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義欄目👀 一曲醉念翁1
关注数: 98 粉丝数: 4,877 发帖数: 7,348 关注贴吧数: 18
【美次玲听】【文章】 我好像,来到了一千年前的江南水乡。 眼前的画面雾霭沉沉,烟笼寒月,因为隔着的年月太久远了,有些遥遥杳杳的,叫人看不清楚。请别拂开岸前的杨柳枝,我怕惊醒了即将到来的,那一场美好的邂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月华在她眸中轻漾,露微凉”。 多么美好的女子形象啊,被一个空灵的声音缓缓唱诵出,清扬婉兮,明明灭灭,在滚滚红尘里,我听到你在歌。 《予感》,翻译成现代用语,即是我所思,我所想到的。 此刻,谁知道我心里的感叹。语言未免太过苍白、太过无力,这时候,我竟然不知道我要如何去赞叹这一曲流淌的春风颜色。 ——雾绡裙裾曳桃花染/素手拂乱树影婆娑 芙蓉衫 罗袖薄 拈香舞阡陌 明珠缀 倾城色 故事的色调渐渐地明亮起来。恍如清风一吹,妥帖宁静下来。 旋律到了这里,气韵也为之一变。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喧嚣扰攘的江湖世界过去了,纷争与不祥和的气息过去了,这里展现的只有明艳的水色和山色。 一滴墨,一抹桃花染,《所谓伊人》这支歌曲的画面感,本来就是极强的,所以我看得到歌曲里的少女,她用纤纤手指推开了十里的春光,身袭白衣的她拈香微笑,衣带当风,淡定在花树底,照彻了南宋的三月。我读着词,便是赏了那场倾城的花事,我听着歌,便是知晓了它曾绽放过怎样的芬芳。 在整首歌曲里,无论是歌者的演唱还是词家的表述,我以为配合得最佳的是第二段。 当我听到歌者吐出【桃花染】三字,被岁月冲刷得发白陈旧的记忆,我深埋在心底的某种情结,在那个瞬间,悉数归来。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孩子时,背诵过一篇陶渊明的文章,一首唐伯虎的诗,我沉迷在他们所描写的桃花幻境里,无限神往。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诗酒需趁年华,青春是太珍贵的礼物,一去就不可再复返。 何况,现实中的事情往往不如人愿,一个人痛苦时候居多,快乐的时候是很少的。如何明媚旖旎的情节,恐怕,也只能活在书里。 不知道囧竹在写一句歌词时,心里做何感想,我却是有所戚戚然了。 囧竹是这么写的: 『曾』是少年时不知愁 江湖行飞扬风姿绰 少年时的笑声无忧无虑,在岁月里跌宕成歌, 但当失焦的镜头缓缓拉进,也许有一滴泪落下来,却没有人看见,它长在心里,随年华老去。 一个“曾”字,令我黯然。 “巧思解玄机 弹指初绽纤兰若 玉杖挥 烟云渺 天地阔” 短短的几句词,寥寥数语,当然不能完整的展现出年少时代的黄蓉,她的俏皮与深情。不过对读惯了金庸作品的人来讲,一点的抽象的语言,就能引发思绪万千。 年幼时看射雕的日子。大片大片的日光,轻盈地来回奔走,它们被风带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四野里悄然无声,只有我的翻书声在回响。 ——执桨而歌、湖光摇映琼枝龙绡衬着 一笑嫣然 转盼万花羞落 我又回到了那里,我记忆深处的小姑娘眉眼慧黠,小舟处,那张笑得无限动人的容颜,映得千波红透,象盛开了一江娇美的芙蕖,连那掠水入云的飞鸟,,也被点染得暖意无限,灿烂夺目。 一声“靖哥哥”,我便再看不见周围的景致。 ——朔雪飞 寒风瑟 又将新泪滴落 也许,也曾有过风霜雨雪,有过离合,有过误会,但是要感谢彼此,是对方的爱陪伴他们走过一生。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月下她依旧双眸清亮” 在歌者的低吟浅唱中,是一种一点一点陷落下去的感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尽管素不相识,却倍感亲切。能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记忆,与之产生共鸣,你还要怎样更好的回答呢。 ——“回望道阻长 ,几度离合费思量。痴儿女,终成双” 今夜,我要在这样一首歌中睡去。让那温柔的声音,轻轻摇我入梦乡。 谢谢微微风儿,在你们的诠释里,让我看到了靖蓉美好的少年时。 它很真挚,也很感人,我想,它的确是一首好歌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