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且舒爽丶好汉06 Boy_Names
"我坚信没有任何的感动会一如既往的永远存在,同样,也没有任何的错误是绝对的不可原谅!"
关注数: 2 粉丝数: 12 发帖数: 885 关注贴吧数: 4
“猫哆哩故事”连载 食品故事汇——讲述云南食品品牌背后的故事                      河谷热浪     之——                         那年夏天风波起                  “猫哆哩故事”连载(一)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一段云南酸角行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这也是一段云南食品企业坚持不懈的奋斗记忆,故事从2007年的夏天开始……      玉溪三月好春光,夏天从四月就开始灿烂。7 月,红土高原特有的爽朗阳光洒满大地,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那片蓝色纯净得仿佛可以融入灵魂深处。      雨后阳光初露,乡间路上花香、草绿,还能闻到淡淡的泥土气息。宋子波和往常一样,走在这条通往公司的熟悉的路上。阳光暖暖地拥抱着身体,有种温馨宁静的惬意,熏人欲醉,那些快乐的往事借着微风,像音符一般跃上心头。      从一款名不见经传的小食品,到如今脍炙人口的云南食品名片,“猫哆哩”缩影了云南食品品牌的创业历程。而对于它的“爸爸”宋子波来说,在过去的7 年和未来的许多个7 年里,自己的生命都和酸角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酸角,这个主要分布在干热河谷地带的古老物种,在原产地是人们消暑的必需品,而对于70版的玉溪人来说,却是童年数着日子期盼的奢侈品,须得家里有人到元江烧窑,回来时带上一些,才能吃到。小时候,一颗酸角可以吃一天,一想起来牙齿就“腿软”,口水条件反射地加剧分泌。每年四五月,正是酷热当道、青黄不接的时节,孩子们跟着父母到田里做活,口干舌燥之际,父母就会鼓励道:“加把劲儿,干完了回家吃酸角!”当下生津解渴,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儿 时,酸角是宋子波戏弄小伙伴的秘密武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酸角,感觉这个长得像豆子的东西一股屎臭味,大着胆子放到嘴里一嚼——酸!酸得睁不开眼睛。偷偷揣上一个放在兜里,“慷慨”地递给伙伴,“这个豆子很好吃,你试试!” 然后看着伙伴酸得眼睛、鼻子、嘴巴全都皱到一起,畅快地笑开。      大人们把酸角拿回家,用红糖水泡着,熬成糊状储存,在炎热的夏天,取一些出来用凉水冲泡,就成了酸甜可口的天然饮料,消暑解渴效果好极了。那时,宋子波觉得爸爸妈妈就像魔术师一样,竟然能把其貌不扬、酸味雷人的酸角做成如此神奇美味的饮品。      别看熬好的酸角糊黑乎乎的不好看,对孩子们来说那可是稀奇的零食,每天放学回家用手指头抠出豆大一点,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咋上好久。那时邻居家有位老花眼的奶奶,养着几只土鸡。一次,奶奶心疼地对着桌上散落的一坨“酸角糊”念叨:“这个娃娃,作孽啊!咋个又掉啦!”边说边不舍地用手指抠起来放进嘴里,这一放可遭了秧,奶奶连呸好几口,急忙冲去漱口——好大一坨鸡屎!      “哈哈,哈哈”,晴朗的午后,宋子波在自己的笑声中从回忆里归来,回到办公室,继续忙碌。约摸下午两点时候,一通昆明打来的电话,终结了宋子波的好心情。      电话那头,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质检室主任于国忠语气沉重地说:“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酸角被列入保健食品的名单中,也就是说猫哆哩要作为保健食品而不能作为一般食品申报。”      “啊?!”宋子波心里咯噔一下。      “我们正在开会,做项目评审,详细情况见面说吧!”      挂了电话,宋子波原本快乐的心情急转直下被阴霾取代,和窗外明媚的阳光形成了鲜明对比。于主任是云南食品行业的技术专家,私下两人也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他的话必须得重视啊。“怎么办?”一时间,宋子波脑海里只剩下这个问题,不断重复着,“如果原料不合理,那猫哆哩就是非法生产啊,那之前的付出和努力不就白费了?而且,这可是关乎一个产业的问题啊”。      想到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想到多年来跟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们,宋子波一刻也坐不住地奔出公司……
1 下一页