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iselle22 moiselle22
关注数: 0 粉丝数: 10 发帖数: 2,706 关注贴吧数: 4
【访谈】张艺谋对话《新周刊》:做导演让我改变了性格 “我从来不太在意某一种评价。”  《新周刊》:之前因为《英雄》和《十面埋伏》,有人评价你不会讲故事,你对此怎么回应?这一次的故事会怎样?  张艺谋:我从来不太在意某一种评价。一个电影出来以后,评价太多了,你在意什么呢?有时候表扬你,也是说法太多了,你兴奋哪一点呢?拍电影是自己心里清楚的事情,自己有几两重,先天有什么问题,剧本有什么问题,能做到什么程度,优点和缺点比例,我都很清楚。我知道艺术无法做到完美,甚至无法做到让自己完全满意,所以大家的夸奖和批评都很正常,没有才奇怪。所以你不能根据某一种说法去修正、检讨自己,人家一说你不好立刻作检讨,或是一说好立刻就范进中举,得意忘形,都说明你不够自信。所以我不太在意某种说法。  《新周刊》:编剧邹静之以古装电视剧系列闻名,你怎么想到请他来为《千》编剧?你怎么看待他的风格?以及和《千》剧的结合?  张艺谋:五六年以前,我就跟高仓健约定双方合作,需要一个合适的剧本。但你知道关于一个日本人在中国的故事,如果要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不要局限在某种旅游心态,不要局限在用本土文化对外国人教育,不要局限在这些普通层次上,而要形成一种互动的故事,挺难的。当时我找了好几个编剧,我跟他们说,你们自由发挥,就是当代故事——高仓健在中国。剧本写了很多,但都不满意。一直到邹静之这里,让我们看到了曙光,看到了操作的可能性,于是我拉上他去了日本。高仓健很喜欢这个剧本,他的本子让大家看到了曙光,这一点我感谢邹静之。他写出这么一个有感觉的本子。  《新周刊》:有媒体评论这部电影是一次回归,是再度对人类朴实的情感进行抒写,你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张艺谋:这还是媒体说法,媒体有什么说法都正常。要不就不是媒体。但回归这个词我不想评价,我还是我,对我来说,只是电影形态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心态来对待。如果要说是回归,那什么是不回归,什么是迷失呢?那我以前做什么,现在做什么?好像都不是。  “我电影中的爱恨情仇都比较朴素、比较贫下中农、比较大众。”  《新周刊》:陈凯歌在那篇《秦国人》里把你描述得沉默寡言,而你自己在一次访谈中,也说自己是“收缩性地做人”,但现在媒体都评价你越来越会说话了,而且话也比以前多了。你自己发现这种变化了吗?   张艺谋:我早就发现了。这个发现是我当了导演之后。陈凯歌写《秦国人》的时候,我是在做摄影。可以这么说吧。我37岁当导演,37岁之前我都是沉默寡言的人。37岁之后我渐渐改变,到47岁,10年之后,我彻底变成一个话多的人了。没办法,是导演工作限制的,不知道是好是坏,但因为工作需要介绍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理解,只能如此。希望老了以后别罗嗦,话痨,就让人讨厌了。  在创作中,我每一天每一分钟都要清楚地让我的团队知道我想干什么,否则就会造成电影制作中的无效劳动,造成人力精力上的浪费,有时候你每一分钟都要立刻作决定。尤其是《英雄》、《十面埋伏》这种耗费那么多钱和人力的大制作,更要很清楚每个部门要做什么,不能依靠在现场的即兴发挥。这是没有办法的。  《新周刊》:一部电影,有时候会折射出创作者本人的心灵。如果说,从前的《红高粱》到《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里,都能触摸到你身上那股劲儿,《千里走单骑》呢?  张艺谋:这是所谓文如其人吧,牵强地说,它是一种执着的精神。这跟我有关系,大家都约定俗成地认为我是“一根筋”。《千里》里高仓健也是一根筋,其他某几个人也有这种一根筋的影子,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吧,喜欢这种执着的、认定一个目标的特性。我始终认为这种性格能产生一种戏剧性。如果你让我塑造多变的、灵活的,一个随风飘的那种人,我很没有这种感受,可能塑造不好。还有就是《千里》呈现了某种朴素感,这不是指画面,也不是指手段,而是指电影中的某种情怀。这个朴素感跟我个人也有关,你看我的电影很少有特别复杂、矫情、扭着缠绕在一起的情感故事,我很不擅长这个。不管电影拍得好和坏,我电影中的爱恨情仇都比较朴素、比较贫下中农、比较大众。
【新闻】张伟平评两位“谋女郎”演技 章子怡应学习巩俐 老谋子重回文艺路线的新片《千里走单骑》还未正式公映,他又开始筹备下一部电影《秋日的回忆》(暂名)了。昨日,张艺谋的老搭档、新画面公司老总张伟平接受本报电话专访,畅谈张艺谋新片旧作之余,更对与张艺谋合作过的两名主要女演员巩俐和章子怡进行了简短的点评,他称“章子怡应该向巩俐学习”。   老谋子商业为主文艺为辅 《英雄》、《十面埋伏》两部商业巨制后,《千里走单骑》又重回文艺片路线,让人猜测这是否是老谋子在两部商业片叫座不叫好之后的一种回归风向标。对此张伟平予以否认:“应该说,张导跟我今后合作推出的影片将以大制作的商业片为主,小投资的文艺片为辅。下一部影片(传说中的《秋日的回忆》)就是一部商业片,而且是投资规模等各个方面都超过《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大制作。在我看来,票房是最重要的,票房就是电影的生命,不然,你拍部影片压根没人看,你说有什么意义?!”时至今日,“张艺谋”这个名字承载了十分复杂的涵义,在商业片领域,这个名字是票房的一种保证,而在文艺片方面,这个名字仍然象征着现代中国电影艺术成就的一个标尺,“张导跟我都不想偏废一方,所以才会选择艺术、商业两条腿走路。”   章子怡应向巩俐学演技   说到张艺谋正在筹备的新片《秋日的回忆》,张伟平表示片名还没有确定,“这个名称是美国媒体的误传”,不过,两大主演周润发和巩俐已经基本敲定了。巩俐与张艺谋分手10年,期间一直没有合作。张伟平语气兴奋地说:“张导和巩俐合作多年,共同创作了《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等很多不朽的作品,应该说,他们俩合作时的艺术感觉最默契,创作出来的作品最精彩。在我看来,巩俐的演技应该是全球华人女演员中最优秀的,她对角色的把握、刻画极为传神。不过,巩俐选择跟哪个导演合作,这对她非常重要,张导是所有导演中最了解巩俐的,所以他能够最充分地发掘巩俐的表演潜质,而巩俐也能够对张导的导演意图心领神会。这次两人再度合作,能够奉献给大家怎样精彩的作品,我们就拭目以待吧!”张伟平透露,这部以唐代为历史背景的影片目前正处于剧本创作的最后阶段。此前巩俐曾出演过《古今大战秦俑情》、《天龙八部》和《唐伯虎点秋香》等古装片,但市场反应都不是特别好,不少影迷称“巩俐不适合古装扮相”,对此,张伟平称“巩俐是个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张导这次之所以想到再次与她合作,就是因为巩俐非常适合片中的角色”。   除了巩俐,章子怡也与张艺谋有过多次合作,目前章子怡在国际影坛上知名度急速蹿升,成为巩俐之后又一位国际知名的中国女演员,人们也常常拿两人作比较,“这个不存在可比性。章子怡的确进步很快,但是从她们的作品来看,巩俐的表演功力摆在那里,从演技上说,她应该是章子怡的老师,章子怡还有待于向巩俐多多学习。”张伟平一言以蔽之。
【新闻】张伟平:《单骑》风险投资 日本发行即收回投资 当记者11月12日在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采访制片人张伟平时,他刚刚对外发布了文艺片《千里走单骑》的商业运作计划。他说:“我昨天还和艺谋说,没有尝试,没有冒险,怎么可能有《英雄》音像版权价格的1780万元?我们必须要冒风险。”其言下之意,文艺片《千里走单骑》和《英雄》、《十面埋伏》相比,相同的是商业运作的理念,不同的是商业运作的形式。 《千里走单骑》在日本收回投资  《中国电影报》:您曾经说过《千里走单骑》主要是为圆一个张艺谋导演和高仓健联手合作的梦。目前这部影片即将进入发行阶段,您认为是否达到了最初的预期?  张伟平:《千里走单骑》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圆了张艺谋和我一直想和高仓健合作的梦。这么多年来,高仓健一直是我们心中唯一的偶像,也是我和艺谋做人的楷模,我们和高仓健的合作是一个真正的圆梦过程,也是我们所有合作的演员中最让我们感动的,他人格的魅力、做人的真诚、工作的敬业,全摄制组的人员都为之感动。这次影片在东京电影节上作为开幕电影,引起了日本国内的巨大轰动。包括NHK、日本《朝日新闻》等日本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尤其是在中日关系目前比较微妙的今天,张艺谋的电影冲破了国界和政治,起到了其他因素所起不到的作用。这也是包括丰田、索尼等日本经济界的高层感叹的原因。  第二,由于《千里走单骑》这次在东京首映获得空前成功,我们在日本一个国家就收回了影片的全部投资。当然,能够赢得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消费国的观众认可,充分体现了张艺谋导演和高仓健先生的国际影坛的票房号召力。  文艺片最重要的也是观众的支持  《中国电影报》:在《英雄》掀起的中国商业电影浪潮之后,国产商业大片呈现急速上升势头。在此情况下,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圆这个梦,拍摄一部文艺片?  张伟平:在商业片市场非常看好的今天,中国电影依然不能够缺少文艺片的加入。因为中国有95%以上的导演仍然在拍文艺片,虽然目前文艺片市场的票房还不尽人意,大部分文艺片拍摄完成后上不了主流院线,拍文艺片的导演也很难找回投资,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所以这次为《千里走单骑》一片的市场运作,对我来说其压力不小于《英雄》和《十面埋伏》,但是作为影片投资人,我希望《千里走单骑》通过我们成功的宣传和推广,能够调动全国广大观众对全国文艺片的支持和推广,因为中国电影不能没有文艺片,文艺片也同样离不开全国广大观众的支持。  《中国电影报》:对于张艺谋导演在商业片浪潮中的这次“变脸”,很多人认为是为了参加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并获得奖项,您认为呢?  张伟平:我认为这个想法很荒唐。张艺谋不是在国际上没有得到过大奖的导演,就世界重量级电影节而言,也不是得过一次。他的影片两次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三次获得柏林电影节大奖,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奖项,另外还四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这在亚洲的导演中都是不多见的。不久前,在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上他获得了每25年面向全世界导演颁发一次的电影终生成就奖。事实证明,张艺谋已经开始走向终生成就奖的国际电影大师行列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得奖对今天的张艺谋来说,已经太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张艺谋的电影能够征服全世界的观众,这才是我们今天的奋斗目标。中国电影一百周年了,只有《英雄》和《十面埋伏》真正做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这才是令我们真正感到骄傲的。  《中国电影报》:张艺谋导演以后将重点拍摄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对于您这个制片人来讲,您希望他拍商业片还是文艺片?  张伟平:我当然希望我们的重点影片定位在商业片,因为商业片更容易发挥出张艺谋导演在电影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也不排除忙里偷闲拍部文艺片,因为不管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需要。
【新闻】裴勇俊《外出》中国行 谈电影仰慕张艺谋 近日由裴勇俊、孙艺珍主演,许秦豪执导的韩国影片《外出》在中国内地各大影院全面登陆,该片导演许秦豪和主演裴勇俊抵达北京,出席《外出》宣传活动。笔者就此联系到了出席了宣传活动的张伟平先生。笔者:韩国影星裴勇俊的到访,掀起了京城十几年来久违了的追星狂潮。据华夏电影公司何总介绍,裴勇俊这次来华,第一个请求是想见张艺谋导演,是这样嘛?张伟平:是这样的。我们在郡王府见到裴勇俊时,他非常激动。他说:“他非常仰慕张艺谋导演,并且准确地说出了张艺谋导演的生日,这让张艺谋大为意外,同时也非常感动。裴勇俊先生还专门精心地为我们准备了他的写真集,我们都被裴勇俊先生的真挚情谊所深深地打动了。笔者:你和张导演对裴勇俊先生的作品了解嘛?张伟平:了解的并不多。对裴勇俊先生的了解主要信息渠道是我太太,她是裴勇俊先生狂热的追随者,她经常向我们俩灌输裴勇俊先生的作品,我很惊讶,他的影迷能这么狂热,席卷了各个年龄段。作为艺谋的电影投资人,我们合作了很多国内外影星,像热爱裴勇俊这样的影迷浪潮,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今年6月去东京出差,看到报道说:“日本首相小泉想见裴勇俊先生,遭到了裴勇俊先生的拒绝。这则报道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从来没见过像裴勇俊这么有诱惑力的明星。笔者:据央视中国电影报道栏目称:裴勇俊先生非常希望能与张艺谋导演合作,并且已经有了合作计划,是这样嘛?张伟平:是这样的。这次与裴勇俊先生在北京的见面,给我们感触很深。我已经和艺谋探讨了与裴勇俊先生合作的可能性。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共同创造出一部影响世界影坛的作品。笔者:裴勇俊先生最喜欢张导演的哪些作品?张伟平:他说他非常喜欢张导演的《英雄》和《我的父亲母亲》。他甚至能背出影片中的许多台词。笔者:《千里走单骑》的首映活动,会邀请裴勇俊先生出席嘛?张伟平:我们有这个考虑,只要与裴勇俊先生的档期不冲突的话,我想他一定会很高兴出席《千里走单骑》的首映活动的,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