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夜meteor 七夜meteor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
关注数: 23 粉丝数: 206 发帖数: 14,128 关注贴吧数: 10
秦汉遗韵,魏晋风骨——停云设计小考 其实是一个辟谣贴,这几天看到好几个平台有带停云服饰倭风节奏的,其实稍微对汉服有点认识的应该都能看出来她这个设计就是汉服的广袖,整体跟和服也是相去甚远,节奏没有大规模扩散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次停云的立绘出来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了,虽然没有了4星立绘的那种娇俏灵动,但多了成熟优雅和华贵,别有一番风情。 对比参照下方的朝代服饰说明,就可以发现停云的服装形式和魏晋南北朝的汉服很相似。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魏晋时,中原服饰基本承袭了秦汉的旧制,不过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这个社会大动乱的时期,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在服饰上互相取长补短,以图其新。宋儒学之士朱熹曾说:“今之公服,乃夷狄之戎服,自五胡之末流入中国。”这个时期也是最富个性审美意识的朝代,此时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思想界呈现出儒道佛三家相互对抗又相互融合的情景。 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文人欲实现政治理想又怯于宦海沉浮,加之佛教的少私寡欲和道教的清静无为、遁世思想相碰撞,显示在穿着上就往往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率性自然,放浪形骸,甚至袒胸露脐、披发跣足。此时的服饰上承秦汉、下启唐宋,也成为中国服饰史上的第二次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装承袭秦汉遗风,在传统服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吸收借鉴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创造了奢靡异常的女装风貌。女子服饰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当时在服装和配饰的细节处理更为倾向于“繁华、奢丽、脱俗、飘逸”的风格。
霜之履兮白商应,冰之坚兮元律分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前天灵砂🍑贴的后续来了 思维活络了一下,还真给我找到镜流的几个原型,之前没抽到镜流也是耽误了,现在仔细看了她的星魂技能名字,全是月亮强相关,特别是月占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这块有考据佬做过很详细的解析没看过的可以搜一下)。 除了常羲、嫦娥这些本来大家熟知的月女神以外,镜流“霜”的部分应是参考了另一位月宫仙女——青腰玉女,也就是除了姑射仙子外另一位霜雪之神青女。 青女,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和姑射仙子的空灵缥缈不同,青女是一位将霜雪的肃杀神格化的女神,所以有关她的诗词也会提到她执掌着植物的生杀大权: 唐寒山《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张可久套曲[lbk]南吕·一枝花[rbk]《冬景》[lbk]尾声[rbk])三白指三度降雪。 青女剪冰寒不散,黑云喷雨冻难消。(马致远等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三折[lbk]么篇[rbk])言雪神犹显神威。 而因为明朝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的一句:“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青女也成了白发的代名词。 青腰玉女的“青腰”来源于《山海经》“中次三经”中的青要山。《山海经》中说,中央第三列山系有青要山,是天帝隐秘深邃的都邑,武罗神女在这里管理着这座山。武罗神女,“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璩,其鸣如鸣玉”。意思是说,这位女神,她长着人的脸,有豹子般好看的纹身,小腰,牙齿洁白,耳朵上打了耳穿挂着金环,她的声音像佩玉一般好听。 虽然有观点认为武罗神女可能就是青腰玉女的前身,但在民间普遍认为二人是好姐妹的关系。 武罗姑娘因协助黄帝收伏蚩尤的七十二弟兄有功,被封为青要山神女,掌管人间婚姻。她一心要广施爱心,造福人间,但刚刚大战之后,到处是血污腥风,山瘴毒雾,加上天无四季,终年炎热,于是百病滋生,瘟疫流行,世人还是难脱苦海。武罗神女为了驱邪除污,净化人寰,给人们消灾祛病,特地登上月亮,到广寒宫请来了降霜仙子——青女。青女本是月中吴刚大仙的妹妹,名叫吴洁,在广寒宫里她是专司降霜洒雪的仙子。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于是,邪气污秽,山瘴毒雾,顿时消失,人们的灾灾病病也就全无了。从那时起,每年三月十三日、九月十四日,吴洁仙子要两次降霜。于是,九月霜,腊月雪,来年三月又霜,六月大暑,周而复始,四季乃分,百禾俱生。人们不仅能免灾祛病,而且可以丰衣足食了。 这么一通看下来,镜流还是很符合青女的行事风格和气质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