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阁主 漫笔阁主
关注数: 75 粉丝数: 90 发帖数: 3,532 关注贴吧数: 30
s诗韵探求 诗韵探求 十六字小令三首   琴.   拂与知音一笑听,   今何在?   遥忆自江南.       情.   自古骚人几断明,   情依旧.   秦岭固长青.       思.   花落谁知梦寄诗.   西江月.   春水有意随.       十六字小令三首   乙酉夏月邹大耳 有人言吾此小令不入韵[平水韵]. 大耳何尝又不知呢? 为何这般写.用意所在? .呵呵..只有大耳知道了. 三首用了不同的手法[韵]. 对比方知. -------- 此下为平水韵/ 拼音为新华字音/ -------- [琴qín ]诗韵 .第13部 平声 十二侵   [听tīng]诗韵 .第11部 平声 九青   [南nán]诗韵 .第14部 平声 十三覃   --------- [情qíng ]诗韵 .第11部 平声 八庚 [青qīng ]诗韵 .第11部 平声 九青 [明míng]诗韵 .第11部 平声 八庚   ---------- [思sī] 诗韵 .第3部 平声 四支 [随suí]诗韵 .第3部 平声 四支 [诗shī]诗韵 .第3部 平声 四支 韵律谱古今很多//平水韵/词林正韵/沈韵/元和韵谱/书学正韵/洪武正韵/韵表/律古词曲赋叶韵/韵总持/元音统韵/皇极图韵/古韵通/古韵叶音/韵白/韵统图说/韵蕞/诗韵更定/韵雅/古音正义/古今韵表新编/声韵图谱/四声切韵表/中华新韵/等等等. 韵律源自我们的汉语发音.我们国家幅员广大,汉语发音各地都不一样.各地有各地的发音.尽管汉字一样.因此各地有各地不同的韵律.历史上也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的韵谱.但终因发音没能统一.所以.任何一种韵谱都有它的局限性.现今多用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愿与大家共探求..握手
关于诗词押韵之吾见 漫笔阁主   谢赏//// 此诗 榴花开尽蕊犹鸣, 独有秋风说古今。 草木无知能自恋, 人生相遇重真情。 押宽韵./ 平水韵.中华新韵.宋广韵.词林正韵 收编均不同.故用宽韵亦可. 当然注明用何韵更好. 吾通常用平水韵.也偶用中华新韵.宽韵.词林正韵. 吾主张学习要打基实.用时要灵活.以诗意.境地为主..一孔之见. ...我认为,写题画诗也可以不要拘泥于格律,这种体载最需要的是灵气,是性情,是气度。著名诗人忆明珠的题画就是这样的。..../.苏位东. 再谢了. [附网友帖] 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5楼 2009-9-2 08:56    回复   清莲丨小池       押韵字里【九青】 青经泾形刑型陉亭庭廷霆停丁仃馨星胜醒(迥韵同) -------------------------- 其中15,16馨星也是押韵字, 那作者的金鸣也该是押韵字吧 6楼 2009-9-2 08:59    回复   ∠⊙∝∝       回复:4楼 按现在的诗韵,该诗二、四句确实不押韵,大概古代押韵吧? 9楼 2009-9-2 18:45    回复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