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和谐 书剑和谐
关注数: 445 粉丝数: 435 发帖数: 25,987 关注贴吧数: 6
龙且是在什么地方被谁杀死的? 《淮阴侯列传》记载,齐王田广和司马龙且两支部队合兵一起与韩信作战,还没交锋,有人规劝龙且说:“汉军远离国土,拼死作战,其锋芒锐不可挡。齐楚两军在本乡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齐王派他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邑,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们的国王还在,楚军又来援救,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客居两千里之外,齐国城邑的人都纷纷起来反叛他们,那势必得不到粮食,这就可以迫使他们不战而降。”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他。而且援救齐国,不战而使韩信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如今战胜他,齐国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于是决定开战,与韩信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本来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害怕。”于是就渡过潍水追赶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猛烈反击,杀死了龙且。龙且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部队,见势四散逃跑,齐王田广也逃跑了。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了。
刘邦的游侠性格 《史记》记载,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张良说:“我是为韩王来护送沛公的,沛公如今情况危急,我若逃走就太不仁不义了,不能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为吃惊,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是谁给您出的派兵守关这个主意?”沛公说:“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所以我听了他的话。”我们注意到,刘邦明明知道是谁游说他的,但他就是在张良面前也不说出他的名字,用“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的”遮盖过去。 汉三年(前204),项羽把汉王紧急地围困在荥阳,汉王惊恐忧愁,与郦食其商议削弱楚国的势力。郦食其说:“昔日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丧失德政、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使他们没有一点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够重新封立六国的后裔,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这样六国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无不归顺服从,仰慕陛下道义,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恩德道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称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来朝拜了。”汉王说:“好。赶快刻制印信,先生就可以带着这些印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有动身,张良从外面回来谒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接着把郦食其的话都告诉了张良,然后问道:“在你看来这事怎样?”张良说:“是谁替陛下出的这个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汉王说:“为什么呢?”张良回答说:“我请求您允许我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为大王筹划一下形势。”当张良从八个方面分析,最后指出:“当前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饭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骂道:“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我们也注意到,刘邦开始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设计削弱楚国的势力。”听完张良分析,刘邦骂到:“这个笨书呆子,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但始终没有说出郦食其的名字,并照样信任郦食其。 由上可知,张良是刘邦最尊敬信任的人,刘邦与他交谈也留有一手。刘邦有侠义之心,有领导的风度,知道怎样管理并保护下属,也知道将士们各有不同,各有所长,难免说错话做错事,只要你是忠心善意,他都用其长,去其短,最大限度的相信并发挥其作用。
周苛、枞公死于何时? 《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有关项羽烧死纪信的时间是一致的,但烹周苛、杀枞公的时间却不一致。 《高祖本纪》记载的基本情况是,汉三年四月,楚军围困刘邦于荥阳。刘邦于危急之际,始行缓兵计,遣使求和,愿割荥阳以东予楚;继施反间计,使项羽猜忌主要谋士范增,致范增愤然辞去。五月,用将军纪信计,令周苛等坚守城池,以纪信作替身,出东门诈降,自与陈平等趁乱由西门逃离荥阳,经成皋入关。项羽烧死纪信,指挥楚军紧围荥阳,夺占成皋。刘邦在关中征得新兵,本欲东进,被辕生谏阻,乃依其言引兵经武关出宛、叶,以吸引楚军,减轻荥阳一线汉军压力。项羽率主力南下,汉军坚壁不战。其时,彭越军渡睢水,在下邳击杀楚将薛公。项羽留终公守成皋,自领兵东征彭越。刘邦乘机北上,击败终公,收复成皋。六月,项羽击败彭越,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烹周苛,进围成皋。刘邦仓促逃出成皋北门,渡河水北去。楚军欲乘势西进,被汉军阻于巩县一带。八月,刘邦率原属韩信指挥的汉军临河水北岸,欲与项羽交锋,复纳郑忠之言,深沟高垒,坚壁不战。同时,命韩信在赵地组建新军击齐;遣卢绾、刘贾率兵2万渡白马津,深入楚地,协助彭越扰楚后方。 《项羽本纪》记载的基本情况是,汉三年,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汉王很担心,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致范增愤然辞去,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汉将纪信给汉王出主意说:“形势危急,请让我假扮成大王去替您诓骗楚兵,您可以趁机逃走。”刘邦用将军纪信计,以纪信作替身,出东门诈降,自与陈平等趁乱由西门逃离荥阳,经成皋入关。项王烧死纪信。汉王派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等把守荥阳。周苛、枞公商议道:“魏豹是已经叛变过的国家的君王,难以和他一块守城。”就一起杀了魏豹。楚军攻下荥阳城,活捉了周苛。项王对周苛说:“给我做将军吧,我任命你为上将军,封你为三万户侯。”周苛骂道:“你若不快快投降汉王,汉王就要俘虏你了,你不是汉王的对手。”项王发怒,煮死周苛,把枞公也一块儿杀了。汉王逃出荥阳后,向南跑到宛县、叶县,遇到九江王黥布,一边行进,一边收集士兵,重又进入成皋,守在那里。汉四年,项王进兵包围城皋。汉王逃走,一个人带着滕公出了成皋北门,渡过黄河,逃向修武,去投奔张耳、韩信的部队。诸将也陆续逃出成皋,追随汉王。楚军因此拿下成皋,想要西进。汉王派兵在巩县抵抗,阻断了楚军西进的去路。 项羽究竟是烧死纪信后马上攻占荥阳,活捉了周苛、枞公并烹周苛、杀枞公;还是项羽烧死纪信,指挥楚军紧围荥阳,夺占成皋,率主力南下,又自领兵东征彭越,复以凌厉攻势拔荥阳,烹周苛、杀枞公的?我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有搞明白,请大家分析讨论。
刘邦“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是什么意思? 《高祖本纪》记载,五年,汉王“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指挥的军队。” 《陈丞相世家》记载,汉六年(前201),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帝问询将领们,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活埋这小子。”高帝默默不语。高帝问陈平,陈平一再推辞,反问道:“各位将领说些什么?”皇上把各位将领的话都告诉了陈平。陈平问:“有人上书说韩信谋反,有知道这件事的外人吗?”皇上说:“没有。”陈平问:“韩信本人知道这情况吗?”皇上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锐部队跟楚国比哪个强?”皇上说:“不能超过它。”陈平问:“陛下的将领中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皇上说:“没有谁赶得上他。”陈平说:“如今陛下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这是促使他同我们作战,我私下里为陛下的安危而担忧。”皇上说:“那该怎么办呢?”陈平说:“古时天子巡察各地,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泽,陛下只是假装出游云梦,在陈县会见诸侯。陈县在楚国的西部边界,韩信听到天子怀着善意出游,看那情势定然无事,因而到郊外迎接拜见陛下。拜见时,陛下趁机将他拿下,这只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办到的事。”高帝觉得他的主意不错,于是派出使者告知各诸侯到陈县会面,说“我即将南游云梦”。 我们在这里不讨论韩信是否谋反。从刘邦与陈平的对话分析,当时刘邦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如发兵攻打胜负难测,陈平还为刘邦的安危而担忧。那么,如果刘邦夺了韩信指挥的军队,楚国的精锐部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比皇帝的军队还强大? 我们可以把翻译改动几个字:“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就是说,楚汉战争基本结束,刘邦只是取消了韩信指挥军队或者指挥战役的权力,但没有夺取韩信的全部军队,韩信仍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进驻楚国。 以上只是我的见解。刘邦“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转]韩信指挥的十大战役 陈仓之战 汉高帝元年(前206)六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以“汉中策”帮助刘邦确定“东向争权天下”的方略。八月,韩信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多人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韩信“明修栈道”之策吸引了敌军注意力,当敌军的主力被引诱到了栈道一线时,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顺陈仓小道入秦川,渡渭河于陈仓古渡口,倒攻大散关,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仓城(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打开了守卫关中平原的大门。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紧接着汉军主力挥师东进,占领了三秦,奠定了与项羽争雄天下的基础。 这就是韩信生平所指挥的第一个战役,韩信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成功地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由汉中进夺关中的战例。韩信出其不意奇袭陈仓,尔后分兵略地,连续作战,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地区。在这一过程中,韩信的指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显示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华。 作者: 北城徐公 2008-12-31 22:16   回复此发言
刘邦处理魏豹的策略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后被周巿立为魏王。章邯杀死周巿,包围临济,魏咎自焚而死。魏豹逃往楚国,楚怀王给了魏豹几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这时项羽已经打败了秦军,降服了章邯。魏豹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项羽就封魏豹做了魏王。魏豹率领着精锐部队跟着项羽入关了。汉元年,项羽分封诸侯,自己打算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迁往河东,建都平阳,封为西魏王。汉王回师平定了三秦,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就把整个国家归属汉王,于是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汉王虽然听到魏豹反叛的消息,可是正在忧虑东边的楚国,来不及攻打他,就对郦生说:“你去替我婉言劝说魏豹,如果能说服他,我就封你为万户侯。”郦生就前去游说魏豹。魏豹婉转地拒绝说:“人生一世是非常短促的,就象日影透过墙壁的空隙那样迅速。如今汉王对人傲慢而侮辱,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一点也没有上下的礼节,我没法忍耐着去见他。” 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俱击魏。食其还,汉王问:“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曹参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孙遫的军队。乘势进攻安邑,捕获魏将王襄。在曲阳进击魏王,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夺取了平阳,捕得魏王的母亲、妻子、儿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汉王把平阳赐给曹参作食邑。汉王派将军韩信把魏军打得大败,俘虏了魏豹,于是平定了魏地,设置了三个郡: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魏豹坐着驿站的车子押送到荥阳,汉王命令魏豹驻守荥阳。汉三年,项羽包围荥阳,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城的西门逃出,逃到成皋。出城之前汉王命令御使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卫荥阳。那些不能随从汉王出城的将领和士兵,都留在城中,周苛、枞公商量说:“魏豹是已经反叛过的侯国之王,难以和他一起守城。”于是把魏豹杀了。
韩信、陈平、郦生、高起、王陵评刘项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到没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到达新安,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而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中华的凝聚 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求贤。在政治上,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在经济上,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兵皆罢归家”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到高祖刘邦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保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奠定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的坚实基础。
董公的遮说 汉二年(前205),汉王向东夺取土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都归降了汉王。韩王昌不肯归降,汉王派韩信打败了他。于是把攻占的土地设置为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等郡;在关外设置了河南郡。改封韩国的太尉信为韩王。汉王下令各路将领,率领一万人或者献出一郡之地降汉的,封给他一万户。修筑河上郡的要塞。原先秦朝供帝王游玩打猎的园林,都允许人们去耕种。正月,俘虏了雍王的弟弟章平。大赦天下罪犯。二月,下令废除秦的社稷,改立汉的社稷。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黄河,魏王豹带兵跟随着。攻下河内,俘虏了殷王,设置了河内郡。又率军向南渡过平阴津,到达洛阳。新城县一位掌管教化的三老董公拦住了汉王,向他说了义帝被杀的情况。董公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露左臂失声大哭。随即下令为义帝哭吊三天。派使者通告各诸侯说:“天下诸侯共同拥立义帝,称巨事奉。如今项羽在江南放逐并杀害了义帝,这是大逆不道。我亲自为义帝发丧,诸侯也都应该穿白戴素。我将发动关中全部军队,聚集河南、河东、河内三郡的士兵,向南沿长江、汉水而下,我希望与诸侯王一起去打楚国那个杀害义帝的罪人!”这时候,项羽正在北方攻打齐国,田荣和他在城阳交战。田荣被打败,逃往平原,平原的民众杀了他。齐国各地也都归降楚国。楚军放火焚毁了齐国的城邑,掠走了齐人的子女,齐国人十分愤怒,又反叛楚国了。田荣的弟弟田横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齐王已在城阳举兵反楚。项羽虽然听说了汉王已经到东方来了,但因为已经与齐军连续作战多日,就想在打败齐军之后再去迎击汉军。汉王因此得以挟持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昂五诸侯的军队,攻入彭城。
刘贾的战功 刘贾是西汉初泗水沛人。汉高祖堂兄。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汉四年,汉王之败成皋,北渡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派卢绾、刘贾率兵二万人,骑兵数百名,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跟彭越 的军队一起在燕县西面再次打败了楚军, 接着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导致项王继续东进,打败了刘贾,赶跑了彭越。汉王这时就率领部队渡过黄河,又拿下了成皋,在西广武扎营,就近取食敖仓的粮食。项王东击彭越,打败了刘贾,已经平定了东方,现在又回过头来西进,在东广武与汉军隔着广武涧扎下营来,两军各自坚守,持续了好几个月。在这个时候,彭越、刘贾部队又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汉五年,汉王追项籍至固陵,使刘贾南渡淮围寿春。汉军在垓下把项羽全军团团围住了。而这个时候的刘贾并没有在包围项羽主力的战场,他依然是在对项羽进行绞杀的外围战线。刘贾在没有人可以商议的情况下,招降了楚国的大司马周殷。这个周殷一反楚,就和刘贾将军一道攻克了项羽的心腹重地九江,并“迎武王黥布兵,皆会垓下,共击项籍。”正是九江的被攻占,才致使项羽完全相信他的楚国已经被汉王的人马占领而绝望自杀的。刘贾在汉王消灭项羽的战争中,贡献是至伟的。汉王因使刘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共尉已死,以临江为南郡。汉六年,刘贾被封为荆王,王淮东。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东击荆,他率兵御之,为布军所杀。太史公说:荆王能被封王,是由于汉朝刚建立,天下尚未完全统一,所以刘贾虽是刘氏的远房,但以战功被封为王,威镇江淮之间。
张耳的交情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作魏公子无忌的门客。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往,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张耳跟随着项羽和其他诸侯进入关中。汉元年(前206)二月,项羽封诸侯为王,张耳向来交游很广,很多人替他说好话,项羽平常也听说张耳有才能,于是分割赵国的土地封张耳做常山王,设立信都,并把信都改名为襄国。陈馀旧有的宾客中很多人规劝项羽说:“陈馀、张耳同样对赵国有功。”可是项羽因为他不随从入关,又听说他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把赵王歇迁都代县,改封为代王。张耳到他的封国去,陈馀更加恼怒,说:“张耳和我功劳相等,张耳封王,只有我封侯,这是项羽不公平。”待到齐王田荣背叛楚国,陈馀便派夏说去游说田荣道:“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如今,把赵王迁居代县!希望大王借给我军队,以南皮作为您遮挡防卫的屏障。”田荣打算在赵国树立党羽用以反对楚国,就派遣了军队听从陈馀的指挥。因此,陈馀调动了所属三个县的全部军队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逃,想到各诸侯之中没有可以投奔的,说:“汉王虽然和我有老交情,可是项羽的势力强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国。”甘公说:“汉王入关,五星会聚于井宿天区。井宿天区是秦国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业。即使现在楚国强大,今后一定归属于汉。”所以,张耳决定奔汉。汉王也回师平定了三秦,正在废丘围攻章邯的军队。张耳晋见汉王,汉王以优厚的礼遇接待了他。汉二年(前205),汉王向东进击楚国,派使者通知赵国,要和赵国共同伐楚。陈馀说:“只要汉王杀掉张耳,赵国就从命。”于是汉王找到一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斩首,派人拿着人头送给陈馀。陈馀才发兵助汉。汉王在彭城以西打了败仗,陈馀又觉察到张耳没死,就背叛了汉王。汉三年,韩信平定魏地不久,就派张耳和韩信打破了赵国的井陉,在泜水河畔杀死了陈馀,在襄国追杀了赵王歇。汉封张耳为赵王。汉五年,张耳逝世,谥号叫景王。张耳的儿子张敖接续他父亲做了赵王,汉高祖的大女儿鲁元公主嫁给赵王敖做王后。
郑忠的良策 汉四年(前203),项羽打跑了彭越,听说汉王又驻进了成皋,就率军向西,攻下了荥阳,杀死了周苛、枞公、并且俘虏了韩王信,接着包围了成皋。汉王逃走,只和滕公共乘一车从成皋北面的玉门逃去,往北渡过黄河,驱马跑到夜晚,留宿在修武。诸将也陆续逃出成皋,追随汉王。汉王自称是使者,在第二天清晨,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了他们的军权。又派张耳往北到赵地去大量收集兵卒,派韩信东进攻打齐国。汉王取得了韩信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率军南进临近了黄河,在小修武的南面犒劳部队,想要跟项羽再战,郎中郑忠劝阻汉王,让他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坚守,不要跟楚军作战。汉王听从了郑忠的计谋,停止南进,在黄河北岸修筑营垒驻扎下来。派卢绾、刘贾率兵二万人,骑兵数百名,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跟彭越 的军队一起在燕县西面再次打败了楚军,烧毁了楚军的粮草辎重。 接着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楚军拿下成皋,想要西进。汉王派兵在巩县抵抗,阻断了楚军西进的去路。由于后方不稳定,项羽继续东进,打败了刘贾,赶跑了彭越。汉王这时就率领部队渡过黄河,又拿下了成皋,在西广武扎营,就近取食敖仓的粮食。项王东击彭越,打败了刘贾,已经平定了东方,现在又回过头来西进,在东广武与汉军隔着广武涧扎下营来,两军各自坚守,持续了好几个月。
傅宽的职责 傅宽是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史记》记载:傅宽以魏国五大夫爵位的骑将军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曾做过家臣,起事于横阳。他随沛公进攻安阳、杠里,在开封攻打秦将赵贲的军队,以及在曲遇、阳武击溃秦将杨熊的军队,曾斩获敌人十二首级,沛公赐给他卿的爵位。后随从沛公进军到霸上。沛公立为汉王后,赐给傅宽共德君的封号。随即跟着汉王进入汉中地区,升为右骑将。不久又跟随汉王平定了三秦,汉王赐给他雕阴作为食邑。楚汉相争时,他随着汉王进击西楚霸王项羽,奉命在怀县接应汉王,汉王赐给他通德侯的爵位。在随汉王打击项羽部将项冠、周兰、龙且时,他率领的士兵在敖仓山下斩获敌骑将一人,因而增加了食邑。傅宽曾隶属于淮阴侯韩信的指挥,击败了齐国在历下的驻军,击垮了齐国守将田解。后来归属相国曹参指挥,攻破博县,又增加了食邑。因为平定齐地有功,汉王把表示凭证的符分成两半,交给他一半,以示信用,使他的爵位世代相传,封他为阳陵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免掉他先前受封的食邑。后担任齐国右丞相,屯兵驻守防备田横作乱。在齐国任国相五年。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四月,攻打叛汉自立为代王的陈豨,归属太尉周勃指挥,以相国的身份代替汉丞相樊哙击败陈豨。第二年一月,调任代国相国,带兵驻守边郡。两年后,担任代国丞相,继续带兵驻守边郡。由上可知,傅宽不管是跟随刘邦,还是隶属韩信、曹参、周勃指挥,他都尽职尽责,战果显著。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