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WNING CRONEING
钢笔爱好者
关注数: 27 粉丝数: 8 发帖数: 1,161 关注贴吧数: 15
钢笔笔尖种类及材质———梗概(欢迎补充 . 材质 1. 不锈钢笔尖(Steel nib) 材质特点 * 最常见、最经济 * 硬度高,不易磨损 * 弹性较低(通常偏硬,但也有软钢尖) * 写感稳定、耐操 优点 * 价格便宜 * 硬度高,适合日常快写 缺点 * 弹性有限(不适合写大字或出粗线条) * 触纸感较生硬,摩擦感略强 --- 2. **14K 金尖(14k Gold nib)** 含金量约 58.5%。 特点 * 柔韧性比钢尖好,书写更顺滑 * 弹性适中,有轻微反馈 * 耐腐蚀 优点 * 写感舒适、顺滑 * 轻微弹性,线条有生命力 * 金属稳定性高 --- 3. 18K 金尖(18k Gold nib 含金量 75%,更软。 特点 * 更柔软,回弹较慢 * 写感更顺、更类“悬浮” 优点 * 高级顺滑体验 * 金属延展性好 缺点 * 太软易变形 * Montblanc 149 * Pelikan M800/M1000 --- 4. 21K( Sailor) 特点 * 比 18K 稍硬,比 14K 更柔 --- 5. **钛尖(Titanium nib)** 特点 * 弹性非常大(介于柔金尖和软钢尖之间) * 写感独特“黏纸感”,略弹跳 优点 * 可自然出线变化 * 材质轻且不生锈 缺点 * 写感不适合所有人(有人觉得“弹簧感”强) * 打磨更难,容易刮纸 ### 代表 * Bock 钛尖 * Moonman(莫奈)、TWSBI 收集尖 Ⅱ.笔尖结构 1. EF F M B BB C # 特点 * 字体粗细不随方向变化 * 最普遍的书写用尖 --- 2. **针尖(Needlepoint / Accountant / Posting)** 极细,像针一样。 ### 特点 * 字特别细、适合小字、笔记 * 摩擦感强 代表 * Sailor “Posting” * Pilot “Accountant” --- ## 3. **软尖 / 弹尖(Soft nib / Semi-flex)** 具有一定弹性。 ### 特点 * 轻压线条粗,正常写较细 * 不能像复古柔尖那样极致弹性 ### 代表 * Pilot 14k Soft ## 4. **复古弹性尖(Flex nib / Vintage Flex)* 真正能压出粗细、变化极大的尖。 ### 特点 * 线条可从 EF 到 BB * 写花体书法最强 ### 代表 * Waterman 52(古董) * Eversharp Skyline * 现代代表:Noodler’s Flex ## 5. **音乐尖(Music nib)** 三条墨槽(双墨仓),宽、湿、适合书写乐谱。 ### 特点 * 粗线大且润 * 反向写细 #6. **书法尖(Italic / Stub / Cursive Italic)** ● 直斜 Italic(切角尖) * 边缘锋利,横细竖粗 * 字体立体感强 ● Stub(圆角切尖) * 横细竖粗,但手感更软 ● Cursive Italic * 介于 Italic 与 Stub 中间,可日常书写 7. **特殊造型笔尖(独特设计)** ● Sailor Naginata(长刀研) * 改变写角线粗 * 细粗可控 ● Fude(弯尖 / 毛笔尖) * 模拟毛笔效果 ● Falcon / FA 尖(鸟嘴尖) * 代表:Pilot FA、Namiki Falcon ● Architect 尖(建筑师研磨) * 横粗竖细(书法尖相反) * 适合拉丁字体 Ⅲ. 按笔尖大小与字宽(EF/F/M/B等) 标准从细到粗: | 标准 | 意义 | | ---- | -------------- | | UEF | 超极细(日本) | | EF | 特细 | | F | 细 | | FM | 介于 F 和 M | | M | 中等 | | B | 粗 | | BB | 超粗 | | C | Calligraphy 粗尖 | | MS | Music broad | | Zoom | 角度不同粗细不同 ● 弹性切割(Cuts) --⭐ 弹性(最高→最低) 复古 Flex > FA/Falcon > 钛尖 > 14K > 21K > 钢尖 。
品牌介绍------威尔永锋 1914年,美国永锋铅笔公司(Eversharp)与威尔·艾丁机器公司(Wahl)合作,生产出了第一批铅笔。3年后,威尔收购了波士顿钢笔公司,并与永锋合并。1920年,“威尔BHR”钢笔面世。   最初,钢笔的笔杆主要是以硬橡胶为原料。硬橡胶手感好,容易加工,缺点是时间久了会失去光泽。1920年前后,为使制笔厂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威尔全资收购了华盛顿一家橡胶公司。但这起收购在财务上对威尔·永锋来说很不划算,因为当时美国制笔业已经渐渐转向用赛璐珞作为制作钢笔的材料,永锋的市场反应应该说是迟了一步。不过,此事也使威尔·永锋这个品牌因祸得福。这期间,威尔·永锋生产的带旋转笔帽和徽章装饰的钢笔,因其古典、奢侈的独特外表,成为日后收藏家们的最爱,而且价格不菲。   1929年,威尔·永锋的事业达到高峰。这一年,公司推出了“金海豹”系列个人用尖头钢笔。这种钢笔可更换笔尖,因而备受欢迎。当年,威尔·永锋的净销售额甚至超过了笔界老大派克公司。1930年代,威尔·永锋相继推出“多利安”和“宝冠”系列钢笔,其款式设计非常具有艺术美感。上世纪30年代末,美国有钱人坐飞机旅行渐成时尚,钢笔制造商们纷纷开发新技术,力争使所生产的钢笔在高空低气压情况下不漏墨水,威尔·永锋应合这一潮流,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   二战期间,威尔·永锋的“地平线”和“第五大道”系列钢笔面世。“地平线”(Skyline)是威尔·永锋最成功的钢笔系列,在战争时期的美国市场上大受欢迎。当时,“地平线”基本款的售价是每支14.75美元,金装款的售价是每支22.50美元。同时,公司在美国广播电台的问答游戏节目上大做广告,使威尔·永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1946年,威尔·永锋推出了它的第一款圆珠笔。不过由于工艺粗糙,这些圆珠笔有数千支被退回。紧接着,威尔·永锋和竞争对手为专利问题开始长期打官司,公司财务上元气大伤。整个50年代,威尔·永锋都没有再推出能够在市场上叫响的新产品。1957年,威尔·永锋的书写工具业务被派克收购。   1995年,意大利人埃马纽努尔·卡尔塔吉罗内重整威尔·永锋品牌。因为他认为,“地平线”系列笔与众不同的外形,“能在收藏时唤起强烈的品牌意识”。威尔·永锋1925年到1940年期间的一些经典钢笔款式,至今也仍然不断被一些制笔商模仿。
学生龙简介 121 高端(大班系列) 14K金尖 树脂 第一位数字为1,属高端大班系列 220 中端 14K金尖 树脂 第一位数字为2,属中端系列 320 低端 14K金尖 树脂 第一位数字为3,属低端系列 贵族 中端 14K金尖 树脂 造型经典,与三花尺寸基本相同 学生龙的命名体系(如121, 220, 320)中,第一位数字通常代表了其当时的市场定位:1代表高端(大班系列),2代表中端,3代表低端。 重点型号详解 1. 三花钢笔 这是学生龙中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一款。 · 设计特点:最大特点是笔顶、笔夹和笔尾各有一朵万宝龙小白花,故名“三花”。常见有磨砂黑金配色和酒红色配色,笔杆为黄铜材质并覆有耐磨的漆层,笔握处的磨砂处理对汗手友好。 · 笔尖特点:采用镀金钢尖,这在中高端万宝龙钢笔中较为罕见。写感上,其修长的笔尖带来了令人惊喜的软弹体验,顺滑且下水充沛,铱粒耐磨。 · 整体评价:被誉为“一众学生龙里头最好看的”,兼具美感与实用性。金属笔杆也避免了老万宝龙常见笔握开裂的问题。 2. 数字系列(121, 220, 320等) 这些型号大多采用树脂笔杆和14K金尖。 · 共同点:设计语言延续了万宝龙的经典风格,品质扎实。 · 需注意:这些老型号的钢笔,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笔握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开裂或腐蚀(特别是144型号的插帽设计曾易导致笔握金环腐蚀),在选购二手时需要格外留意。
149笔尖的八代更迭 第一代 1950年代初 14C、18C 无"4810"字样 早期样式 笔尖相对薄软,铱粒打磨圆润。 第二代 1950年代中后期 18C 开始出现"4810"字样 早期样式 第三代(T舌时代) 1960年代至1980年代 14C、18C 刻印字体、内容有变化 T形笔舌(特征明显) 笔尖软弹性较好, 第四代至第六代(过渡期)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 14K、18K 刻印逐渐标准化,出现“Au750”等标识 笔舌样式逐渐现代化,T舌消失 笔尖硬度逐渐增加,向现产风格过渡 第七代(现代初期) 约2000年代初至2010年代中期 18K “Au750”标识常见 现代样式笔舌 笔尖打磨更硬朗,铱粒趋于丰满 第八代(现产) 约2010年代中期至今 18K “Au750”标识 现代样式笔舌 笔尖硬滑,方头打磨增强阻尼感,铱粒打磨棱角更分明 🖋️ 如何区分不同时代的149笔尖 1. 笔尖刻印与标识: · 早期:可能无"4810"字样,或有不同的字体和排列。 · 材质标注:早期可能使用 “14C”、“18C” ,后期逐渐统一为 “14K”、“18K” 或 “Au750” (表示18K金)。 · 其他文字:如“Montblanc”、“Meisterstück”等文字的字体和布局也会随时间变化。 2. 笔舌尖(Feeder): · T形笔舌(Telescopic Feeder):这是第三代149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舌下方有一个明显的“T”形或类似飞机尾翼的结构。收藏界非常看重这个特征。 · 现代笔舌:通常为黑色塑料,造型更简洁,有平行鳍片。 3. 笔尖外观与打磨: · 铱粒形状:老款万宝龙笔尖的铱粒打磨风格比较偏圆滑,现在的万宝龙笔尖打磨的相对棱角分明一些。老款的万宝龙笔尖,铱粒都有一个微微上翘,但是新的万宝龙笔尖,就比较平直。 · 笔尖弹性:老款的笔尖普遍认为更软弹,书写时劈叉更明显;现产笔尖则更硬滑稳定。 4. 笔尖材质与颜色: · 单色尖:早期笔尖多为单一黄金色。 · 双色尖:后期出现了双色笔尖(黄金与铑镀层搭配),更显精致。 · 中黄/中白:指双色尖中,笔尖中央区域是金色(中黄)还是银色(中白),不同时期有不同偏好。 5. 笔身其他特征: · 笔帽环刻字、笔杆树脂颜色、观墨窗形状等细节也会随年代变化,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
百利金金尖简介 一、按时代划分 百利金的笔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时代,这是理解所有型号的前提: 1. 老版/ Vintage 笔尖 (约1980年代中期以前) · 特征: 通常为全字尖,即笔尖整个表面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和“PELIKAN”字样。 · 材质标识: 直接刻有材质含量,如 14 C 或 18 C 585(585是18K金的另一种标识)。 · 产地标识: 通常带有代表德国的“W.-Germany”或“W.-GERMANY”字样。 · 特殊章: 很多老尖带有“PF”章,这是当时为法国市场定制的笔尖,被认为品控更严格,是玩家追捧的对象。还有更罕见的“EN”章。2. 现代版/ Modern 笔尖 (约1985年以后至今) · 特征: 变为双色冠状贴片,即笔尖前端有一个不同颜色的“冠”形贴片(通常是铑钯合金,呈白色),上面雕刻鹈鹕鸟logo和粗细标识。 · 材质标识: 不再直接刻出,而是通过笔尖侧面的刻印来区分: · CN: 镀铑钢尖 · PN: 镀金钢尖 · 14 C: 14K金尖(M200/M205等小尺寸钢杆笔配的也是14C金尖) · 18 C: 18K金尖(主要用于M400及以上型号) · CT: 镀铑钛尖(现已少见) · 产地标识: 统一为“Germany”。 二、 核心:笔尖尺寸编号系统 这是百利金笔尖系统的精髓。编号不代表笔尖的粗细,而是代表其物理尺寸,用于匹配不同大小的笔杆。 编号 对应笔杆型号 描述1xx 较少见 非常小的尺寸,多见于老款或特殊型号。2xx M2xx系列 (如 M200, M205) 小尺寸。虽然是钢杆笔,但原配金尖型号为 14C-xxx。3xx 较少见 介于2xx和4xx之间的尺寸,多见于老款。4xx M4xx系列 (如 M400, M405) 标准尺寸。这是最经典、最常见的金尖尺寸。5xx M6xx系列 (如 M600, M605) 中等尺寸。注意:M600笔杆配的是5xx号尖,比4xx略大。6xx M8xx系列 (如 M800, M805) 大尺寸。M800笔杆配的是6xx号尖,为18C金尖,笔尖总成内有防止笔尖旋转的金属套筒。10xx M10xx系列 (如 M1000) 超大尺寸。M1000笔杆配的是10xx号尖,为18C金尖,以其巨大的体型和独特的软弹手感而闻名,与其他所有型号的写感都不同。 重要提示: · 编号通用性: 相同编号的笔尖(如 4xx)可以在不同系列的同尺寸笔杆上互换。例如,一个 M400 的笔尖总成可以完美拧到 M405, M415 甚至复古款的 M101N 的笔杆上。· 切勿跨尺寸安装: 不要尝试将 4xx 的笔尖强行装入 M800(需要6xx)的笔杆,反之亦然,这会损坏笔杆螺纹。 三、 笔尖的材质与颜色 在现代笔尖中,除了尺寸,还有材质和颜色的区别: 1. 单色金尖: · 全黄色: 如 M400 经典款、M600 红色等配的笔尖。 · 全银色(镀铑): 如 M405(银帽黑杆)、M605白色等配的笔尖,笔尖呈白色金属光泽。2. 双色金尖: · 笔尖主体为金色,冠状贴片为银色(镀铑)。这是最受欢迎的款式之一,常见于各种特别版和限量版,如 M800 棕龟(Tortoiseshell Brown)。 四、 尖型(粗细与特殊尖) 笔尖上的最后一个字母决定了书写线条的粗细和特性。 标识 中文 描述EF 特细 Extra Fine。德系笔尖偏粗,EF约相当于日系笔的F尖。F 细 Fine。最常用的日常书写粗细。M 中 Medium。出水充沛,适合签名和写英文。B 粗 Broad。线条粗壮,适合签名和书法练习。BB 特粗 Double Broad。非常粗。3B 三倍粗 Triple Broad。极其粗。OM 偏斜中 Oblique Medium。左撇子或特殊握笔姿势人士适用。OB 偏斜粗 Oblique Broad。同上,更粗。HF 硬细尖。老款尖常见,现代较少。F/M 老款“半软”尖,有弹性。 关于弹性: · 现代常规尖(M400/M600/M800): 硬度为 M800 > M600 > M400。M400尺寸的14C金尖相对最软弹,M800的18C金尖最硬朗(因其内有金属套筒)。· M1000尖: 独一无二的软弹,按压时形变明显,手感类似老款西德笔尖,被称为“王者弹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