴而又有点意外。大家都感到很幸运,真是死里逃生。幸好我练习了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在关键时刻能应用上。
习练少林内劲一指禅为什么要求不要同时习练其他功法 很多人开始习练一指禅的时候,因为之前练过其他功法,听说少林内劲一指禅疗效好,因此才决定修炼本功法。但在习练的时候,有些人同时还习练其他功法,有的人则把其他功法的意念等带到本功法,更有些人则成了一代宗师,完全改变了本功法,创造出一个不同的功法。 我们为什么不提倡这样做呢,因为不同的功法有自己的体系,少林内劲一指禅通过不同的桩架来促使人体气血循经运行,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其他功法亦是。不同功法的人体的气血运行的控制系统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不同路段的控制系统不同。我们设想一下,在同一路段上,如果有不同的控制系统同时控制交通,那交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同时出现,那不混乱才怪。同理,我们习练功法的时候,如果强行用不同的控制系统,也会造成我们气血运行的紊乱。因此,我们要求在习练一指禅的时候,不要同时习练其他功法。当然,我不是说,同时习练其他功法一定会出问题,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保证不出现问题,有些人的确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不提倡习练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和其他功法同练,还有一个原因。习练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不同桩架强调,调整的经络不同,锻炼内外交替等目的也不同,此时,如果和其他功法同练,会影响习练的效果,有些甚至会使习练者达不到该桩架的目的。更严重的,如果想发气,都有可能发不出来,当然,也更不用说内外交替了。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效大展示 少林内劲一指禅群主建议我写点站少林内劲一指禅桩的感悟,实际上关于站桩方面的文章,这十几年来也写了数十万字了,该写的东西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基本上写得差不多了,所谓“真传一句话”,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就一二句话,我曾在中华养生群中说过多次,大师和科学家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大师是把简单的东西複杂化,而科学家是把複杂的东西简单化”,为此我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三救”观,即“科学救中国,科学救佛教,科学救中医”,呵呵。 我近来反覆在群裡讲,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修炼文化;二是养生文化;三是术数文化。这三种文化研究的中心都是人,而“术数文化”研究的中心是“人的差异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早就发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著巨大的差别,为了探索这种差别,我们老祖宗发明了各种揭示人生差别的方法,总称为“术数”;而佛陀当年也发现了人与人之间存在著巨大差别,他为了找到这种差别的原因,探求人生真谛,离家出走苦修不少于十二年零七天,最后七天在菩提树下通了“七轮”成就佛道,从而发现了造成人类个体差别的“因”,并创立了“三世因果,六道轮迴”的佛教核心理论。 我们中华养生文化是世界上最全面,最科学,最完善,实用性最强的文化,更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靠的方法,其核心就是“上工治未病”,啥叫“治未病”,用现代话讲就是“预防疾病”。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 “治未病”的最实用和切实可行的唯一方法。从理论上讲,只要人的一生中能够严格执行我们老祖宗“治未病”的方法,活一百岁无疾而终那是分分钟的事,呵呵。 几十年的实践和
浅析站桩 (马步桩 )的作用 桩功是武术基本功中最独 特的锻炼方式 ,它是 以静 站的方式 培练气 息 、增强力量 ,形成和巩固劲力定 型的方法 ,桩功 的桩 式颇多 ,如 浑圆桩 、 三七桩 、养气桩 、抱球桩 、伏 虎桩、降龙桩等 。到 目前为止我 国对桩功 的研 究成果 已有很多 ,研究成果是很科学 、很 系统 、也很全面 ,但对马步站桩 的 研究还有些欠缺 ,本文将对 马步桩 的作用进行 阐述 。 一 、 马步桩能满足武功 的特殊要求 武术作为一种制HRX,J-手或与敌手殊死搏 斗的技 法 ,对人体 机能有着 不同于一般竞技项 目的特殊 要求 。这种 特殊 的要求 大致可 分为两 个方 面:一是 内在的精神意识 ,二是人体 的特殊体能 。 人体的特殊体能要求 主要是蹿 、蹦 、跳的灵活性 ,手 、足 、膝 、身等各部 位打击敌手的发力力度 ,头 、胸 、腹 、喉 、裆 等部位 的抗 打击能力 等。要满 足这种特殊的要求 ,就要有特殊 的训练方法 。也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炼 精气神 ,外练筋骨皮”。在这一点上 ,马步桩则 是一种基 本能够满 足武功 这种特殊要求的 、非 常有效 的训练方法 。 二 、马步桩能满足武功特殊要求的机理 练就真正的武 功,不管是 以武 当为代表的内家拳 ,还是以少林 为代表 的外家拳 ,在练功时都需要 内外兼 修 ,二者 缺一不可 。从 炼 内的角度讲 , 气血的调节、精 气神 的修炼 、意念意识 的培养 ,都要通过桩功来 完成 [】]。 从练外来讲 ,肌肉的力量与骨骼的承 受力 ,以及 内脏 的抗 打击能力 等 ,也 都需要通过桩功训练来完成。而马步桩恰恰 是能满 足这两者要求 的一个 极 好 的 桩 法 。 我们首先从 炼内说起 。不管何种 武功 ,在演 练马步 桩时都要求 首先 做到心平气 和(或者凝神静气)、气 沉丹 田、呼 吸 自然,在意念上都有 意念 放大、假想等大 同小异 的要求 。也就是说不管哪种武功 ,通过 马步桩 都能 得到意念上的特殊锻炼 ,使人体的机能在 搏击 中能够得 到充分或者 超常 的发挥。 1.1 一个练武之人 ,首先 要练就 强健的体 魄。没有 良好 的体能 ,没 有强健的体 魄,要想在武功上有所成就是 绝对不 可能 的。而体 能 的强弱 则与内脏功能 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 系。用武术和 中医理论 来说 ,就 是体 内气血 的调和与否 ,内气是否充盈 。从现代 医学来看 ,就是 内脏功能 的强 弱和内分泌功能的好坏。现代 医学和现代运动生理学是很注重人体在运 动 时肾上腺素的分泌状 况的,它的分 泌状况 如何将直 接影响人 体体能 的 发挥 。而马步桩站得得法 ,将使人体 内脏得到特殊 的锻炼 ,其功能将得到 改善 ,从而使体 内气血平衡 ,内气 充盈 ,内分 泌功能增 强。 由于 内脏功能 的增强 ,将使人体四肢百骸 得 以滋润 ,使 其在搏 击时 能爆发 出超 常的能 量 。 1.2 至于站马步桩时 ,能通过 意念和假 想来增加 功力 ,这 是不容怀 疑 的事实。大成拳 (意拳 )、太极 拳 、形 意拳 、八 卦掌 等 门派 ,尤为 注重站 桩时意念的作用 ,其 功效 在实战 中也是有 目共 睹的 。对 于 以少 林拳 为代表的外家功夫 ,也 同样成就于桩功的意念和假想的修炼。如排打功 、 铁布衫 、铁裆功等功法 的初级阶段 ,都 开始于桩 功的意念 和假想 的锻炼 。 最典型的实例排打功 ,在初级阶段就 是通过站桩 ,待 内气 充盈后 ,进 而假 想身体的某些部位不断抵御外来的打击 ,最后再进行 实物排 打,从 而练就 较强的抗 打击能力 。 对 于练外 ,马步桩的姿势就决定 了它是 一个力量强度较大的 桩法,它 要求 既要身体强健 ,又能符合武功对体能 的特殊要 求。 因为 与敌交手 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