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动丹心 畅动丹心
关注数: 19 粉丝数: 0 发帖数: 160 关注贴吧数: 1
【We Are Ready】周笔畅 偶像不偶像不是个问题 关于周笔畅“是否是超级偶像”的网络争论,呈现出一种奇妙的现象:争论本身的火药味消失了,网络上流行的国骂,街骂出现的数量很少,与此对应,失去理智的狂热吹捧也是寥寥无己,那些中肯平和的回应让人反倒产生一个幻觉:这是网络上理应出现的争论局面吗?  追根溯源地讲,“超级偶像”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你可以以舞台煽动力定夺这一称号的归属,从这一点讲,周笔畅是不适合拥有这一称号的,然而,倘若以歌声的深情程度和专注力来讲,周笔畅拥有这一称号,又实至名归。可惜的是,流行乐坛是拒绝以定义的方式来束缚它的创造力的,所以这超级偶像的风向标,时时在变,你看那去年的超级女生,哪一个不是所到之处,鲜花掌声成片?再看这今年的“好男儿”,从面相不错的平民小伙儿到坐拥万千粉丝的明星,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其实以上种种,想表达的观点,只有一个:咱们要想争论周笔畅的偶像地位,本身还遇到一个定义的问题。  如若真要笔者做个选择,我会跟笔畅一样,站在第三方的位置。  笔者有幸在周笔畅欢乐谷庆生会上看到过她本人,那天的场景,有两点依然让人印象深刻:一点是笔畅的出场和笔畅的哭,被众人前呼后拥的笔畅略显羞涩地低着头往前走,面对着笔亲的呼喊,她没有很程式化地大幅度挥手,只不过抬起头来,很安静地点头笑笑。而之后因下雨,生日会被取消,笔畅也没有很“宣传性”地嚎啕大哭,她也只是低下头,默默地流泪。另一点印象深刻处,是笔亲的临场表现,那是我见过的最守秩序,最配合,最节制但又最忠实的歌迷,与印象中的狂热粉丝形象完全不符。  这两点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在人们纷纷把大明星,偶像巨星的帽子往周笔畅的头上戴的时候,得到的反馈印象却是如此的“反偶像”——包括那些冒傻气,十分不专业的回答,那些缺乏噱头的动作和手势,那些有些木讷的表情。而更加有趣的是,笔亲们的在“追捧”自己偶像的过程中的反应也是“反常规”的——他们太平和,太理智,太懂得谦让,唯一遵循了“追星守则”的是他们十分忠实。我一直相信人如其歌,所以去年周笔畅在超女的舞台上能把《解脱》唱得如此深情,现在看来,绝对是件合情合理的事情。而笔亲则提醒了我另一个事实:有什么样的偶像,就会得到如出一辙的粉丝。看看U2乐队的粉丝吧,他们可多半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徒和乐善好施的慈善家,一如U2主唱Bono一般。  至于如何解释这种“反常规”的偶像和“反常规”的歌迷,我们可以说观众们在经历了舞台上下咋咋呼呼的歌星,吵吵嚷嚷的歌迷后,早已是心神俱疲,审美疲劳,这是一种讨巧的说法,对于周笔畅来说,也许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倒是,听听她的第一张专辑,你能听到一个初登舞台的歌者少有的坚定和诚恳,还有那伴随始终的投入,当然,她备受称赞的中低音转换,真假音转换也依然完好。一个歌手在第一张专辑中能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一点,那对她的前途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开头谈及的“是否是超级巨星”的争论,总归得有个结论,就种种事先张扬的宣传措施,歌迷的数量和忠实度上来讲,周笔畅必然是拥有了“超级巨星”的排场,但对仅仅出道一年的歌手来讲,这是一顶大得不能再大的高帽子,足以压垮她的整个世界。但对于周笔畅来讲,这不重要,真的不重要,我想,她要的从来都不是超级巨星的称号,“超级歌手”也许才是她梦寐以求的目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