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上的来客♂ 冰山上的来客♂
关注数: 738 粉丝数: 1,207 发帖数: 57,734 关注贴吧数: 200
味美和的故事 食之让人回味悠长,此为“味”,观之让人赏心悦目,此为“美”,诚信为本以礼待人,此为“和”。 2010年国庆,一对在苏州打工的年轻夫妻从重庆鸡公煲里看到了商机,他们放弃了外企工作,毅然辞职,回到了他们老家陕西宝鸡开始创业,万事开头难,对于这他们来说,一没资金,二没从商经验,如何把饭店开起来,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行业立足,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难题,他们夫妻经过商量后,没有选择走加盟公司这条路,几天后他们离开家乡去了上海,历经千辛万苦,从一位资深的师傅那里取得了重庆鸡公煲的真经…… 刚开始,生意不景气,他亲自下厨,妻子招待顾客,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别人,虚心学习别人的经营模式,服务理念,管理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生意有了起色,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在两口子齐心协力经营下,仅仅三个月时间,他们的生意就做到了整条街第一,同时在顾客的心目中也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第二年,他们又在繁华的高新大道旁打造了一个旗舰店,地理位置更加优越,装修环境也比以前更好了。有了一年时间积累的经验和客源,旗舰店在没有做任何宣传推广的情况下,一开业生意就异常火爆,这一切似乎在意料之内,也在意料之外。 如今的他们,已经有房有车,生活过得和和美美,“为”了这“美满”与“祥和” ,他们现在依然坚定不移的在奔跑,在前行,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给“味美和”商标做出最完美的诠释……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故事不长,一定要看 有一个营销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 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把梳子。 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呢?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 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感悟: 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 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 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五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不会差。 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有初级销售人员才去卖产品本身,而正的销售卖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模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