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下任总统 火星下任总统
关注数: 5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058 关注贴吧数: 10
六一封杀Death Note有感 Death Note ,中文直译“死亡笔记”,由日本漫画家小畑健创作,由于曲折悬念的剧情风摩亚洲,随之产生的衍生品——死亡笔记本,却在中国泛滥,不少青少年热烈购买、收藏、或者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按照动漫剧情,被写上名字的人就会死亡) “一个个充满仇恨的诅咒在校园里游走,愁坏老师,吓坏家长,也引起教育专家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关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的专项查缴《死亡笔记》行动,就是让少年儿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闻片段)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居然要中国出动“扫黄打非组”,难道这样做真的会杀死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大家所担心的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形成、完善阶段,不排除他们当中会有人将平时与自己有摩擦的同学的名字写上去,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己和被写的同学都可能出现封闭、颓废,甚至仇视、敌对等心理问题。”(新闻片段)因为购买人士多为中学生,按照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的观点,这种行为对中学生有极大危害,目前,不仅在哈市,全国上下都在紧张的封杀死亡笔记。 为何这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再来看看新闻片段——“死亡笔记受追捧,多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动漫,由此可见,动漫有着巨大的阅读人群。而这个潜在的市场,我们的文化人拱手相让,才使得来自异域的动漫疯行。仅以国产动画片为例:中国的动画片精品其实也有不少,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动画,不仅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长大了也觉得好看。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竟然毫无作为。去年上映的《魔比斯环》,虽然号称中国原产的3D大片,但票房惨淡;当年的《宝莲灯》似乎叫好叫座,但毕竟仅此一部,而且也不如好莱坞的“怪物”更有想象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动漫水平先不说差,无论画面、剧情、内涵甚至是人物设定等都比不上日、韩、美等国,原因是什么?再联系一下上面提到人们对死亡笔记的观点,除了那些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死亡笔记有害身心健康,这就是所谓的“老观念”。 在此插入一些我的个人观点,我也是一个动漫爱好者,自认对动漫的了解比很多人都强。在我看过那么多部日本动漫中,除非是纯粹恋爱类或者日常生活类,战斗和悬念体裁是占大部分的。说回近10年前流行至今的《数码暴龙》、《宠物小精灵》,也是人们认为“不良”的暴力斗争为主题,为什么没有被中国封杀,是因为那些只是很单纯的拯救世界、追求梦想的题材,不仅对未成年人没有危害,还甚至会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当然这是不太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因为看过了动漫就奋发向上,换而言之,动漫对人的影响没有“专家们”估计的那么大,所以说,死亡笔记能让人自闭颓废什么的,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影响心理吗?的确,死亡笔记的世界观可是说非常扭曲没有人性,要将天下罪犯至于死地创造犯罪率0%的世界,这种观念的确是错的,有明就有暗,有正就有邪,这是不变的定则。但是主角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摧毁犯罪,这不是人人都盼望的吗? 在说回到笔记本上面,写上名字就会死,这简直是荒谬,这是谁都知道的。既然大家都默认的事实,为什么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不行呢?有伤友谊是吗?会造成心灵创伤是吗?“不过写的时候千万别被人看到,不然同学要生气。”“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写进笔记本,他又很相信很在乎,难免会对内心造成伤害。”以上是两个新闻片段。先说说友谊方面的,爱玩是人的天性,但也懂得完要有限制,我敢保证,人们开玩笑的对象绝对是身边熟悉的人,好友、兄弟、姐妹等等,没有谁会找个陌生人开玩笑的吧?既然如此,除非你跟他的友谊,不然是绝对不会伤害到友谊,反而有可能加深友谊,被“诅咒”的人多
六一封杀Death Note有感 Death Note ,中文直译“死亡笔记”,由日本漫画家小畑健创作,由于曲折悬念的剧情风摩亚洲,随之产生的衍生品——死亡笔记本,却在中国泛滥,不少青少年热烈购买、收藏、或者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按照动漫剧情,被写上名字的人就会死亡) “一个个充满仇恨的诅咒在校园里游走,愁坏老师,吓坏家长,也引起教育专家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关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的专项查缴《死亡笔记》行动,就是让少年儿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闻片段)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居然要中国出动“扫黄打非组”,难道这样做真的会杀死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大家所担心的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形成、完善阶段,不排除他们当中会有人将平时与自己有摩擦的同学的名字写上去,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己和被写的同学都可能出现封闭、颓废,甚至仇视、敌对等心理问题。”(新闻片段)因为购买人士多为中学生,按照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的观点,这种行为对中学生有极大危害,目前,不仅在哈市,全国上下都在紧张的封杀死亡笔记。 为何这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再来看看新闻片段——“死亡笔记受追捧,多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动漫,由此可见,动漫有着巨大的阅读人群。而这个潜在的市场,我们的文化人拱手相让,才使得来自异域的动漫疯行。仅以国产动画片为例:中国的动画片精品其实也有不少,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动画,不仅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长大了也觉得好看。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竟然毫无作为。去年上映的《魔比斯环》,虽然号称中国原产的3D大片,但票房惨淡;当年的《宝莲灯》似乎叫好叫座,但毕竟仅此一部,而且也不如好莱坞的“怪物”更有想象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动漫水平先不说差,无论画面、剧情、内涵甚至是人物设定等都比不上日、韩、美等国,原因是什么?再联系一下上面提到人们对死亡笔记的观点,除了那些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死亡笔记有害身心健康,这就是所谓的“老观念”。 在此插入一些我的个人观点,我也是一个动漫爱好者,自认对动漫的了解比很多人都强。在我看过那么多部日本动漫中,除非是纯粹恋爱类或者日常生活类,战斗和悬念体裁是占大部分的。说回近10年前流行至今的《数码暴龙》、《宠物小精灵》,也是人们认为“不良”的暴力斗争为主题,为什么没有被中国封杀,是因为那些只是很单纯的拯救世界、追求梦想的题材,不仅对未成年人没有危害,还甚至会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当然这是不太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因为看过了动漫就奋发向上,换而言之,动漫对人的影响没有“专家们”估计的那么大,所以说,死亡笔记能让人自闭颓废什么的,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影响心理吗?的确,死亡笔记的世界观可是说非常扭曲没有人性,要将天下罪犯至于死地创造犯罪率0%的世界,这种观念的确是错的,有明就有暗,有正就有邪,这是不变的定则。但是主角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摧毁犯罪,这不是人人都盼望的吗? 在说回到笔记本上面,写上名字就会死,这简直是荒谬,这是谁都知道的。既然大家都默认的事实,为什么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不行呢?有伤友谊是吗?会造成心灵创伤是吗?“不过写的时候千万别被人看到,不然同学要生气。”“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写进笔记本,他又很相信很在乎,难免会对内心造成伤害。”以上是两个新闻片段。先说说友谊方面的,爱玩是人的天性,但也懂得完要有限制,我敢保证,人们开玩笑的对象绝对是身边熟悉的人,好友、兄弟、姐妹等等,没有谁会找个陌生人开玩笑的吧?既然如此,除非你跟他的友谊,不然是绝对不会伤害到友谊,反而有可能加深友谊,被“诅咒”的人多
六一封杀Death Note有感 Death Note ,中文直译“死亡笔记”,由日本漫画家小畑健创作,由于曲折悬念的剧情风摩亚洲,随之产生的衍生品——死亡笔记本,却在中国泛滥,不少青少年热烈购买、收藏、或者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按照动漫剧情,被写上名字的人就会死亡) “一个个充满仇恨的诅咒在校园里游走,愁坏老师,吓坏家长,也引起教育专家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关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的专项查缴《死亡笔记》行动,就是让少年儿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闻片段)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居然要中国出动“扫黄打非组”,难道这样做真的会杀死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大家所担心的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形成、完善阶段,不排除他们当中会有人将平时与自己有摩擦的同学的名字写上去,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己和被写的同学都可能出现封闭、颓废,甚至仇视、敌对等心理问题。”(新闻片段)因为购买人士多为中学生,按照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的观点,这种行为对中学生有极大危害,目前,不仅在哈市,全国上下都在紧张的封杀死亡笔记。 为何这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再来看看新闻片段——“死亡笔记受追捧,多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动漫,由此可见,动漫有着巨大的阅读人群。而这个潜在的市场,我们的文化人拱手相让,才使得来自异域的动漫疯行。仅以国产动画片为例:中国的动画片精品其实也有不少,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动画,不仅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长大了也觉得好看。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竟然毫无作为。去年上映的《魔比斯环》,虽然号称中国原产的3D大片,但票房惨淡;当年的《宝莲灯》似乎叫好叫座,但毕竟仅此一部,而且也不如好莱坞的“怪物”更有想象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动漫水平先不说差,无论画面、剧情、内涵甚至是人物设定等都比不上日、韩、美等国,原因是什么?再联系一下上面提到人们对死亡笔记的观点,除了那些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死亡笔记有害身心健康,这就是所谓的“老观念”。 在此插入一些我的个人观点,我也是一个动漫爱好者,自认对动漫的了解比很多人都强。在我看过那么多部日本动漫中,除非是纯粹恋爱类或者日常生活类,战斗和悬念体裁是占大部分的。说回近10年前流行至今的《数码暴龙》、《宠物小精灵》,也是人们认为“不良”的暴力斗争为主题,为什么没有被中国封杀,是因为那些只是很单纯的拯救世界、追求梦想的题材,不仅对未成年人没有危害,还甚至会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当然这是不太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因为看过了动漫就奋发向上,换而言之,动漫对人的影响没有“专家们”估计的那么大,所以说,死亡笔记能让人自闭颓废什么的,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影响心理吗?的确,死亡笔记的世界观可是说非常扭曲没有人性,要将天下罪犯至于死地创造犯罪率0%的世界,这种观念的确是错的,有明就有暗,有正就有邪,这是不变的定则。但是主角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摧毁犯罪,这不是人人都盼望的吗? 在说回到笔记本上面,写上名字就会死,这简直是荒谬,这是谁都知道的。既然大家都默认的事实,为什么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不行呢?有伤友谊是吗?会造成心灵创伤是吗?“不过写的时候千万别被人看到,不然同学要生气。”“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写进笔记本,他又很相信很在乎,难免会对内心造成伤害。”以上是两个新闻片段。先说说友谊方面的,爱玩是人的天性,但也懂得完要有限制,我敢保证,人们开玩笑的对象绝对是身边熟悉的人,好友、兄弟、姐妹等等,没有谁会找个陌生人开玩笑的吧?既然如此,除非你跟他的友谊,不然是绝对不会伤害到友谊,反而有可能加深友谊,被“诅咒”的人多数是抢过笔记本,把“诅咒”自己的家伙的名字写上去而已,最后两人一定相互笑起来。再说说另一点,心灵创伤是来自于自己令自己发愁、畏惧的物或事,根据专家所说,“很相信很在乎”,再结合一下大众思想——公认诅咒是荒谬的发泄行为。既然都认为不可能,都认识到这是荒谬行为,为什么还会相信还会在乎?除非是看了鬼片会睡不着的三岁小孩。
六一封杀Death Note有感(再发帖) Death Note ,中文直译“死亡笔记”,由日本漫画家小畑健创作,由于曲折悬念的剧情风摩亚洲,随之产生的衍生品——死亡笔记本,却在中国泛滥,不少青少年热烈购买、收藏、或者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按照动漫剧情,被写上名字的人就会死亡) “一个个充满仇恨的诅咒在校园里游走,愁坏老师,吓坏家长,也引起教育专家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关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的专项查缴《死亡笔记》行动,就是让少年儿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闻片段)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居然要中国出动“扫黄打非组”,难道这样做真的会杀死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大家所担心的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形成、完善阶段,不排除他们当中会有人将平时与自己有摩擦的同学的名字写上去,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己和被写的同学都可能出现封闭、颓废,甚至仇视、敌对等心理问题。”(新闻片段)因为购买人士多为中学生,按照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的观点,这种行为对中学生有极大危害,目前,不仅在哈市,全国上下都在紧张的封杀死亡笔记。 为何这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再来看看新闻片段——“死亡笔记受追捧,多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动漫,由此可见,动漫有着巨大的阅读人群。而这个潜在的市场,我们的文化人拱手相让,才使得来自异域的动漫疯行。仅以国产动画片为例:中国的动画片精品其实也有不少,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动画,不仅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长大了也觉得好看。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竟然毫无作为。去年上映的《魔比斯环》,虽然号称中国原产的3D大片,但票房惨淡;当年的《宝莲灯》似乎叫好叫座,但毕竟仅此一部,而且也不如好莱坞的“怪物”更有想象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动漫水平先不说差,无论画面、剧情、内涵甚至是人物设定等都比不上日、韩、美等国,原因是什么?再联系一下上面提到人们对死亡笔记的观点,除了那些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死亡笔记有害身心健康,这就是所谓的“老观念”。 在此插入一些我的个人观点,我也是一个动漫爱好者,自认对动漫的了解比很多人都强。在我看过那么多部日本动漫中,除非是纯粹恋爱类或者日常生活类,战斗和悬念体裁是占大部分的。说回近10年前流行至今的《数码暴龙》、《宠物小精灵》,也是人们认为“不良”的暴力斗争为主题,为什么没有被中国封杀,是因为那些只是很单纯的拯救世界、追求梦想的题材,不仅对未成年人没有危害,还甚至会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当然这是不太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因为看过了动漫就奋发向上,换而言之,动漫对人的影响没有“专家们”估计的那么大,所以说,死亡笔记能让人自闭颓废什么的,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影响心理吗?的确,死亡笔记的世界观可是说非常扭曲没有人性,要将天下罪犯至于死地创造犯罪率0%的世界,这种观念的确是错的,有明就有暗,有正就有邪,这是不变的定则。但是主角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摧毁犯罪,这不是人人都盼望的吗? 在说回到笔记本上面,写上名字就会死,这简直是荒谬,这是谁都知道的。既然大家都默认的事实,为什么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不行呢?有伤友谊是吗?会造成心灵创伤是吗?“不过写的时候千万别被人看到,不然同学要生气。”“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写进笔记本,他又很相信很在乎,难免会对内心造成伤害。”以上是两个新闻片段。先说说友谊方面的,爱玩是人的天性,但也懂得完要有限制,我敢保证,人们开玩笑的对象绝对是身边熟悉的人,好友、兄弟、姐妹等等,没有谁会找个陌生人开玩笑的吧?既然如此,除非你跟他的友谊,不然是绝对不会伤害到友谊,反而有可能加深友谊,被“诅咒”的人多数是抢过笔记本,把“诅咒”自己的家伙的名字写上去而已,最后两人一定相互笑起来。再说说另一点,心灵创伤是来自于自己令自己发愁、畏惧的物或事,根据专家所说,“很相信很在乎”,再结合一下大众思想——公认诅咒是荒谬的发泄行为。既然都认为不可能,都认识到这是荒谬行为,为什么还会相信还会在乎?除非是看了鬼片会睡不着的三岁小孩。
六一封杀Death Note有感 Death Note ,中文直译“死亡笔记”,由日本漫画家小畑健创作,由于曲折悬念的剧情风摩亚洲,随之产生的衍生品——死亡笔记本,却在中国泛滥,不少青少年热烈购买、收藏、或者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按照动漫剧情,被写上名字的人就会死亡) “一个个充满仇恨的诅咒在校园里游走,愁坏老师,吓坏家长,也引起教育专家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关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的专项查缴《死亡笔记》行动,就是让少年儿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新闻片段)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居然要中国出动“扫黄打非组”,难道这样做真的会杀死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大家所担心的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形成、完善阶段,不排除他们当中会有人将平时与自己有摩擦的同学的名字写上去,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自己和被写的同学都可能出现封闭、颓废,甚至仇视、敌对等心理问题。”(新闻片段)因为购买人士多为中学生,按照哈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的观点,这种行为对中学生有极大危害,目前,不仅在哈市,全国上下都在紧张的封杀死亡笔记。 为何这本看似普通的笔记本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再来看看新闻片段——“死亡笔记受追捧,多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动漫,由此可见,动漫有着巨大的阅读人群。而这个潜在的市场,我们的文化人拱手相让,才使得来自异域的动漫疯行。仅以国产动画片为例:中国的动画片精品其实也有不少,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哪吒闹海》等动画,不仅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长大了也觉得好看。而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竟然毫无作为。去年上映的《魔比斯环》,虽然号称中国原产的3D大片,但票房惨淡;当年的《宝莲灯》似乎叫好叫座,但毕竟仅此一部,而且也不如好莱坞的“怪物”更有想象力。”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动漫水平先不说差,无论画面、剧情、内涵甚至是人物设定等都比不上日、韩、美等国,原因是什么?再联系一下上面提到人们对死亡笔记的观点,除了那些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死亡笔记有害身心健康,这就是所谓的“老观念”。 在此插入一些我的个人观点,我也是一个动漫爱好者,自认对动漫的了解比很多人都强。在我看过那么多部日本动漫中,除非是纯粹恋爱类或者日常生活类,战斗和悬念体裁是占大部分的。说回近10年前流行至今的《数码暴龙》、《宠物小精灵》,也是人们认为“不良”的暴力斗争为主题,为什么没有被中国封杀,是因为那些只是很单纯的拯救世界、追求梦想的题材,不仅对未成年人没有危害,还甚至会激励他们的雄心壮志。当然这是不太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因为看过了动漫就奋发向上,换而言之,动漫对人的影响没有“专家们”估计的那么大,所以说,死亡笔记能让人自闭颓废什么的,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影响心理吗?的确,死亡笔记的世界观可是说非常扭曲没有人性,要将天下罪犯至于死地创造犯罪率0%的世界,这种观念的确是错的,有明就有暗,有正就有邪,这是不变的定则。但是主角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摧毁犯罪,这不是人人都盼望的吗? 在说回到笔记本上面,写上名字就会死,这简直是荒谬,这是谁都知道的。既然大家都默认的事实,为什么开玩笑的写上别人的名字不行呢?有伤友谊是吗?会造成心灵创伤是吗?“不过写的时候千万别被人看到,不然同学要生气。”“如果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写进笔记本,他又很相信很在乎,难免会对内心造成伤害。”以上是两个新闻片段。先说说友谊方面的,爱玩是人的天性,但也懂得完要有限制,我敢保证,人们开玩笑的对象绝对是身边熟悉的人,好友、兄弟、姐妹等等,没有谁会找个陌生人开玩笑的吧?既然如此,除非你跟他的友谊,不然是绝对不会伤害到友谊,反而有可能加深友谊,被“诅咒”的人多数是抢过笔记本,把“诅咒”自己的家伙的名字写上去而已,最后两人一定相互笑起来。再说说另一点,心灵创伤是来自于自己令自己发愁、畏惧的物或事,根据专家所说,“很相信很在乎”,再结合一下大众思想——公认诅咒是荒谬的发泄行为。既然都认为不可能,都认识到这是荒谬行为,为什么还会相信还会在乎?除非是看了鬼片会睡不着的三岁小孩。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