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夏那年开🌻 南门云生
告戒蛇蝎心肠心计卑劣狗肚肠的你,吃柿专挑软的捏,你做人得寸进尺,老子做人受挫受欺受骗受辱,我就是啃你家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屈服!
关注数: 1 粉丝数: 0 发帖数: 1,001 关注贴吧数: 3
人生择理 1、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失眠是无可奈何的,所以不要着急,不要烦躁,心平气和地接受。躲不开就接着,晚上睡不着那就白天睡。   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再好的朋友也是应该亲密有间的,别总把自己不当外人。   3、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难受也是自己的,所以不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4、伤害是别人带来的,开心是自己寻找的,想哭就哭,哭完了接着笑,没有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   5、责任是从现在开始就要承担的,父母不再年轻,能回报的时候及时回报,不要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岁月不等人。   6、亲人是父母给你找的朋友,朋友是你给自己找的亲人,所以同等重要,孰轻孰重没那么多分别。   7、跟正常人讲道理,不正常的人不需要道理。该和善的时候一定要和善,该骂的时候千万别忍让,时时处处的彬彬有礼那是烂好人。   8、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但是不要期待回报,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做了就不要后悔,不做才后悔。   9、帮别人的事做完就忘记,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时时记着,哪怕这个人只有那么一次好,他也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10、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相信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懂得人比钱重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11、在不了解一个人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在了解一个人之后,也不要轻易下结论。人这么复杂,岂是你一句结论就能概全的?   12、不要总是和某类人划清界线,要知道不能接受只是你自己不能接受而已,只是你现在不能接受而已。存在就是合理的。这世界岂是那么黑白分明的?   13、工作会有的,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家也是会有的,只是需要时间,只是需要耐心,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就不要挣扎,你只需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14、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见得就不可以做,他不做有他的原因,你同样也有选择做的权利。   15、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适当的建议要汲取,事事都听话那是小孩子。   16、一眼就相中的东西坚决买下来,不是总那么容易就遇到非常喜欢的,不要总等到宽裕的时候却找不到心爱的东西。钱总是会有的,只要肯努力。   17、自己要喜欢自己,要相信自己,明白哪些是自己的优势,明白什么事情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18、要忙起来,不要总找借口让自己闲着,闲着胡思乱想的结果就是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不要总是这样恶性循环。   19、要看书,要坚持看好书,不要去碰那些垃圾的书。但是不要看那些励志类的书,愤青不适合你,这个年纪需要的是平静。   20、不想学习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学,这个时候学习绝对是什么效果也没有的,还很可能导致长时间的厌学。   21、不要太急功近利,要以诚待人,不要跟太会吹牛的人合作,要靠自己,不能等待被救赎,只能自己救赎自己。   22、感谢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那些帮助过你的人,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感谢他们,让你成长。   23、当一个人以冷漠对你,请迅速离开,谁也没有义务去讨好别人。   24、当感情不再,请安静离开,留不住温暖,至少要留住自尊。   25、不要为任何人改变自己,没有人值得你那么做,你就是你,不需要任何改变,否则迟早有一天你会找不到自己。   26、如果真爱一个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祝福他,要看到他的幸福,看到他们的和谐,要微笑着送出祝福。更要相信自己也会幸福。   27、要给自己留点幻想,留点小小的希冀。相信童话。   这些忠告犹如一本为人处世的大讲堂,告诉我们永远要以积极的正面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成功的人生应该是积极进取的人生。
尼玛杀光天下和尚,还给寺院清净地!!! 教堂的免费和寺庙的高消费 2013-12-25 昆明网站 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去年,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如今,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同样是信仰,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但是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近日普陀山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九华山和五台山也在积极准备登陆资本市场。佛教名山卷入这个经营大潮,可以想的到,不远的后来,道教的泰山,华山,武当山,以及其他名山,将无一幸免,都将会成了上市公司。大家去山水间朝拜心灵的家园,结果都成了去参观一个个上市公司。这将是道德的悲哀。——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的,后来也要造一个。有人说,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也有人说现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财佛”;僧不像僧,成了假和尚;庙不像庙,成了收敛钱财的交易所。   中国寺庙里的“高消费”   如今中国的寺庙,只要稍微有点名气,还有哪个寺是不收门票的?而且不仅收门票,庙里的“高消费”服务项目还很多。比如,烧香要买香,撞钟要花钱,求签要钱,解签也要钱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钱,寺庙就可以提供各种规格的服务,烧头香、敲头钟、办各种价格的水陆道场等等。   一般游客到庙里,寺里的和尚就会劝你烧个高香,但外面的香是不得带入,据说不干净。等你烧完了才发现要几百元,甚至还不能讲价,因为讲价就表明“心不诚”。香客大多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得了。在寺内请一炷香,最低200,最高10万!你不用咂舌,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也许是四川峨眉山的宝光寺:头柱香拍卖,成交价99万!也不用担心自己没带足够的现金,因为和尚会拿出POSS机,让你刷卡。   接下来,和尚拿出功德簿让游客签名。并慷慨许诺:凡签上名字的,住持大师亲自念经,为您祈福消灾。结果签上名之后,沙弥才说:“名字不是白签的,要捐功德钱,多少随意,三、六、九都行。”你一细问才知道,所谓三、六、九,就是300元、600元、900元,3000元、6000元、9000元,随你挑选。正所谓:“旧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新社会,有钱方得佛保佑!”   一张小小的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有一次到寺院里礼佛时,曾经听到一信徒流着眼泪在佛菩萨面前跪下来嗑了一个又一个头,完后双手合十说到:“佛祖啊,你可曾听到我的呼唤,加持您的徒子徒孙们什么时候才能不收门票啊?让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收入的人也能来礼拜您,学习您所传授的佛法,您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吗?像我这样穷苦无依的苦难孩子是否也可以进入寺院来学习佛法呢?”就是这小小一张寺院的入门票,断了不少众生的学佛路。   按理说佛教称“苦海慈航”,应更关心弱小贫苦众生。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但现在却以高额的门票,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中国并不富裕,多数人尚没有办法经常性地买门票而进入寺院,去礼佛闻法亲近僧伽。即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每番入寺,皆需买上门票方可入内,此中滋味,也未必好受,必将影响其对三宝的好感与信心。   同样是寺庙,在台湾佛教徒可以进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没有门票,而且还会受到礼遇,介绍佛教,回答问题,赠送佛教书籍经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佛教徒的供养。由此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这样的基础使得台湾佛教人才济济,高僧辈出。   和尚成了赚钱的职业,方丈们都是百万富翁   如今寺庙里,不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公务员,成了最赚钱和最受尊敬的职业。当和尚如此赚钱,这样就有了不少假和尚。比如,为赚游客的解签钱,有些寺庙还不惜请了几位假大师。这些“大师”已是业内的老江湖,心理素质好,能说会道。他们很会看人,通过衣着、气质、谈吐即可判别是否是其目标,若是有钱人,“大师”会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学生模样的便说一句“你与佛无缘”了事。   寺庙的收入“全靠这些‘大师’忽悠”,成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怀揣虔诚的游客跨入这些寺院的门槛的瞬间,就成为待宰的羔羊,少则数百,多则几万。在“大师”语言暴力的恐吓之下,佛门威严的气场和心诚则灵的心理暗示自然战胜理性,而那源源不断的功德钱最终落入了寺庙的口袋。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高过白领。这些“大师”多已有结婚生子,并在市内购置了房产,开着价值价值不菲的轿车。   至于方丈,作为和尚们的领导,自然收入更为丰厚。前一段时间,不就有媒体报道:云南玉溪市灵照寺方丈遇害后留有400多万个人存款吗,甚至为了存款其女儿和寺院就遗产归属还打起了官司。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和尚是个挣钱的职业,方丈为什么不能是百万富翁呢?微博上就有人报料:一个清洁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辞了,剃度出家,当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后换了个庙,混上了执事,收入翻番;过了两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月入过万;去年,承包了一个新庙,雇了一个主持和方丈,自己还俗,买车买房,年入百万;如今,正在考虑寺庙连锁事宜。   免费的教堂   与中国的寺庙相反,外国的教堂没有门票。如果去教堂做礼拜,是否像寺庙那样给一点香火钱?做礼拜是不需要钱的,教堂里肃静庄严,是人们向上帝赎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纯洁心灵的圣殿。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游客的教堂,里边也是庄重肃静,导游轻声讲解,人们默默参观,绝无大声喧哗者。我们有名的寺庙,导游领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用喇叭大声讲解,通常是知识性的内容少,而无聊和迷信性的内容多。   教堂和寺庙都接受信徒的捐赠,这点没有区别。但至少教堂的做法要矜持的多,从没见过圣母像前摆上一个功德箱。他们的捐款多是在私下,直接给教堂写张支票。捐款一方面是用于宗教场所的修缮,再有就是用于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外国教堂贫富不会有区别,没有铜钱臭味,来到教堂,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而不是钱。   西方人到教堂去,也大多是听神父布道,寻求心灵的宁静。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而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要办成某件事,向神祈祷,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之类。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   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但是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