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帝 申花帝
我是球迷,一会儿还准备看球。
关注数: 229 粉丝数: 39 发帖数: 22,350 关注贴吧数: 27
《论衡》10句箴言,睿智深刻,鞭策人生 1.功名之下,常有非实之加。—汉·王充《论衡·书虚》 功名之下,常常有与事实不相符的。 2.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王充《论衡·书解》 【译文】人有优点,也有不足;有擅长的地方,也有不擅长的地方,这不是天生的不足,而是他的意志不够坚定;亦不是他不擅长,而是他没有专注地学习。 3.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论衡·命禄》 开凿不停止,沟渠就会越来越深;砍斫不停止,就会得到更多的柴薪。这句话用来比喻,只要坚持不断的努力,就会获得成绩。 4.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王充《论衡·别通》 人走在浅水里见到的是虾,到了深水区能观察到鱼、鳖,到了极深的水域就能见到蛟龙了。足迹达到的地方不同,所能见到的事物也是完全不同的呀。这句话指出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他的眼界、见识就会不同;因此,只有见得广、经得多、站得高、钻得深,才能获得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 5.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王充《论衡·量知》。 人的学问知识能力成就的取得,就像骨头、象牙、玉、石这些材料的加工一样,需要经过精心的切、磋、琢、磨才成。 6.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出自《论衡·卷十三·别通篇》。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会具有渊博的见识。 7.外内表里,自相副称。-王充《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即表里如一,名实相符。 8.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对社会有用的,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对社会无用的,写一章也没有好处。 9.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王充《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情,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论衡·感虚篇》 人们足够诚心,便能够感动天地,即便是金石,都能够裂开。比喻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诚心诚意去做,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那些专心致志、义无反顾的人,在面对各种名与利的诱惑时,不为所动;在面临各种打击时,毫不畏惧,为了心中的目标和理想奋斗矢志不渝,最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量子力学解释灵魂转世,颠覆人类世界观 来自剑桥大学、昔林斯顿大学以及位在德国慕尼黑马克思昔朗克物理学研究所等著名机构的许多有名物理研究人员,都宣称量子力学预见了一些生命死后世界的情况,他们断言人类拥有灵魂、身体二元性,这是次原子粒子”波粒二象性”规律的延伸。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彼粒二象性”认为二基本微观粒子(如:光子或电子)同时拥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而波粒二象性解决了这个“纯”粒子和“纯”波动的困扰。2015年3月10日,科学家们借助实验捕获了光的粒子与波同时存在的场景。 那么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人死后的世界,物理学家宣称此概念可以延伸到身体灵魂二分法理论:身体是“粒子”(物质),而灵魂是“波”(能量、波动)。 前慕尼黑马克斯昔朗克物理学研究所负责人Hans-Peter Dur膊士认为,正如粒子的资料储存在波的形态上一样,大脑是有形的“磁碟片”,可以储存我们活看时参与过的各种经历、体验的资料,这些资料会再“传”到精神量子(灵魂)领域。 这样类推下去,当人类的身体(或称‘物理硬碟”)消失,人类的意识(或称“电脑里的资料’’)仍然存在,粒化为波,当下一次轮回转世时,波又体现为粒子(物质)的特性。 Dur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这里和现在,都只是可理解的物质层面而已,在这已知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看无穷的真实世界。这表示我们现在存在的世界,早已被死后的世界所涵盖包围看。就算身体死了,灵魂仍存在于精神量子领域,因此,我们是不朽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