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aR4UN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77
发帖数: 9,320
关注贴吧数: 0
今天流行写诗?本粽也写一首! 八卦英雄论恶心,欣闻小李夺季军。莫愁前路无玉米,天涯谁人不识君?
粽量控制兄:偶来鸟 看见您滴邀请,偶就屁颠屁颠滴来鸟8过尼,这个黑括号怎么打呀?
[分析]周笔畅背后的势力(二) 在家庭的支持外,周笔畅的背后是否有商家的力挺呢?本粽认为有。其实该商家在比赛中已经出现,诸位兄弟应该也不会陌生——浙江贝发集团。以下是新闻回放:“今年7月底,当超级女声比赛进行到10进8的阶段时,宁波贝发突作惊人之举……记者看到这份盖有贝发公司印章的红头文件上写道……公司计划和进入全国前10强的广州赛区的周笔畅及其经纪公司天娱公司合作,号召公司的5500名员工为周笔畅投票……并重点注明公司会为此次投票买单。”据记者计算,周同学因此每周会多出9万条短信。(本粽算的是8.25万,但报纸上就这么写的)当时,新闻哗然,但此后贝发销声匿迹,直到10月7日,贝发集团突然与天娱传媒在上海签署战略联盟协议,双方联手启动“超女TOP计划”。按照协议,贝发集团获得了包括“超级女声”在内的“超级系列”品牌,这意味着贝发集团在文具领域独家拥有“超女笔”、“超女礼品”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权。请注意这个时间:10月7日,是周同学在上海演唱会上复出后的第二天。而且据笔迷的消息,此前周同学“拍了一个笔的广告”,这是她决定复出后的第一个商业活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就出现了:贝发到底是看中了超级女声,还是看中了周笔畅?本粽的分析是:在10进8之前(由于地区冠军直接晋级10强,这也就是周同学真正参加全国总决选之前),贝发已经看中周同学,而且已经和天宇达成了相关协议。否则,一个精明的浙江商人,怎么可能会主动埋单(每15票最少要2.5元,每周投入至少是1.38万)支持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广州小女孩?很明显,贝发此时的目标不是超女,就是周同学——如果只是想借助超女品牌,他完全不需要对其中某个选手进行投资。只有在他看中周同学,而且已经有把握在赛后与她进行合作的情况下,贝发才会尽力帮助周同学过关斩将,因为周同学的名次越好,贝发的利益就越有保证!之后,贝发与天娱的合作时机也可以证实本粽的判断。否则,两家既然从总决赛时就开始接触,为什么要等比赛结束一个多月以后才签约呢?贝发不知道什么叫趁热打铁吗?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贝发从一开始看上的就是周同学,在周同学没有决定是否出山之前,贝发没有决心签定这个协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同学是第一个被商家点名合作的超女,也是第一个天宇有把握拿到广告合同的超女。那么,为什么贝发最后会接盘“超级”系列品牌,而不是周同学一个人呢?有两点可能,一是天娱的要求,大家目前也看出来了,天宇就是要把超女打包销售,买一赠十,不买拉倒。二是贝发也看好超级品牌,所以准备像蒙牛一样,借电视节目打销路。可以肯定的是,这决不是贝发原来的打算,否则,贝发完全没有必要号召员工投票给指定的某选手。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证实本粽的判断:即使已经接受超女品牌了,贝发最看重的还是周同学。据报道,“本来贝发打算在签字仪式上送给周笔畅一份神秘礼物,一份经过精心装裱的号召员工支持周笔畅的“红头文件”,但因周笔畅没有现身,这份礼物只好作罢。”应该承认,贝发老板非常精明,他看重周同学,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名字里有“笔”,更因为周同学在学生群体中有着无可匹敌的人气,而学生,当然是笔业的最大顾客群。如今,贝发与天娱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本粽以为,这种关系对周同学在天娱旗下的发展应该是比较有利的。
[拍砖]“多余”的玉米高层! 开贴拍玉米高层之前,先说一个笑话——《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没看过的粽兄们先乐一乐,看过的请直接跳到下一段。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就是当人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各自主要都说了些什么。原因是什么呢?我发现是大家在说完所想要说的话之后说的最后的那句话。没有这句话,大家其实都是在很友好地交流,而一旦加上了这句话,交谈就变成了吵嘴,并且会愈演愈烈,最终局面无法收拾。问题在于,这句话的内容往往和大家要说的事情毫不相干,所以,我把它称为“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举个例子吧。 我那天坐公共汽车去办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露出迷茫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儿,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小伙儿下站下车马路对面坐回去呗。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该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了。“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地说。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乘去。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根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象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您”的。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象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多了去了!” 要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话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实在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儿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本粽在粽眼旁观发了一个帖子,欢迎玉米MM前去批评指正。 为神马不转来呢?是因为不符合贵吧不谈张英雄滴的风格,但是有些材料,本粽找得好辛苦啊!而且最后也涉及了对玉米目前反应的批评,有兴趣不妨看看。以下是连接:http://post.baidu.com/f?kz=49977528
这里是凉粉地,我,我走
这里是凉粉地,我,我走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