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去看流星雨 和你去看流星雨
关注数: 20 粉丝数: 0 发帖数: 860 关注贴吧数: 0
贝利:我不喜欢这支巴西队 决赛阿根廷更有冠军相 贝利还认为,相比巴西,阿根廷更有希望赢得美洲金杯,他说:“看起来,阿根廷赢得美洲杯的希望更大。比赛还得靠球员去场上比,因为每场比赛都有可能成为一部历史。足球就像一个盛满惊喜的盒子。但是,阿根廷全队更有经验,还有很多球星,因为这个原因,我看好他们。附贝利些许乌鸦史:    90年世界杯,看好南斯拉夫,预言其能进四强结果:球队首场就给德国4-1屠戮92年欧洲杯,继续看好南斯拉夫结果:由于政治原因南斯拉夫连比赛都没去94年世界杯,看好哥伦比亚,预言哥伦比亚将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结果:小组未能出线,后卫埃斯科巴还因乌龙球被枪杀96年欧洲杯,看好土耳其黑马和意大利夺冠结果:双双小组赛后回家98年世界杯,看好西班牙,决赛预测巴西夺冠结果:西班牙小组未出线,巴西决赛0-3惨败法兰西02年世界杯,看好法国和阿根廷,预言英格兰夺冠结果:前两队小组赛被淘汰,英格兰在多打一人情况下输给巴西04年欧洲杯,在英葡大战前看好英格兰和鲁尼结果:鲁尼开场就受伤下场,英格兰点球被淘汰还有上届亚洲杯决赛中国打日本队前,贝利可能收了日本鬼子的钱,公开发表中东道主中国队将捧起亚洲杯,结果国足1:3惨遭羞辱。上赛季的巴萨就是被他看好的结果皇马冠军...
比较贴: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转) 第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您的信前几天才转到我这里。我要感谢你信里博大而亲爱的依赖。此外我能做的事很少。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膜的了;同时总是演出来较多或较少的凑巧的误解。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信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无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我既然预先写出这样的意见,可是我还得向你说,你的诗没有自己的特点,自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着个性发展的趋势。我感到这种情形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首《我的灵魂》里,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还有在那首优美的诗《给雷渥琶地》也洋溢一种同这位伟大而寂寞的诗人精神上的契合。虽然如此,你的诗本身还不能算什么,还不是独立的,就是那最后的一首和《给雷渥琶地》也不是。我读你的诗感到有些不能明确说出的缺陷,可是你随诗寄来的亲切的信,却把这些缺陷无形中给我说明了。   你在信里问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从前也问过别人。你把它们寄给杂志。你把你的诗跟别人的比较;若是某些编辑部退回了你的试作,你就不安。那么(因为你允许我向你劝告),我请你,把这一切放弃吧!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不要写爱情诗;先要回避那些太流行、太普通的格式:它们是最难的;因为那里聚有大量好的或是一部分精美的流传下来的作品,从中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则需要一种巨大而熟练的力量。所以你躲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写这一切,用你周围的事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即使你自己是在一座监狱里,狱墙使人世间的喧嚣和你的官感隔离——你不还永远据有你的童年吗,这贵重的富丽的宝藏,回忆的宝库?你望那方面多多用心吧!试行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你的个性将渐渐固定,你的寂寞将渐渐扩大,成为一所朦胧的住室,别人的喧扰只远远地从旁走过。——如果从这收视反听,从这向自己世界的深处产生出“诗”来,你一定不会再想问别人,这是不是好诗。你也不会再尝试让杂志去注意这些作品:因为你将在作品里看到你亲爱的天然产物,你生活的断片与声音。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在它这样的根源里就含有对它的评判:别无他途。所以,尊敬的先生,除此以外我也没有别的劝告: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它怎么说,你怎么接受,不必加以说明。它也许告诉你,你的职责是艺术家。那么你就接受这个命运,承担起它的重负和伟大,不要关心从外边来的报酬。因为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扫盲贴:侏儒间的较量——两伊空战史话(转) 单从军事角度来说,两伊战争几乎不够格称为是一场战争,两支三流军队进行了持续八年的混乱厮杀,双方的指挥极为笨拙而又自以为是,空中作战的水平更是低得无以复加。  大致上说,两伊战争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伊拉克发动“闪电战”,这个阶段从1980年9月到次年3月,伊拉克处于优势。第二阶段是相持,从1981年4月到当年底,伊朗人顽强阻击,遭到损失的伊拉克人无力赢得战争。第三阶段从1982年3月开始,缓过气来的伊朗军队采用人海战术发动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第四阶段是伊朗战略反攻,陆续发动代号为“曙光”的进攻战役,双方均遭到重大损失。第五阶段是从1984年3月开始的袭船战,这时双方作战行动明显减少,争夺焦点转为袭击对方的石油运输线。  以空中作战而言,只有第一阶段和袭船战时期比较活跃。    中东的“泥足巨人”     在巴列维国王当政时期,伊朗空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兵种,政府不惜血本,采购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在1970年到1978年间,伊朗空军的采购费用从9亿美元窜升到令人吃惊的120亿美元,并聘请了1100多名美国军事顾问,协助部队进行教育和训练。部分伊朗飞行员的技能已经达到美国空军的水准。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拥有70000人,各型作战飞机548架,其中F-4D/E型战斗机190架、F-5E/F战斗机166架、F-14A战斗机77架、RF-4E侦察机14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14架、波音747空中加油机9架、C-130E/F/H运输机54架、F-27运输机18架、隼20型运输机4架、“百舌鸟指挥官”式运输机3架。伊朗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着AH-1、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伊朗空军的零部件供应完全中断,加上维修、保养水平低劣,以致真正能够作战的飞机并不多。另外,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飞行员被阿亚图拉·霍梅尼大批扔进监狱,也影响了战斗力。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的弹药储备也少得可怜,只有750磅炸弹12000枚、2000磅炸弹1000枚、“小牛”式空地导弹2500枚、“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各1000枚,根本无法应付一场长期战争,就是这点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保养不利难以发挥作用。新政权对亲美的飞行员进行了清洗,以致有经验的飞行员严重不足,在著名的布什尔空军基地,懂得如何使用“小牛”导弹的飞行员只有2人。另外,伊朗空军储存有大量的美制凝固汽油弹,但在战争中从未使用,原因不明。战前,伊朗向美国订购了160架F-16战斗机,但革命后即被美国扣留,已不可能交货。  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没有伊朗这样吓人。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空军拥有38000人(包括10000人的防空部队),各种飞机384架,其中图22轰炸机12架、伊尔28轰炸机10架、米格23D战斗机80架、苏7战斗机60架、苏20战斗机30架、“猎人”式战斗机20架、米格21战斗机115架、T52战斗轰炸机12架、安2运输机10架、安12运输机8架、安24运输机8架、安26运输机2架、图124运输机2架、伊尔14运输机13架、“苍鹭”式运输机2架。伊拉克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苏联的米24D武装直升机。伊拉克的工业基础不如伊朗,战前连小型武器也不能生产,作战飞机出勤率完全受制于生产国。但伊拉克的国际环境比伊朗要好一些,就像萨达姆自己说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反对伊朗革命的急先锋!” 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支持伊拉克,甚至派出了志愿军参战,除了叙利亚以外。叙利亚虽然也是复兴党执政,但与萨达姆几乎水火不容。伊拉克手里还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武器定单,与伊朗不同的是,这些定单不会被卖主取消,其中包括应于1981年2月到货的60架法国“海市蜃楼”式飞机,还有36架幻影F1EQ、18架苏制米格25和85架米格23战斗机即将到货,这还不算战争爆发后,苏联给萨达姆运来的大量武器装备。  从双方空中力量对比看,以美制飞机为班底的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均占优势,美国训练的飞机员也胜过伊拉克那些苏联和捷克的学生,但伊拉克空军在持久战斗力和实际出勤率上占优势。
扫盲贴:世纪豪赌——索罗斯与英格兰银行的英镑战役史(转) 一、战争的起因      1992年2月17日,欧洲共同体十二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个条约至今仍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公民福利等多方面内容,但关于欧洲货币联盟的规定是其中的核心,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条约规定,欧共体(不久改称欧洲联盟)各国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统一货币的工作,其中第一个阶段是强化当时已经存在的“欧洲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第二个阶段是建立“欧洲货币机构”,负责协调欧共体各国的货币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并把“欧洲货币机构”升格为“欧洲中央银行”,为欧盟各国制订统一的货币政策。      如果以上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欧元将成为能够与美元相提并论的超级货币,欧盟十二国的资本市场将实现无缝接轨,资本流通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这非常有利于欧洲金融业的发展,欧洲的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有望从美国人和日本人手中夺回过去几十年丧失的大片领地。但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无法改变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所以只能是一个先天不足、命运多舛的条约。处于经济繁荣顶峰的德国主宰着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保守党执政的英国则陷于衰退的泥潭;南欧的意大利的经济形势甚至还不如英国。英国人显然知道,欧洲货币的统一只会加剧德国的经济霸权,甚至使“欧洲货币机构”变成德国中央银行的代名词,所以他们战战兢兢,疑虑不已。在签署条约的时候,英国要求欧盟各国承认它“有不参加统一的欧洲货币”,也就是说,当欧元在20世纪末建立的时候,英镑会继续存在下去,英国的中央银行也将继续制订货币政策。      英国政府走的是一条前途未卜的折衷路线——如果不加入欧洲汇率机制(英国已经在1990年加入了这个机制),不参与统一的欧洲货币体系,英国就将被扔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大门之外,最终沦为边缘角色;如果在欧洲货币体系中涉足太深,甚至放弃英镑的独立地位,又无异于让英国成为德国的经济奴隶,并且使伦敦逐渐丧失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英国只能小心翼翼地“部分加入”,一旦发现前方的水太深,还可以及时抽身上岸,重新回到“光荣孤立”的碉堡中去。      从今天看来,英国政府的决策是基本正确的,但是时机选择的相当错误。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前,英镑已经处于严重被高估的境地,这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经济非常不景气,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已经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它的货币必须与马克等欧洲其他国家货币挂钩,在一定范围之内浮动。如果英镑出现异常的贬值或升值,欧洲各国中央银行负有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英镑汇率的义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进一步强化了欧洲汇率机制,使英镑自由浮动的回旋余地更加狭小;所以,英国政府已经不可能通过英镑的主动贬值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解救萧条中的英国工业。      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后,英镑与马克的汇率是1比2.95,这个数字无疑太高了。在两德统一之后,由于东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德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趋势,德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调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这又给英镑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德国中央银行的加息,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随德国的步伐,增加英镑利率,以维持英镑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要么筹集足够的资金,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英镑,维持英镑汇率的稳定。两条路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加息,无疑将给英国低迷的经济加上最后一块无法承受的巨石;如果筹集资金稳定市场,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一时又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只能向其他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借贷。一旦稳定市场的努力失败,英国政府必将巨额亏损,负上沉重的外债包袱。      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英国最好的出路是说服德国降低马克利率,减轻英镑的升值压力,可惜德国人并不想帮英国人这个忙;其次是说服欧洲其他国家,暂时容忍英镑的贬值,等到英国经济复苏之后再让英镑回到正常的汇率浮动区间,可惜欧洲各国几乎不可能同意这种请求;再次是坚定不疑地主动加息,不惜以牺牲经济复苏为代价,先稳定住目前的局势,让全世界的金融投机家明白英国政府维持英镑汇率的决心,这样至少可以维持英国的信誉。但是,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是不可能有这种魄力的,通过“宫廷政变”上台的梅杰首相完全缺乏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的能力,他也因此在日后被人们称为英国历史上的最差首相之一。      在英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对面,蜇伏着一群能量巨大却鲜为人知的金融投机家,他们来自一种叫做对冲基金的金融投资机构。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下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有缘认识任何对冲基金经理人的,因为他们只为富人和大机构管理财产;他们低调,他们很少对外宣传自己的业绩,而且他们也不承担一般金融机构的信息公开义务。他们可以买空卖空,可以从事风险极高的投机策略,可以以惊人的速度把资金从一种资产转移到另一种资产,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他们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精简的机构,一位天才的基金经理加上几个聪明的分析师就足以指挥一只数亿美元的基金,如果再加上几位优秀的交易员,这只基金就几乎可以制造任何风浪了。      直到1990年代初,金融监管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对冲基金的能量;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一切已经太晚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将在犹太人乔治·索罗斯的率领下,与英国政府展开一场面对面的决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