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和谐
书剑和谐
关注数: 445
粉丝数: 435
发帖数: 25,987
关注贴吧数: 6
鸿门宴与刘邦的“为之奈何” 有人认为刘邦在鸿门宴前后三次说“为这奈何”,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他惊慌失措、胸无点计、无知无能;要说刘邦机敏过人的话,便是小孩放鞭炮——天花乱坠。
【转】周勃是汉军将领中比较有潜力的名将(作者:skylyra) 我觉得周勃是汉军将领中比较有潜力的名将,在他漫长的战斗中有很多亮点: 1.周勃多次先登陷阵,可见是一位猛将; 2.周勃参加了刘邦前期与秦军的几乎所有战斗,刘邦军和项羽军在东阿、濮阳击败章邯军时都有他的参与; 3.周勃也参加了刘邦西行灭秦时几乎所有的战斗;刘邦军西行灭秦是他非常出彩的地方,初起数千人,一路进退迂回,左右腾挪,招降纳叛,勇智并用,破关下城,直入咸阳,体现了超群的运动战本领。具体可见http://tieba.baidu.com/f?kz=255267427。也就是说刘邦前期几乎所有胜仗都有周勃的份; 4.在刘邦还定三秦时击破章邯军槐里、好畤,周勃功最高。因为刘邦还定三秦时兵力有限(初入汉中才三万),地盘不大(蜀汉一共四十一县,而章邯雍王的地盘有八十余县),道路不畅(汉军进攻时章邯军阻塞渭上,汉军不能过,刘邦本欲撤回汉中,因为赵衍提供了一条其他的通道,汉军通过,才进入关中平原,击败章邯军),战斗十分惨烈(汉军在还定三秦时战死两个侯,而在后来的两年多汉楚战争中也不过战死两个侯),面对的敌人又是名将章邯,因此周勃在这里的表现意义是很重大的。此后周勃没有随汉王东征彭城(结果汉军在彭城大败),而是包围章邯于废丘,并最终击破之。此后周勃留在关中,平定后方,进攻曲遇,防守敖仓,在垓下之战中和将军柴武同为后军。 5.韩王信叛变勾结匈奴入侵,周勃随高帝出征,在第一次汉匈之战中表现出众,先是攻下霍城,又于武泉北击破胡骑,铜鞮破韩信军,晋阳破韩信胡骑,离石破韩信,平城下击胡骑,率领士兵在驰道上多次抵挡敌军,几乎参与了汉军的所有胜仗。后期高帝贪功冒进,带着夏侯婴和灌婴率先锋先行,离开了周勃军,结果在白登又被包围;具体可见: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101600178&z=590334086&pn=0&rn=30&lm=0&word=%C1%F5%B0%EE#6101600178这篇文章。 6.英布叛乱后高帝率领曹参灌婴靳歙郦商夏侯婴等平定之,而周勃一直留在北方,作为一方面军的统帅,统御二十万大军,连续消灭了陈狶和卢绾等势力,彻底平定燕代。 总结:周勃一生长期跟随高帝作战,多次冲锋陷阵,消灭强敌。而且也是刘汉的福将,刘邦跟着他基本上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离开他就常常倒霉。诸葛亮在评价汉初将领时把他与韩信、彭越并称,我想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他并不是纯粹的武将,他安定刘汉的政治表现也非常出彩,而且不是史迁浓墨重彩大力描写的武将,所以他的军事事迹似乎不太突出吧。
汉军将领之材 阅读《史记》后感觉到刘邦统率的汉军将领之材,符合《六韬》提出将领必须具备五材。“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者不可乱,仁者爱人,信者不欺,忠者无二心。”
相国萧何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 《史记》记载,汉王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分留守治理巴蜀,安抚民众,发布政令,供给军队粮草。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汉王在彭城大战中惨败而回,萧何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 萧何的功劳往往被人忽略,特别是许多冲锋陷阵的将军更是不服。他们认为:“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用打猎的道理使群臣不敢言语,封萧何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 在给所有的侯爵排位次时,高祖仍然想让萧何列第一位。众将还是不服,争辩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各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不过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士卒逃散,只身逃走有好几次了。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数万士卒开赴前线时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时刻,这种情况已有多次了。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没有现存的口粮,萧何从关中用车船运来粮食,军粮供应从不匮乏。陛下虽然多次失掉崤山以东的地区,但萧何一直保全关中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这样的人,对汉室又有什么损失?汉室得到了这些人也不一定得以保全。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第一位,曹参居次。”高祖说:“好。”于是便确定萧何为第一位。 刘邦的决定是英明的,就是项羽在天有灵反思,也不会否认萧何的功劳。项羽是战神,他深知后勤供给的重要性。在钜鹿大战中,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汉王驻扎在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用以取得敖仓的粮食。汉三年,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 刘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命萧何建设巩固关中根据地,兵马粮草保障前线供给。听郦食其建议“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联络彭越在项羽后方打游击,又派刘贾、卢绾支援,切断楚军粮道。《史记》多次记述项羽的忧虑。“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迫使项羽要烹刘太公来威胁刘邦。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这时侯,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项羽万般无奈才同意鸿沟协定。 汉王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劝他说:“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张良、陈平这时看到的也是“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项王的后方已逐渐被汉军攻占,“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最后弃军逃跑,自刎乌江。 “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这就是刘胜项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司马迁反复强调这点,也间接说明萧何的功劳是无人能比的。我们如果再回味一下,会感觉到关内侯鄂千秋进言是非常正确的,高祖在评价汉初三杰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也是非常英明的。所以,司马迁评论,相国萧何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了。
【总结】品吕后 吕后的变化 http://tieba.baidu.com/f?kz=631500237
项梁和项羽谋杀殷通 反秦起义爆发后,会稽郡守殷通欲响应陈胜、吴广起兵反秦。项梁与项羽想自己起兵,于是密谋斩杀殷通。项羽受项梁暗示先斩杀殷通,接着又击杀殷通手下近百人。项羽霸气横溢,勇武超群,使众人畏服。不少学者对这一事件评价很高,认为项梁、项羽获得的第一桶金虽然手段残酷无情,却是抓住时机,夺取资源,筹办大事的有力举措。但我在这里想从另一角度分析。
荥阳的军事地位 荥阳西望洛阳,南眺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郑州,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荥阳地理位置险要,“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素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曾发生于此。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 我们对项羽在汉一年十二月大规模的分封天下比较熟悉。其实,项羽分封预谋已久,章邯投降的交换条件就是封为雍王。
项羽恐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韩信说:“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吴中子弟、会稽守殷通门下、楚军和诸侯将领、章邯和司马欣所率的秦军、刘邦所统率的汉军等,说起项羽都感到恐惧。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项羽真霸王也!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陈平说:“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陈平说的有无根据?我查找《史记》相关资料,感到不完整而且记述很少。现转载如下,供大家参考,并请各位补充。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三年,刘邦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羽。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羽报告,“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羽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
项王怒,烹陵母 《史记· 陈丞相世家》记载,及汉王之还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项羽在齐的血腥暴行 《史记·项羽本纪》:“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项羽诛成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一年七月,“项羽诛成。”
项羽灭义帝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二年十月“项羽灭义帝。”
羽倍约,分关中为四国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一年“十二月 与项羽有□,见之戏下,讲解。羽倍约,分关中为四国。”
项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一年“十一月,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章邯与楚约降,未定,项羽许而击之。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六月,“章邯与楚约降,未定,项羽许而击之。”
项羽矫杀宋义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十一月 羽矫杀宋义,将其兵渡河救钜鹿。拜籍上将军。” “羽矫杀宋义”中的“矫杀”是什么意思呢?
咏张良 读汉书作 唐 刘知己 汉王有天下,欻起布衣中。 奋飞出草泽,啸咤驭群雄。 淮阴既附凤,黥彭亦攀龙。 一朝逢运会,南面皆王公。 鱼得自忘筌,鸟尽必藏弓。 咄嗟罹鼎俎,赤族无遗踪。 智哉张子房,处世独为工。 功成薄受赏,高举追赤松。 知止信无辱,身安道自隆。 悠悠千载后,击柝仰遗风。
章邯传 章邯,字少荣,章愍长子,秦末著名军事家,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刘邦屠咸阳了吗? 有些学者论证刘邦曾经屠过咸阳,说资料来源于《汉书》和《三国志》,根据是“闻沛公已屠咸阳,”“屠咸阳,获子婴”。刘邦屠咸阳了吗?
【精选】赞颂刘邦 《史记索隐》赞曰: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 言从泗上,即号沛公。 啸命豪杰,奋发材雄。 彤云郁砀,素灵告丰。 龙变星聚,蛇分径空。 项氏主命,负约弃功。 王我巴蜀,实愤于衷。 三秦既北,五兵遂东。 汜水即位,咸阳筑宫。 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吕公相中了刘邦什么?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刘邦部队人数的演变 刘邦部队创立之初人数不多,实力不强,经过几年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中挺直脊梁、浴血奋战,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走向了胜利。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翻译为白话文:“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
刘邦控制调动军队的能力 秦末汉初时的军事强人太多,虽然刘邦在军事上也不弱,但被战神项羽和兵仙韩信的灿烂光辉掩盖。对刘邦所打败仗,司马迁妙笔生花,写得精彩传神,说“无韵之离骚”也不过分。但我们如果认真洞察《史记》,会发觉司马迁也潜移默化的承认刘邦的战略眼光不错,控制和调动军队的能力很强。
善于配合作战的刘贾 荆王刘贾,是刘邦的远房兄弟,因在刘邦统一天下时立有战功而被封为王侯,高祖的群臣对刘贾封王都表示支持。太史公说:“荆王能被封王,是由于汉朝刚建立,天下尚未完全统一,所以刘贾虽是刘氏的远房,但以战功被封为王,威镇江淮之间。”欣赏的态度是很明确的。
喜欢项羽什么? 项羽的缺点不少:刚愎自用,浅尝辄止,唯我独尊,居功自傲,妒贤嫉能,刓印不予,僄悍猾贼,狡诈无比,暴戾凶残,屠坑残灭,怨天尤人。
项羽的说话水平 项羽不是一个粗鲁的莽夫,他不但力能扛鼎,而且才气过人。有人根据项羽见到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也,”断定他说话耿直冒失。还有人认为刘邦在鸿门宴上和广武战场多次戏耍项羽,使项羽无言以对,推论项羽语言表达能力差。其实不然,曾经侍奉过项羽的韩信认为,项羽有震怒咆哮的时候,也有恭敬慈爱、言语温和的时候。事实证明,项羽说话很有水平,说话艺术也很高。下面略举几例。
曾担任丞相的汉军将领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高祖二年,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过了一个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破魏。韩信攻打齐国时,曹参以左丞相的身份隶属韩信。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孝惠帝元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
靳歙军是刘邦最重要的机动部队 信武侯靳歙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汉初十八功侯中名列第十一,高后五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靳歙所率军队是刘邦阵营中最重要的机动部队,建立赫赫战功。
傅宽体现了汉军将领的素质 阳陵侯傅宽,在汉初十八功侯中排列第十。曾任齐相,旋徙为代相,惠帝五年死,谥景侯。自傅宽以魏国五大夫爵位的骑将军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后,对刘邦忠心耿耿,战功累累,体现了汉军将领的素质。
说说郦商 郦商是郦食其的弟弟,个性没有他哥哥豪放,名声没有樊哙、夏侯婴、灌婴大。但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司马迁却把郦商排在第二位,名列夏侯婴和灌婴之前。如果认真看看司马迁的记述,感觉郦商的功劳的确是很高的。
【参考】论汉高帝 《论衡》曰:项羽与高祖俱起,威力轻重,未有所定,高祖诛羽,难於斩铁也,武王伐纣,易於摧木也,然则汉力胜周多矣,汤武伐桀纣,一敌也,高祖诛秦杀项羽,兼胜二家,力倍汤武,五代之起,皆有因缘,力易为也,高祖从亭长,提三尺剑,取天下,光武由白水,奋威武,帝海内,无尺土所因,一位所乘,直奉天命,推勋自然,此则起高於川污,为深於丘山也。
三打丰邑 秦二世一年的秋天,刘邦接受沛令邀请,与樊哙一起率追随者返回。没想到沛令反悔关闭城门不让刘邦进去。刘邦用帛写了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县的父老百姓讲明道理。于是沛县父老率领县中子弟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经过反复协商一致拥立刘邦为沛公。萧何、曹参、樊哙等为沛公去招收沛县中的年轻人,共招了二三千人,一起攻打胡陵、方与,然后退回驻守丰邑。
相国萧何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 《史记》记载,汉王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分留守治理巴蜀,安抚民众,发布政令,供给军队粮草。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汉王在彭城大战中惨败而回,萧何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
忠心耿耿的萧何 刘邦为沛公后,萧何、曹参、樊哙等都为沛公去招收沛县中的年轻人,共招了二三千人,一起攻打胡陵、方与,然后退回驻守丰邑。秦朝泗川郡监名叫平的率兵包围了丰邑。两天之后,沛公率众出城与秦军交战,打败了秦军。沛公命雍齿守卫丰邑,自己率领部队到薛县去。魏国人周市派人来招降雍齿,雍齿立刻就反叛了沛公,为魏国守卫丰邑。沛公怨恨雍齿背叛他,气病一场,通过到项梁处借兵才重新攻取丰邑。
项羽认输而不服气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楚汉相争中一些重大策略的联系 陈梧桐等认为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智力等各个方面实力的全面竞赛,每一个方面都会在不同情况下给战争的胜负带来巨大的影响。综观楚汉战争的全过程,项羽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力取胜,他确实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有一套独特的战术,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他的胜利是局部的,最后终因全局的失败而失败。刘邦则坚持以智取胜的指导思想,深入研究决定胜负的各个因素,不放过一个有利条件,千方百计争取全局上的优势,不怕局部战场的屡战屡败,最后终以全局的优势而夺得战争的胜利。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项羽“诛婴背怀,天下非之” 司马迁说项羽“诛婴背怀,天下非之。”意思是项羽“诛杀子婴,背弃义帝怀王,天下都责难他。”这里指项羽缺乏政治头脑,在一系列的方针策略上犯了错误。
猛男项羽! 猛男者,楚霸王项羽也!
项羽的双重性格 韩兆琦在“《项羽本纪》解读”中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同时又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他有时真有龙飞凤翥的雄姿,有时又愚蠢昏聩得像一头驴子;他有时天真纯朴、宽厚慈和得令人喜爱,有时又暴戾凶残得令人发指。凡此种种,都在司马迁笔下得到了极其生动真切的表现。” 钱钟书也在《管锥编》中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僄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刓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 根据韩兆琦和钱钟书的总结,说明项羽具有双重性格。下面以《史记》记载资料来应证,供大家参考。
图难於易,为大於细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於易,为大於细。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淮阴侯韩信避祸 韩信为楚王之后,刘邦诏令他逮捕锺离昧,但韩信公然抗旨不办。韩信初到楚国太张扬,巡行所属县邑,进进出出都带着大批武装卫队。从刘邦与陈平交谈可知,韩信已使新楚军的实力超过皇家军队,达到精兵强将的地步,陈平都为刘邦的安危而担忧。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帝问询将领们,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活埋这小子。”高帝默默不语。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逮捕了韩信,大赦天下,借机“赦免了韩信的罪过,”由楚王改封为淮阴侯。
参考]天涯论坛评刘邦(二) 作者:空荡的原野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者:日暮扬州 项羽是个体英雄, 刘邦是时势英雄
[参考]天涯论坛评刘邦(一) 作者:菜九段 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后后赵高祖石勒的一席话可能会对如何理解汉高祖的水平有帮助。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嘿嘿,这个敢与韩信彭越争勇斗狠的家伙,还非常愿意在刘邦面前低下其头。这个打天下的英雄的评价,较之根本不知道打天下为何物的人的评价更值得重视。原因很简单,打天下不是玩嘴,也不能事后诸葛亮,稍有闪失,就可能满盘皆输。所以,刘邦的成功,岂容易哉?不懂行却非常喜欢说三道四的人的那些屁话,可以休矣。
歌唱刘邦(山寨版) 红旗迎风飘扬, 大风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刘邦, 引导大汉走向富强! 歌唱我们伟大的刘邦, 引导大汉走向富强! 啸命豪杰,奋发材雄, 讨暴秦万里长征到达霸上。 秩序井然秋毫无犯, 不受犒劳约法三章。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团结友爱箪食壶浆。
问苍天,何为真文化? 哇! 成龙监制拍神话。 爱项羽, 刘邦遭丑化。 哇! 穿越秦汉演神话。 弃原则, 先辈骑胯下。 哇! 贴吧雷人吹神话。 汉高祖, 任凭世人骂。 哇! 央视反复播神话。 问苍天, 何为真文化?
三个亭长 看了司马迁写的《史记》,我对秦末汉初时的三个亭长影响很深,对三个亭长的性格、命运非常感兴趣。
张良与项羽 很少有人去比较张良与项羽。其实,张良与项羽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看看他们的人生沉浮,会得到许多启迪的。
刘邦在楚国中的影响力 看《史记》后感觉到刘邦的人格魅力是很强的,他的气质、风度、胸怀、胆量、幽默、亲和力、为人处事等被当时的人们称道。刘邦好象一块磁铁,在何时何地都能吸引人,使别人着了魔法似的喜欢他,并愿意助他一臂之力。我在这里选择大家最不想提及的、最不相信的例子,也就是刘邦在楚国中的影响力,供大家参考。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帝无可无不可 马援为中兴名将,属于大器晚成之人,同时善论品人。其品人识人被当时之人称之为“马将军诚神人也!” 马援认为:“高帝无可无不可。”其品识汉高祖之言亦为不过。 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有翻译为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马援论述高帝为人时用了“无可无不可”这样的评价,可见在马援心中高帝正是行为做事总览大局而以,即大事小情皆不出其根本原则便可。
魅力刘邦(三) 【一】 魅力刘邦, 建汉增光。 拨乱反正, 纲举目张。 仁而爱人, 百姓安康。 功传千古, 名扬四方。
魅力刘邦(二) 有人把电视剧“神话”当真正的历史,看后热血沸腾,豪情万丈,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211.139.60.* 感慨万端的说:“我要是是刘邦的子孙……我…我…宁愿克死!! ”221.206.200.* 发表感慨:“刘邦这个奸诈小人!纯一懒子!他能当上汉高祖就是因为他有常人不具备的阴谋诡计!!!如果我也能穿越时空,我第一个就让刘邦死!!”cwd1991830 也走火入魔,热泪天冲,振臂高呼:“刘邦真一垃圾 ,我要是穿越 ,第一个杀他以后快之 !!!”可想而知,刘邦当时如遇到这些热血青年,必死无疑矣!呜呼哀哉!!!
【上网收寻】魅力刘邦 刘邦有魅力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有那么多英雄豪杰随他赴汤蹈火?为什么他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为什么他能团结各种力量拨乱反正?
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三)〔资料〕 《易传》就将勇于变革旧规、不断更新以实现进步提高到社会前进规律的高度来总结,故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二) 董仲舒的三统说,为西汉统治寻找理论根据。汉武帝时,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宣扬三统说,主张历史上王朝之递嬗,按黑统、白统、赤统三统依次循环。如夏代为黑统,殷代在白统,周代为赤统。每一统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礼乐制度(正朔、服色等)。赤统以后注定必由黑统来统治天下。那么谁是继周代的黑统呢?就是汉王朝。很明现,这一学说是在为汉王朝统治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根据。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